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中医养生】关于黄褐斑的正解
发表者:周云庆 699人已读
2017-03-25 常州市中医医院
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黄褐斑,中医俗称“肝斑”、“黧黑斑”、“面尘” — 形象地指出了黄褐斑患者面部看上去像有浮尘、色泽灰黯的特征,因多见于女性,所以常常把它作为女性衰老、人老珠黄的象征。今天我们请内分泌科专家周云庆主任中医师为您解答关于黄褐斑的治疗与预防。
专家介绍
周云庆 主任中医师 教授
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各类甲状腺疾病、肥胖、痛风、痤疮、黄褐斑等内分泌失调和代谢紊乱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四、六上午
出诊地点:二楼内科诊室
黄褐斑发病原因是什么?
周云庆主任:黄褐斑与内分泌关系密切。它的发生与黑色素分泌增多、黑色素代谢障碍有关,女性患病率高,缘于女性内分泌紊乱易导致色素代谢障碍。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主要发病原因有:肝郁气滞、血脉瘀阻、肝肾不足。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导致血循不畅,气滞血瘀而致血液不能上呈颜面,导致面部黑斑。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虚火上炎,熏肤蒸肌则颜面干燥失养而生“面尘”。
女子“以血为用”,有月事、妊娠、生育,“经带胎产”都会耗伤气血,所以中医认为“女子年过四十,阴气至半”,四十岁以后阴血就不足了,一般女性七七(49岁)就“天葵竭”、“肾水亏”,也就是绝经了,绝经以后则肝肾不足,更容易出现黄褐斑。加之女性多愁善感经常肝气不舒、心情不快的情绪也会影响面色,因此黄褐斑临床往往以女性较为多见。
此外慢性疾病因素、阳光、日晒等紫外光因素、口服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劣质护肤品、化妆品,或是对护肤品、化妆品过敏的人都是比较容易产生黄褐斑的。
黄褐斑如何预防?
周云庆主任:黄褐斑一般不会有不适感,但是患者的容貌受损了,所以患者寻求治疗的愿望较为迫切。
一、寻找病因:如有没有内分泌方面的疾病,或患有其他疾病如肝炎、结核等也会影响到面色,要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
二、调畅情志:黄褐斑不仅仅影响患者的外观,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然而情绪不佳会影响患者的疾病,也是加重黄褐斑的因素,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生活中就是要注意情绪稳定、作息规律,按时睡觉不熬夜,不要老是生闷气。
三、避光防晒:如常常外出工作的患者,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日光照射,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时段。
四、慎用药物:对于一些使用化妆品、护肤品容易产生过敏的人,要注意选择使用合适的化妆品、护肤品,避免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对一些需要服用容易导致色素沉着药物的患者,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治疗的,采用替代药物来避免不良反应。
五、饮食宜忌:要多吃一些有助于黄褐斑消退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西红柿、苹果、葡萄、糙米、大豆等,因为维生素C有增白、抗氧化的作用。
中医如何治疗黄褐斑?
周云庆主任:需要辨证论治。先审证求因,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不同的类型辨证施治。肝郁气结的患者,需要疏肝理气解郁,宜用柴胡舒肝散、丹栀逍遥丸。血脉瘀阻者宜活血化瘀,可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气血亏虚、不能华容者,则宜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丸。肝肾不足者,要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来滋阴补肾。
当然,患者还是要到医院来,让医生辨证治疗为妥。除了内服药以外,还有一些中医外治的疗法。如中药的面膜、中药熏蒸、针刺艾灸等,均可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起到良好的消除黄褐斑的效果。
本文是周云庆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7-04-01 17:23
网上咨询周云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