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癌

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  普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盲肠癌是指发生于阑尾区域的小肠端至升结肠起始端的组织癌变,是结肠癌的特殊类型。

绝大多数病人在 40 岁以上,30 岁以下者约占 15%。男性较多见。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 遗传因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盲肠癌的发病概率通常会较高。
  • 饮食习惯:日常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过多。
  • 疾病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便秘或慢性阑尾炎病史,或是肠道内寄生虫感染。
  • 年龄性别因素:超过 40 岁的男性人群发病率较高。
  •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遭受精神打击,或是既往有严重精神创伤病史。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盲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 贫血
  • 果酱样大便
  • 腹部摸到包块物
  • 上腹饱胀感,恶心
  • 经常不明原因的腹泻,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 疼痛:可表现为会阴区痛、上腹或下腹痛
  • 有肛门重坠感、里急后重感、大便排不净感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肠梗阻、出血、肠道穿孔及营养不良。

如何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预防盲肠癌,及时体检是早期发现盲肠癌的有效手段。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保持良好的日常作息习惯、保证合理的睡眠。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绿色蔬菜。
  • 适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 调理身体肠道功能。
  • 控制自己的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必要时就医对这些慢性疾病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什么是林奇综合征?如何确诊?

姜争 主任医师 医科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

检查

盲肠癌的主要检查包括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 CT、磁共振检查及内镜检查;其中内镜检查最为重要,因为可通过内镜取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大便潜血试验:对于肠道肿瘤具有初步筛查作用,当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时,需进一步检查除外肠道肿瘤。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肿瘤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是盲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腹部CT和核磁共振可对肿瘤的转移和扩散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切除部位及预后判断。
  •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时可取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是诊断盲肠癌金标准。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右下腹痛不要想当然是阑尾炎,当心盲肠癌!

申占龙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治疗方式

早期盲肠癌采取手术治疗,中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并结合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细胞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方式,降低手术治疗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手术治疗

  • 手术切除是盲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根据肿瘤的部位确定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浅者,行肿瘤切除术;肿瘤浸润程度深者,行根治术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

药物治疗

  • 靶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
  •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可以起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常用的方案为氟尿嘧啶类药物及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或不联合第三代铂类药物(奥沙利铂)。

放射治疗

  • 利用放射线或粒子束对局部癌灶进行照射,使得癌细胞死亡。
  • 如 α、β、γ、Χ 射线进行放射治疗,借助 CT 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对盲肠进行照射治疗。

其他治疗

  • 细胞免疫治疗:现在针对肿瘤治疗有一些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如 CAR-T、DC-CIK 细胞疗法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肠癌手术治疗方法

王志刚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注意事项

  • 每天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多吃粗粮、低盐低脂饮食,拒绝生冷、刺激、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尽量少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 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避免肥胖或过重。
  •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在理想范围内,少吃脂类、胆固醇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等。

预后

在早期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根除肿瘤。当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时,彻底治疗的机会降低,可能导致预后不良。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盲肠癌相关科普号

申占龙医生的科普号

申占龙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2002粉丝41.1万阅读

王鹏远医生的科普号

王鹏远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451粉丝5.1万阅读

王英医生的科普号

王英 副主任医师

温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1662粉丝63.9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