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指个体的睡眠-觉醒节律,与所在环境的大多数人所遵循的节律不符。

表现为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段出现嗜睡。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熬夜最大的危害是它!几乎所有的癌症都“爱它”,很多人还不改...

王劲松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男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 外界环境突然发生改变:如倒班、倒时差等,容易发生本症。
  • 不良的睡眠习惯:如夜晚长时间接触明光、电子设备,或工作加班,或晚上喝咖啡等,都会导致睡眠时相的后移(晚睡)。
  • 较差的睡眠环境:如长期居住在嘈杂、室温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导致大脑异常兴奋,加重本症。
  • 患有精神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脑损伤、精神发育迟缓等疾病,使调控睡眠-觉醒节律的脑部中枢受损,导致生物钟异常。
  • 遗传:如睡眠时相前移综合征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突变,或基因缺乏相关。

高危人群

除上述病因外,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 盲人:尤其是出生就失明的盲人。由于缺乏对光的敏感性,睡眠-觉醒节律与常人不同,一般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 >24 小时。
  • 遭遇剧烈生活事件者:如亲人去世、情侣分手、创业失败等,使精神心理遭受巨大创伤,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影响睡眠-觉醒节律。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什么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睡眠异常

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段嗜睡。这种情况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 1 个月以上。或持续不足 1 个月,但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有如下特点:

  • 晚睡晚起:入睡困难,尤其是凌晨 2 点之前难以入睡。但一旦入睡,其睡眠的质和量正常,无明显改变,而后自然觉醒,可在下午醒来。
  • 早睡早起:在傍晚时就有很强的困意,早醒后(如凌晨 2、3 点)无法再次入睡。
  • 入睡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长短不一,可连续 2 ~ 3 天不入睡。
  • 睡眠觉醒周期 >24 小时,延迟 1 ~ 2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情绪失调

由于睡眠质量,或时序的不满意状态,使患者深感苦恼,伴有抑郁、焦虑或恐惧等情绪失调,可影响人际交往、工作、学习。

其他症状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不同的伴随症状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伴长期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反应迟钝:可见于抑郁症。
  • 伴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可见于强迫症。
  • 伴被害妄想、出现幻觉、离群独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伴记忆力下降、社交困难、情感淡漠、穿衣和个人卫生等方面需要帮助:可见于老年痴呆症。
  • 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说话困难:可见于脑卒中。
  • 伴智力低下:可见于老年痴呆症、精神发育迟缓的儿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王永龙 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 精神科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经常倒班、加班者:
    可在夜班前小睡,或者遵医嘱服用小剂量的短效安眠药。

    倒时差者,可在飞行前3天开始晨间散步、慢跑,接受阳光照射。并且计划每天提前1小时入睡,从而提前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 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避免夜晚长时间接触明光、电子设备。

    可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明光照射。

    临睡前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食品,如茶、咖啡、巧克力等。

    夜间睡觉时拉上遮光窗帘,关闭房门,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

    避免室温过低或过高。

    在入睡前1小时,停止强脑力活动,看一些轻松的读物或电视。

  • 积极遵医嘱治疗精神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脑卒中等。

  • 遭遇剧烈生活事件者,需及时调适自身情绪,可向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向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检查

医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来诊断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并明确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原因:

  • 病史采集: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家族史、使用的处方和非处方药物等信息。
  • 多导睡眠图:综合了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心电图和呼吸描记器等多种生理检测仪,可以更全面的收集睡眠中的生理变化,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客观检查方法。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单易行、可信度较高,已成为研究睡眠障碍的常用量表,可用于睡眠质量的综合评价。
  • 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可辅助诊断睡眠时相后移综合征、睡眠时相前移综合征。
  • 头颅 CT 或磁共振(MRI):可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等。
  • 精神心理科量表: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

治疗方式

本病常规的处理和治疗的大原则都是结合两个方面,一是对因治疗,二是对症治疗。必要时,会辅以一些其他治疗方式。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病因治疗

  • 改善生活方式:改进睡眠卫生,避免不良睡眠环境及不良卫生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和身体活动时间等。
  • 药物:本病大多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对应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分裂药等。
  • 手术:只有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如脑卒中等。常用手术方式: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切除术等。

缓解症状

  • 定时光照疗法:目的是通过不同时间的强光刺激改善早醒和晚睡的情况。
  • 外源性药物干预及调控:目的是通过不同时间段服用外源性褪黑素提前或推迟睡眠觉醒时相。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管理

刘义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身科

注意事项

  • 用药:需遵医嘱服用安眠药、抗抑郁药。不可自行服药、停药。
  • 饮食:避免在晚饭后饮酒,或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和饮料,如巧克力、茶、咖啡等。晚上避免饮水过多,以免因夜间频繁上厕所,而影响睡眠。
  • 运动:如果夜间入睡困难,可通过晨间散步、慢跑 40 ~ 60 分钟,缩短睡眠-觉醒周期。如果在傍晚就开始有睡意,可在下午或傍晚,多接受些阳光照射,散步、慢跑 40 ~ 60 分钟,从而延长睡眠-觉醒周期。
  • 其他:可通过写睡眠日记、阿森斯失眠量表自评,来记录每天的睡眠状况。白天午睡不宜超过半小时,也不宜在下午 15:00 以后睡觉。可在入睡前进行 15 分钟的桑拿浴或热水浴,通过适当升高体温,达到助眠的目的。

预后

治疗成功与否和病因、人群均有关系。积极治疗有助于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关科普号

彭旭医生的科普号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1265粉丝86.1万阅读

刘义医生的科普号

刘义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身科

1.1万粉丝203.3万阅读

彭军良医生的科普号

彭军良 主任医师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

466粉丝187.2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