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

(又称:鱼肉、胬肉攀睛)

就诊科室: 眼科  角膜科  眼整形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

“胬”指的是一种肉状的物体,翼状胬肉就是长的像昆虫翅膀的肉状物体,它一般生长于眼球表面,从眼球白色的部分朝向黑色部分延伸,是眼部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

本病好发于长期户外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原及低纬度地区患病率相对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主要症状有眼睛发红、发干,有异物感,视力减退等,可以单眼或双眼发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翼状胬肉

牟旆 主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眼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 紫外线:是目前研究证据最多的病因,与发病率调查一致。主要由于紫外线照射引起眼球表面发生反应,如遗传物质损伤等引起。
  • 眼球慢性炎症:如果眼球长期受到风沙、粉尘、花粉等物质的过度刺激,会使眼球表面发生慢性炎症,进而可能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
  • 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可能会导致本病,但目前尚未明确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病毒感染可能并不是翼状胬肉形成的必须因素。
  • 遗传因素:部分胬肉有明确家族病史,三代人均患此病,引发翼状胬肉的概率较大。

危险因素

嗜好辛辣食品、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易诱发翼状胬肉。

高危人群

  • 低纬度地区人群: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因此更容易得病。
  • 长期户外工作人群:农民、渔民、建筑工人等长期户外工作者,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更长,且眼球更容易受到尘土、花粉等异物刺激。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分钟让你了解翼状胬肉

彭毓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症状表现

翼状胬肉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当翼状胬肉生长到眼球瞳孔附近时,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或者散光等。翼状胬肉体积过大时,可能会妨碍眼球运动。

典型症状

  • 眼球异物感:与其他异物进入眼球后感觉一样,会觉得眼部不适,总想用手揉眼睛,随后可能进一步引起眼睛发红、流眼泪等。这主要是由翼状胬肉摩擦引起。

  • 畏光:遇到剧烈光线或者环境光线突然变强时,感觉到刺眼,并且会不自觉地闭眼。

  • 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看不清东西,也可能出现某一个方向的东西完全看不到。

  • 散光导致的视力疲劳:主要表现为眼痛、头痛(特别是前额部),看东西出现重影等。

  • 眼球运动障碍:眼球无法转向某个方向或者转动范围变小。主要发生于翼状胬肉较大者。

  • 眼球表面肉状物体
    外观典型表现为翅膀样的肉状物体,主体呈现白色,内含有红色小血丝。

    生长部位以眼球靠近鼻子一侧最常见,常由眼球白色部分向外侧生长,并逐渐延伸到眼球黑色部分。

    可以单眼发病,也可以双眼同时发病

  • 眼红:体检或者照镜子时可以发现,眼球变红,红血丝增多,主要是由于异物感、反复揉眼球导致。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分钟让你了解翼状胬肉

彭毓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翼状胬肉的风险有所帮助:

  • 尽量避免长期暴露于阳光、烟尘、风沙、气候干燥等环境,长期户外工作的人建议佩戴防护镜。
  • 风沙,紫外线强的天气,可佩戴墨镜,保护结膜,防止结膜增生。
  • 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因泪液问题增加患病风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分钟让你了解翼状胬肉

彭毓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体格检查:可以确定眼球肉状物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诊断翼状胬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视力检查:可以明确翼状胬肉是否影响视力,影响视力的程度。
  • 裂隙灯检查:可以明确翼状胬肉与周围眼球结构的关系、翼状胬肉的具体形态及大小等。

治疗方式

体积较小、发展缓慢、症状轻微的翼状胬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要减少紫外线、尘土、花粉等刺激即可。症状明显、发展迅速、体积较大的翼状胬肉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炎药物
    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等。

    用药方式:局部滴眼。

    作用:缓解眼部异物感、眼红等不适。

    局限:本类药物只能够缓解不适,并不能治疗或者延缓翼状胬肉的生长。

  • 抗代谢药物
    主要包括了丝裂霉素、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等。

    用药方式:局部注射。

    作用:注射后可以使细胞死亡,翼状胬肉逐渐变白、萎缩。

  • 抑肽酶:作用是可以抑制翼状胬肉分泌的生长因子,从而减缓其生长。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术后仍有复发可能。当翼状胬肉反复引起眼部不适、视力下降、散光或者影响美观时,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式如下:

  •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 + 巩膜暴露术:主要目的是切除翼状胬肉,改善患者症状。
  • 翼状胬肉切除术 + 自体球结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完成翼状胬肉切除后,再移植部分自体组织,作用是促进眼球恢复,降低复发率等。
  • 翼状胬肉切除术 + 羊膜移植术:在完成翼状胬肉切除后,再使用羊膜移植覆盖在胬肉切除后的缺损区。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翼状胬肉

牟旆 主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眼科

营养与饮食

  • 术后饮食
    维持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

    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蛋等,促进伤口恢复。

  • 非手术治疗期间饮食
    避免刺激饮食,如辛辣食物等。

    多进食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均衡饮食。

注意事项

  •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药物治疗期间,特别是糖皮质滴眼液等药物,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使用,不要漏服或多服。

  •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出院后 2 周或者按照出院病情书要求时间,按时复查。非手术患者可按医生要求时间复查,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 运动
    手术后运动注意事项:恢复期间可进行散步等运动,避免长跑、摔跤、拳击等剧烈运动。恢复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运动。

    非手术患者运动不受影响,但当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 避免长期疲劳用眼: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用眼,可以通过眼保健操,远眺远方等方式,缓解视疲劳。

  • 戴墨镜或宽边帽:减少紫外线、粉尘等物质对眼球的刺激,可以延缓翼状胬肉发展及复发。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了怎么办?

彭荣梅 副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眼科

预后

随病情进展,若症状明显或症状反复出现,或影响外观时,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会失明。

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大部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能够治愈,不会影响生活及工作,但存在复发的可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什么是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吴珺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眼科

翼状胬肉相关科普号

王越医生的科普号

王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

1.2万粉丝169.6万阅读

吴珺医生的科普号

吴珺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眼科

81粉丝2.9万阅读

李庆春医生的科普号

李庆春 主治医师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眼科

98粉丝33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