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肿瘤切除程度及位置与斜坡脊索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发表者:张波 1059人已读
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残留脊索组织的一种髓外肿瘤,其可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其中 40% 位于斜坡或颈椎,60% 发生于脊柱的骶尾连接处。斜坡脊索瘤因其解剖位置深、靠近重要组织、侵袭性强,导致高术后复发率。临床医生对此非常头疼,而且目前影响斜坡脊索瘤再发的因素不明,使得术后高危复发人群不易界定,直接影响随访和复查周期的制定。
为此,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微创颅底手术中心的一些学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与斜坡脊索瘤再发相关的临床、手术和组织解剖因素。结果发现,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所处位置对术后肿瘤复发影响最大。该文章近期发表在 Neurosurgery 杂志。
该研究纳入 1993-2013 年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 50 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其平均年龄为 59 岁,肿瘤平均直径为 3.3cm,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复视和吞咽困难。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经蝶窦入路、经鼻入路、开颅手术和阶段式手术。
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率为 52%,肿瘤体积减少 83%;其中斜坡下 1/3 区域的肿瘤发生率最低,但其癌灶残余较高;术后 61% 患者复视症状得到改善,53% 患者的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接受随访的 47 例患者中 23 人(49%)保持无病状态或残余瘤稳定。完全切除术后,肿瘤位于斜坡下 1/3 区域的患者其病情进展最严重(斜坡上、中、下三分之一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32%、41% 和 75%)。
该研究分析了多个因素与斜坡脊索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完全切除术对斜坡脊索瘤预后有积极影响,虽然与传统手术相比,阶段式手术在肿瘤切除率上已有很大改进,然而斜坡下 1/3 区域仍易残留病灶且肿瘤复发率高。而且与光子放射相比,质子放射在减少脊索瘤术后复发方面并没有优势。
该研究为神经外科医生术后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宝贵依据,对位于斜坡下三分之一的脊索瘤患者和次全切除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时间,做好随访工作。同时,研究也从解剖角度指出了中下三分之一的斜坡脊索瘤是最难根治的,这为日后临床攻坚提供了方向。然而,影响斜坡脊索瘤预后的因素还有很多,仍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5-02-26 22:32
相关文章
网上咨询张波大夫
张波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张波的咨询范围: 1、颅脑肿瘤(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及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尤其擅长垂体瘤、胶质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2、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的诊断和外科治疗;3、微创神经内镜技术:利用神经内镜技术处理颅底及脑室内病变。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