薛明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一例胸骨结核治疗体会

发表者:薛明强 人已读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一例胸骨结核治疗体会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薛明强

近年来,肺结核以及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骨结核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所谓骨关节结核是指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所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多为继发。胸骨结核病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0.1%,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各医疗中心治疗经验均不足。长期以来,我院作为胸部疾病的专科医院,在结核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治疗经验。近日,我科收治了一例胸骨结核的患者,经胸外科、结核科、骨科等多学科会诊后,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入院情况:患者,男性,30岁,以发现前胸壁肿物1月余入院。1月前发现前胸壁肿物,如本人拇指大小,质硬,伴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未做特殊治疗。1月来,自觉该肿物较前明显增大且疼痛明显,遂至某三甲医院就诊,行胸骨穿刺活检提示:肉芽肿性炎并坏死,考虑结核。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角水平下约一横指处,皮肤明显隆起,顶部皮肤红肿且有少许波动感,触诊肿物大小约4×3×3cm,质地硬,压痛,活动度差,余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病史、个人史无特殊。胸部CT:胸骨体中下段见梭形软组织团块影,破坏区有不规则低密度影并有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沙粒状死骨影,骨质连续性中断,胸骨前后软组织肿胀。

治疗经过:经多学科会诊后拟定如下治疗计划:一、术前正规抗痨治疗2周以上;二、胸骨结核病灶清除+胸大肌转肌瓣填充+胸骨内固定+患处局部加压包扎;三、术后抗痨治疗4-6月。该患者术前经行6周的正规抗痨治疗后,在全麻行胸骨结核病灶清除+胸大肌转肌瓣填充+患处局部加压包扎术。术中探查并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后发现,病灶部位位于第二、三肋间水平,第二肋间水平处病灶已将胸骨体完全横断,骨质缺损范围3×2×1cm。第三肋间水平处病灶将该处胸骨体大部横断,左侧缘仍有约1cm宽度胸骨相连,骨质缺损范围2×1.5×1cm。显露双侧胸大肌,采用就近原则,于肌间隙处分开胸大肌,将其胸肋骨附着部切断并沿胸大肌内侧面向其止点——肱骨大结节嵴方向游离,最后形成双侧宽蒂胸大肌转肌瓣,3%双氧水冲洗创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止血。利福平粉剂0.45撒入残腔,宽蒂胸大肌转肌瓣填充胸骨缺损处并与周围软组织适当固定,逐层缝合,加压包扎。术后继续抗痨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胸廓无畸形,稳定性良好,病灶清除部位可见软组织影,无积液及感染。

讨论:胸骨结核是全身骨关节结核的一部分,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以原发为多。所以,首要的治疗就是术前正规抗痨,时长常需2周以上,术前正规抗痨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对预防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胸骨结核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1.胸骨体多见,其次是胸骨柄,有的甚至二者均受侵。2.病变多源于松质骨,并逐步突破骨皮质达骨膜下将骨膜剥离,进而加重胸骨的血运障碍。3.病灶穿破骨膜后,可在就近部位形成新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可形成窦道,有的可在不同方向形成多个窦道并向远处潜行,犹如老鼠洞”一般4.脓液流经之部位的组织均可受到侵犯,如肋软骨、胸肋关节、胸锁关节等。了解原发性胸骨结核的病理生理特点之目的就是要在手术过程中,真正做到彻底的病灶清除,这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一般而言,病灶清除后都会留有大小不等的残腔,甚至有骨质缺损。所以,消灭残腔、恢复重要部位骨质的连续性也是该手术的重要原则。对于小残腔,仅做病灶清除即可。对于较大残腔,常需适当游离病灶周围正常的软组织来填充之。由于胸骨周围软组织较少,故就地取材游离双侧胸大肌形成转肌瓣来填充残腔。因两侧的胸肋关节未受到侵犯,病灶清除后探查胸廓无畸形,其稳定性也未遭到破坏,故未做内固定。对于重要部位较大的骨质缺损,常需要行骨性重建来恢复胸廓的形态和功能。文献资料显示,多数学者认为,胸壁缺损范围大于6×6cm时多需骨性重建,目前选用较多的材料有骨水泥、Marlex网等,但由于上述材料适形性差,无法维持胸廓的稳定性,多用于较小的缺损。对于较大的骨质缺损,3D打印个体化钛合金假体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因其费用较昂贵,临床上尚未普及。

术后加压包扎、正规抗痨治疗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举措。术后应注意检查加压情况,发现加压异位后应及时重新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多需2周以上。术后抗痨治疗多需4-6个月,甚至更长。

胸外科三病区 薛明强

2020102日星期五


本文是薛明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