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运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肺癌

从肺癌外科治疗的个体化谈“细支气管肺泡癌”是否应该被取消

发表者:徐运清 人已读

作者/朱启航,何哲,肖海平,廖明,唐勇,彭秀凡,徐恩五,乔贵宾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摘要

在过去的50年里,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oalveolar Carcinoma,BAC)一直是肺腺癌经典的组织亚型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 BAC 术语的不规范使用,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外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共同推荐使用新的数个术语来替代BAC这一传统概念,新的术语包括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鳞屑生长为主型腺癌(LPA)。这一提议随后被2015年 WHO 发布的最新肺腺癌病理分类采用。但是,笔者认为从 BAC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外科个体化处理方面看,为取代 BAC 而提出的新的概念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BAC 的概念需要继续保留使用。本文将首先回顾 BAC 的历史由来,总结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然后通过介绍肺癌的外科个体化诊疗中 BAC 概念的重要性阐述保留 BAC 概念的必要性。

关键词: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外科;个体化

1 BAC概念溯源

BAC 作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最早在1960年由 Libebow[1]明确提出。但是,早在 Libebow 之前,Malassez[2]和 Ewing[3]分别在1876年和1919年就已描述了从现在看来与 BAC 极其类似的肺癌病理类型。在1967年第一版 WHO 肺肿瘤病理分类中,BAC 就是肺腺癌两种亚型之一,包括了黏液性和非黏液性 BAC[4]。经过1999年[5]和2004年[6]的修订,纯的 BAC被严格的定义为贴壁样生长、无明确基质、血管或胸膜侵犯的病灶。如果腺癌伴有 BAC 的成分则划分为混合型腺癌。

毋庸置疑,BAC 在肺癌分类中的地位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外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共同推荐使用新的术语替代 BAC[7](表1)。主要原因是考虑长期以来 BAC 术语的滥用,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很多混乱。虽然1999年和2004年的 WHO 肺癌病理分类已对纯 BAC 进行了严格定义,但临床和学术交流中,仍有很多学者把含有 BAC 成分的混合型腺癌称为BAC。2011年 IASLC/ATS/ERS 肺腺癌病理分类决定取缔 BAC 概念,取而代之的新术语是 AIS(原 BAC),MIA(原 BAC含少量浸润性肿瘤,浸润成分<5mm),lpa(原混合腺癌含有大量 bac="">5mm)。目前,这些新的概念已被2015年 WHO 官方发布的肺癌病理分类采用并在全球推广使用,虽然新的定义避免了过去 BAC 概念混乱使用的局面,但这样的重新定义能否真实反映这组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2 肺腺癌逐步演进的过程

目前,结合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大家已逐渐接受周围型肺腺癌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8-10],类似于大肠腺瘤发展为大肠癌的途径[11]。从癌前病变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发展到纯粹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即2015年 WHO 分类中的原位腺癌,再发展到混合型腺癌,并最终发展成为浸润性腺癌(图1)。有研究指出,在切除的浸润性肺腺癌标本附近的正常肺组织中,一般都能够发现 AAH 病灶[12]。虽然 AAH 为肺癌癌前病变已被公认,但 AAH 进展到浸润性肺腺癌的速度,以及这种进展能否被逆转仍不清楚[13]。1995年,日本的 Noguchi 等通过对236例小结节肺癌病例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线性的肺癌逐步演化模型,并将肺小结节腺癌分为A~F等6种类型[14]。这一肺腺癌逐步演化进展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2011年 IASLC/ATS/ERS 肺腺癌病理分类的制定,遂出现了癌前病变到早期癌直至浸润癌的系列概念。但值得质疑的是,是否所有的腺癌都是经过这一逐步演变过程发展而来,临床经常能看到所谓小病灶大转移的患者,即使肺部结节<>

1.jpg

1 从癌前病变 AAH 逐步发展为浸润性腺癌的过程,类似于人类进化过程

影像学的进展也表明,大多数肺腺癌为周围型,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小肺腺癌大多表现为直径≤2cm的周围型结节。肺腺癌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炎症实变型[15,16]。AAH、原位腺癌(AIS,即以前的纯BAC)和微浸润腺癌(MIA,以前的混合性肺腺癌中 BAC 成分占绝大部分,浸润成分<5mm的一种腺癌)多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ggo),而鳞屑生长为主型腺癌(lpa,以前的混合型腺癌中 bac="">5mm)多表现为混合密度的半实性结节,而浸润性腺癌通常表现为实性结节,这表明影像学上实性成分的出现可能代表着浸润性成分的存在[17]。Soda等曾描述了一个在52个月的随访中,从瘢痕样磨玻璃病灶逐渐演化成实性低分化腺癌结节的病例[18](图2)。但也有学者质疑这样的相关性,有病理学家发现影像学所表现的实性成分并不不是腺癌逐步演进时具有侵袭性的浸润癌细胞造成,有时实际是肿瘤生长过程中坍塌的肺泡结构、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或间质上皮细胞转化造成的,而这些原因造成的肺结节的实性成分在预后上与肿瘤进展后的浸润成分不能等同,如以目前的观念指导临床势必造成治疗决策的错误。

2.jpg

2 从瘢痕样磨玻璃病灶逐渐演化成实性低分化腺癌结节的随访病例

A~H)可依次看到病灶由磨玻璃影到部分实性,再到实性病灶,最终为实性病灶并增大 [18]。

3BAC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1967年被第一版 WHO 肺癌病理分类正式引用到2015年最新版的 WHO 分类弃用,BAC 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腺癌亚型,有其独特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将近半个世纪以来,BAC 一直被认为不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长方式(现在被定义为鳞屑样生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BAC 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首先,BAC 通常生长缓慢Chang 等研究表明纯 GGO 病灶的中位体积倍增时间为769d,而且罕有淋巴结转移19]。

其次,BAC 存在多原发倾向,意味着临床上发现的多个肺部结节,如果组织学有 BAC 成分,需考虑为多原发而非肺内转移[20,21],与此同时,大量的临床观察也发现 BAC 也是最容易发生气道内播散转移的肺部肿瘤。第三,AIS 和 MIA(即Noguchi 的A和B型)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接近100%,是可以治愈的肿瘤22]。

此外,一种羊的肺癌与人类的BAC 类似,现已被证实与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有关,可导致该肿瘤在羊群中传播,这引起学界对 BAC 是否存在病毒学病因的研究[23]。

最新的肺腺癌病理分类建议取消BAC 的概念以消除 BAC 被滥用的混乱局面,取而代之的是 AIS、MIA 和 LPA 和浸润性腺癌等系列概念。这种新的命名虽然可以消除之前学术界和临床应用中将 BAC 概念滥用的情况,并可以直观地呈现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新分类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半个多世纪来对 BAC 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行为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直观印象,不利于这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也有学者则认为,病理分类的目的是区分预后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但新分类中将 AIS 和 MIA 进行区分,实际两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均为100%),由 BAC 衍生出两个概念是否必要[24]。此外,LPA 在治疗策略上与其他恶性程度更高的浸润性腺癌完全一致,不能反应LPA由于绝大部分成分为 BAC 有着好的预后而不同于其他腺癌的特性,事实上这一概念耽误了一部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所以很多学者认为LPA 的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没有任何意义,很可能将会成为一个死的概念。以下,笔者将着重从外科治疗的角度讨论 BAC 概念不能被 AIS、MIA 和 LPA 取代而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4 肺腺癌的外科个体化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周围型小结节被发现[25],其中有许多是含 BAC 成分的早期肺癌。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是唯一有治愈机会的手段,但手术切除的范围似乎含 BAC 成分的肺癌有别于其他类型。对于含 BAC 成分的肺癌,即使相对分期较晚,手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含 BAC 成分的肺癌大体上可分为孤立结节型多结节型炎症实变型三大类型(图3),以下从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角度介绍外科手术在这三种类型肺癌治疗中有别于其他类型肺癌的特点。

3.jpg

3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三大表现

A)孤立性结节,(A1)GGO,(A 半实性结节;(B) 多发结节;(C) 肺炎性改变。

5 孤立肺结节

大量的文献已关注不同密度和病理类型肺部结节5年生存率的差异。日本学者 Noguchi 将肺孤立小结节根据影像和病理表现分为6个亚型,每种亚型提示不同的预后,堪称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研究的里程碑,他发现肺孤立小结节总的五年生存率为74.9%,类似于C型,同时A型和B型为100%,D型为52%[14],这一发现极大影响了新的肺腺癌病理分类系统。日本国立癌症研究院的 Asamura 等分析了1991~2000年这10年间1769例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病例,认为亚厘米级别的肺癌,GGO(包括半实性)代表了真正的早期肺癌,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目的[26]。Vazquez 等通过对279例手术切除肺癌病例的预后研究,发现 BAC 成分的比例是预后的积极因素[27]。Higashiyama 等评估了连续的206例手术切除的直径<2cm周围型肺结节特征,将这些小结节分为4类:(1)无bac成分;(2)bac成分占1%~49%;(3)bac成分占50~99%;(4)纯bac,发现 bac="" mia="" lpa="">

半个多世纪以来,NSCLC 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是目前外科发展的方向,但是现在的微创手术仅仅只是针对于切口的微创,真正的微创还应包括更小的切除范围(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此外,采取小范围切除以保留更多肺组织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当肿瘤复发时,能够提供二次切除的机会,因为一般含有细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肿瘤较易出现肺内的多原发肿瘤。基于此,学者们尝试了多种早期肺癌的手术方式。肺局部切除,包括肺段切除、亚肺叶切除和楔形切除等,都是肺叶切除术可能有效的备选方式。由于 BAC 的独特特征,有可能成为局部切除最好的治疗对象。Koike 等进行的II期前瞻性研究认为局部肺切除可能是非浸润性 BAC 可选择的手术方式[29]。Nomori 等更是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肺段切除是 cT1N0M0 的 NSCLC 可选择的根治性手术方式[22]。

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针对不同分期、不同成分的肺癌,个体化诊疗是必需考虑的问题。对于早期肺癌来说同样也是如此,虽然影像学表现同为周围型结节,但肿瘤中浸润成分的多少决定了其预后的差异,这也是本次肺腺癌分类进行细化的原因。基于此,不同预后的结节理应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亚肺叶切除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目前,3项大型的前瞻性试验,CALGB140503,JCOG0804 和 JCOG0802,正在进行,这三项研究试图对比肺叶切除术和肺局部切除对不同影像学类型(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的比例)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这些研究被称为改变教科书式的研究,因为一旦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对于一些早期肺癌就可以采用切除范围更小的手术方式进行根治性治疗。由于入组过程慢于预期,这些研究都在调整研究方案,并预计在2017~2020年得出初步结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局限性切除对于某些特定的早期肺腺癌(小的纯磨玻璃病变,AIS 和 MIA)的根治作用虽然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外科专家的认可,但绝大多数指南和共识在缺乏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尚未推荐局限切除作为肺癌根治的标准术式。此外,虽然对于肺段切除这类的术式外科医生趋之若鹜,但新的肺腺癌分类在2011和2015年就已经强调,对于影像学显示磨玻璃病灶的早期肺癌,AIS 和 MIA 的诊断需要常规切片的病理评估才能最后判定,也就是说,术中冰冻病理很难提供准确的手术方式制定信息,如果仅凭影像学的依据来决定手术范围的大小会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高。不过,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对早期肺癌认识的加深,对这些临床问题的处理也会逐渐完善。最近,上海胸科医院陈海泉团队在 JCO 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对800多例早期肺癌的比对研究发现,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常规病理的一致率达84.4%,其中 AIS 和 MIA 的一致率达96%,说明对于此类疾病冰冻病理已足够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803例患者中仅四例因冰冻评价不足而造成了切除范围的不够[30]。但其他同类的研究并不能得出类似的结果[31],说明冰冻切片的准确性取决于病理医生的经验。

关于肺癌术中淋巴结切除的方式,也是早期肺癌手术争议较多的问题。目前虽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时标准的切除方法,但对于一些早期肺癌,尤其对是淋巴和远处转移非常罕见的磨玻璃样结节(AIS 和 MIA)来说,创伤较大的系统淋巴结清扫就显得不合时宜。事实上,很多专家尝试了淋巴结采样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切除方式。来自北美的 ACSOGZ0030 试验认为相较于淋巴结采样,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32]。其次,关于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仍有较大争议,如,Shapiro 等[33]认为对早期肺癌,损伤范围较小的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是足够的,而 Maniwa 等[34]则发现淋巴结阴性的肺癌患者,接受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接受淋巴结清扫者。目前,由于研究证据不充分,这些理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新的分类认为AIS 和 MIA 是肺癌的早期状态,可以尝试肺局部切除进行治疗,但受到质疑的是 AIS 和 MIA 既然术后有着相同的预后并可接受相同的治疗,为什么还要对两者进行区分,是否应该考虑将两者合并并使用统一的名称,事实上这组患者可以用 BAC 统一涵盖;MIA 和 LPA 的组织学区别是浸润成分的直径>5mm与否,那么对<5mm浸润成分的肺腺癌就可以亚肺叶切除,对浸润成份>5mm,甚至只有6mm或7mm浸润成分的肺腺癌就必须肺叶切除,这样的分类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这都是专家质疑的问题。由于新分类建议将 LPA 和浸润性腺癌采用同样的治疗策略,但 LPA 由于含有既往所谓的 BAC 成分,提示预后良好,为什么不使用“BAC 成分为主型腺癌”这一名称,而使用LPA 这一临床很少会使用的名词。

随着肺癌筛查计划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但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确定肺结节的恶性倾向?标准的根治性手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如未行手术,对这些患者应如何随访?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肺癌个体化诊疗需解决的。笔者认为,由于 BAC 的独特的临床特征,BAC 成分的存在对肿瘤的预后有积极的提示作用。在取得病理诊断之后,BAC 概念的存在可以为肺小结节患者个体化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

6 多发肺结节

随着影像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肺部多结节被发现。对于多发的肺部结节,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是确定结节是多原发还是转移性的。第7版 TNM 肺癌分期将同侧的多发肺结节定义为T3或者是T4,而双侧肺结节则定义为M1a。即将实施的第8版肺癌 TNM 分期也继续沿用了这样的概念。这相较第6版 TNM 分期虽然已经有了进步,已将多结节肺癌在T分期方面有所降期,这主要是考虑到不是所有的肺内多结节都是转移所致,但仍把对侧结节定义为转移造成。对IASLC 数据库的研究也发现,第7版 TNM 分期仍存在缺陷,虽然分期中 M1a 的1年生存率为45%,M1b 的一年生存率为23%[35],相信有一部分双侧多结节是多原发所致,说明对这一组患者仍待进一步细化。即将实行的第8版TNM 分期仍未能有效解决此问题。Yu 等认为肿瘤大小是多结节病灶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非现行的 TNM 分期[36]。有学者分析国际早期肺癌行动项目(I-ELCAP)的结果认为,对于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的,非实性多发肺结节可按照I期肺癌进行处理[27]。

对于肺内多原发和转移的判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1975年,Martin和 Melamed 提出了所谓的M-M标准,来鉴别原发还是转移性结节[37]。但事实上,时至今日,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即使现在分子检测技术已十分成熟,可从分子遗传信息分析不同结节的差异性,但由于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异质性的存在,即使使用这样的技术,也很难得出明确的答案。因此,BAC 概念的存在及其生长方式的生物学特性为多原发和转移性病灶的判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BAC 一个非常显著的生物学特性就是容易多灶性生长,存在多原发倾向,可表现为多发 GGO 病灶,韩国的 Kim 等认为对于这种多原发 GGO 病灶,由于其惰性特性可予以 CT 随访,而非立即手术[38]。因此,但临床上发现多结节病灶有 BAC 可能时(如有结节表现为 GGO),应该按照多原发来处理。但如果用新的名词 AIS 和 MIA 取代 BAC 概念,似乎并不能提供多原发的信息。

BAC 另一比较突出的生物学特性是容易发生气道内转移,而造成肺内弥漫性的病变和多结节病变,当然这些主要发生在黏液型 BAC 患者。对这些患者原发和转移的判断通过影像学的观察,以及病情的迅速进展等特点并不困难。但对这样的患者如果病理诊断为 AIS 或 MIA,显然并没有黏液型 BAC 的诊断更为贴切,因为虽然这些肿瘤虽然在显微镜下的生长方式是沿着肺泡壁的鳞屑样生长,但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是不能称为 AIS 的。对多结节肺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面,由于 BAC 多灶性特点,现在已经公认外科手术的治疗作用,手术方式应最大范围保护肺功能。这也从另一方面提示局部的亚肺叶切除在孤立结节型BAC 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因为最大范围保留肺功能可为术后再发新的病灶进行局部处理提供机会。

总之,对于多结节肺癌BAC 概念的保留更有利于判断多结节是多原发抑或转移性病灶,为外科个体化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

7 炎症实变型肺癌

实变型肺癌,由于在影像学上表现有云雾状斑片影或与肺叶边界相接近的实变影也被称为肺炎肺癌,易被误诊为肺炎等炎性改变,一般认为一种肿瘤大、病变范围广相对较晚期肺癌,一般预后较差,常常被认为无手术指征而接受内科治疗,但这类肿瘤常常是既往所称的黏液型BAC 所致,一般无 EGFR 突变无法接受靶向治疗,而化疗又常常不敏感。

但由于BAC 独特的生物学特点,这类肿瘤往往生长较缓慢,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散在的临床数据提示外科手术在这类患者中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笔者曾完成多例炎症实变型肺癌而被延误治疗的病例,有时即使双肺病灶弥漫,在切除主病灶后不但明显改善了支气管溢液、咳嗽和气短等临床症状,而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生存(图4)。有时姑息性的全肺切除术是缓解患者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和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式,Fabrice等曾报道4例接受姑息性全肺切除的双侧弥漫性 BAC 患者,一例术后死亡,其余三例中,最高达到10个月的呼吸症状缓解和18个月的生存时间[39]。由于这类患者常常是黏液型BAC,由于其发展进程往往偏向惰性而不易发生肺外转移,所以肺移植也是一种可尝试的治疗方式,2012年美国器官移植注册协会的数据表明,肺移植针对这类 BAC 的治疗效果优于化疗[40]。因此,虽然 TNM 分期已属于晚期,但是 BAC 成分的存在提示外科手术干预有可能使患者获益。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如果取消 BAC 的概念就不能真实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延误患者的治疗,失去外科干预的机会。

4.jpg

4 一例实变型肺癌患者,2007 年便发现双肺结节

A)2011 年 4 月胸部 CT,主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B)2012 年 8 月胸部CT,主病灶逐渐变大变实;(C)2015 年 8 月胸部 CT,后 2015 年 10 月 21 日 行右下肺叶切除术;(D)术后病理提示黏液性 BAC。

8结论

半个多世纪以来,BAC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肿瘤生物学、治疗反应和预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腺癌。2011年 IASLC/ATS/ERS 多学科肺腺癌分类建议使用新术语代替 BAC,是为了解决之前临床和病理学上 BAC 概念的混乱。事实上,这种混乱与 BAC 这个术语的滥用有关,而非 BAC 这个术语的科学性本身。如今,虽然 WHO 官方已正式接受了这种新的定义,但由于人们长期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对 BAC 根深蒂固的认识,无论是临床还是在学术交流方面,BAC 的概念也将会继续存在。BA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生长方式和生物学行为,在治疗上应该结合其特点制定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对含有 BAC 成分的肺癌患者进行手术干预时,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都应该制定高度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而非单纯的遵循 TNM 分期。近来,马里兰大学的病理专家Xu等专门发表了文章,他们认为 BAC 这个术语不应该被取消,他们主要从病理学角度进行争议,质疑新分类中高分化腺癌中的浸润性成分究竟代表什么,以及 LPA 这个术语中采用>5mm的标准是否存在足够的证据[40]。而来自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 AnnikkaWeissferdt 等[24]也认为,新的分类将传统的 BAC[41]划分为 AIS 和 MIA 两个概念,而两者在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没有明显区别,这样的划分不但没有什么临床意义,同时也丢失了许多 BAC 所固有的一些独特特点,而 LPA 这一概念因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而注定是一个不会被大家广泛采纳的概念。此外,她还认为从病理学的组织形态学角度看,新的分类取消了 BAC 的概念,而用鳞屑状生长描述这种肿瘤的生长方式,但从组织学特点看,病理学家有时对鳞屑样生长、乳头状生长的鉴别存在困难,而浸润成分是真正的肿瘤浸润还是由肺泡结构塌陷、纤维蛋白疤痕增生抑或肿瘤坏死引起也还很难区分。因此,她也不同意取消 BAC 概念而使用比较复杂和容易误判的概念。

我们认为,从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角度看,BAC 代表了一组生长缓慢、不易出现远处转移的特殊类型肿瘤,新的肺腺癌分类中说涉及的术语无法完全取代BAC 这一传统概念所提示的临床意义,从而使很多 BAC 患者丧失最佳的手术机会。因此,建议继续或混合使用 BAC 这一重要概念。

目前,肺癌的外科治疗已经进入微创化和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切除是重要方向。如前所述,已有数个有关亚肺叶切除的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而正是由于BAC 的独特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成为这些临床研究最佳的研究对象。显然某些含 BAC 成分的早期肺癌在接受亚肺叶切除可以治愈,但是这些期肺癌的确切含义仍需进一步明确。而某些分期相对较晚的含 BAC 成分的肺癌,由于其不易出现纵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外科手术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仍具有重要作用。BAC 是肺癌个体化诊疗的果蝇和豌豆,包括围手术期管理,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淋巴结切除范围等等。我们认为,BAC 这个病理类型,作为一种独特的肿瘤病理成分,与预后、治疗方式显著相关。时间检验真理,经典的 BAC 是否能够重回肺腺癌分类,期待开展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本文是徐运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