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海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脊柱微创外科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本质是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处的退变和微损伤。治疗需基于病理机制,结合阶梯化策略,兼顾症状缓解与功能恢复。1.基础治疗与物理干预休息与冰敷:急性期减少负重活动,冰敷可缓解炎症反应。 拉伸训练:系统性足底筋膜和腓肠肌拉伸能改善筋膜弹性,持续3个月的拉伸可使60%患者疼痛缓解。 足弓支撑:定制矫形鞋垫通过分散压力减轻筋膜负荷,有效率达70%。2.药物与注射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短期使用缓解疼痛,但长期疗效有限。 糖皮质激素注射:短期(4-6周)疼痛缓解显著,但重复注射可能增加筋膜断裂风险。 富血小板血浆(PRP):多项Meta分析表明,PRP促进组织修复,6个月有效率超80%,优于传统注射。3.进阶物理疗法冲击波治疗(ESWT):聚焦式冲击波可刺激血管新生和筋膜修复,3-5次治疗后60%-70%患者症状改善。 夜间夹板:维持踝关节背屈位,防止筋膜挛缩,尤其适用于晨僵明显者。4.手术干预仅推荐保守治疗无效>12个月者,行筋膜部分松解术或跟骨骨刺切除,但术后恢复期长且存在足弓稳定性下降风险。总结当前指南推荐阶梯治疗:以拉伸训练和矫形鞋垫为核心,联合冲击波或PRP注射,手术作为最后选择。同时需管理肥胖、糖尿病等风险因素,并纠正步态异常。02月20日
150
0
0
-
王强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重庆 疼痛科 你是不是时常感觉到腰酸背痛,这也疼那也疼,早上起床痛,晚上睡觉会痛,天气冷了也会痛,以为自己是缺乏锻炼,坐又坐不久,走也走不远?骨科、神经内科看一圈又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时候,请来疼痛科门诊,您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肌筋膜炎。什么是筋肌膜炎?在了解筋膜炎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筋膜。所谓筋膜,其实就是包围着内脏、关节、肌肉的一种结缔组织,在人体各组织器官间广泛分布,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平时买肉时,有些瘦肉上刚好有一层白色的、有柔韧性的薄膜,其实就是筋膜。与此相似,人体中也有这样的组织,称之为筋膜。当筋膜受到损伤之后,会出现疼痛、肌肉发紧或无力、肌肉痉挛等表现,这种病医学上叫肌筋膜炎性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它是一种软组织疼痛综合征,以局部疼痛及由触发点产生的牵涉痛为主。为什么会得肌筋膜炎?01过度使用或过度劳累肌筋膜炎经常发生在肌肉、筋膜和韧带频繁使用或受力过大的部位,例如手臂、腿部、背部等。长时间重复性活动或异常剧烈的运动,以及长期单一姿势工作,如久坐、久站、长时间低头等,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肌肉和筋膜的劳损,进而引发肌筋膜炎。02肌肉损伤直接撞击、拉伤或扭伤某个肌肉区域也可能导致肌筋膜炎。这种情况下,肌筋膜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03长期不良姿势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采取错误的姿势,会给肌筋膜施加压力,导致炎症和疼痛。办公室人员长时间坐着工作,容易造成颈部和背部肌筋膜炎。04环境影响寒冷、潮湿的环境会使肌肉和筋膜受到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起无菌性炎症。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筋膜炎。05.肌肉紧张或压力: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肌肉紧张,从而引发肌筋膜炎。06.代谢或激素异常:某些代谢性疾病或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肌筋膜炎的发生有关。哪些地方容易得肌筋膜炎?1.颈肩2.臀肌筋膜炎3.腰背肌4.足底肌筋膜炎有哪些症状表现?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疼痛科治疗肌筋膜痛有啥绝活?1一般治疗避免不良姿势,避免肌肉过度劳损,定期拉伸紧张痉挛肌肉,加强弱侧肌群锻炼,建议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拉伸放松,注意拉伸时要舒缓,避免快速和过度用力。2物理治疗肌贴、冲击波、红外线、超短波、威伐光、微电流、高能量激光等物理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疼痛。3药物治疗消炎镇痛、消肿解痉类口服药物能迅速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外用中西药贴剂对很多患者也有效,但注意用药疗程,避免长期应用导致的副作用。4针刺注射治疗干针、湿针、电针、针灸等针刺治疗;痛点类固醇激素及臭氧注射松解治疗,往往针到患处,见效快且持久。5微创手术松解治疗临床上不少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其中超声引导下的水分离松解及射频松解,治疗效果尤为理想。超声可定位应激点位置,为射频进行精准引导,同时能避免并发症发生。应用射频热凝方法,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肌筋膜,灭活局部异常增生的末梢神经,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同时再对周围组织通过注射药液进行分离松解,对肌筋膜粘连或挛缩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温馨提醒:单凭理疗或微创治疗的手段,不可能完全解决腰背疼痛问题,骨肉相连,肌肉才是支撑骨头的基础,必须利用专门的力量训练,着重加强相关肌群的锻炼,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的达到「根治」的效果。具体锻炼的方法,因人而异,少量多次锻炼,持之以恒才有效果。2024年12月15日
250
0
2
-
张汉阳主治医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足踝外科 在张医生每周的门诊中,有大量的患者是由于足跟痛来就诊。其实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足底筋膜炎。这是一种由于足底筋膜长期受压、过度拉伸或损伤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不仅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无法正常行走或运动。本文将深入探讨足底筋膜炎的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大家远离足跟痛的困扰。 足底筋膜炎是足踝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足底筋膜发生炎症,导致足跟部或足底区域出现疼痛。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骨与脚趾的坚韧韧带组织,起到支撑脚弓、缓冲冲击的作用。由于过度使用、长时间站立、运动过量或脚部姿势不良等因素,足底筋膜长期承受过度拉伸或压力,从而导致微小的撕裂和炎症反应。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步痛感最为明显,疼痛常伴随活动后逐渐缓解,但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加重。足底筋膜炎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恢复足部功能至关重要。 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与风险因素1.过度使用与运动损伤 足底筋膜炎的最常见成因之一是过度使用,尤其是长时间走路、跑步或站立。当足底筋膜长期承受过大压力时,它会发生微小的撕裂,逐渐引起炎症反应。特别是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时,脚部未得到足够的适应,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的损伤。2.不良的脚部结构或步态 个人的脚部结构和步态对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扁平足或高弓足都可能导致步态异常,从而使足底筋膜受到过度拉伸或压迫。此外,过度外翻或内翻也会导致步态不正,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最终引发炎症。3.体重过重或肥胖 体重过重是足底筋膜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肥胖使得身体的重量加压到足底筋膜上,增加了筋膜的负担,特别是在站立或走路时,过多的体重会加剧脚底筋膜的受力,导致其受损和发炎。4.穿不合适的鞋子 鞋子对于足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尤其是硬底鞋、平底鞋或高跟鞋,会导致足部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从而影响足底筋膜的健康。没有足够支撑的鞋子无法有效分散走路或运动时脚底的压力,容易引发筋膜的过度拉伸和损伤。5.年龄与职业因素 足底筋膜炎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底筋膜的弹性和耐力逐渐减弱,筋膜的修复能力变差,容易发生微损伤。此外,长期站立的职业(如教师、服务员、售货员等)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的足底筋膜经常受到较大压力,长时间的重复性使用会导致筋膜的炎症和疼痛。足底筋膜炎的诊断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如前面所说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步或长时间站立后会感到剧烈的刺痛或酸痛感,随着活动的进行,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在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后疼痛往往会加重。通过触诊,医生通常会发现患者足底筋膜区域的压痛点,特别是在足底筋膜附着处。 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足底筋膜炎的一项非常实用且经济的工具。通过超声波,医生可以实时观察足底筋膜的状态,评估其是否增厚、是否有炎症,或者是否存在微小的撕裂等病变。超声还可以用来检测足底筋膜的血流情况,进一步了解炎症的程度。超声检查操作性强,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足底筋膜炎的诊断。 其它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主要用来排除与足底筋膜炎症状类似的其他疾病,如跟腱病变、脂肪垫萎缩等,不作为诊断足底筋膜炎的常规方法。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1.肌肉和筋膜拉伸 拉伸练习是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和首选方法。通过定期进行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的拉伸,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增加筋膜的柔韧性。常见的拉伸练习方法有:(1)站立在墙前,双手扶住墙面以保持平衡。将一只脚迈到前面,脚跟贴地,另一只脚伸直并保持在后方。轻轻将身体前倾,确保后腿的膝盖伸直,感受到小腿和足底筋膜的拉伸。保持该姿势15秒,重复5-10次。 (2)站立在墙前,双手放在墙面上以保持平衡。一只脚的脚趾踩在墙前,另一只脚保持自然伸展,确保脚跟紧贴地面。轻轻将身体向前倾斜,保持前腿的伸直,感受小腿和足底筋膜的拉伸。保持这个姿势15秒,每次进行5-10次 (3)坐在椅子上,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用手抓住脚趾或脚背,将脚趾轻轻向上拉伸,直到感到足底筋膜和小腿后侧的拉伸感。保持该姿势15秒,进行5-10次。 (4)坐在地面上或床上,用一条毛巾或弹力带绕过脚底部,双手抓住毛巾的两端。慢慢拉动毛巾,使脚趾朝向身体方向拉伸,直到感觉到小腿和足底筋膜的拉伸感。保持这个姿势15秒,重复5-10次。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习惯自行选择不同的拉伸动作,每天多次进行,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能够有效减轻晨起脚痛的症状。2.矫形足垫或鞋垫 使用矫形足垫是治疗和缓解足底筋膜炎症状的常见方法之一。合适的鞋垫可以帮助分散脚部的压力,改善步态,缓解足底筋膜的负担。尤其是针对扁平足或高弓足等脚部结构异常的患者,矫形足垫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减少不良压力对足底筋膜的损伤。市场上有多种专为足底筋膜炎设计的鞋垫,能够减轻疼痛并提供额外的支撑。使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足型的定制鞋垫,并配合正确的鞋子,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将高能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足底筋膜炎的患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炎症并促进组织的愈合。冲击波治疗每周做一次,每次治疗时长约10-15分钟,通常需要进行3-5次治疗。冲击波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受困于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4.微针技术 微针技术(或称为皮内针)是一种通过细小针头直接作用于小腿筋膜的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慢性疼痛。该技术通过在小腿筋膜的紧张或受损区域进行细微的针刺,松解筋膜粘连,并刺激组织自我修复。有效减轻因筋膜过度拉伸引起的疼痛。微针治疗适用于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其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过程中疼痛较轻,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疗程以达到最佳效果。5.手术治疗 如果足底筋膜炎经过长时间的保守治疗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能是最后的选择。手术通常用于去除足跟骨刺(如果存在)或释放足底筋膜的部分紧张区域。虽然手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症状,但由于手术的风险和恢复期较长,通常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都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如何预防足底筋膜炎1.保持适当体重 控制体重是预防足底筋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过重的体重会给足部,尤其是足底筋膜带来过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受伤的风险。长期的额外负荷会导致筋膜受损和炎症。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有效减少足底筋膜所承受的压力,从而降低患足底筋膜炎的风险。2.穿合适的鞋子 选择合适的鞋子对足部健康至关重要。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如高跟鞋、平底鞋或缺乏足弓支撑的鞋子,会导致不正确的步态,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为了预防足底筋膜炎,选择具有良好支撑性和舒适感的鞋子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工作人群。运动鞋和专为足底筋膜炎设计的矫形鞋垫可以帮助分散足部压力,减少筋膜受压。3.定期进行拉伸和加强训练 拉伸和加强训练是预防足底筋膜炎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的拉伸,可以增加筋膜的柔韧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此外,进行一些加强训练,如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足部的稳定性,减轻筋膜的负担。4.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对于预防足底筋膜炎至关重要。长时间站立或走路会增加足底筋膜的负荷,特别是在硬地面上。建议有站立工作的人群每隔一段时间休息,做些简单的脚部伸展运动,缓解脚底的压力。对于喜爱跑步或其他剧烈运动的人,应该避免在硬地或不平坦的地面上进行高强度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最后,针对门诊患者经常问到的两个问题,张医生给予答复1.足跟痛是因为长骨刺吗?需要把骨刺切除吗 足跟痛的根本原因通常是足底筋膜炎,而不是骨刺。换句话说,骨刺并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骨刺在很多情况下是因长期的足底筋膜炎而形成的副产品。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减轻筋膜炎的症状,而不是单纯的去除骨刺。对于大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如果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手术切除骨刺才是最后的选择。2.可以做封闭或者小针刀吗 封闭是使用少量类固醇和局麻药物的混合液进行局部注射,而长期或过度使用类固醇可能会引起肌腱弱化或足底筋膜损伤,特别是在足底筋膜的结构性损伤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小针刀技术的核心还是足底筋膜的松解,但不是在可视的环境内进行操作,非常容易损伤足底筋膜和其它结构,同样也容易引起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两者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不推荐作为治疗的常规方案。以上就是对足底筋膜炎这一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远离疼痛,健康生活!文章内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康复疼痛科孙丽雅医生2024年12月09日
313
0
0
-
黄加张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足踝外科 预防跖筋膜炎的关键是保持足部健康和灵活性。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和相关的临床研究结论为患者提供了以下一些预防跖筋膜炎的建议:-穿戴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尤其是长期穿戴的跑步鞋应该具有良好的足弓支撑和缓冲足底震荡功能。-加强足部锻炼:我们建议进行一些简单的足部肌肉锻炼,如脚趾弯曲、伸展等,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减轻足底筋膜负担。常见的方式包括,足底筋膜拉伸(固定后跟,将脚趾向上掰起);或者利用足底来回踩筋膜球放松,当筋膜球不能耐受时,也可以使用网球。-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出现足底疼痛不适时,应该适当进行休息。-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足底负担,应该控制体重。 当足底筋膜得到充分休息后,仍然不能耐受日常生活的活动需求时候,我们则建议患者进对应的治疗:保守治疗方法可以选择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牵引,冲击波和高频电疗等物理疗法,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其中也有研究表明冲击波治疗可以在短期(2~4周)缓解疼痛。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消炎药、局部封闭治疗等,也可以再一定程度缓解疼痛症状。另外目前部分研究提出足部矫形器治疗:如采用定制的矫形鞋垫、矫形鞋具等,这些支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支撑足部,减轻足底负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矫形器需是个性化定制的,不提倡随意购买一个放在鞋子里,不合适的足部矫形器对于疾病治疗意义甚微。所以我们也建议患者在考虑进行定制矫形器治疗前咨询医院康复科矫形支具部门或者专业机构。对于严重的跖筋膜炎症状,如果在充分的保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仍不能缓解,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开放或内镜下行跖筋膜松解术。2024年06月27日
138
0
1
-
王祥瑞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刚刚呢,我们讲这个,呃,讲了半天还没有,我不知道你们听到没有,它主要就是讲腰背肌筋膜炎,如果是用啊如意珍宝片啊,我们讲如意珍宝片是一个藏药,它可以改善我们肌筋膜的。 通透的状况,让肌筋膜容易通啊,容易通,那么胃筋膜丸除掉在改善这个我们肌筋膜的情况下,它可以改善我们的肠道功能,我们讲肠道功能的话,哎,你们有许多的细菌,这种细菌有好的细菌,有不好的细菌,那么好的细菌什么东西呢?哎,它可以控制这些坏的细菌释放这个神经的介质,那么只有在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我们机体处在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讲我们疼痛病人要做三养的。 灌肠呀,做三养的肠道功能的调节呀,那么这些东西就跟我们如珍宝丸一样,它也可以软化我们的大便,软化我们的肠道,这样的话就改善功能,同时我们要配合我们的这种肌筋膜的这种啊,这种啊,这种锻裂,比方说五点支撑是在我们。 做腰部的核心肌群的锻炼过程中间,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我们腹直肌的呢,我们讲腹直肌和屈直肌是一对拉住我们脊柱的一个重要的肌肉,我们能从爬行动物变为直行动物,就靠这些肌肉来进行一个啊工作,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结合拉伸,然后来产生啊,使我们的机体更加健康,更加健康2023年07月24日
64
0
3
-
王祥瑞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斜方肌劳损是临床中常见的颈肩部疼痛的原因之一。斜方肌是一种广泛的肌肉,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该肌肉是肩胛骨的主要稳定器,通常与其他肩胛骨肌肉协同工作,尤其是前锯肌。斜方肌不同部位的激活改变、控制不良或力量减弱与肩胛骨运动异常有关,通常与疼痛有关,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伏案工作或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者容易使颈肩部肌肉劳损而患此病。ChoIT,ChoYW,KwakSG,ChangMC.Comparisonbetweenultrasound-guidedinterfascialpulsedradiofrequencyandultrasound-guidedinterfascialblockwithlocalanestheticinmyofascialpainsyndromeoftrapeziusmuscle.Medicine(Baltimore).2017Feb;96(5):e6019.doi:10.1097/MD.0000000000006019解剖斜方肌是所有肩胛胸肌中最浅的肌腱 上斜方肌起源于枕骨、颈上韧带和低至C6的脊椎棘突,大多数纤维几乎垂直下降,附着在锁骨远端三分之一的后边界。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起源于C7至T12的棘突。水平运行的中斜方肌附着在肩胛骨的肩峰和脊柱上,下斜方肌向上倾斜,附着在肩胛棘的内侧基部上。斜方肌的不同部位有明显不同的纤维方向,可以做出多种动作。症状积累性劳损或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常导致颈部和肩背部的斜方肌长时间处于被动活动状态,触发局部扳机点的出现,导致相应的颈肩部周围疼痛及牵涉痛,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周身不适的症状。体征斜方肌肌筋膜扳机点的存在是较为普遍和广泛的,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部痉挛性的疼痛,可引起头部牵涉痛,检查时可见明显的痛性带状结节,快速触压或针刺痛点时可引发局部阵挛。下斜方肌的肌肉厚度测量治疗方法肌肉拉伸、触发点注射、针灸和肌肉电刺激等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扳机点阻滞可很好的解除肌肉的持续性收缩,使之缓解,同时可以促进细胞钾释放,产生神经纤维的极化,其结果可使除痛效果长期持续,即使疼痛再度出现也较原来的疼痛变得弱。Domingo等对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斜方肌深面的筋膜间隙给药,即在超声引导下将0.125%布比卡因8~10ml注射于触发点处的斜方肌深面,封套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可迅速缓解疼痛,尸体解剖研究表明,此平面阻滞时药物可扩散至斜方肌与肩胛提肌之间以及斜方肌与菱形肌之间。在筋膜间隙内除了脂肪组织,与斜方肌运动和感觉相关的脊神经后支分支也穿行其间,单纯于筋膜间隙内注射药物即可浸润至神经周围。筋膜间的潜在空间更有利于药物的扩散,减少局麻药肌肉注射潜在的毒性作用。局麻药通过降低神经敏感性,使肌肉放松,促进早期物理康复训练。与传统阻滞方法比较,TP阻滞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射频治疗针刺治疗对斜方肌触发点疼痛的治疗,应先找到压痛点,常常能触及肌肉或肌筋膜上有条索样纤维束,在针刺时,患者有酸胀感,多数患者局部肌肉颤搐。斜方肌肌筋膜扳机点的存在是较为普遍和广泛的,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部痉挛性的疼痛,可引起头部牵涉痛,检查可见明显的痛性带状结节,快速触压或针刺痛点可引发局部阵挛。针刺可破坏肌肉的触发点,刺破张力带或强烈刺激触发点,引发脊髓的强烈反射,进而改变或破坏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放松肌肉而达到止痛目的。体外冲击波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ESWT)患者取坐位,双手下垂自然放松,同时暴露颈肩部标记点。采用瑞士产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MASTERPULSMP-100型),冲击部位选择触发点体表标记结合痛点部位,然后涂上耦合剂,避开颈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参数选择:电压6kV,频率5~10Hz,治疗压力1.5~2.5bar,脉冲数1500~2000,能流密度0.10~0.15mJ/mm2,每周2次,连续治疗3w。遵守先轻后重,先低压后高压,先低频后高频,远离重要神经和血管的走形区域等原则;注意观察病人反应,适时调整冲击的部位及强度,避免局部淤肿、皮肤破溃等不良反应。冲击波具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等生物学效应。机械效应可以使不同组织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引起组织和细胞弹性变形,实现对粘连组织的松解;空化效应可产生局部膨化作用,可使肩周“乏血管区”闭塞的微细血管功能重塑,改善微循环;热效应与冲击波的能量输出有关,刺激活化细胞,增加细胞摄氧、组织代谢,缓解局部疼痛。2023年05月06日
444
0
1
-
王祥瑞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冰天雪地,春暖花开冬去春来,我们生活在气温多变的环境中,要应对环境和温度变化,我们的身体需要很好地进行调整。居住在寒冷气候中的人在去南方旅游的时候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同样北方人到南方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环境时,身体都需要花时间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怎么适应呢?我们的皮肤和浅筋膜与环境和气温产生联系。因为我们的皮下组织和浅筋膜内存在许多温度感受器。脂肪组织,特别是棕色脂肪在浅筋膜内。浅筋膜还包裹着浅层血管丛和细小神经,通过浅筋膜和皮肤韧带影响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恒温,还有个重要的作用是让身体适应外界的环境,如果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好,就无法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正常工作时,可以快速、良好地适应气温的冷暖变化。1筋膜内的温度感受器我们的皮肤有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维持了我们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同时也能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温度超过33°C能激活TRPV3通道,我们就有热感觉。TRPM8是冷敏通道,能被低于26°C温度激活,表达于某些Aβ和c类传人纤维。浅筋膜是人体皮肤与固有筋膜浅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在固有筋膜浅层与真皮之间分布有与表面皮肤呈垂直方向的结缔组织。2在浅筋膜内的棕色脂肪我们的脂肪细胞可分为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两类。白色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含有一个较大的脂滴,其主要功能为贮脂,并参与机体代谢及内分泌调节功能;其可将人体内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起来,然而,如果脂肪贮存超过生理水平导致脂肪蓄积,则引发肥胖。棕色脂肪细胞,呈棕色,胞内散在诸多较小的脂滴,这些脂滴在显微镜下呈现泡状,因此,此类细胞又被称为“多泡脂肪细胞”;其线粒体数量较多,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棕色脂肪组织富含毛细血管,是重要代谢组织;其在寒冷条件下,参与脂肪分解、氧化,以释放热能以维持体温。白色脂肪受到某些刺激,如生理刺激(冷暴露),激素刺激(Irisin),药物(如PPARγ激动剂或β-肾上腺素能刺激)。在这些刺激下诱导白色脂肪细胞启动棕色脂肪样的基因程序表达,使被诱导转化的细胞被称为浅褐色脂肪细胞。因纽特人(Inuits)存储的脂肪比南方人多,脂肪量也不同。尤其是在颈部和肩胛这些更容易暴露的区域,存在可以直接生热的棕色脂肪组织,这对温度调节作用来说更重要。3浅筋膜内的小血管我们的皮肤、浅筋膜和结缔组织与血管系统有密切联系,而血管系统与体温调节系统密切相关。动静脉的分流改变,包括筋膜变性都可能会引起皮肤感觉“冷”或“热”。一般来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并降低组织的温度。寒冷还会引起随意肌收缩,并可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其他激素分泌的增加。局部进行热疗,则产生相反的作用,如可导致血管舒张和皮肤出汗。下丘脑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体温进行管理,下丘脑的热调节中心与神经元触发生热有关,发热是体温调节应激反应的一个例子,所以当突然去到寒冷的地方或者身体受到病毒感染的时候,可能会发热。筋膜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也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完成的。4温度如何影响筋膜?每增加1°C的体温,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10~20%,当我们开始运动或是环境变热,组织温度升高时,会让肌肉中的钙离子释放,帮助肌肉的变得比休息时更加紧实有弹性;然而筋膜并没有这样的机制,它的表现就像放在冷冻库的牛肉拿出来热一样,会变得软软的。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或是环境变冷,组织温度下降时,肌肉纤维就会变得相对松弛且没有力量,筋膜反而变得硬度较大。5筋膜与肌肉的在不同的温度下的不同反应当我们开始做运动,暖身完后,身体变得比较热以后,并不是所有的肌肉与筋膜都变软变松,而是里面的肌肉变得结实有弹性,外面的筋膜变得松弛,结果会是肌肉维持有弹性,让力量随时可以发挥;筋膜放松,活动范围变得更大更不受限。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身体四肢的温度慢慢下降,肌肉变得相对松软放松,这时候筋膜反而变得比较硬。这时候,肌肉组织得以休息,借由较硬的筋膜组织帮助身体的支撑。有些人运动前暖身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人时间很短,可能是筋膜太紧了,你可以拨开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筋膜帮助你活动度增加。同样的,如果你在休息后,肌肉整个还是十分的僵硬紧绷,不容易放松,那就有可能是肌肉粘连,要适度调整自己的筋膜。2023年03月21日
156
0
0
-
2022年12月08日
57
0
0
-
2022年11月24日
118
0
2
-
王晓雷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疼痛科 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对于足跟痛的病人过去采用足垫保护、痛点封闭、中药熏洗、按摩推拿以及小针刀、西医外科手术等,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存在治疗过程繁杂、副作用多等问题。我们目前通常采取超声引导下腓肠肌松解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原理,进行综合治疗。超声引导能够看清治疗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因而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的附加损伤,保证安全性。对于足跟痛的高危人群,应该在生活中注意预防。 1、避免久站、久坐;可以多来回走动,避免突然起身跳、扭动踝部;坐下时将腿抬高,或者交替做踢腿运动;工作时,最好每半小时起身活动; 2、选择舒适的鞋:尽量选择软底鞋,或者足跟部使用软厚的鞋垫,跖筋膜炎患者,可采用矫形鞋垫;鞋跟最好是3cm左右的粗跟鞋,老年人可以选择平底鞋;如慢跑鞋、运动鞋等;禁忌赤脚行走; 3、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尽量避免行走于水泥地、石子路等坚硬不平的路面,可通过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锻炼腿部肌肉,避免做一些使足跟负重增加的活动,如搬重物、爬楼梯等;注意足部防寒保暖,尽量不使踝部暴露;每天温水泡脚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4、肌肉强化训练: (1)脚趾走路:先用脚尖站立,慢慢开始行走,一开始每次走10-15步,熟练后可以走20-25步; (2)跟腱拉伸:如站在楼梯上,需手扶栏杆;也可以单脚进行;坚持15-20秒,每天做4个循环; (3)小腿伸展:一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双手用力推墙,坚持10秒;换腿重复;每天做20个循环; (4)腿筋伸展:站立位,一脚伸出,脚尖朝上,脚跟朝下;弯曲另一条腿,上半身向后倾斜保持身体平衡,如此坚持20秒;换另一条腿,重复;每天做一个循环. (5)坐位锻炼:可以患足在上,跷二郎腿,一手抓住大脚趾,慢慢的向身体处搬动,另一只手护住足底,坚持10秒,每天重复20次;也可以用脚趾做捡笔运动,捡到后保持数秒,每天重复10次(也可以将笔换成玻璃球)。 总之,遇到足底筋膜炎并不可怕,纠正不良姿势习惯,平时注意拉伸锻炼,结合冲击波治疗或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帮你摆脱这种痛苦。当然,每个人的病情会有差异,具体适合哪种方案,可以咨询疼痛科医生寻求更专业的建议。2022年09月18日
324
0
0
筋膜炎相关科普号

干耀恺医生的科普号
干耀恺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骨科
3926粉丝2.9万阅读

梁彦医生的科普号
梁彦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2567粉丝2.1万阅读

李志贵中医工作室
李志贵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推拿一科
2185粉丝108.9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