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黄色瘤病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皮肤黄色瘤病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吞噬了脂质的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也称黄色瘤细胞)在真皮、皮下组织或肌腱等处聚集所致,以皮肤表面形成黄色瘤样损害为特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皮肤。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黄色瘤

秦彦文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动脉硬化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皮肤黄色瘤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黄色瘤病,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目前通常认为皮肤黄色瘤病与各种原因引发的局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高危人群

  •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 高血脂患者
  • 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
  • 家族中有脂质代谢障碍疾病史及皮肤病史的人

症状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特点,皮肤黄色瘤病可以分为睑黄瘤、结节性黄瘤、扁平黄瘤、发疹性黄瘤和腱黄瘤多个类型。

睑黄瘤

  • 好发部位:好发于双眼上睑和内眦,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黄瘤病。
  • 主要表现:起初为一个或数个针头大的淡黄色小丘疹,位于两侧上眼睑的内侧。皮损逐渐扩大隆起而成柔软、扁平的淡黄色斑块,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基本对称,严重时可逐渐蔓延,覆盖两侧上眼睑的大半部,也可由内侧向上、下眼睑外侧扩展而呈马蹄形,不会超越眼眶范围,持续存在,但无自觉症状。

结节性黄瘤

  • 好发部位:好发于关节伸面,尤其是肘关节、膝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指(趾)关节、腋窝、腹股沟,以及面部、臀部的皮肤和黏膜。
  • 主要表现:多为黄色、黄红色扁平或隆起的圆形结节,质地坚实,无自觉症状。

扁平黄瘤

  • 好发部位:扁平黄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手掌。
  • 主要表现:为黄色或橘黄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

腱黄瘤

  • 好发部位:腱黄瘤常见于跟腱和手足的伸肌腱,也可发生在骨隆突处如踝、胫骨粗隆和肘部的骨膜上,结节不与皮肤黏连,上面的皮肤正常。
  • 主要表现:皮疹为皮下结节,进展缓慢,结节坚实,有压痛。

发疹性黄瘤

  • 好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臀部及四肢伸面,偶见于口唇、眼睑。
  • 主要表现:起初突然出现多个小丘疹,针头至粟粒大小,呈圆锥形,黄红或橘红色,散发或聚集成群,可出现于口腔黏膜。继续发展,皮损质软,边缘呈淡红或紫红色,形成基底红晕,可有轻微疼痛,偶有瘙痒,数周或数年后红晕消失,呈蜡黄色,可自行消退,亦可复发;伴有瘙痒或压痛。

如何预防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期高脂饮食,坚持运动锻炼。
  • 积极治疗各种全身性脂质代谢障碍相关疾病。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估。

  • 血液检查:检查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以评估是否存在脂代谢障碍。
  • 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治疗方式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此外,如果患者存脂代谢紊乱,可能需要采用降脂药进行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黄色瘤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进行消除,常用于睑黄色瘤。

  • 肝素类药物:能促进沉积的脂质溶解,常用的有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藻酸双酯钠,通常一周注射一次,根据个体差异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注意治疗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停药抗凝药物。
  • 抗肿瘤药物:常用药物为平阳霉素,通常治疗 1~4 次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物理治疗

包括冷冻治疗、电灼治疗、微波治疗、化学剥脱治疗、激光治疗等,适用于结节、斑块损害较小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皮肤黄色瘤病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容貌,常用于睑黄色瘤患者,手术的疗效通常较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五六个月孩子张黄瘤怎么治疗?

王俊秀 主治医师 河东区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注意事项

  • 低脂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如合并糖尿病,要注意遵嘱坚持糖尿病饮食。
  • 日常坚持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血脂。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是本病通常是脂质代谢紊乱在皮肤的外在表现,需要纠正脂代谢紊乱,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关科普号

河东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王医生

王俊秀 主治医师

河东区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48粉丝3万阅读

栾琪医生的科普号

栾琪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皮肤科

146粉丝29.3万阅读

赵邑医生的科普号

赵邑 主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皮肤科

369粉丝13.1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