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威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生物补片

请耐心读完,你会对背神经阻断和生物补片多一些了解

发表者:张晓威 人已读

一直以来想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主要针对目前男科就诊的患者的心态作为评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非常有意义,但是因为精力有限一直没有时间去写。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我可能更优先去写一篇医疗论文,最好是SCI,更够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事业添砖加瓦的文章。但,针对患者的科普,也不应懈怠。而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虽然看上去的大白话,也给患者讲了很多科普知识,却无法走进患者的内心,能够走进他们内心的:是感同身受的文字才行,是有着相似经历才行,是鞭辟入里才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便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就出来好几万条结果,而我们有耐心看下去的,就是页面的前三页,如果这其中还没有想要看的信息,那要么失去了继续找下去的信心,要么去换检索词了。除了大量的垃圾信息惹人烦以外,还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或者毫无出处、毫无根据的信息惹人烦恼。要知道,我们说话是要负责的,尤其是科学探讨,重大争议问题等,如果信口开河,想说什么说什么,那就失去了科学的真谛。我们希望的不是辩论,而是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说理,只有这样才能事实越辩越清。

一、有关谈虎色变的“背神经阻断”

背神经阻断在中国男科学界早已经出名了,不过早年的出名和现在的出名是两个概念,现在的出名更多是负面信息,比如:http://bbs.tianya.cn/post-feeling-4202569-1.shtml,还有人询问感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98921等等。那么,患者看到这么严重后,就去查找中文最权威平台,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4%E8%8C%8E%E8%83%8C%E7%A5%9E%E7%BB%8F%E9%98%BB%E6%96%AD%E6%9C%AF/5896681?fr=aladdin,发现上面说“国际性医学会在最新发布的《2014早泄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阴茎背神经切除或可导致性功能的永久性丧失,不推荐用于早泄治疗。这还了得!一辈子的幸福就完了!我想说的是,笔者一个没有根据的话,因为学术不严谨,会给多少患者造成无形的压力!为此,我特意去了国际性医学会的官网发布指南的网址http://www.issm.info/education/clinical-guidelines/,找到了2014年的更新http://www.issm.info/news/an-update-of-the-issms-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emat/,其中,在PubMed可下载的是: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84677/,请大家务必学好英文,英文不好就用翻译词典,因为截止目前还没有人去做权威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曲解和不准确,不如自己学好英语来的准确。我找遍全文,也没有作者说的会导致永久性丧失这样的话,其中最有可能谈及的部分是“Cryoablation and Neuromodulation of the Dorsal Penile Nerve”这一部分,只是说明安全性有待长期考察,不知道作者的“性功能丧失”从何而来。如果大家还想去查查相关文献,可以登陆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让下面的词汇作为检索词“penile dorsal nerve premature ejaculation”,方便大家的了解。

背神经阻断没有说的那么可怕,也没有说的那么无可救药!上网检索的患者,都是因为做了手术而去检索的,结果大量的负面信息充满了检索人的脑海,越查越害怕。那么,问题来了,网上发帖的人写的就是真的吗?你是否了解网络发帖人的背景?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的经历?他的叙述是否准确?其实,每个阅读这些帖子的人,基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即便想过,他也会认为这个人和自己的各方面经历都相当,因此才有了“移情”这样的心理学现象进而百分百的相信帖子所说的一切。“当雪崩来临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这句话,正显示了当下很多男科患者的心态。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方面想通过各种检查和治疗达到完全治疗好的状态,尽管他们也或多或少指导这些病不好治疗,但长久以来的社会心态使之抱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又觉得主要是检查治疗不对或者不到位,不然不至于治不好,治不好当然是检查治疗不对造成的。总之,别人都不对,就我对;赖这个,赖那个,就是不赖自己。自己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超重,从来不去减肥;比如高脂血症,从来不去改变饮食结构;比如心理性影响,需要通过万艾可辅助勃起,但总认为吃药就会上瘾;比如糖尿病,从来不关注血糖;比如宁可相信世界上有一种药能够让他彻底治愈,却从来不相信科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当然,还有一些情况复杂的,比如说所谓的“被忽悠”,我不想去评价有些民营男科医院在做手术前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未充分告知等方式,患者做了这样的手术,这些属于医疗本身以外的事情,应该由相应的医疗管理机构进行约束。但即使“被忽悠”,我们还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患者“被忽悠”,但是当我们进行背神经修复的时候,发现背神经根本没有离断,但患者仍然在术前主诉说阳痿、阴茎头感觉减退等,那么如何去解释这一现象?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多患者,他们在背神经阻断手术前勃起功能就不好,控诉手术完了才不好或者更不好。因为大家总希望找个替罪羊,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是个原因,反正先指定就是它造成的。客观地讲,之所以截至目前即使有这么多病人这样说,但没有一个病人司法鉴定成功了(也即打官司打成功了),其原因在于:性活动是复杂的,除了有阴茎头感觉外,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因素的参与,背神经的参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主诉中的海绵体充血不足,也即阳痿,在没有背神经参与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进行,比如阴茎皮肤撕脱伤、阴茎皮肤坏死术后等等,这类患者,其阴茎皮肤损伤程度与背神经损伤程度,比起背神经离断的患者来说严重百倍,但术后勃起功能仍有相当一部分正常。这可以说是医学界公认的概念,也难怪纵使有患者每每提及自己是遭遇,纵使声泪俱下,但其实从医学上讲,患者的很多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使用的腓肠神经皮肤支修复的阴茎背神经,从理论上讲,最多能够恢复患者的阴茎头感觉,而对于勃起功能的恢复,客观上讲,应该属于心理性的改善,很多求诊者问相关的术后反馈,可以参考这位求诊者写的反馈:https://weibo.com/2277838142/IsObmiFy3


二、有关脱细胞生物补片治疗早泄

早泄的发病率很高,而想解决的人群又是这么广泛,因此形形色色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其总体治疗原则,一定是从无创到有创,尽可能以无创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即药物的治疗方式。因此,以达帕西汀为主的SSRI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并不高,有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始终不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外科方式干预。而目前所有的外科治疗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上升到“金标准”的层次,都是一种治疗方法,在严格筛选病人的适应症后可以使用,可以参见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046199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652224。同理,脱细胞生物补片的这种治疗方式,一开始用于阴茎增粗的手术中,现在用于早泄的治疗,也是经过筛选后应用于一部分患者。其优点在于手术的可逆性,因为损伤小,且生物补片可以取出的优点,可以作为早泄外科治疗的一种替代方式。网络上总有很多患者朋友问类似的问题,诸如“我在某某医院做了背神经阻断手术,或者生物补片手术等等,手术后没有勃起,晨勃消失,毫不感觉……”,每次回答这些问题,虽然都是不同患者来询问,但好像都在回答同一个病人,因为内容相似、心态相似、病情相同,我想完全可以在这里给出相似的回答:之所以来问这样的问题,通常都是因为在未完全知晓手术的情况下就做了这样的手术,而术后又开始各种担心,然后在网上查到了负面的信息(通常都是被忽悠做了这样的手术),然后心里越发紧张,网上描述的各种症状,如果自己仔细观察,好像都有,然后就开始担心自己就这样被废了……如果认真读完了以上所有文字,我想各位读者应该可以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可以归纳为“由社会因素、信任缺乏等因素导致的对医疗操作的心理负担,被网络负面信息扩大后,上升为严重的焦虑情绪,进而加重心理负担,从而表现为各种生理机能、生理反应的减退,然后进一步加大这种心理负担,周而复始”。这种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尤其在中国男科界,尤为明显,各国的专家学者反而研究的很少,因为只有中国这种独特的国情有这样的土壤,经过文献检索,只有这篇文献和我们的情况有点类似,但又不是完全相似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439320。换个角度看,美国、巴西和韩国无论从整理的手术数目还是手术比例上,都远远高于我国,却未见这些国家像我国一样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样的手术,在不同的国家,却有着严重不相同的各种结局,这其中有我上述文中阐述的多个层次的问题,不再赘述。手术是手术,其发生发展在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基于病例临床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应该是客观、公平、公正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出现严谨的、科学的学术成果。

本文系张晓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张晓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