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权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眶颅沟通性肿瘤显微外科切除一例

发表者:吕立权 人已读

病史简介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侧眼球突出20余天”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眶MRI平扫提示右侧眶颅沟通性肿瘤,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确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眼直、间接对光发射灵敏,右眼球突出,右侧视力下降,左侧视力正常。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入院诊断:右侧眶颅沟通性肿瘤

诊疗经过

入院后行双侧眼眶MRI平扫+增强,提示右眼眶、右中颅窝底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伴出血囊变可能(图1)。

图片1.jpg

图1:右眼眶内、右侧中颅窝底肿块,长径约3.7cm,T1W1呈低信号,T2W2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边缘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右侧视神经受压移位,右侧眼球突出。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右侧眶颧翼点入路眶颅沟通瘤切除术。术中磨除部分眶外侧壁和眶顶,充分打开眶上裂。在眶上裂外侧硬膜返折处可见肿瘤外极包膜,先切开部分肿瘤包膜,释放出淡黄色肿瘤囊液。然后在硬膜外沿肿瘤包膜分离,肿瘤与海绵窦外侧壁分离后,切除颅内部分肿瘤,最后沿肿瘤包膜切除眶内部分肿瘤。肿瘤行镜下全切除,术中见肿瘤呈黄色,质软,血供中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侧视力明显改善,眼球突出基本恢复正常,无任何眼动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MRI提示肿瘤已全切除(图2)。

图片2.jpg

图2:术后复眼眶MRI提示肿瘤已全切除,视神经形态恢复正常。

术后病理:眶颅沟通神经鞘膜瘤。免疫组化结果S100(+),EMA(-),Vim(+),P53(-),Ki67(1%-2%阳性),CK(pan)(-),CD34(局灶+),GFAP(-),PR(-),STAT6(-),CD56(+)。

讨论

眼眶神经鞘瘤占眼眶肿瘤的1.0%~4.5%,常通过眶上裂侵入颅内,累及眶尖区及海绵窦,而形成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该类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多以无痛性的单眼突出为首发症状,可伴有眶周疼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肿胀、复视、面部感觉障碍、头痛、头晕、单眼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题之一。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手术的关键是全切肿瘤的前提下避免眼动神经、视神经和海绵窦颈内动脉的损伤。

本例手术体会如下:

  1. 术前通过MRI判断肿瘤位于肌锥外,经眶上裂入颅,到达海绵窦前外侧壁,与海绵窦颈内动脉关系密切。

  2. 通过眶颧入路充分打开眶上裂,显露眶上外侧区域和中颅底海绵窦前外侧区域,这是手术全切肿瘤并局部减压、缓解病人突眼征的关键步骤。

  3.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瘤壁光滑、完整,因此通过先瘤内切除,然后严格沿着包膜分离,是全切肿瘤,并避免损伤眶尖和海绵窦区域重要神经血管,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技术。

  4.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未真正侵入海绵窦,长期的挤压使窦内静脉大部闭塞,不过度牵拉肿瘤时,出血一般不多,可随着瘤壁的切除,逐步以明胶海绵压迫窦壁即可。不可盲目电凝烧灼及过分填塞术区,以致误损伤神经和血管。

眶颅沟通性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应争取全切除以获得治愈,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眼动神经和视神经的影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本例经眶颧入路肿瘤获得全切,术中出血少,术后视力显著改善,突眼恢复,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疗效满意。

本文是吕立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