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儿童常见斜视分类(4)-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常枫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23日50
0
0
-
内斜视分类及治疗
斜视是指一眼注视时,另眼偏离视轴。常见的斜视有外斜视和内斜视。内斜视是视轴的异常内聚。2017年由美国AAO编写的内斜视和外斜视PPP中基于发病年龄或者发病原因将内斜视进行以下分类:一、婴幼儿型内斜视:3~6个月龄之间发病。二、获得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以后发病,根据病因分类如下:1. 调节性内斜视①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②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合并高AC/A③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合并高AC/A比值2.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3. 非调节性内斜视三、其他类型内斜视:包括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I型、知觉性内斜视、限制性内斜视、连续性内斜视和眼球震颤阻滞性内斜视。内斜视将会导致幼儿双眼视觉的快速破坏。持续4个月以上的恒定性内斜视是损害立体视觉最强的因素。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尽快(发病4个月之内)给予戴镜矫正眼位仍有可能维持双眼注视功能,不易导致弱视和内斜视的加重。内斜视加重主要发生于内斜视发病年龄小于或等于24个月,以及延迟戴镜矫正的患儿。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内斜视患儿的双眼视功能及维持眼位至关重要。一、婴幼儿型内斜视发病年龄: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但是很少有出生即是内斜视的婴儿。婴幼儿出生后眼球运动不稳定,适当的眼位评定需要在出生后3个月斜视角度趋于稳定后进行。而如果患儿就诊时已经过了6月龄,发病时间往往靠家长回忆,但并不一定可靠,需要眼科医生综合判断,这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其病因为非调节性或部分调节性。一般认为,婴幼儿型内斜视属于非调节性内斜视。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与同龄正常儿童的睫状肌麻痹后屈光度相似,斜视度与屈光之间没有关系。与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远视度数差异明显,改变屈光状态对于内斜视的矫正效果极小。但也有伴有高度远视的婴幼儿型内斜视随着时间推移斜视度减少,即有部分调节性因素的存在,也有高AC/A的因素,因此睫状肌麻痹下屈光状态的检查时必要的。通常2岁及以下的内斜视儿童≥+2.00D给予配镜,2岁以上内斜视儿童≥+1.50D给予配镜。但国内专家普遍建议,对于内斜视儿童,即使更低度数的远视(<+1.50D),也应该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不正结果给予全矫处方。同时配镜也可以帮助鉴别内斜视的调节成分。先天性内斜视往往内斜度较大,可交替性注视,伴异常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眼球运动时注意有无外展受限,可能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内斜视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术前发现有远视,应先矫正屈光不正,待双眼视力平衡(可交替注视)再进行手术矫正。术后如果有残余性内斜视,也可以通过足矫远视的办法治疗,继续观察,必要时再考虑再次手术。二、获得性内斜视1. 调节性内斜视①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为后天发病,典型病例发生在1岁至8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岁。其特征包括常有与远视相关联的调节成分。屈光度在+3.00D~+10.0D,平均屈光度为+4.75D。首次验光必须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初次配戴全屈光处方眼镜矫正,并且可以在瞳孔尚未缩小时早期佩戴,儿童更易接受。此类型斜视不适于手术矫正,一般每年重新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度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也可以提前验光。如戴镜后有轻度外斜,则应减小球镜,以戴镜后正位或内隐斜为好。调节性内斜视的特征还包括在斜视发生时双眼视功能可以是正常的,其斜视度不稳定,可表现为间歇性,矫正远视屈光不正后,1~3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眼位。但也有部分患者多年后从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变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称为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失代偿,发生率在10%~17%。②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合并高AC/A:矫正远视,视远眼位正位,视近仍有持续的内斜视。③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合并高AC/A:这种情况不太常见,没有明显的远视儿童视远时正位,但视近时发生连续性或间歇性内斜视。后两种发病机制:AC/A过高,等量的调节引起过度的集合,导致了内斜视。此类病人调节近点正常,调节功能正常,也没有动用过度的调节,主要的病因是调节与调节集合之间的比例失调。简单的说就是等量的调节诱发出更多量的调节性集合。治疗方法:I. 双焦点眼镜II. 缩瞳剂III. 手术治疗:对于看近斜视度大于20PD的患者,保守治疗往往不能矫正,需要通过手术矫正高AC/A,一般行双眼内直肌减弱术,两外为减少对看远时眼位的影响,可行双眼内直肌后固定手术。2.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内斜视的发生一部分由调节因素造成,另一部分是由非调节因素造成。其中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后,内斜视度减小,当视力达到理想程度后,内斜视仍然明显存在;第二种是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发生了失代偿,转变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特征:发病年龄比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稍早,一般1~3岁,中度远视,在矫正远视之前,斜视度可以很大,但散瞳或戴镜后斜视度明显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有些患者在最初戴镜后内斜视可消失,但是非调节部分内斜视会逐渐变的明显。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常伴有屈光参差,或垂直斜视,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内斜视往往不是交替性的,因此弱视概率较大,需尽早治疗。治疗方法:I. 屈光矫正:远视足矫眼镜,合并弱视者治疗弱视。戴镜3~6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者,应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斜视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II. 手术治疗:术后如出现轻度过矫,可以降低配镜的远视度数,但有研究报道这种方法只对小于+2.50D的患者有效,对于远视更高的患者,即使术后降低远视度数,也很难扭转手术的过矫。3.非调节性内斜视:常在6个月之后出现。没有明显的调节因素,没有明显的屈光不正或矫正屈光不正对斜视没有明显影响,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基本相同,发病时斜视度较小,之后逐渐增大,可达30~70PD。诊断时需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水肿及萎缩。神经内科会诊排除颅内疾病。单眼斜视者可合并弱视,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及时手术矫正眼位。
陈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2日228
0
0
-
内斜视呢
项道满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01日72
0
0
-
斜视会遗传么?
临床上的观察和应用双胞胎的遗传研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斜视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斜视里面占绝大多数的一种类型我们叫共同性斜视,这个类型的斜视常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有研究表明,共同性外斜视具有多因子遗传的特征,遗传率在70%以上。临床上发现小部分斜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多数为散发病例。
李志刚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4日488
0
3
-
眼睛突然变斜,出现重影是怎么回事?
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眼睛近期突然出现内斜,伴或者不伴有复视(重影)就诊,多数是出现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以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以幼年儿童多见,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龄儿童及成年人出现此病。 一、什么原因会引起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1.融合范围较小:突然的外来因素干扰后,融合被打破,出现斜视。比如孩子原来没有斜视,在突然受到惊吓或家里有变故,或者发烧等刺激因素后出现内斜视,大龄儿童会跟父母讲有复视的症状,一个物体会变成两个,对于幼年儿童由于适应性很强会很快出现单眼抑制而不会有重影症状。 2.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数大龄儿童及成年人出现的内斜视多数是由于长时间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有关,有的孩子在10几个小时打游戏之后出现复视、内斜,有的成年人长期熬夜使用手机电脑后出现复视、内斜。3.颅内病变:脑部创伤或者肿瘤引起,此病因较少见,需行头颅的影像学检查排除。 二、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1.首先要排除颅内病变,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颅脑病变,可佩带三棱镜消除重影,观察3-6个月,如果还是有复视、重影,行手术治疗。 2.如果病程超过半年,排除颅内病变,可择期手术矫正眼位。 总结:儿童青少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加速近视进展,而且有引起斜视的风险;当出现复视、内斜视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童眼科就诊。
周广龙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0日941
0
2
-
朱医生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复视)”
现在电子产品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交流联络也更加方便。孩子们需要通过PAD完成日常的学习内容,青年们需要通过电脑进行大量工作,老年们需要通过手机获得一些娱乐和放松。 一切看上去非常美好,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长时间近距离地使用电子产品,使得人眼的调节功能受到了影响。调节功能指的是眼睛既能看近又能看远的能力,长时间只看近不看远,造成需要看远的时候看不清了。所以,我们需要像调望远镜那样,看会儿近,看会儿远,这样才能很好地放松眼睛,比起闭眼休息效果要好。 更可怕的是,有一种疾病叫做“急性获得型共同性内斜视”,这个病的表现形式是看东西看不清,一个东西看成两个(复视),任意闭上一个眼就好了,两个眼睛同时看就不舒服;看远复视会更明显,看近处会好些;有近视眼镜的患者,戴了眼镜复视更明显,不戴眼镜看会好些;疲劳以后复视会明显,好好休息后会好些。 如果上述症状都符合,您得警惕这个疾病了。这个病对生活最大的影响就是出行。骑车、开助动车、开汽车都会有危险性,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但是这个病不容易检查出来,不是斜弱视专业的医生可能会诊断为视疲劳、干眼、屈光不正未矫正等,而斜视的检查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准确诊断,所以复视一直是眼科医师的一个难题。因此,有了这些症状需要去专业对口的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这样不会走冤枉路。 这个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保守治疗主要是配戴三棱镜,三棱镜是两边厚薄不一样的眼镜,通过戴这个眼镜看出来的东西自动分开了,缓解症状。缺点是朝前看效果好,侧视效果差些;另外脱了眼镜会比原来没戴眼镜的时候复视更明显,因为戴眼镜看着轻松,脱了后不具备原来的能力了。因此,保守治疗不是根治性的。手术治疗是根治性的,但是要斜视度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是以15棱镜度以上为标准,15棱镜度以内的暂不考虑手术。另外发病最好是观察半年以上再考虑手术,这时候斜视度更加稳定些。 所以我们最好是从源头上减少这个病的发生,放下手机,多去阳台上看看远处,多去绿地遛遛弯,多做一点体育锻炼,还自己一个健康明亮的双眸。这里我也特别要对老年朋友们呼吁一下,看手机要适度,尤其是晚上灯光昏暗的时候,刺眼的手机灯光还会对黄斑造成病变,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又可能造成内斜视,因此百害而无一利,一定要注意。对于年轻的朋友,也要注意减少手机电脑时间,尤其是熬夜通宵看,特别容易引发眼部疾病,尽量避免。 朱文卿 2021/2/17
朱文卿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2月24日6026
8
70
-
共同性内斜视为什么易见于远视眼?
对于远视眼来讲,外界的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为了要看清楚必须要调节,以获得更清晰的视力,而调节总伴随着辐凑,病人使用了过多的调节必然有发过多的辐凑使眼睛向内聚,从而引起内斜视,我们称之为调节性内斜视。 特别是在中高度远视眼中,这种类型十分常见,这些病人如果将远视矫正,使其调节减少,辐凑也相应减弱,内斜视也能矫正,和远视眼相反对于近视眼来讲外界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为了看清楚,必须少用调节或者不用调节相应也减少辐凑,使两眼内聚的力量减弱,眼睛就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眼近视度数较高,而另一眼视力好,双眼看到的物像不一样产生融合矛盾,大脑就会抑制视力较差的一眼,久而久之视力较差的一眼,由于长期废用而发生外斜视。
熊瑛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12日1482
0
0
-
如何判断有没有”内斜视”
不想去医院,在家鉴定宝宝“有没有内斜视? 「内斜视」这个名字说出来一般人都一脸问号? 蛤?啥玩意? 它还有一个走南闯北的通用名字,那就是 ——“斗鸡眼” 这个江湖诨号一出来,大家都恍然大悟 嗨,您今天要说的是“斗鸡眼” ——内斜视! 汉堡在儿童眼科门诊工作,基本上每天都有家长抱着宝宝来诊,说我们家宝宝是不是“斗鸡眼”了?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假性内斜视」。一般是由于内眦赘皮导致的内斜视错觉。 内眦赘皮又称为蒙古褶,常见于东亚和东南亚民族。研究表明这和我们的祖先抵御寒冷的进化有关。 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表现为内眼角多了一块垂直走形的褶皱皮肤,遮住了部分内侧的巩膜(眼白),显得黑眼珠靠内,给人“斗鸡眼”的错觉。 内眦赘皮 我国的婴幼儿大部分存在内眦赘皮,一般随着年龄增加,鼻梁发育挺立,内眦赘皮逐渐减轻。但是在出生后早期阶段,这样外观会带给家长宝宝是内斜视的感觉。 家长在家可以利用手电筒进行简单检查(简化版角膜映光法)初步判断宝宝是否有斜视—— 把手电筒的光照在宝宝两眼之间,让宝宝注视光源。 角膜映光检查 这位受检者映光位于瞳孔中心,未观察到斜视 正常情况下,两个眼睛的光点都在瞳孔中间。如果一只眼的光点在瞳孔中间,另一只不在中间,可以初步认为宝宝患有斜视,根据光点的位置可以诊断不同类型斜视。 这个宝宝是内斜视?: 右眼光点在瞳孔中央,左眼光点偏外侧,宝宝有内斜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生后4月龄以内的婴儿中,斜视有自愈倾向,此期内家长不必太担心眼位的问题。 外斜视的宝宝是相反的: 左眼光点在瞳孔中央,右眼光点偏内侧,为外斜视 那内斜视有什么危害呢? 当宝宝患有斜视时,常常是一只眼睛在看目标,另一只眼睛处于“抑制”状态,长期抑制会影响斜视眼的视觉发育,很可能导致弱视。 所以如果怀疑宝宝斜视,一定要「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刘虎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24日8593
0
5
-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对眼?
邱伟强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02日951
0
1
-
儿童先天性内斜为什么要2岁前手术
2段语音 共99秒于刚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1月15日2090
0
0
相关科普号
![医生头像](https://n1.hdfimg.com/g4/M04/19/F0/wIYBAF8ec5OAQNM5AIthgWFZLoc288_110_110_1.jpg?d455)
朱文卿医生的科普号
朱文卿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
1万粉丝6.4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3.hdfimg.com/g11/M07/61/A8/1oYBAGGsn8iAD3LsAAK4-TOTlHY263_800_800_1.jpg?7db6)
刘虎医生的科普号
刘虎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2.6万粉丝219.6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1.hdfimg.com/g2/M03/71/DC/yIYBAFw8OIyAQbw2AAAWC2_R7lQ743_200_200_1.png?8901)
汤锡强医生的科普号
汤锡强 主治医师
诊所
眼科
111粉丝1.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朱文卿 主治医师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
斜视 260票
弱视 3票
复视 2票
擅长:擅长斜视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是否配戴眼镜的判断、弱视的个性化治疗,结膜炎的治疗,倒睫的治疗等,善于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检查,也很理解成人斜视患者的心情进行全方位治疗 -
推荐热度4.8史学锋 主任医师天津市眼科医院 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
斜视 157票
弱视 2票
眼球震颤 1票
擅长:斜视、弱视、眼球震颤及小儿眼科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5刘虎 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斜视 99票
眼外伤 6票
眼部疾病 6票
擅长:斜视、弱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儿童眼病,尤其擅长各类斜视的非手术和手术矫正、儿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治疗、弱视视功能康复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等眼眶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