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梨状肌综合征两个特征性表现
袁宏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1日35
0
0
-
梨状肌综合征真的存在吗?
“梨状肌综合征”—真的存在吗?梨状肌综合征的表现通常被描述成:1.臀部深处疼痛:可能单侧,久坐、爬楼梯或跑步后加重。2.放射性疼痛: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或足部(类似坐骨神经痛)。3.活动受限:髋关节活动时疼痛,尤其是内旋或屈曲。4.压痛:臀部深层按压可能诱发疼痛。但是我们看看这张臀部解剖图(无臀大肌),其中几乎所有的结构都能引起臀部后方的疼痛甚至是坐骨神经的症状。所以其实很难定义患者的疼痛是哪一个结构所引起的。现在的学者更建议用Deepglutealsyndrome(深臀综合征)来描述这种疾病。治疗建议1.保守治疗: -休息与活动调整:避免久坐或过度运动。 -物理治疗:拉伸梨状肌、核心肌群锻炼。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肉松弛剂。 -局部注射:类固醇或麻醉剂注射缓解炎症。2.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神经松解术。---何时就医?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诊:-疼痛持续超过2周,保守治疗无效。-下肢无力、麻木加重,影响行走。-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紧急处理,可能提示严重神经压迫)。
刘恒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7日327
1
0
-
警惕梨状肌综合征
巢勤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4日57
0
0
-
有一种腿痛叫梨状肌综合症
腿痛、屁股麻,坐不住,睡不好,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外,梨状肌综合症也会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到臀部传来一阵难以言喻的酸痛,这种疼痛有时会像闪电般沿着大腿后侧一直向下窜到小腿,让人坐立不安。而当它发作的时候,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甚至翻身都会牵扯到那根敏感的神经,带来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烈刺痛。这看似无端来袭的疼痛,很有可能就是梨状肌综合征在作祟。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那么,梨状肌综合症有哪些症状?1.疼痛疼痛是梨状肌综合症最典型的表现,活动、走路、长时间久坐等可加重症状,反复发作,触诊梨状肌时会有诱发疼痛。2.下肢感觉异常梨状肌综合症有时表现为小腿后侧皮肤感觉异常;严重时小腿肌萎缩、肌力丧失、行走不稳、跛行。下面这两个动作试验,可以帮助确诊是否为梨状肌综合征。直腿抬高试验患者做直腿抬高的动作,如果在抬高60°前出现疼痛,即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这个动作会使梨状肌拉长至紧张状态,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更加严重,所以患者的疼痛加剧。但抬高超过60°后,梨状肌不再被继续拉长,疼痛感就会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此时如果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感随即缓解。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是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此外,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也可协助诊断,影像中可以发现梨状肌病变和坐骨神经受累。梨状肌综合症有哪些注意事项?1.做好下肢及臀部的保暖,不要着凉。2.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可以做一些舒缓的功能锻炼。3.纠正不良姿势,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做增加髋部肌肉负担的动作。
唐都医院科普号2024年12月31日189
0
0
-
科普文献:梨状肌牵出的腰臀痛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经历过腰臀痛的困扰其中一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便是梨状肌病变。病例患者,男,35岁主诉:右髋部大腿外侧疼痛6天现病史:髋外侧疼痛位,负重或长期步行明显,无右下肢放射痛查体:右髋关节压痛明显诊断:梨状肌病变梨状肌损伤梨状肌受到损伤突然的外力拉扯(像在运动中过度外展、外旋髋关节)长期久坐等不良姿势使梨状肌反复受压迫会导致梨状肌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梨状肌发生炎症时会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坐骨神经主要支配腰臀部及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引发腰臀部疼痛,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腿部与腰臀疼痛有关的梨状肌解剖特点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穿出止于股骨大转子。它的形状类似梨形从解剖位置看,它处于臀区的中心位置对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和正常运动起着重要作用。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通常从梨状肌下孔穿出部分人群存在坐骨神经分支穿过梨状肌等解剖变异情况使得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密切。当梨状肌出现病变,如痉挛、肿胀等情况时很容易压迫到坐骨神经就好像一根“电线”(坐骨神经)被挤压它所负责的“区域”(大腿外侧等)就会出现异常感觉和疼痛。可放射至腰部、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梨状肌激痛点梨状肌激痛点是指在梨状肌上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敏感点。当这些点被刺激时,会引起特定区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这些激痛点的产生通常和梨状肌的过度使用、损伤有关。如长时间走路、跑步、久坐,使梨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像臀部的直接外伤也会引发。激痛点会让肌肉出现紧张带,还会使肌肉力量变弱。疼痛不仅出现在臀部,还可能向下放射到腿部后侧,导致腿部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梨状肌的激痛点主要位于肌肉的中部、靠近其起点(骶骨前面)和止点(股骨大转子)的位置。在体表定位上,大致在臀部的中心区域,从骶骨外侧缘到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附近。当按压这个区域时,常常能引发典型的疼痛症状。梨状肌体表标志找到这一侧的髂后上棘(上图标红处以及下图手指的位置)从此点出发,朝着大转子的方向去向外触摸,直到越过骨外侧边缘,就到了梨状肌的位置。注意,手直接摸到的只是表层的臀肌,梨状肌位于更深层。让被检查者侧卧,下方的腿伸直,上方的腿做髋关节外旋动作。在髋关节外旋时,梨状肌作为主要的外旋肌会收缩此时可以在臀部摸到一块肌肉紧张隆起这就是梨状肌的大致位置。病变梨状肌超声图谱梨状肌紧张可能会引发哪些疾病?常见疾病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紧张时,可能会压迫坐骨神经,因为坐骨神经通常从梨状肌下孔穿出。当梨状肌紧张、痉挛或出现解剖结构变异时,就会对坐骨神经产生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疼痛。可能出现下肢的麻木和无力感。如在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坐骨神经受压,下肢肌肉的神经支配受到影响,会感觉腿部力量下降,甚至出现跛行。脊柱侧弯或者骨盆倾斜梨状肌紧张会引起臀部和下肢的疼痛人体为了减轻这种疼痛,会出现脊柱侧弯或者骨盆倾斜的代偿姿势。当一侧梨状肌紧张时,为了缓解这一侧下肢的疼痛骨盆可能会向对侧倾斜,脊柱也会随之发生代偿性的侧弯。限制髋关节活动梨状肌是髋关节的外旋肌之一当它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活动。正常情况下,髋关节可以在多个方向灵活运动梨状肌紧张时,在试图做内旋动作(如将脚向内转)时会感到阻力增加,活动范围减小。过度紧张的梨状肌还可能对髋关节周围的其他肌肉和软组织产生影响导致髋关节周围的力量失衡。长期的力量失衡可能会引起髋关节的磨损增加引起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小结梨状肌病变虽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它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梨状肌病变,结合患者自身的努力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和活力。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30日247
0
2
-
梨状肌综合症的自我检查和居家康复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最典型的症状为臀部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会向下肢放射,严重者会影响患者正常走路,梨状肌综合征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一:梨状肌的位置梨状肌是臀中深层的一块小肌肉,形状像梨。它位于骨盆后壁,起于第2~4骶椎前面骶孔外侧缘,沿骨盆壁向外下行,穿过坐骨大孔将该孔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和内侧面。梨状肌是跨关节肌肉,它的主要作用是近固定时使大腿旋外和外展,远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以使骨盆后倾。二: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表现1、臀部深层隐痛,并向坐骨神经区域放射,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足跟疼痛等。一般有臀部急性、慢性损伤或者受凉史。2、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跷二郎腿动作困难。3、下肢觉得紧缩,抬腿弯腰困难。三:自我检查可以直腿抬高约70°,观察是否会引起疼痛。在此位置使髋关节内旋、外展,该姿势可以使梨状肌放松,疼痛减轻;相反外旋、内收会使疼痛增加。四:自我居家牵伸康复通过自我牵伸可以达到让梨状肌张力减轻的作用,同时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1.梨状肌的精准牵伸:(须家人帮忙完成)2.自我牵伸3.局部热敷如果症状并不明显,建议经常用热毛巾进行臀部热敷。一般热敷3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减轻痉挛,从而缓解症状。4.自我按摩放松梨状肌综合征按摩治疗必须找到合适的部位,一般患者可以采取俯卧位,下肢伸展,使腰臀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由髂后脊柱向股骨大转子作一条线,线的中点下至2厘米为梨状肌下孔,两侧为梨状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肾俞、膀胱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梨状肌上压痛点各1分钟,再双手重叠用掌根按揉梨状肌2分钟,以有胀热感为度即可。四:注意预防除了自我的牵伸康复外,还应注意预防梨状肌受伤,如①在运动中注意运动规范,避免暴力或者不协调动作造成梨状肌损伤②避免久坐、久站和长时间深蹲;③下蹲弯腰搬重物时注意体位;④避短局部肌肉受寒受凉等。如上述锻炼不能改善,须到医院进行专科详细检查和诊断治疗。(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方志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30日3376
0
3
-
梨状肌及周围神经注射技术
梨状肌,是人体臀后深处的一块肌筋性组织,起于骶骨前面,止于股骨大转子顶部。其行程跨越坐骨大孔时,留有上下两空隙,形成梨状肌上下孔。臀上动脉及臀上神经通过其上孔;臀下动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从其下孔经过。由于脊椎“腰曲”段向前弯曲的角度较大,形成脊前三肌(腰大肌、腰小肌及腰方肌)、腰背三肌(腰骼肋肌、腰最长肌及棘肌)与臀部的梨状肌,三者共同构成“腰腹腿”小等边三角形关系。梨状成为该三角形的底边,坐骨神经越过“底边”后向下伸延。梨状肌损伤时,由干梨状肌挛缩,对坐骨神经等产生压迫。梨状肌损伤时,肌筋收缩,致使其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受压迫,产生腰腿痛的病症,病程迁延,可致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最初有关梨状肌注射的研究均采用盲法,近些年来用于辅助识别梨状肌的方法逐渐增多,包括超声、EMG、荧光透视或CT及MRI辅助技术。Fishman等应用荧光透视及EMG技术来识别梨状肌,其中EMG技术是通过电生理方法确认针尖位置,而影像学辅助技术是通过注射对比剂进行确认。CT辅助方法首先找到肌肉位置,随后在影像引导下置入穿刺针。向肌肉中注射LA和激素的混合液,如存在明显的肌肉痉挛或肥大,可用A型肉毒素(botulinumtoxintypeA,BTX-A)替代。13例接受CT引导的LA/激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与10例对照患者的长期随访提示,接受LA/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在第2、3、6、12个月的VAS均显著降低(P<0.001)。CT引导方法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更好地针对髋关节外旋肌(如梨状肌、孖肌、闭孔内肌)的肌腱走行部位行注射治疗。但是,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电离辐射暴露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骶髂关节下缘作为标记点。使患者处于俯卧位,通过荧光透视技术识别骶骼关节下缘、坐骨大孔以及股骨头。在标记点下缘1~2cm,旁开1~2cm的位置,置入一根与神经刺激器相连的绝缘针。垂直进针,直到诱发出坐骨神经的运动反应,退针0.3~0.5cm以防止发生神经内注射。针尖到位后,注射混有5~8ml生理盐水的皮质类固醇激素(40mg曲安西龙或甲泼尼龙)。即使在没有坐骨神经压迫迹象的情况下,也建议在神经周围注射激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炎症十分常见。然后再向后退针1cm,以使针尖位于梨状肌的肌腹内,注射对比剂确认位置,推注LA和激素(5~8ml1%利多卡因和40mg曲安西龙或甲泼尼龙),见图67.2。在注射LA和激素的混合液之后,一些患者可获得持续数月的疼痛缓解。超声辅助技术在实施局麻操作以及肌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超声引导下梨状肌注射的出现。超声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显示肌肉,而且没有造影剂和放射线暴露,与此同时不影响准确性。一项尸体研究比较了超声引导下和荧光透视引导下梨状肌注射的准确性差异,结果发现超声技术更为准确。在该研究中,一名高级职称的介入医师用不同的彩色染料对20具尸体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和荧光透视下的梨状肌注射,然后进行肌肉解剖。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更为准确地将染料注射在了梨状肌内19/20(95%),而荧光透视下注射准确率为6/20(30%),同时在臀大肌肌肉组织中发现了大量错误注射的染料。目前报道的超声操作方法有多种,但大多数都依赖于常规识别骶骨的下/外侧缘。Chen等报道的方法是,使患者处于俯卧位,然后将超声探头从骶裂孔向大转子方向移动,以此在骶骨下外侧缘识别梨状肌。超声图像上,梨状肌是位于臀大肌深处的高回声团,坐骨神经呈卵圆形结构,与肌肉实质相邻或嵌入其中Smith等报道了另外一种成像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识别显著的骨性标志,如髂后上棘(posteriorsuperioriliacspine,PSIS)以及骼后下棘(posteriorinferioriliacspine,PIIS),将超声探头从骶骨外侧向下移到坐骨大切迹平面。在确认梨状肌位置以后,采用从内到外的穿刺路径,将一根穿刺针刺过肌鞘,然后推注LA和激素的混合液(图67.3)。在一项针对28例P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与荧光透视下注射组,对比两组之间疼痛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如果患者对注射类固醇和LA仅有短暂疗效,则可以向肌肉中注射肉毒杆菌毒素(100个小鼠单一项随机研究比较了“梨状肌肌筋膜疼痛”患者中BTX-A与甲泼尼龙的疗效。两组患者在注射后30天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射肉毒杆菌的患者在注射后60天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放射学检查结果提示,接受肉毒素的患者梨状肌脂肪浸润增加,同时肌肉厚度和体积减小。这些变化可能是接受肉毒素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延长的原因。报道的与肉毒素注射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神经丛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炎和局部银屑病性皮炎对于一些顽固的病例或解剖结构异常的PS患者,可能需要行外科手术松解,通过切断股骨部位的梨状肌肌腱以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压迫。闭孔内肌、孖肌和股四头肌与梨状肌有共同的功能,可以代偿位的A型肉毒素或5000~10.000个单位的B型肉毒素)。以往通常采用CT引导或荧光透视下行肉毒素注射,目前则更多地应用超声引导进行注射。肉毒素能够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实现长久的肌肉松弛效果。恢复时间取决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芽生以及肌肉的神经再支配时间。对于一些顽固的病例或解剖结构异常的PS患者,可能需要行外科手术松解,通过切断股骨部位的梨状肌肌腱以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压迫。闭孔内肌、子肌和股四头肌与梨状肌有共同的功能,可以代偿梨状肌功能的丧失。在臀深部区域,采用关节镜的新型外科手术技术目前也正在兴起。约有75%的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日常活动并恢复工作。手术后复发多源于肌腱松解不彻底、瘢痕和血肿形成。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9日358
0
1
-
梨状肌综合征的保守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指的是当梨状肌因外力、感染等因素,导致梨状肌肌间隙狭窄之后,就会挤压到穿过梨状肌肌腹内的神经和血管,其中就包括坐骨神经。之后就可能会出现疼痛、麻木、痉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发生。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物理疗法,同时联合应用抗炎药、止痛药和肌肉松弛药,以减轻炎症、痉挛及疼痛。物理疗法包括通过髋部的屈曲、内收和内旋来拉伸梨状肌,随后按压梨状肌。使用计算机建模方法,将传统梨状肌伸展动作与髋关节屈曲内收之后外旋动作(ADD伸展)与髋关节屈曲外旋之后内收动作(ExR伸展)进行比较。ADD和ExR拉伸法可使梨状肌长度比传统方法增加30%~40%以上,ADD和ExR拉伸使梨状肌延长了12%。由于更加侧重于髋部屈曲锻炼,可能使患者的体验更加舒适 。理疗对于缓解梨状肌综合征也会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就是要选准具体的部位,建议在进行理疗时让患者采取俯卧位,然后双下肢后伸,让腰臀部的肌肉能够得到放松。主要的理疗方法有按摩推揉法、弹拔点拔法、按压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手法交替进行。在按压之后,按压者可以用双手握住患者的环抱,然后稍微用力进行小幅度,持续性的上下牵抖20次左右,可以促进局部循环,减轻疼痛感。由姿势、骨盆斜度和腿长不等引起的异常生物力学应予以纠正。早期使用NASID、物理疗法和注射疗法可使75%~80%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对保守疗法无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行梨状肌注射,联合或不联合坐骨神经周围注射,注射时常规使用LA和激素。但Misirlioglu的一项针对47名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对比仅应用LA以及LA+激素行梨状肌注射液,两组NRS以及LA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梨状肌按压对梨状肌进行起止点压揉,并且也可以在梨状肌拉伸的状态下进行按压。梨状肌拉伸病人仰卧,治疗侧的髋部和膝部屈曲,治疗师一手抓住膝盖,并尽可能的屈曲髋关节,并外旋45到60度,用前臂贴着小腿并将小腿摆在内收位置,稍微下压以防止髋部抬起;另一手放在肌肉终点处往肌腹方向来拉伸梨状肌。梨状肌虽有外旋功能,但是在拉伸中并没有将髋部内旋,其主要原因是梨状肌在髋部屈曲超过90度时变成内旋肌。MET治疗治疗师一只手固定患者骨盆,患者一只脚屈膝至90度,治疗师另一只手将患者的小腿向外下压至有阻力时,让患者对抗治疗师阻力(按照箭头方向使力),维持10秒。然后放松10秒,治疗师再一次下压至有阻力时,患者进行对抗,重复3次。患者一条腿交叉至对侧,治疗师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在膝盖处下压至有阻力时,患者对抗治疗师下压的阻力(按照箭头方向使力),保持10秒,重复3次。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4日661
0
1
-
梨状肌病变病理生理、体征、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包含了躯体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双重组分,而源于梨状肌的肌筋膜疼痛是躯体疼痛的主要病因。该综合征的病因和易感因素包括骨盆或臀部外伤、梨状肌和(或)邻近的存肌肥大或痉挛、女性、妊娠、梨状肌或坐骨神经解剖异常、存在腿长差异(腿长至少有半英寸的差异)、肥胖、痉挛性脑瘫、腰椎过度前凸、感染以及少部分占位性病变。梨状肌的微损伤可见于劳损情况,如运动员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约50%的患者存在创伤史。但创伤通常不严重,可能在最初症状出现前几个月发生。受损伤的疗肌可能出现炎症和肌肉痉挛。由受损肌肉释放的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缓激肽和5-羟色胺,可能刺激坐骨神经,导致疼痛—痉挛—炎症—刺激—疼痛的循环。梨状肌的牵拉、痉挛和炎症可能会使得位于肌肉和骨性骨盆之间的坐骨神经受压。有人认为,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单纯的梨状肌病变并不常见,通常是由髋关节和躯干旋转和(或)屈曲运动所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的一部分。因此,一些学者现在更倾向于用“深部臀肌综合征”来描述臀部坐骨神经卡压。除梨状肌外,累及上下孖肌和闭孔内肌的病变均可导致臀部疼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鉴别诊断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腰痛和神经根性疼痛。小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大转子滑囊炎及坐骨滑囊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坐骨神经受激惹的其他病变。这些情况可通过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也通常是在排除了这些可能性之后得出的。最常见的梨状肌综合征表现特征为臀部疼痛坐骨大切迹外侧压痛久坐时疼痛加重增加梨状肌张力可使疼痛加重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通常会主诉臀部疼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因为肌肉在大转子的内侧走行,臀部疼痛通常是从骶骨延伸到股骨大转子。如果梨状肌刺激坐骨神经,臀肌疼痛通常会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久坐会加剧疼痛,如开车或骑自行车时或从坐位站立时。由于梨状肌与骨盆外侧壁相邻,因此,排便动作可能诱发疼痛,并且坐于坚硬的表面会使疼痛加重。虽然没有任何体格检查可以诊断出梨状肌综合征,但体格检查有助于支持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并有助于从鉴别诊断中排除其他症状非常相像的诊断。当怀疑梨状肌综合征时,应对腰部、骨盆、臀部和下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诊、运动范围检查、触诊、肌力、感觉,以及根据患者的症状而进行的特殊检查。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骨盆倾斜或压痛。触诊时,收缩的梨状肌类似纺锤形或香肠状的肿块,直肠和盆腔检查可能诱发梨状肌压痛,髋部屈曲、内收和内旋使疼痛加剧。采用HCLK手法(脚后跟-对侧膝盖)检查时,使髋关节屈曲超过90°,梨状肌会随着外旋而伸长,这种状况下可能会诱发疼痛。由于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能会使小腿或下肢出现麻木感,但通常没有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当坐骨神经受激惹时,直腿抬高试验可能是正常的或因麻木感而受限。表67.2中的体格检查方法可能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诊断。臀部压痛(触诊)梨状肌深部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或弥漫性肌束隆起。图示:触诊臀肌深间隙。(A)坐骨大切迹(黑色轮廓)。梨状肌(以红色表示)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B)坐骨外侧(实心红线)。腘绳肌(红线)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C)坐骨内侧。骶结节韧带(以蓝色表示)和阴部神经(黄线)。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患肢在直腿抬高60°以前疼痛显著阳性,但抬高超过60°,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尽管EMG、CT和MRI可能存在异常表现,但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还是依赖于临床表现。与正常患者相比,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FAIR体位下(即患肢屈曲、内收和内旋),EMG检查可提示肌肉和神经源性改变,包括H反射的延迟。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坐骨神经电生理变化方面,腓侧H反射可能比胫神经更有价值。一项对13名疑似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电生理诊断研究显示,使患肢处于内收内旋的疼痛体位时,接受测试的13位患者中只有3位表现出胫侧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而7位受检者中有7位均出现了腓神经的H反射消失。目前推荐将H反射延长超过3个标准差作为诊断PS的生理指标。骨盆软组织CT和MRI检查结果通常是阴性的,部分病例也可能会提示梨状肌肥大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resonanceneurography,MRN)是一种通过使周围神经强化来实现神经可视化的成像技术,能够更好地检测周围神经病变。一项两名PS患者的MRN检查结果提示,肥大的梨状肌下方出现坐骨神经信号改变。王祥瑞主译:疼痛医学精要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3日667
0
0
-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手术吗
席焱海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8日88
0
0
相关科普号

黄轶刚医生的科普号
黄轶刚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7458粉丝4.2万阅读

李政医生的科普号
李政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2.6万粉丝41.6万阅读

赵谦医生的科普号
赵谦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天津医院
运动损伤与关节镜科
1535粉丝7.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孙扬 主管康复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膝关节损伤 16票
踝部扭伤 8票
髋关节盂唇损伤 5票
擅长:擅长1. 运动医学关节镜手术后术后康复,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等;2. 各类运动损伤保守治疗及重返运动的康复性训练;3. 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疼痛的运动康复,如慢性脊柱疼痛及四肢关节疼痛。 -
推荐热度4.5樊龙昌 副主任医师武汉同济医院 疼痛科
神经卡压综合征 1票
梨状肌综合征 1票
擅长: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等急慢性疼痛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
推荐热度4.5晏美俊 主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脊柱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 6票
脊柱骨折 5票
腰痛 2票
擅长:擅长颈胸腰椎疾病的阶梯化治疗与微创化治疗,主要有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神经根型颈椎病、黄韧带骨化症,脊柱小关节紊乱的手法复位与神经阻滞治疗,脊柱骨折的微创化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