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脆弱的人
发表者:庄子森 1824人已读
作者:郑建民教授 出处:海峡都市报 |
心理案例: 18岁的小高是个“胆怯”的孩子。自从小学考初中以后,每次考前都分外紧张,心慌不定。高中以后这种“恐考症”更是变本加厉,成绩也开始下降。小高说,一到考试就紧张得很,脑袋乱糟糟的,平时会作的题目都不会做。一个月前数学小测验前夜,他失眠了。第二天因为一直担心又失眠。“整天不能自拔,心情烦躁,有点撑不住了”小高说,在父母劝说下他走进心理科。 医生的观察: 患者是由母亲带来的,在表述病史的时候,医生注意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基本上他每说一句后都会不由自主地看母亲一眼,看到母亲微微点头后才会接着再讲。在医生指出这点后,母亲很骄傲地说:“这孩子从小很听话,有什么事情都会和我商量。”听了这话医生哭笑不得。 医生分析: 小高害怕考试只是一种表像,其实他患了心理科很常见的“适应障碍”。适应障碍又称顺应障碍,是一种由于心理素质缺陷以致不能面对生活中的一般压力,反复出现心理、社会功能的适应危机。 医生评点:适应障碍的直接原因就是性格脆弱。现在的孩子童年阅历单纯,很少独立生活和吃苦磨炼,有的还受到家长过渡的‘危机警告教育’和保护,就是小高一样“凡事都听妈妈的”对家长任性依恋,缺乏主见,生活自理差,希望时时被人照料,并且永远不长大。这样的孩子不能承受和面对生活必须的压力和挫折,总是采取逃避的防御应对措施,表现出来的就是小心谨慎,老实实在不好高,长大后则工作得过且过,社交保持距离。象小高这个少年,本来18岁这个年龄段正是独立的时候,但是他还没有脱离母亲的怀抱。 适应障碍一般是在环境改变(如移民)、地位改变(新工作岗位)、突发事件(患病、离婚、丧偶)等情况下,个体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的适应障碍: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也可伴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一般成人以情绪障碍多见,而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多见。在儿童可表现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拇指等形式。症状出现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月之内。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人格较脆弱,因为同样的事情在常任身上知识短暂的情绪波动,而在他们身上则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 关于治疗: 象小高这样有适应障碍的孩子,主要缺陷是脆弱的性格,治疗的关键在于逐渐改变他性格,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小高要学会面对困难,有意识地找一些对自己有难度的事情去做,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结果,不一定要成功或怎么样,只要去做就可以。学会欣赏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次要求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应激事件的能够用言语公开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反应,例如:担心,抑郁,焦虑等。 另外针对他在近阶段的焦虑抑郁情绪,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抗焦虑抑郁药物配合治疗,快速控制症状,防止慢性化。 医生提醒: 有些人将适应障碍理解为思想病,认为是因为意志软弱或思想疙瘩问题。学校的老师对这样的孩子会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地对适应障碍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结果适得其反。因为适应障碍主要是性格弱点造成的,所以家庭的教育才是预防得病的关键,家长要做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知和自爱。通过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够达到、能够做到的,不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当孩子在自己目标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自爱就是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自爱可以使孩子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自暴自弃,也有利于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适应障碍的简单判断: 1、遇到某种轻微的生活压力前后出现焦虑抑郁或暴躁易怒等心理行为问题,多数主观感到苦恼。 2、生活压力或刺激是很普通的轻微的常见的,但患者社交及工作效率下降太明显。 3、在“压力”消失后半年内症状自动缓解, 4、此前有类似发作2-3次以上的病史。 5、童年有脆弱娇惯胆小任性、神经过敏的性格 |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09-12-21 16:27
网上咨询庄子森大夫
庄子森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庄子森的咨询范围: 情感障碍、各种神经症、青少年学习困难、睡眠障碍以及各种心身疑难杂症等疾病 更多>>
我也是这样的,感觉很痛苦
您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