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肌功能不全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乳头肌功能不全是指腱索(连接乳头肌和房室瓣的结缔组织细索)所附着的乳头肌由于缺血、坏死、纤维化等原因,从而引起收缩功能障碍导致二尖瓣不能正常关闭,产生二尖瓣反流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好发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慢性心肌间质纤维化患者。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明确,较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慢性心肌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冠心病

  • 冠心病是引起乳头肌功能不全的最常见的病因,常在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及乳头肌或腱索断裂时出现。

乳头肌侧向移位

  • 显著左心室扩大,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及左室室壁瘤等。

其他

较少见,具体举例如下:

  • 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淀粉样变性,退行性心肌病变及心肌原发肿瘤。
  • 心内膜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心内膜纤维化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 乳头肌畸形及外伤
  • 心脏急性缺血:如心脏肥厚,休克等。
  • 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 轻度: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无症状。
  • 重度:可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咳嗽、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功能衰竭表现。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中度、重度),左心房、左心室扩大,肺淤血、肺部感染等。

如何预防

  •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冠心病患者过度劳累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 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 避免大便干燥。
  • 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
  • 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做适当防护。
  • 避免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是乳头肌功能不全的一个原因,积极防治各种途径的感染,增强抵抗力。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心电图:可以分析心率、心跳节律等,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梗死等。
  • 心脏彩超:可以显示出心室壁厚薄程度、心脏大小。
  • 胸部正侧位 X 光片:可以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
  • 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有助于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畸形,钙化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

治疗方式

乳头肌功能不全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衰,乳头肌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或改善,威胁生命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症状较轻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 以血管扩张剂治疗为主,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也可用来改善症状。
  • 针对原发病和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如心脏缺血导致的乳头肌功能不全,可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

手术治疗

对于心衰症状明显,乳头肌断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二尖瓣成形、乳头肌缝合术:通过手术使粘连的二尖瓣叶交界处分离,以缓解瓣口狭窄程度,连接断裂的乳头肌。
  • 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病变瓣膜,恢复正常瓣膜结构。
  • 针对原发病的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注意事项

  • 戒烟。
  • 健康均衡饮食:采用“一高三低”(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的饮食结构。
  • 适当锻炼:切忌运动过量加重心功能衰竭。
  • 保持健康体重:超重人群应减重。
  • 管理好危险因素:尽量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

预后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逆转心脏结构的继续变化,逐渐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二尖瓣反流逐渐进展进而发生心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威胁生命。

相关科普号

杨龙医生的科普号

杨龙 主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27粉丝2154阅读

葛振伟医生的科普号

葛振伟 主任医师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外科

64粉丝1417阅读

王世民医生的科普号

王世民 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

937粉丝530.9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