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剧烈咳嗽、哭闹后脐部出现包块,这可能是脐疝。
什么是脐疝?因脐部筋膜缺损,脐环呈开放状态,形成脐疝。什么原因引起脐疝?1.遗传因素2.解剖因素:脐环在孕期有脐动静脉和脐尿管,属于开放状态,出生后随即关闭。当筋膜缺损或者薄弱时容易发生。3.各种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便秘/腹泻、剧烈哭闹等。临床表现是什么?脐部可回纳性肿块,当患儿安静或卧位时,肿块消失;腹压增高时,肿块又出现。如下图所示: 家长最关心如何治疗?婴儿脐疝(脐环直径<2cm)绝大部分在1-2岁可自愈,个别患儿在3-4岁。临床上建议2岁以下观察。对于2岁以上患儿如果出现脐环直径未缩小或者增大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是微创么?手术名称叫脐疝修补术,在脐部沿着皮纹做弧形切口(1-2cm左右)。住院几天?正常情况下住院时间2-3天。高医生特别提醒:脐疝很少发生肿物突出后不能回纳的情况,若出现需要及时就医,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高旭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05日95
0
0
-
关于小婴儿脐疝,不用担心,顺其自然就好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小婴儿在哭闹的时候,肚脐那个地方会鼓出多大一个包,新手父母尤其紧张,这个是什么,会不会鼓出问题来?其实这个是很常见的脐疝,当哭闹引起腹内压升高时,腹腔内的组织就可以从肚脐这个地方往外凸出。和腹股沟疝不一样,这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也不会引起堪坉,在孩子12-18月龄甚至更早时,腹壁力量越来越强,这个脐疝可以自愈。很多家长会买一个胶带堵起来,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引起孩子不适,引发皮疹。有些父母会有疑问,我用了一段时间,确实好了。其实你不用它也会好,因为随着孩子年龄长大,腹壁的力量越来越强,自然就好了。极个别情况下,脐疝会持续到4-5岁,这个时候就可以手术干预了。
邓莹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6日169
0
0
-
巨型脐膨出
治疗前产前常规检查提示胎儿腹壁发育不良,脐膨出。出生后可见腹壁巨型脐膨出,膨出内容包括肝脏,即刻干预并保护囊膜。治疗中完善检查并保护囊膜,改善状态后手术一期修补,术中肝脏回纳顺利,腹腔压力不高,气道压正常。治疗后治疗后10天喂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郭俊斌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2日152
0
1
-
疝气不做手术要注意什么
疝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腹壁强度降低,某些组织穿过腹壁形成潜在薄弱区或腔隙,该部位的强度降低,如腹股沟管、脐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等,以及感染、老年、肥胖等所致的肌萎缩导致腹壁强度降低。2.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腹水、长期排尿困难、搬运重物、怀孕、婴儿经常啼哭等。腹压的增高,导致疝气由腹腔内通过薄弱区突出到体表,因此腹壁的薄弱区和腹内压的增高,是疝气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因此,疝病人在未手术或在等待手术期间,要注意不要增加腹腔压力,避免体力劳动,不宜体育活动(多数体育运动都可能导致腹压增高),不要过度咳嗽、用力解大便。必要时可以用疝气带疝气托辅助治疗,增加外部压力,控制疝的症状。如果有疝气突出伴疼痛,要及时躺平,通过按摩的方式将其还纳,仍不能还纳,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平时注意保暖,不要受凉,预防感冒,避免咳嗽,这些都会使腹压增加,从而导致疝气加重,增加嵌顿的风险。治疗原发病(腹水、前列腺增生、便秘等)。总之一句话,避免或减少可能增加腹压到一切因素!作者:尹卫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鼓楼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鼓楼本部) 周三上午(江北院区)
尹卫民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06日1707
0
8
-
2岁儿童脐疝该怎么办
杨慧琪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1日34
0
0
-
脐膨出
于有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8日484
0
0
-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
一、概述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又称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AMMS),也称EMG综合征,是先天性脐膨出的特殊类型。BWS是最常见的过度生长和癌症易感性疾病,是由15号染色体上11p15的畸变导致的相关特异性体征,包括出生体重超过平均水平、出生后生长增加、大舌头、某些器官肿大和腹壁缺损、新生儿低血糖,或导致持续的低血糖、面部异常、身体一侧过度生长导致不对称;某些儿童期癌症的风险增加,最常见的是威尔姆斯瘤(肾肿瘤)和肝癌。BWS综合征大约80%的患者是随机发生的;家族性传播发生率约5%-10%,大约14%的BWS患者病因不明。BWS涉及的基因有CDKNIC、1GF2、H19、IGF2、ICR1和KCNQ10T1等,定位于11号染色体11p15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BWS是由这些基因的基因组印记问题引起的;CDKN1C基因突变,以及1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缺失、重复都可能导致BWS。二、临床表现WS分为典型BWS、非典型BWS和孤立型横向过度生长。明显身体特征是典型的BWS;较少分离特征(例如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或胚胎肿瘤)是“非典型”BWS;其余的是孤立型横向过度生长的BWS。1.一般表现 轻到中度的智力低下,也可能正常。2.生长情况 体格高大,肌发达,皮下组织厚,骨成熟加快,骨干的过度摩擦可导致干骺端发炎。肱骨远端成骨减少。3.颅面部巨舌;眼突出,眼下部相对发育不良;毛细血管痣;前额和眼脸向中部靠拢,额侧有脊;卤门大;枕部突出;牙咬合错位,伴下颌前突和上颌发育不良;外耳出现异常的线状裂隙,耳轮的后缘有压痕。4.过度生长和发育不良 双肾较大,肾髓质发育不良。胰过度增生,胰岛过多;胎儿肾上腺皮质巨细胞是一显著的特征;生殖腺的间质细胞过度增生;脑垂体两染细胞过度增生。5.其他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胎儿早起低血糖症(约占1/3到1/2);脐膨出和其他的脐部异常;直肠扩张;后膈部向腹部突出;隐睾;心肥大等心血管异常。6.偶发异常 肝大;轻度的小头畸形;偏身肥大;肾上腺癌:Wilms瘤(肾母细胞瘤);成性腺细胞瘤;阴蒂增大;大卵巢、子宫和膀胱肥大增生、双角子宫、尿道下裂;免疫缺陷;心错构瘤,局灶性的心肌病及高钙尿症。7.羊水过多 伴有相对高发的早熟,利于产前诊断。三、病因学大多病例散发,有10%-15%的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母系传递的倾向。该综合征是由于定位于11p15区部分基因异常引起的,该区是基因组内的一个高度保守区。遗传和遗传外因素均起一定作用。位于11p15上的基因形成两个独立控制的印记区域。1.区域1 包含来源于父系的胰岛囊样生长因子(1GF2)和其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和转录子。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机制有母源获得的11p15染色体的易位和转化,父源11p15染色体的复制,父亲的单亲二倍体(占BWS综合征的20%)以及印记的异常,均可导致BWS综合征。2.区域2 包含几个印记基因:(1)CDKNIC基因 定位于11p15.4区域,该基因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0%的散发病例有此基因的突变,40%的显性遗传病例有此突变引起。(2)KCNOIOT1基因(LIT1) 是定位于11p15.5区域的一个父源印记基因,属于非编码RNA,是印记控制区,调节区域2的其他基因的表达。KCNOIOT1表达量的改变,是巨舌、巨体及其脐疝的主要原因。LIT1的印记丢失,是40%-50%的BWS综合征的原因。四、诊断1.产前检测BWS超声成像可以评估正在发育的胎儿的器官大小和整体大小,并可能揭示疑似BWS的其他发现。B超检测到的特征有胎儿羊水过多、胎盘增大、食管膨出、腹围增大、肾肥大、巨眼及其他异常。最常见是卵巢膨出,如果怀疑有BWS,可以进行产前检查。2.基因检查 寻找BWS关键区域的变化,包括DNA甲基化检测(11p15甲基化分析)、印迹控制区域拷贝数(11p15拷贝数分析)检查。用CMA检测该区域是否有缺失或重复。如果前面测试正常,则检测CDKN1C基因是否异常。对于基于甲基化分析确定有UPD(单亲二体)的患者,建议对所有染色体进行其他检查,可采用CMA检测UPD区域的范围。3.测试多个组织 可增加发现BWS原因的可能性,例如,对血液测试的阴性结果不一定排除诊断,因为引起BWS的大多数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并不是存在于每个细胞中(细胞嵌合)。对多个组织的检测,可将分子诊断率从70%提高到82%。4.出生后临床评估 特征性体征发现(体重和身长增加、肌无力、腹壁缺损)以及BWS关键区域的基因检测。五、治疗目前无法治愈BWS,以对症状治疗为主。
窦肇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4日4031
0
2
-
儿童脐疝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腹腔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脐疝。是新生儿脐部常见病。女婴比男婴多2-3倍。病因:新生儿断脐时,脐带中的脐静脉、脐动脉切断结扎,以后纤维化并与脐孔部皮肤组织相愈合,在腹部中央脐环处形成一个薄弱区。同时两侧腹直肌及其前后鞘在脐部尚未闭合,脐孔附近组织较薄弱,故易形成脐疝。另外各种促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过多哭闹、咳嗽、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脏器由此部位向外突出而成脐疝。症状:腹部中央以脐为中心突出一疝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大小不等。疝囊直径多在1cm左右,偶有较大者可超过3~4cm,皮肤颜色正常。啼哭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腹压越高则疝囊越膨出。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夫。若以指端压迫疝囊容易还纳,并可听到气过水声。小儿啼哭时,在疝囊表面,可感到冲力感及张力感。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亦不易发生嵌顿或致肠梗阻。诊断:新生儿腹部中央以脐为中心突出一可还纳的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啼哭或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疝囊可越膨出,安静时包块消失纳入腹腔亦可诊断。辅助检查:B超可明确脐环大小,突出脐疝内容物性质。治疗:小的脐疝不需任何治疗。经几个月到1年内,随年龄增长和腹壁肌肉的发育可使疝也逐渐变狭窄而闭合。但对于疝囊较大,哭闹时突出明显者可采用绷带、胶布或硬币压紧疝环,可防止脐疝出现,使其早日闭合。但应注意保护皮肤及局部清洁,以避免脐部发炎。经保守治疗,脐疝仍不能愈者,应考虑手术修补。黄振强副主任医师提醒各位家长,脐疝虽然能自愈,但因为新生儿前三个月是生长高峰期,早期按压治疗效果最佳,延迟治疗,超三个月后患儿睡眠时间烧,哭闹活动增加,生长变慢,大大减少脐环闭合时间,有部分患儿因脐疝缺损过大,经常哭闹、便秘,后期需要手术治疗。故仍鼓励早期治疗,经正确的积极按压治疗,可减少手术的机会。我院小儿外科应用硬币按压方法治疗小儿脐疝二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效果显著,对于直径1cm以上的脐疝,经过我们规范的硬币按压治疗,可以达到99%的治愈率,只有个别患儿,因为脐疝疝环缺损过大,治疗时间过晚,需要手术治疗。
黄振强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6日457
0
0
-
脐疝治疗
由于脐环的自然过程是最终闭合,多数脐疝可自发消退。一般来说,无论年龄如何,对于脐环持续减小的无症状儿童都只需观察,仅少数患者需手术干预。以下患者应考虑手术:4岁时缺损仍非常大的儿童,在1年左右的观察期间筋膜缺损没有缩小的儿童,或出现症状的儿童。不推荐在4岁前行脐疝修补术,因为复发风险更高,且术后再住院率和急诊科就诊率更高。 虽然很少见,但儿童嵌顿性脐疝是进行手术修复的绝对指征,目的是避免发生绞窄。如果患儿存在大的象鼻样脐疝,且在2岁内脐环缺损未缩小,通常需手术治疗,因为这类情况不大可能会自发闭合。手术修复的其他相对指征包括:缺损不再缩小、有症状或导致严重的行为问题。 虽然民间说法认为“胶带粘贴”脐疝可促进闭合,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浸渍和感染等皮肤并发症,不应采用。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20日539
0
0
-
脐疝临床表现
虽然绝大多数儿科脐疝患者无症状,但在少数病例中,疝可影响喂养,尤其是对于疝中包含肠的小婴儿。儿童脐疝少见情况下可发生嵌顿(不能通过手法复位)或绞窄(嵌顿性疝内容物血供不足),甚至破裂(更少见)。 脐疝是在新生儿腹部检查时发现,特别是当哭闹引起腹内压增加时。脐疝很容易复位(即使非常大),可经皮肤触诊筋膜缺损的边界。筋膜的缺损(而不是疝突出的程度)最能提示是否可发生自发性闭合。必须区分脐疝与脐上疝,后者不会自发闭合。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20日500
0
0
新生儿脐疝相关科普号

黄文伟医生的科普号
黄文伟 主任医师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外科
29粉丝1.2万阅读

高旭峰医生的科普号
高旭峰 主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普外科
975粉丝1535阅读

刘春江医生的科普号
刘春江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儿科
1.4万粉丝39.5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增萌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普通外科
小儿疝气 123票
鞘膜积液 33票
隐睾 1票
擅长:擅长儿童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重点为肝胆和肛肠疾病。对胆道闭锁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有深入研究,多年来进行胆道闭锁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多年从事胆道闭锁术后临床随访工作,在国际上发表了大陆地区首个大样本5年自肝生存率,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强调精准Kasai手术和全程管理理念。开展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的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治疗。开展先天性巨结肠以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所在的陈亚军教授团队多年来收治复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及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常见疾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如感染性直肠前庭瘘、消化道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脾脏良性肿瘤、遗传性球行红细胞增多症脾大脾功能亢进等。擅长处理复杂疝、巨大疝、复发疝、复发鞘膜积液,并开展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 -
推荐热度5.0李现令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急诊外科
小儿疝气 130票
鞘膜积液 33票
包皮过长 4票
擅长:专家特长: 1、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苗氏囊肿,隐睾(睾丸下降不良)睾丸扭转、睾丸肿瘤,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炎,隐匿性阴茎。 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胰腺肿物、脾囊肿、球脾、先天性巨结肠、胃肠道重复畸形、十二指肠隔膜狭窄、环形胰腺、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梅克尔憩室炎及或穿孔等胃肠道先天性畸形; 3、(指、趾)甲沟炎、弹响指(狭窄性腱鞘炎)、赘生指/趾,肛瘘,肛周脓肿,各种体表肿物(钙化上皮瘤、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脂肪瘤、小型黑痣等)、甲状舌管囊肿、低位鳃裂瘘管 4、各种嵌顿疝、小儿肠套叠、急/慢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异物、腹部闭合/开放性外伤等各种小儿外科急腹症以及各种创伤、四肢手足外伤等 -
推荐热度4.9魏强 主任医师西安市儿童医院 普外二科
小儿疝气 121票
胆道先天性畸形 11票
先天性巨结肠 5票
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腹股沟斜疝,腹部肿瘤,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消化道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