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刘主任您好,脊索瘤如果只做手术不质子化疗,多久会复发
刘春晖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103
0
0
-
关于脊索瘤的治疗和预后
按照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脊索瘤多数属于ⅠB期,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不能完整切除者术后加辅助放疗。术前准备主要在于减少术中出血,除了大量备血外,术前行髂内动脉或肿瘤供血管栓塞可以减少肿瘤血运,术中通过腹主动脉球囊临时堵塞腹主动脉血流,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脊索瘤对放疗敏感性低,但放疗对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和控制疼痛有一定效果,常应用于无法外科切除、切除不彻底、大范围复发后疼痛的病例,可取得明显效果。化疗对脊索瘤的疗效尚不确定。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伊马替尼(格列卫)通过抑制其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近期亦有报道伊马替尼在脊索瘤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脊索瘤常常局部浸润,骶骨脊索瘤完全切除困难,易于局部复发,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为86%,10年生存率为49%;5年无瘤生存率为58%,10年减少到22%;5年带瘤生存率为60%,10年减少到43%。绝大多数病人死于局部治疗失败的并发症。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435
0
0
-
脊索瘤的诊断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诊断并不困难,50~60岁的男性病人,慢性腰腿痛,持续性并夜间加重,病史较长,肛门指诊常在骶骨前方触及肿块,X线平片为溶骨性破坏,位于骶骨中央和骶骨前部。需要与脊索瘤鉴别的肿瘤有:1.骨巨细胞瘤骶尾部的骨巨细胞瘤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但骨巨细胞瘤在20~40岁的青壮年常见,多发生于骶骨上部,呈偏心性,破坏区可见粗大骨间隔或呈皂泡状,很少钙化。脊索瘤骨质破坏靠下部近中线。2.骶骨的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骶骨内的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少,大多位于硬脊膜内,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无钙化,偏心性囊状透亮区是特征性表现之一。若哑铃状生长更具特征性。3.骶尾部畸胎瘤发生在骶尾部的畸胎瘤一般起源于尾骨尖端或前缘,X线主要表现为尾骨尖端或前缘,X线主要特点是软组织肿块,含不规则的钙化、牙齿或骨组织。常引起骶骨明显破坏变形而类似脊索瘤的改变。大多数畸胎瘤无明显的膨胀现象,可具有良好的包膜,但有侵犯周围组织的倾向。5.动脉瘤样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年龄轻,生长速度快可发生在骶骨出现膨胀性溶骨破坏,有类似脊索瘤的表现。但动脉瘤样骨囊肿大多为偏心性改变,溶骨破坏的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能穿破椎间盘侵犯邻近椎体。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138
0
0
-
脊索瘤的临床特点
脊索瘤最常发生于50~60岁,30岁以下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好发部位为脊椎两端,即颅底蝶枕部和骶尾部,其次为颈椎、腰椎,胸椎少见,极少数发生在中轴骨之外,多位于肢端软组织,偶有多发性脊索瘤的报道。脊索瘤生长缓慢,是局部侵袭性病变,很少发生转移,晚期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和腹部器官。通常出现的症状是疼痛,可发生在下肢或颈部,骶尾部等。颅底蝶枕部肿瘤可引起头痛、脑神经受压症状(视神经多见),或由于侵犯垂体引起内分泌功能不全,斜坡脊索瘤可首先表现为呼吸、吞咽或说话困难,晚期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向侧方或下方生长突出者可在鼻咽部形成肿块堵塞鼻腔,出现脓血性分泌物。骶尾部肿瘤压迫症状出现较晚,典型症状是慢性腰腿痛,持续性并夜间加重。缓慢生长的包块多向前方膨胀生长,临床不易发现,只有在晚期肿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发现,下腹部也可触及包块。肿瘤挤压脏器,产生机械性梗阻,引起小便障碍和大便秘结,部分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骶神经根很少受破坏因此大小便控制和足踝运动障碍少见。肛门指诊是早期发现骶骨肿瘤的常规检查,临床诊治中往往被忽视,怀疑骶骨肿瘤时,肛门指诊尤为重要。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238
0
0
-
脊索瘤的病理表现
肉眼可见脊索瘤在骨内膨胀性生长,常为分叶状,灰色或蓝白色,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常有假包膜,但瘤组织常侵犯到假包膜外,切面呈黏液样或胶胨状,常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下可见典型的分叶状外观,间隔有纤维性条带,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梁状、片状或散在分布,主要有星形细胞、液滴状细胞。星形细胞一般在小叶边缘,较小,呈星形、梭形,细胞中无明显液泡,胞质嗜酸性,细胞核一般为圆形,细胞周围有突起。液滴状细胞靠近小叶中心,呈圆形,细胞中有多量液泡,有时液泡将细胞核积压在边缘,形似印戒细胞,有的细胞胞质完全由空泡替代,形成所谓的透明细胞。电镜下可见脊索瘤由特征性星形细胞、液滴细胞及两者之间各种移行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脊索瘤表达S-100和上皮标记(CK、EMA),也可表达神经原纤维(NF)和癌胚抗原(CEA),胞质含可被淀粉酶消化的PAS物质。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脊索瘤有21号染色体异常。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291
0
1
-
什么是脊索瘤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组织的残留物或迷走的脊索。脊索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由分叶状排列的含有空泡的囊泡性细胞和黏液样细胞所组成。脊索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4%,绝大多数发生于中轴骨,如骶尾部和颅底蝶枕区,但从不发生在椎间盘。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295
0
0
-
脑脊液鼻漏
治疗前患者因脑脊液鼻漏伴头痛1周入院神经内科,行CT及MRI提示蝶窦、斜坡骨质破坏明显,并与后颅窝开通,硬膜被肿瘤侵范破损,脑脊液从后颅窝沿斜坡破口流入鼻腔。治疗中术中发现肿瘤有包膜,斜坡骨质被肿瘤破坏形成通道,可见脑脊液从该洞口通道流出,切除肿瘤后可见斜坡骨质完全破坏,暴露到后颅窝及其结构,如基底动脉、外展神经、脑干等重要结构。最后用自体带蒂鼻中隔粘膜瓣贴敷重建颅底,确保无脑脊液漏。治疗后治疗后7天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无发热头痛等,无脑脊液漏,1周后出院。
叶新运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27日273
0
1
-
颈椎脊索瘤
治疗前患者2018年发展颈2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脊索瘤。术后一年肿瘤复发,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肿块增大。至长征医院骨肿瘤科许炜教授门诊就诊。行颈椎核磁共振、CTA检查发现:颈1-4脊索瘤复发,椎旁巨大肿瘤行程,右侧椎动脉包绕严重,手术切除十分困难。治疗中该患者属于高难度上颈椎肿瘤,脊索瘤极其容易复查,需要彻底切除。再详细评估后我们制定的切除方案为:分期后-前联合颈1-4颈椎脊索瘤大块全椎节彻底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方案:后路枕颈融合,前路3D打印颈椎假体重建。治疗后治疗后240天术后4月随访,功能良好,肿瘤未见复发。行走活动正常,生活完全自理。
脊柱外科医生许炜教授的科普号2020年10月20日431
0
0
-
骶骨脊索瘤治疗
骶骨脊索瘤是中老年好发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一般可以观察,恶性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生长缓慢,骶前有较大的空间,早期,往往发现不了,除非压迫直肠,引起排便困难,而被发现。大多数发现,已经比较大,增加手术的困难程度。恶性脊索瘤一般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位于骶骨不同平民,选择次全切除,和骶骨全切除。术后根据不同骶骨不同平面,带来大小便障碍,运动受限,特别是全骶骨切除。最近,我们做了2例骶骨脊索瘤的全切,获得满意肿瘤切除边界。
陶惠民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1日820
0
1
-
骶骨脊索瘤 骶2到骶5骨质破坏 如果延迟手术 骨质破坏会继续往上延伸吗?
同心抗疫 共护健康2022年05月22日304
0
4
脊索瘤相关科普号

白吉伟医生的科普号
白吉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919粉丝3198阅读

孙胜医生的科普号
孙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
骨科
2372粉丝72.1万阅读

赵红宇医生的科普号
赵红宇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神经外科
386粉丝61.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孙伟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骨肿瘤科
骨肿瘤 108票
骨肉瘤 42票
骨转移癌 26票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精准治疗,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及骨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骨盆及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四肢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骨转移瘤的微创综合治疗。 -
推荐热度4.9洪远 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垂体瘤 131票
脑膜瘤 73票
脑肿瘤 25票
擅长:擅长于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内镜辅助显微锁孔外科技术治疗各种脑部肿瘤及脑血管病(胶质瘤、听神经瘤、动脉瘤),微创经鼻颅底外科内镜手术,包括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脊索瘤及颅底深部肿瘤等,此外还擅长视神经管减压、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病变、松果体区肿瘤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内镜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左冬青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骨肿瘤科
骨肿瘤 81票
骨样骨瘤 35票
骨转移癌 31票
擅长:1、骨囊肿、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内生软骨瘤等良性骨肿瘤的微创治疗(国家卫健委微创消融培训导师)。 2、脊柱转移性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经皮微创消融、MISS手术微创减压治疗、UBE联合射频治疗脊柱骨转移的脊髓压迫。 3、骨盆及髋部转移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包括经皮螺钉联合消融的“三脚架”技术,冷冻消融及骨水泥螺钉保髋技术等。 4、复杂软组织肉瘤的保肢治疗,包括各种术前新辅助手段控制、术中阳性切缘处理,导航下精准手术切除等。 5、肩部、髋部及膝关节肿瘤的关节置换保肢手术,包括瘤段切除常规假体重建、生物复合重建及3D打印假体重建等技术。 6、骨与软组织肿瘤复发转移后的姑息性射频、冷冻消融治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等。 7、腱鞘巨细胞瘤、各种软组织肉瘤、骨与软组织肉瘤肺转移后的临床试验探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