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胃底的肿瘤竟然这样切除了
这是一位中年女性,2年前因为腹部不适,在当地市医院体检时,胃镜发现:胃底部病变性质待定,当地医生告知患者病变太小,建议动态观察,定期复查胃镜。虽然医生再三交代,可是患者还是没有在意,已经两年了,一次也未复查过胃镜。就在前几天,患者的邻居因为胃的肿瘤做了手术,这下才引起了她的警惕,为了弄清楚自己的疾病,并且寻求最好的治疗,通过她的老乡介绍,找到了我们。我是这位患者的管床医师,先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患者的胃肿瘤吧。正常人的胃壁有四层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这样说可能太专业啦,那我就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吧,把胃比作一间屋子,屋子的墙壁就是胃壁啦,从内向外,内墙面涂料就是粘膜层、泥巴就是粘膜下层、砖头就是固有肌层、外墙面涂料就是浆膜层啦。那天查房,我们主任看过患者带来的胃镜报告,他们说根据外院的内镜报告,这个肿物位于胃底部,可能是在粘膜下层或者固有肌层,同样的粘膜下病变,如果发生在食管,主要是平滑肌瘤,在胃内,主要是间质瘤,而在直肠发生的,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瘤。除了平滑肌瘤是纯良性肿瘤,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瘤都属于半良不恶的肿瘤,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病理,如果病理分期靠近恶性,还有可能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甚至需要进一步化疗。根据这些特点,经过大家讨论,决定由张主任主刀,首先做超声胃镜检查,确认病变所在的层次、大小、回声性质以及和周围的关系,确认之后,再通过胃镜,先在涂料和砖头层之间注射水,让这两层之间分开,再用电刀切开表面,慢慢像挖土豆一样把这个瘤子从胃壁里挖出来,然后把瘤子从嘴里掏出来,最后用钛夹把创面缝合好就可以了!那天的手术是这样做的:手术开始之前,先是由我们的麻醉医生给患者气管插管,注射麻药,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张主任先是进行了娴熟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在胃底后壁见到了大小约8mm半球状隆起,20MHz超声探查,病灶同固有肌层浅层相连续,显示均匀低回声病变,截面大小约7mm,这位女性的“土豆”就在砖头层(胃壁固有肌层),只见张主任先是扶着镜子安装圈套器,然后再把带着圈套器的镜子插进胃内,把圈套器对准病变部位,吸引后紧紧地套扎胃底后壁病变,也是就是那个“土豆”,再沿套扎环基底部圈套电切病变,创面显示病变切除干净,最后张主任用3枚钛夹完美地闭合了电切后的创面。这个祸害患者的瘤子,没有在腹部切口,而是利用胃镜手术,通过胃和食管,从患者的嘴巴里掏了出来。取出来的“土豆”被送去病理科“验明正身”。看看它是个什么货色?病理结果出来了:【胃底EMR】粘膜下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粘膜下平滑肌瘤,大小10.80.6mm;请结合临床及影像学,建议随诊。备注:该例免疫组化示SDHB表达缺失,意义不明。免疫组化(靶细胞)结果显示:[22-060029.A.1]:H-CALD(+),SMA(+),Desmin(+),CD117(一),D0G-1(一),Ki67(く1%+),S-100(一),CD34(+),STAT6(一),SDHB(一)。
楚瑞阁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25日228
0
0
-
胃肠肿瘤围手术期的关键康复事项(术前篇)
大家好,目前我国的消化道肿瘤,尤其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已经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胃肠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国人的主动健康体检意识不强。因此,在有症状的肿瘤患者在医院确诊时,往往是肿瘤的进展期,甚至晚期。患者这个时候,通常会有腹痛、腹胀、消瘦、便血、贫血、呕吐、大便习惯改变等,上述症状中一种或者多种。这个时候,需要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通过围手术康复事项,来提高患者的体质,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尤为重要。那么,患者家属和病人怎么样做,才能配合医生,做好围手术期的康复呢?常文举医生帮你总结如下:一、手术前的锻炼:1.加强营养:手术前就需要开始锻炼身体,纠正因为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贫血等。需要补充营养,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安素等)。进食需要少量多餐,容易消化的软食或者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有消化道出血或者梗阻的患者,流质为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2.纠正贫血: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术前需要纠正,最有效的方式是多次输注红细胞(输血)的方式进行,配合内科药物治疗。3.肺功能锻炼:慢性是胃肠肿瘤的高发人群,多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术前2周就要开始戒烟,戒酒。同时每天练习主动咳嗽,一天3次一次5分钟;每日上下楼10次;每日吹气球10个。对于严重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网上购买呼吸训练器。术前咳嗽可以减少术后肺炎,心肺并发症事件,是需要患者和家属认真配合执行的最重要事宜!4.心功能和肌肉锻炼:需要在术前每天步行,或者有氧锻炼。病房里每日不行5000-10000步,尽量下床活动,不要卧床休息。术前体质越好,术后康复越快!以上就是4个需要注意的关键事件,医生、患者、家属三者配合,三方面一起努力,手术一定能顺利康复!
常文举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9日813
1
6
-
胃肠肿瘤服用中药有没有副作用?
刘硕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8日319
0
0
-
胃癌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胃的良性溃疡病灶,一般来说胃的良性溃疡病史时间特别多,平时出现典型的溃疡疼痛发作病史,口服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疼痛会缓解,不伴有食欲减退等。胃的良性溃疡灶也不会伴有贫血、腹部包块、不明原因消瘦、左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等。检查可以良性溃疡一般边缘比较整齐,圆型或椭圆型,胃镜表现黏膜基底部会比较平坦,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和癌性溃疡有很大的不同。2、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主要有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主要表现有上腹痛,还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黑便等。3、胃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不适、腹痛、黑便及腹部包块等,也有一部分病人因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偶然发现,胃镜或者CT提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胃良性肿瘤:胃腺瘤、胃腺瘤样息肉、胃平滑肌瘤、胃脂肪瘤、胃纤维瘤、胃神经纤维瘤等,一般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
周传永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4月14日1603
0
0
-
胃肠道粘膜下肿物SMT
4段语音 共530秒朱薇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3月25日2197
0
1
-
胃黏膜下肿瘤(SMT,submucosaltumor)的治疗
这种胃肿瘤是什么?胃黏膜下肿瘤SMT(submucosal tumor)是来源于胃黏膜下层的肿瘤的统称,包括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等。大家可能对胃的层次结构并不是很了解,下图清晰展现了胃壁的层次,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黏膜下肿瘤。 怎么知道得了胃黏膜下肿瘤?胃黏膜下肿瘤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患者很少有症状,大部分是因为体检胃镜无意中发现(一般胃镜报告会描述为黏膜下隆起)而就诊。如果肿瘤持续长大,影响食物通过或者表面有糜烂破溃时,则会出现疼痛、出血等不适。 黏膜下肿瘤是如何被发现的?很多种检查都能发现、诊断胃黏膜下肿瘤,主要有以下四种: 01 胃镜 可发现胃的隆起性病变(见上图)。 02 超声胃镜 是胃镜+超声的技术,可以根据肿瘤与胃壁各层次结构关系,判断其起源,并根据肿瘤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与邻近器官关系等情况,基本判断肿瘤性质(见下图)。 03 病理 检查时配合超声胃镜下组织穿刺活检检查可以不同程度判断肿瘤的性质。 04 腹部CT 可以判断肿瘤大小以及与邻近器官关系等情况。 胃黏膜下肿瘤需不需要治疗?网络检索一下就知道众说纷纭,不同医生也会给出不同答案。时代在进步,医学也在发展,综合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文献,以下5种情况情况推荐治疗: ● 有症状(伴有出血、消化道梗阻等); ● 无症状但不断增大的黏膜下肿瘤; ● 明确是胃间质瘤(有恶性潜能,随直径增大恶性潜能增大); ● 肿瘤大于2cm怀疑是胃间质瘤; ● 性质不明确的黏膜下肿瘤,但是不能耐受或者不愿长期内镜检查随访。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治疗方式?较小的胃黏膜下肿瘤可考虑 胃镜下切除 (一般要求肿瘤
陈涛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3月17日4857
1
8
-
你知道吗? 占位 ≠ 肿瘤 ≠ 癌
吴文川医生2021年02月08日901
0
5
-
胃黄斑瘤是肿瘤吗?
1.胃黄斑瘤又称黄色素瘤、脂质岛或胃粘膜黄斑,是一种在胃粘膜内形成的黄白色瘤样斑块,属于良性病变.临床对本病缺乏认识其胃镜检出率较低,病理组织学又需结合胃镜才能更好的作出诊断,同时还需要与胃印戒细胞癌等相鉴别,诊断后要及时治疗。 2.胃黄斑瘤是一种在胃黏膜内形成的黄白色瘤样斑块,并非真性肿瘤 ,无特殊临床症状,中老年人多见。胃镜见为黏膜上有灰黄色小斑,常与胃的其他病变相伴,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多。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得到确诊。 胃黄斑瘤一般属于良性,目前临床上的疗法手段没有特殊!粘膜上有了这种斑块肯定会影响胃的蠕动,消化功能,当然导致胃胀,胃疼,反酸的,但一定要与胃溃疡 ,胃糜烂相鉴别。 3.胃黄色瘤可在胃任何部位发生,以胃窦部小弯区最为多见,其次为胃体前壁. 病灶可单发或多发,以多发常见.胃黄色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胃黄色瘤已被视为癌前病变,建议尽早切除。 4.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清理黄斑,摘掉瘤体(现在的手术采用电子纤维镜,从口腔进去,无痛苦,不开刀,治疗彻底等好处; (2)把摘下的黄斑还是做一个病理切片检查; (3)对症治疗,注意清淡饮食,忌生冷酸辣食品,戒烟戒酒。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01日3391
0
50
-
胃黄色瘤
现在许多朋友都有体检的意识,胃部不适的情况下会做胃镜。门诊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来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黄色瘤。患者看见“瘤”字十分紧张。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黄色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过去认为胃黄色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不用治疗。现在研究发现胃黄色瘤可能是早期胃癌的预测标志,今天一起学习认识一下胃黄色瘤。一、胃黄色瘤的病因:1.胃粘膜慢性炎症胃粘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干扰局部脂质代谢并导致粘膜细胞破裂坏死,坏死细胞的细胞膜释放大量脂质,局部组织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堆积形成黄色瘤。2. 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乳糜微粒等增加,在氧自由基的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局部组织细胞和单核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导致黏附于局部组织的单核细胞增多,后者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聚集形成黄色瘤。3. 物理或化学刺激胃部蠕动较多,接受物理刺激亦较多,引起局部组织增殖增加和淋巴循环障碍致脂蛋白蓄积,被组织细胞吞噬后形成黄色瘤。二、引发黄色瘤的危险因素:1.地域胃黄色瘤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地域、种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研究显示亚洲国家胃黄色瘤的发病率高于欧洲国家;我国胃黄色瘤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韩国和日本。2.年龄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3.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发现胃黄色瘤患者伴随黏膜萎缩或肠化,且与萎缩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萎缩性胃炎很可能是胃黄色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4.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黄色瘤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较高。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肠上皮化生、胃溃疡等。三、胃黄色瘤与胃癌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与胃黄色瘤独立相关,胃黄色瘤与胃癌具有明显相关性。胃癌患者中近一半患者可发现胃黄色瘤,推断胃黄色瘤可能是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同时研究表明,胃黄色瘤与胃癌的发展独立相关,推测胃黄色瘤能够预测胃癌的发展。四、胃黄色瘤需要治疗吗?有研究认为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胃黄色瘤可自行消失,认为胃黄色瘤无需治疗,但需要进行随访内镜检查。胃黄色瘤通常伴随多种病理状态,如黏膜慢性炎症、HP感染、脂质代谢紊乱。控制慢性炎症、根除HP感染、消除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有助于胃黄色瘤的消退。胃黄色瘤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提示,需对胃黄色瘤提高警惕。根据患者意愿和黄色瘤病灶的大小以及是否合并萎缩性胃炎或早期胃癌,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存在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障碍或合并萎缩性胃炎的胃黄色瘤患者,尤其是多发性胃黄色瘤患者,除需进行黄色瘤病灶的处理外,还需积极治疗代谢异常和萎缩性胃炎等疾病。 胃黄色瘤可能是出现早期胃癌的预测标志,需提高警惕。各项研究结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李强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30日2514
0
1
-
胃肠肿瘤手术后定期复查都包括哪些项目?胃肠镜什么时候做合适?
陈楠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12日1260
0
2
胃肿瘤相关科普号

韩鸿彬医生的科普号
韩鸿彬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
91粉丝33.8万阅读

符涛医生的科普号
符涛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普外科·胃肠外科
7874粉丝87.7万阅读

青海涛医生的科普号
青海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1.2万粉丝14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贵齐 主任医师医科院肿瘤医院 内镜科
食道癌 217票
肠息肉 118票
胃癌 91票
擅长: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下咽癌的肿瘤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王宝贵 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胃部肿瘤科
胃癌 65票
胃肿瘤 19票
胃肠道间质瘤 7票
擅长:擅长胃肠道恶性肿瘤及腹部其他恶性肿瘤的外科规范化诊疗,特别对早期胃癌诊断治疗以及中晚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进行深入研究 -
推荐热度4.7刘宁 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胃部肿瘤科
胃癌 91票
胃肿瘤 14票
胃肠道间质瘤 6票
擅长:胃癌、胃间质瘤等胃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精通各种消化道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包括贲门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癌,肝癌,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腹膜癌,类癌,腹腔假粘液瘤,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肿瘤淋巴结清扫,消道重建。对肿瘤造成的梗性黄疸,幽门梗阻,肠梗阻,出血,穿孔,腹部包块等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对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有深入研究。做到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