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难治性淋巴瘤与难治原因分析
发表者:庄万传 10507人已读
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淋巴组织人体内分布广泛,淋巴瘤可以累及体内任何一个器官,因此表现出多种形态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反应差,称为“难治性淋巴瘤”,这些淋巴瘤的难治原因分析如下:
(一)部分淋巴瘤病因不明
迄今为止,对于直接导致淋巴瘤发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机体免疫缺陷;2)病毒或细菌感染,如HIV(人免疫缺陷病毒)、HTLV(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EB病毒、HCV(丙肝病毒)、HP(幽门螺杆菌)等;3)家族史及遗传易感性等;4)环境污染等。
(二)难以早期明确诊断
由于淋巴瘤起源不同、侵犯的脏器不同,其临床表现多样,即使是同一脏器受累的不同患者之间也会有明显差异,这给早期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本病的确诊有赖于MICM综合诊断(形态学和病理学、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等检查)。
淋巴结肿大除了淋巴瘤以外,亦可常见于细菌、结核或原虫的感染以及某些病毒的感染。此外,诊断时,还需要与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在进行病理检查时,避免取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切除肿大的淋巴结要尽量完整,小心固定,不能挤压,这些细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三)先进治疗手段是否早期应用?
除极少数局限性低度恶性淋巴瘤病例可采用局部放疗治愈外,绝大部分NHL患者由于确诊时已有血行扩散、结外淋巴组织侵犯,常表现为全身疾患。而采取包括化疗、放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对于许多NHL患者尽管可以达到缓解,但最终仍然无法达到治愈的根本目标。近年来,靶向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BTK受体抑制剂、BCL-2受体抑制剂及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物和新疗法层出不穷,淋巴瘤患者能否早期应用这些新药物新疗法、是否规范的预防性鞘注化疗,都影响着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四)淋巴瘤患者如何提高疗效?
病初尽早到三甲医院的血液科,获得基于形态学/病理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规范化诊断,精准评估、分层治疗,积极应用各种新方案、新疗法,规范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防,这已成为患者能否获得更佳疗效乃至获得治愈的关键因素。
延伸阅读:
本文是庄万传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2-01-14 14:30
相关文章
为什么活检不能取腹股沟淋巴组织 能解释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