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4.2
在线服务满意度 98%
在线问诊量 5760
学术前沿
反复妊娠丢失病因筛查之易栓症
发表者:余娜 1848人已读
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于2017年11月发布了新的反复妊娠丢失(RPL)临床诊治指南。
3易栓症
3.1遗传性易栓症
证据
凝血因子V莱顿突变
凝血因子V莱顿突变(1691G→A),突变后抑制活化蛋白C的作用。
V因子莱顿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99.3%),与RPL以及再次妊娠丢失的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基于当前有限的证据,由于缺乏相应的治疗措施,该检测结果不能改善妊娠结局。此外,检测存在一定危害,如抗凝相关风险,成本以及假阳性结果带来的过度治疗。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编码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会增加凝血酶原血浆浓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者RPL的风险增高。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与再次妊娠丢失的风险无显著性关系。
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乏
与V因子莱顿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相比,抗凝蛋白和抗凝血酶缺乏相对罕见,但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一篇综述表示抗凝蛋白缺陷与RPL无显著关系。最近有研究发现RP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蛋白S突变的概率并无显著差异,而且RPL患者中低蛋白S活性组与对照组相比活产率无显著性差异。
MTHFR基因突变
MTHFR基因多态性长期来被认为是遗传性易栓症的因素之一,但目前不再考虑为血栓形成风险的常规项目。
677C→T基因突变可导致轻到中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仅仅有部分研究报道677C→T MTHFR与RPL有一定联系。
推荐
对于RPL,我们不建议进行遗传性易栓症筛查,除非有相关的危险因素或用于研究时。Conditional⊕⊕⊕™
解读
RPL与遗传性易栓症并无关联,或者有微弱关联。建议不对RPL患者行遗传性易栓症筛查,除非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家族史、曾经静脉血栓栓塞史)。科学研究时可考虑进行筛查,为RPL与易栓症提供更多数据。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受妊娠状态的影响,建议将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推迟至流产后6周以后。
3.2获得性易栓症
获得性易栓症是指抗磷脂综合征(APS)。APS的诊断在于持续的抗磷脂抗体阳性,静脉血栓形成和/或妊娠并发症。与临床相关的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抗体1(anti-β2GP1)。
证据
一项研究报道了LA与晚期RPL的显著相关性,但缺乏13周前RPL的数据。
ACA-IgG与13周前的RPL和24周前的RPL均有相关性。ACA-IgM与24周前的RPL有关,但缺乏13周前的数据。
根据五项研究结果,anti-β2GP1与13周前的RPL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但RPL风险或许有所增加。
推荐™
建议对2次及2次以上妊娠失败的RPL患者进行抗磷脂抗体(LA和ACA)的筛查。strong⊕⊕™
2次及2次以上妊娠失败的RPL患者可考虑进行anti-β2GP1筛查。(GPP)
解读
抗磷脂抗体筛查可为APS的诊断提供依据及治疗,还可预防子痫前期、胎盘介导的并发症、新生儿死亡等妊娠并发症。
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抗凝治疗后anti-β2GP1-IgM下降可改善妊娠结局。
妊娠后LA、ACA和anti-β2GP1检测可靠性的间隔时间尚不明确,通常认为6周是比较合适的。APS诊断中至少要间隔12周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
本文是余娜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5-29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