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咏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2019CSCO速递 | 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怎么办?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表者:殷咏梅 人已读

2019年CSCO学术年会9月19日-22日在厦门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创新精准研究,探索智慧医疗”,觅健作为参会媒体,将全程参与报道本次大会,为大家带来肿瘤治疗领域的新鲜资讯。

下面是9月20日CSCO大会的一些关键场次报告内容。

1.恶心呕吐也不怕,听听指南怎么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肿瘤科的梁晓华教授为我们梳理了2019 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

本次的CSCO《指南》的特点:

1、吸取化疗、靶向药物,尤其是创新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的新研究成果;

2、强调注意中国的临床证据以及专家的实践经验的要求;

3、并且根据研究的进展,注意止吐药物不良反应;

4、发挥指南规范诊疗行为的优势,推到恶心呕吐全程管理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分级:

静脉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

高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90%

中度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30-90%

低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10-30%

轻微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90%

急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后24小时内发生恶心级呕吐;

延迟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24小时后发生的恶心呕吐,用药后48-72小时达到最强,可以持续到6-7天;

爆发性恶心呕吐:抗肿瘤药物前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仍然发生恶心呕吐和(或)需要给予解救性止吐治疗。可以发生再给予抗肿瘤药物后的任何时间段。

难治性恶心呕吐:以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接下来的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恶心呕吐;

预期性恶心呕吐:接收化疗前即出现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更常见,且随着化疗周期增多,发生率增加,特别是急性期或延迟期恶心呕吐控制不佳的患者。

口服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

-高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30%

轻度-轻微致吐风险:患者呕吐发生风险<30%

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处理原则:

1、预防性用药时控制恶心呕吐的关键:提前使用,全程管理

2、选择止吐方案基于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等级、之前化疗呕吐情况,病人自身的其他因素

3、再何时的剂量和给药间歇下,静脉和非静脉途径给予5-HT3RA疗效一致:静脉注射、口服、透皮贴

4、注意止吐药的不良反应及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关注引起呕吐的其他因素:

肠梗阻、脑转移、恶性胸腹腔积液、胃轻瘫

电解质失衡、前庭功能障碍、尿毒症、分泌过多

其他药物导致(如阿片类)

焦虑、预期性恶心呕吐

对于不同的恶心呕吐,指南也给出了治疗方案。

单日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预防策略:高致吐风险

联合预防;

三联方案(5-HT3RA、糖皮质激素、NK-1RA)

预防的时间为用药当天及之后3天;

单日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预防策略:中致吐风险

联合预防5-HT3RA、糖皮质激素组成的二联方案为基础

某些患者(高危因素、预防失败)可以考虑5-HT3RA、糖皮质激素、NK-1RA组成的三联方案

预防的时间为用药当天及之后2天

口服抗肿瘤药物CINV预防策略:

·

中高度风险:口服单药预防

·

轻度及轻微致吐反应:不预防,口服单药治疗。多日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特点及管理原则(本次指南特别单列了多日化疗的管理原则及方案)

·

接受多日化疗的患者面临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双重风险,急性和延迟性呕吐可能存在重叠

·

延迟性呕吐的风险也取决于具体的治疗方案以及在该方案中最后一种化疗药物的致吐潜能

·

致吐方案要考虑住院病人/门诊病人、给药途径(肠外/口服/透皮),5-HT3RA的作用持续时间及适当的间隔剂量,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顺应性的问题及个体风险因素

·

梁晓华教授指出,对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同时,梁教授还表示,指南可以用来参考,但是还是要个案处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癌痛管理4字方针:早快足长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梁军教授为我们解析了癌痛全程管理的进展与实践。

报告展示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分类的更新,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分为主要的两大类:慢性癌痛和癌症治疗后的慢性疼痛。其中,慢性癌痛又可以细分为慢性内脏性癌痛、慢性骨性癌痛、慢性神经性癌痛等;癌症治疗后的慢性疼痛细分为放疗后的慢性癌痛、药物治疗后的慢性癌痛和其他治疗后的慢性疼痛。

癌痛产生的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细胞、分子相关,梁军教授这一次也带来了癌痛治疗机制的更新,即ArI6ip1蛋白与癌痛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包含4个方面:羟考酮早期镇痛治疗,抑制PKC通路激活,增加ArI6ip1表达,减低谷氨酸浓度,抑制痛觉敏化。

此外,梁教授还解析了癌痛全程管理概念的6个更新:

·

2018 EFIC早期精准筛查和评估

·

快速滴定

·

早期快速控制疼痛

·

中毒癌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

足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充分镇痛

·

长期坚持患者教育和居家癌痛话患者随访

·

梁军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优化癌痛相关疼痛的管理,其实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应用于医学治疗,这一新领域可能会促进医学的发展。

报告中,梁军教授还指出了我国癌痛控制不佳的原因,主要有2个:镇痛药物使用不充分和未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

临床实践中,对于癌痛全程管理也收获了一些经验,梁教授将这些经验用4个字总结:早、快、足、长。

尽早筛查癌痛;尽早进行镇痛治疗,避免形成难治性癌痛;中度癌痛患者尽早起始强阿片类药物,临床实践发现中度患者强阿片镇痛治疗其缓解率优于弱阿片,并且更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要求。

即快速完成滴定,快速控制肿瘤患者疼痛,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效制剂背景滴定是新选择,羟考酮缓释片滴定的成功率更高,更快速,更安全。

给予患者足够剂量的镇痛药物,个体化治疗;“足够”的基础疼痛和爆发痛控制——充分镇痛。实践发现充分镇痛为患者带来OS延长,充分使用羟考酮缓释片,显著提高癌痛缓解率,且耐受性良好,同时可以控制基础疼痛和爆发痛。

长期镇痛治疗和随访;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上对于长期治疗,随访和癌痛管理模式的探索发现,应该坚持强阿片类药物治疗,可以通过互联网长期随访和居家患者管理,应该不断探索疼痛智能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无线网络居家系统等。

报告的最后,梁军教授展示了癌痛之研究和实践的六大“正确”:

(用)正确的阿片知识

(在)正确的时间

(以)正确的剂量

(根据)正确的随访

(为)正确的患者

(提供)正确的阿片类药物

3. 化疗/靶向期间,口腔粘膜炎不容忽视

2019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专场,解放军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王涛教授为我们带来关于化疗/靶向治疗期间,口腔黏膜炎(OM)的相关精彩内容。

化疗期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白细胞低下,脱发等,但往往忽视了口腔黏膜炎的问题。口腔黏膜炎是指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反应,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斑、疼痛和溃疡,甚至部分患者表示疼痛难以忍受,犹如火烧。

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环境,口腔粘膜因增殖活跃对化疗毒性极为敏感,导致口腔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破坏口腔粘膜屏障引起口腔溃疡性病变。而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加重口腔粘膜炎

由化疗药物导致的口腔溃疡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一般发生于化疗后7~14天。化疗期间,70%的口腔黏膜炎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并伴随进食困难,这就导致患者在化疗期间难以补充营养,维持良好体重的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口腔粘膜炎与化疗药物有关,常见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卡铂、顺铂、5-氟尿嘧啶等常用化疗药。此外,与化疗药物的剂量和周期数也有关,药物的剂量越大,周期数越长,毒性越大,风险越大。

除了化疗,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粘膜炎也比较多见,通常是轻微可控的,但由于粘膜损伤持续时间很长,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见依维莫司、阿帕替尼等靶向药物。

口腔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口腔损伤的关键,患者在化疗或服用靶向药期间应做到:

1. 每天检查口腔粘膜,确保及时发现口腔问题

2. 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3. 软毛牙刷,含氟牙膏,清洁口腔

4. 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液

5. 含漱,漱口后30分钟之后再进食

6. 尽量少带假牙

7. 忌烟酒

8. 不吃酸、辣、烫、过硬的食物

即使做好预防措施,但仍发生口腔粘膜炎后也不用担心,2019年英国癌症护理口腔粘膜组(UKOMIC)《口腔管理指南》针对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也给出以下处理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王涛教授提醒大家,发生口腔黏膜炎时,不建议使用硫糖铝漱口液。而口腔凝胶益普舒®通过技术快速成膜,可快速缓解疼痛,疗效长达8小时。

口腔粘膜炎不是小事,它会影响癌症患者的整个治疗进程,因此,当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时一定要积极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