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手术是唯一持久有效的减肥手段

发表者:王国俊 人已读

一、什么是“减重和代谢外科”

“减重和代谢外科”是这几年才为国内学者采用的名词,脱胎于减重(Weight-Loss)手术和肥胖症外科学(Bariatric Surgery,Obesity Surgery)。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宣布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并指出肥胖将是全世界首要的健康问题。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资料,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病态性肥胖病人(超过理想体重100%)的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增加,包括2型糖尿病(高于流行病学发病率7.4倍)、高血压(6.4倍)、关节炎(4.4倍)、哮喘(2.7倍)、胆固醇水平升高(7.4倍)和总体健康水平下降(4.2倍)。事实上,目前已确认与肥胖症相关的疾病已多达30余种。世界卫生组织还警告,全世界超重人口已经超过10亿,这个数字将在2015年上升到15亿。2004年国际糖尿病协会(IDF)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症患病率均以惊人的速度增高,世界人口中17亿人与超重有关的慢性病危险已然增高,超重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医学问题。

由于肥胖症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联,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早地面临与肥胖症有关的医学问题。从1953年美国明尼苏达Richard L. Varco首次将空回肠旁路(人造短肠综合症)手术用于肥胖症治疗以来,肥胖症外科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外科治疗理论和临床体系,在欧美国家(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随着对肥胖症和减肥手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减肥手术在控制病人体重的同时,其一系列与肥胖有关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等,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中对2型糖尿病缓解和控制尤其受到关注,这也是近年来肥胖症外科学的主要进展,并因此促成了一系列新概念的诞生和“代谢外科”的发展。

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模式主要采用内科疗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等等,然而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较为满意地控制该病及其并发症 ,且终身服药及注射胰岛素使得病人长期依从性较差。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肥胖症手术效果,发现肥胖症病人接受胃肠手术后,不仅体重显著下降,而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T2DM)病情得到意想不到的缓解。国内亦有类似报道。经手术治疗改善和缓解糖尿病,起源于Pories等 的发现。Pories 等在实施胃旁路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其中合并T2DM 的病人在术后体重明显减轻的同时,血糖也迅速恢复了正常,甚至有的可以不需要使用降糖药物维持。随后,Ferchak等 在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后发现,合并有肥胖症的T2DM病人在施行治疗肥胖症的胃旁路手术后,其不需要药物降糖并能长期保持血糖正常的例数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 病死率大大降低。Arterburn 等还发现病人术后出现了收缩压降低、血脂异常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等可喜变化。2008年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手术治疗肥胖T2DM病人与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可以明显提高T2DM的缓解率 。

基于上述等一系列研究成果,2008年,第14届欧洲糖尿病协会年会中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可能手术治愈的胃肠道疾病。2009年,Diabetes Surgery Summit(DSS)共识大会中提出: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手术是指通过胃肠手术治疗BMI<35的病人。dss认可在经过小心筛选的ii型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对于体重指数bmi>30的病人,如果他的糖尿病控制很差,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2010年,美国糖尿病治疗指南提出:对于BMI ≥ 35的2型糖尿病病人,胃绕道手术是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2011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针对减重手术的立场声明指出:对于BMI达到或超过32.5的2型糖尿病亚洲患者,手术是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案;对于BMI在27.5到32.5之间,且最佳药物治疗不能对其糖尿病进行有效控制的亚洲患者中,特别是同时存在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手术应被视为替代治疗方案。

减重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令人意外的治疗效果促使人们对传统减重手术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并在理论概念上对这类手术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目前,学界更倾向于将传统的减重(或减肥)手术称为“代谢手术”我,在手术目的上,在减重的同时更倾向于关注病人代谢综合症的改善和纠正,并称之为“减重及代谢外科”

二、肥胖症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在国内,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当人们不断奔赴小康生活的同时,饮食以及生活行为也在悄然变化,吃得更多、更“好”了,而运动却更少了。肥胖人群比例的增加已远不再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在大街上、在公园内、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可见大腹便便者。

我国肥胖症流行病学现状

1,2002年的全国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显示,14.7%的国人体重超标(BMI ≥25kg /m2),2.6%的人达到肥胖标准(BMI≥30kg/m2),如果按照总人口13亿为基数计算意味着在2002年中国有1.8亿的超重人口,其中3千万达到肥胖标准。

2,如果对20~39岁的人群单独进行分析则结果更为惊人,从1982年到2002年,超重人群比例从6%增加到了28.1%,2010年则增加到了32.4%;肥胖人群的从1998年的0.6%增加到2002年的9.8%,2010年则为13.2%。

3,权威统计数据还显示,在1985~2000年间,中国7~18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口比例分别增加了28倍和4倍。

如果按照更符合东方人的超重(BMI≥24kg/m2)和肥胖标准(BMI≥28kg/m2),上述数据更是惊人。

与此同时,由肥胖带来的相关健康也在日益增加,糠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则与肥胖以同样的流行病学趋势增长。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人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之冠,按照2010年的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9.7%,这一数据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虽然近几年中国群众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但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0年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了近几年的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并对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新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了解,本次研究是我国首次应用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 ≥6.5%),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2型糖尿病调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中国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50.1%。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减弱),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研究人员还发现,中国人在身体质量指数(BMI)远低于美国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代谢疾病。这意味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身体活动减少,导致与肥胖相关疾病提前出现。现在,有40%的18-29岁的青年人为糖尿病潜在人群,这些人罹患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足够的血糖控制。宁光教授表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属于亚洲最高的国家之一,绝对数是全世界最大。“社会发展太快,胚胎和童年营养不良、后期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相结合,造成糖尿病加速蔓延。”

肥胖症带来的不仅仅是健康问题,在人们的潜意识内,肥胖总是与迟钝、愚蠢、懒惰、好吃等贬义词相关联,“胖子”在人群中总是要接受人们异样的目光,他们不能得到同样的工作机会,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精力充沛,很多“胖子”更愿意一个人待在屋里,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享受着他们的“美食”。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这些病人的生活就像被关在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芒。

由于对肥胖症危害的认识,控制饮食、降低体重已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减肥”已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已成为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样的减肥产品、“瘦身计划”、“减肥中心”吸引着无数肥胖者,他们不惜重金追寻着“瘦身之梦”,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

来自欧美国家的资料显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远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涉及到文化传统、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因素。理论上讲,肥胖症治疗包括饮食行为控制、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大模式。有对比研究资料显示,如果以维持5年的体重下降为指标,单靠所谓的“饮食运动”模式几乎没有效果,药物减肥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唯一能维持长期体重下降的方法就是外科手术。

由于外科手术减重的确切效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减重手术已成为腹部外科的重要手术种类,特别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减重手术更为普遍。1998年,全球减重手术总计约40,000例,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达到344,221。1998年至2004年美国接受肥胖外科治疗的年病例数增加了9倍,达到12万多人。由于减重手术对肥胖症的治疗效果,2013年被评为Cleveland十大医疗创新之首。

三、目前主要的代谢手术方法及疗效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曾出现过多种减肥手术方式,包括空回肠旁路手术、胆胰旁路手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十二指肠移位的胆胰转流手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S)、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胃旁路-胃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垂直捆绑胃成形术(Vertical Gastric Banding,VGB)、可调式捆绑胃成形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袖状胃成形等等(Sleeve Gastrectomy)。按照手术的原理,上述手术方法可分为限制性手术、吸收不良手术和联合性手术三大类。其中,1966年,Edward Mason设计的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

后经Ward Griffen改进的胃旁路-胃空肠Roux-en-Y吻合奠定了其减肥手术“金标准”,而可调式胃捆绑术则一度被视为20世纪肥胖外科手术的最后丰碑,但近来因其远期并发症较多、术后随访依从性差等原因,应用已大大减少,而袖状胃切除的应用因其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术后并发症少逐步受到重视。

目前常用减肥手术及其优缺点比较见表1。

表1,常用减肥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196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Mason等 首次报道了32例行RYGB的病态肥胖患者,术后减肥效果明显。随后的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RYGB后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对其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显著的提高,能够减缓2型糖尿病的发展 , 。Rossi等 报道了140例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LRYGB),这140名患者术前根据IDF标准诊断并筛选 MS。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平均多余体重减除率为67.8%,66例术前诊断为高血压,术后仅有21例继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7例术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术后25例血糖恢复正常,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从201.9±42.5下降到154.4±32.6 (mg/dL, P<0.0001),甘油三酯(TG)水平从156.4±86.5下降到90.1±32.7 (mg/dL, P<0.0001)。Higa等 ,发表了一篇关于LRYGB术后长达10年的随访调查报告,研究中242名患者术后平均多余体重减除率为57%,术前患有T2DM、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者在术后症状持续改善,其中76%的患者术前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术后得以改善和消失,10年中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Neto等 还报道了420名病态肥胖患者在接受LRYGB术后8个月时,尿酸水平从5.60±1.28下降到4.23±1.20(mg/dL,P<0.0001=,高尿酸血症从33.6%下降到6.4%(P<0.0001=。值得注意的是,接受LRYGB的绝大多数病态肥胖患者都可以持久并有效的减重。相比之下,Sumithran等人 用极低能量饮食疗法这一非手术方式对减肥患者进行长期治疗观察,结果显示12个月后随着患者的体重下降,体内食欲荷尔蒙水平会受到刺激再度升高,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体重(脂肪)的反弹。

四、 国内减重和代谢外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肥胖症外科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其快速发展是在腹腔镜技术成熟后。我国减重和代谢手术起步还不到10年,其发展也是得益于腹腔镜技术的成熟。最早由上海长海医院的郑成竹教授将当时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可调式胃捆绑术用于临床,随后包括袖状胃切除、胃旁路等一系列术式逐步被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国内在此领域不断追踪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手术例数快速积累,形成了数家规范化的减重及代谢外科中心,并有数十家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业内人士近年来的大力推进和宣传,公众对肥胖症危害性的认识及对手术减肥的认可越来越高。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5年里减重及代谢外科必将得到蓬勃发展。

近年国内减重及代谢外科发展大事记:

1, 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内分泌外科学组、腹腔镜及内镜外科学组、胃肠外科学组、外科手术学学组联合发布的《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指出:有1-3之一者,同时具备4-7情况的,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1) 确认出现与单纯脂肪过剩相关的代谢紊乱综合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脂代谢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且预测减重可以有效治疗

2) 血脂、腰围:男≥2250px、女≥2000px;TG(甘油三酯)≥1.70mmol∕L;空腹血H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span="">

3) 连续5年以上稳定或稳定增加的体重,BMI≥32。

4) 年龄16-65岁

5) 经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者

6) 无酒精或药物依赖性,无严重的精神障碍、智力障碍

7) 病人了解减肥手术方式,潜在的风险;理解术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并有承受能力,能积极配合术后随访

2, 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内分泌外科学组、腹腔镜及内镜外科学组、胃肠外科学组、外科手术学学组联合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2010)》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历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当患者符合如下条件者,可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年龄≤65岁;(2)病程≤15年;(3)胰岛储备功能在正常下限1/2以上,C肽≥2ng/ml(666pmol/L)。男性腰围≥2250px、女性腰围≥2000px时,BMI ≥ 28应更加积极地考虑手术治疗。

3, 2011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外科学分会联合发布《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指出:

1) BMI≥ 35 的有或无合并症的T2DM 亚裔人群,可考虑行减重/肠胃代谢手术

2) BMI 30~35 且有T2DM 的亚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尤其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时,减重/胃肠代谢手术应是治疗选择之一

3) BMI 28~29.9 的亚裔人群中,如果其合并T2DM,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围>2125px,男性>90c)且至少额外的符合两条代谢综合征标准: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血压。减重/胃肠代谢手术应也可考虑为治疗选择之一。

4) 对于 BMI≥40 或≥ 35 伴有严重合并症;且年龄≥ 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在病人知情同意情况下,对上述病人,LAGB 或 RYGB 也可考虑为治疗选择之一。

5) BMI 25~27.9 的 T2DM 病人,应在病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严格按研究方案进行。但是这些手术的性质应该被视为纯粹只作为伦理委员会事先批准的试验研 究的一部分,而不应广泛推广。

6) 年龄<60 岁或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的 T2DM 病人。

五、腹腔镜技术是肥胖症外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虽然肥胖症患者可以通过减肥手术获益。但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在上腹部作很大的切口,术后恢复期长,切口感染、切口疝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均较一般手术高。切口并发症是减肥手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施行开腹减肥手术发生切口感染时(发生率7%),死亡率明显增加,切口的处理也相当棘手。

在过去20年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领域的应用得到大力发展,大量随机研究已经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的各种优点。肥胖外科学也不例外。在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病态性肥胖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而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恰恰是那些肥胖病人才是腹腔镜技术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肥胖病人术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切口感染)正是腹腔镜技术的优点所在。事实上,无论从直观上讲,还是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只要能够安全实施开腹手术的基本原则,腹腔镜技术的优点就能在减肥手术中得以体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采用腹腔镜技术施行各种术式的减肥手术已成为行业的标准,而肥胖症的外科治疗也成为国外(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许多内镜治疗中心的学术特色。在腔镜技术已得到成熟发展的今天,已很难想象如何为一位腹壁脂肪厚达10~500px的肥胖者施行开放性腹部手术了。

从技术上讲,目前所有的减肥术式均可在腔镜下完成。当然,减肥手术对肥胖症外科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肥胖症腔镜手术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常规胃肠腔镜手术之上,对肥胖者施行减肥手术时必须能够克服操作空间小、暴露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技术操作(特别是吻合技术)的可靠性,因为减肥手术一旦出现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其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六、肥胖症外科学与腔镜外科的发展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国内腔镜外科技术从临床技术层面上看,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在普外科,腔镜技术几乎已被用于所有的专业领域。尤其在消化道外科,腔镜技术更是日益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金标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一定规模的临床中心亦已成为第一选择。然而,腹腔镜毕竟只是一种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腔镜技术必然会逐步渗透到各相关专科,而现有的腔镜外科必将面临诸多尴尬,所能涉足的学术领域将不断缩小,如果不能开拓自己的学术领域,其技术上的特色和优势将难以维持。有人说,腔镜外科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个必然要消亡的“学科”,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只是一种工具。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也确实道出了腔镜外科发展的迷茫,腔镜外科到底如何发展?这是腔镜外科发展过程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腔镜外科的发展无非有两条路:一是通过不断的技术探索,保持技术上的特色和优势;二是依托现有的技术优势,抢先占领新兴的专业领域。

“肥胖症外科学”正是这样的一个专业领域。在欧美国家,肥胖症外科学早在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之前就已趋于成熟,腹腔镜技术发展则为肥胖症外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而在国内,情况正好相反,肥胖症外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此时的腹腔镜外科技术已经成熟,肥胖症外科学的兴起则为腔镜外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七、肥胖症外科学的发展策略

1,加强科普宣传,使公众认识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外科治疗针对的肥胖者尤其是已并发糖尿病等合并症的人群。目前国际上以体重指数作为评估肥胖症的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定义为:体重(kg)/身高(m)2。在欧美国家,目前减肥手术的适应证为:1,BMI≥40 kg/m2者;2,BMI介于35~40kg/m2,有明显合并症者;3,经其它减肥措施失败者。对亚洲人,由于人种的原因,这个标准明显偏高。目前APBSS(Asia Pacific Bariatric Surgery Society)采用的适应证标准是:1,BMI≥37 kg/m2者;2,BMI介于32~37kg/m2,有明显合并症者。按照这个标准,国内适应减肥手术者将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然而,目前由于公众对肥胖症危害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外科手术的恐惧,愿意接受减肥手术的病人仅占适应证人群的很小比例。因此,科普健康教育将是发展我国肥胖症外科的重要步骤。通过宣传使肥胖者认识到“肥胖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形象问题,更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疾病之一,而外科手术则是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合并症的最为有效(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2,通过与内分泌等相关学科合作,为肥胖合并症病人提供有效治疗

与肥胖症有关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2004年国际糖尿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字显示,肥胖可降低糖尿病人寿命达8年,被诊断为糖尿病者80%有肥胖。1997年Pories等对病态性肥胖者减肥手术后获益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减肥手术对糖尿病的预防和缓解有显著的作用,经过6~10年的随访,未接受手术的病人药物治疗耗费更多,死亡率更高,接受手术的病人使用糖尿病药物剂量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保持正常水平或趋于稳定。

事实上,能通过减肥手术获益者远不止合并糖尿病者。有资料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症、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暂停)、生殖异常、骨关节炎等许多肥胖症合并症,均可在减肥手术后得以缓解。因此,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可以有目的地对减肥手术适应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早日接受手术,摆脱肥胖症的困扰,避免合并症的进一步加重。

3,高度重视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减肥手术风险

减肥手术操作主要针对胃肠道,但又与通常实施的胃肠道手术有很大的不同,既不是急诊手术,也不是病变器官的切除。虽然从肥胖症外科角度看,肥胖是一种疾病,减肥手术则是通过外科方法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合并症,但除了有严重合并症者,大多数接受减肥手术者对“肥胖症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疾病”的认识仍局限于字面概念的理解上,而对“减肥手术是治疗疾病”更是有强烈的心理抵触。多数病人更倾向于把减肥手术归为改变社会形象的“美容”、或“美体”手术。因此,减肥手术一旦出现并发症,医生将要受到来自病人和家属更多的责难,并有可能被拖进法律程序。

然而,肥胖症确实是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远比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如胆囊结石的危害性要大得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肥胖症患者的手术风险明显高于常规腹部外科手术。心肺系统合并症,如动脉硬化、心肌肥厚、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劳累性呼吸困难,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并导致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风险升高。病态性肥胖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1%~2%,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0.5%,是减肥手术后死亡的第一原因。糖尿病更是肥胖症的常见合并症,血糖控制是肥胖症围手术期的重要内容。另外,对伴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颈部较粗、颈部活动严重受限者,麻醉时的气道控制很可能对麻醉医生构成严重的挑战。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对准备接受减肥手术的病人术前必须进行包括心理学、麻醉学、心功能、肺功能、内分泌学、妇科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评估和处理,以排除手术禁忌症,调整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减肥手术的禁忌症有:1,有控制不良或活动期内科疾病;2,有抑郁症、酗酒或自杀倾向;3,对减肥手术有不合理的期待;4,缺乏家庭支持;5,不能接受生活形态改变者;6,不愿意接受长期随访者。

4,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肥胖症外科综合治疗体系,不断提高肥胖症外科的学术影响

肥胖症患者可能合并有明显的心理学问题,而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异常以及内分泌异常等则可能使促使患者寻求外科帮助的直接原因。减肥手术前后还涉及饮食调整、生活形态改变、体能锻炼、营养指导,减肥效果观察、治疗调整以及其他指标随访等等。因此外科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良好手术效果的取得还依赖一整套支持系统的良好运作。

大多数肥胖外科医师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降低体重的影响仅占50%,而其余50%则与不良行为的调整、饮食锻炼的指导和心理学支持等因素有关。不同外科医师施行同样的减肥手术,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而外科医生的月手术量则与手术的并发症直接相关 。因此,医生在为患者提供外科治疗的前后,还应为提供较好的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获取相关的知识,最大程度地从外科手术中得益。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完整的肥胖外科临床工作除了有外科医生的参与外,还应当得到心理学家、(熟悉内镜技术的)胃肠病专家、(熟悉肥胖症相关合并症处理的)内科专家(通常是内分泌专家)、营养科专家、儿科专家以及泌尿、妇科专家的积极参与。

当然,在肥胖症外科发展的初期,外科医生由于其在整个临床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必然要承担多角色的任务。外科医生通过积极寻求其他相关学科的配合,不但要完成患者的术前宣教和风险评估,还要完成术后指导、处理和随访。在临床工作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外科医生还要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同事进行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从而为后期完整团队的建立打好基础。

总之,肥胖外科学在国内是一个将要得到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腹腔镜技术则是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肥胖症外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减重及代谢外科医生在开展肥胖外科临床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相关学科专家的参与,完善对患者的系统评估、治疗和随访,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团队。

本文是王国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