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新生儿卵巢囊肿
新生儿卵巢囊肿是一种在女性新生儿中发现的卵巢囊性病变,通常在产前超声检查或出生后不久被发现。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解析: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母体激素影响胎儿在母体内受胎盘激素(如HCG)刺激,可能导致卵泡过度发育形成囊肿。2.生理性囊肿多为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通常因激素撤退后自然消退。3.病理性囊肿包括畸胎瘤、囊腺瘤等,可能与遗传或发育异常相关。二、临床表现无症状:多数在产前超声或出生后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腹部膨隆、可触及包块-呕吐、腹胀(囊肿压迫胃肠道)-急腹症:囊肿扭转或破裂时出现腹痛、发热、血便等。三、诊断方法1.产前超声-孕晚期可发现胎儿盆腔或腹部囊性包块,单房或多房,边界清晰。2.产后检查-超声:首选,明确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出血、扭转。MRI/CT:复杂囊肿或需鉴别其他肿瘤时使用。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如AFP、CA125)排除恶性可能(罕见)。四、治疗策略1.保守观察生理性囊肿:直径<4cm且无症状,可定期超声随访(每2-3个月),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吸收。2.手术治疗指征:囊肿>4cm、持续增大、扭转、破裂或怀疑恶性。术式:-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保留卵巢组织)。-卵巢切除术(仅用于严重扭转坏死或恶性肿瘤)。3.紧急处理-囊肿扭转需急诊手术,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五、并发症与预后-常见并发症:扭转(20%-50%)、破裂、出血。-远期影响:-生理性囊肿:预后良好,不影响生育。-病理性囊肿或卵巢切除:可能影响未来生育,需长期随访。六、家长注意事项1.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2.观察婴儿有无腹胀、拒奶、哭闹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3.与儿科或小儿外科医生充分沟通,避免过度焦虑。总结新生儿卵巢囊肿多为良性,需根据囊肿性质、大小及症状决定处理方式。早期诊断和合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保护卵巢功能。建议家长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04日70
0
0
-
纳米碳导航治疗乳糜腹
治疗前胎儿期腹水,生后诊断乳糜腹,反复穿刺放液,吃明治奶粉,各种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治疗中手术过程中,采用最先进的纳米碳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成功找到乳糜漏漏点治疗后治疗后7天手术修补乳糜漏点,乳糜腹治愈。
唐维兵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3日74
0
1
-
巨型脐膨出:从保守治疗到延期手术的希望之旅
脐膨出是一种少见的腹壁缺损先天性畸形,孕期发生率为1/4000~3000,35%伴有肝脏膨出,缺损直径大于5cm或肝脏疝入囊膜大于50%为巨大脐膨出,75%可合并其他畸形,主要为染色体畸形异常、心脏等。脐膨出不合并染色体异常、严重心肺畸形以及其他重大畸形的情况下医学意义上是可以继续妊娠,总体生存率大于97%。但目前巨型脐膨出依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严重先天性畸形之一,也是治疗的难点,有效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这一病症的治疗不仅复杂,而且充满挑战。本文将初步介绍巨型脐膨出的治疗难点、出生后的多种治疗选择,以及重点是保守治疗后的延期手术选择。巨型脐膨出的治疗难点巨型脐膨出的出生后治疗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胎儿期囊膜破裂:在孕晚期,囊膜在宫腔内破裂,导致脏器外露,但腹壁不发育、发育差等,往往存在难免流产导致早产,体重低,肺部发育不良,导致生后补囊膜后治疗困难,易产生腹腔间隙综合征导致MODS。腹壁缺损大:一般缺损部位直径大于5厘米,缺损的往往是肌层,部分患儿附加皮肤亦发育极差,膨出的脏器主要为肝脏,脏器突出多,一次性回纳后严重影响呼吸且皮肤无法缝合覆盖缺损。腹腔发育差:膨出外观类似于“Ω”型,基地窄、缺损小,肝脏长期突出导致腹腔发育极差,脏器无法还纳。囊膜易受损:囊膜暴露在环境中容易失去水分,脆性增加,容易在回纳过程中破裂、出血,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出生后的多种治疗选择针对巨型脐膨出,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主要是膨出物性质和大小、腹壁肌肉和皮肤的发育、心肺发育情况等等)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一期修补术:针对于腹壁发育良好、腹腔容积足够大或者腹壁皮肤发育好的巨型脐膨出,以形成腹壁疝的形式闭合腹腔,待腹壁发育后再次整形;Silo袋分期修补术:对于囊膜破裂早期肠管脱出创面清洁的患儿或者腹壁发育一般、但评估可以通过压迫分期还纳的患者,可以采用分期整复修补术。这种方法使用无菌Silo袋保护脱出的肠管,防止感染,并逐步将膨出的脏器回纳入腹腔,一般1到2周后分期手术修补。保守治疗:对于腹腔发育较差、皮肤难以缝合、和(或)有心肺问题的患儿,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囊膜悬吊并顺序结扎囊膜,利用重力作用和结扎产生的压力使膨出的腹腔脏器逐渐回纳入腹腔。保守治疗后延期手术保守治疗是巨型脐膨出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它为后续的延期手术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保守治疗的作用:保守治疗通过外用磺胺嘧啶银、生长因子等促进囊膜上皮化,为后续的手术修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延期手术的时机:囊膜上皮化后,一般一周岁后可择期行手术修补腹壁缺损。延期手术的内容:延期手术主要是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腹壁缺损进行修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生物补片修补术等,将剩余的体外脏器全部还纳腹腔,并完成腹壁的修复。结语巨型脐膨出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医护、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保守治疗和延期手术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李跃东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6日140
0
0
-
了解新生儿常见症状,让新妈妈放心度过月子
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喜悦。但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说,面对那个小小的人还有点手足无措,甚至常被对于新生儿来说正常的情况吓到。以下这27种新生儿的正常现象,希望新手爸妈都能了解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宝宝少受罪,还可以让新手父母少担心。1新生儿肚子大 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家长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是正常现象。虽然宝宝容易因为啼哭、吃奶等容易吸入更多空气,但月嫂只要观察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肚子摸起来软软,就不用担心。不过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时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但通常还会伴随皮肤过敏、腹泻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家长们就要排查并对症处理。2绿色胎便 大部分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到24小时内第一次排便,称为胎便,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为墨绿色粘稠状。 3吐奶、溢奶新生儿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过多、过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见的现象。建议宝妈尽量采用坐喂、半卧位等姿势哺乳,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记住哦,喂奶后,及时拍嗝,宜采取右侧卧位,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左右逐渐改善。 4生理性黄疸大约7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两周内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如果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严重,或消退后又反复,宝宝精神不好、吃奶不好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5头瘤(产瘤、先锋头)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头部可触摸到一个隆起的“包”,用手摸感到柔软,压之有凹陷,这种“包”叫产瘤。产瘤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的头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受到挤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头先通过产道的部位皮下水肿,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之后会自然消失。6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如针尖大小黄白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婴儿粟粒疹。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积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痒,不需治疗。家长们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引发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数周就会自然消失。7胎脂 足月的初生儿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的皮脂,能够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这些胎脂的分布并不均匀,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8生理性脱皮新生宝宝出生几天或几周后会开始出现脸部和全身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其次,不要撕宝宝的蜕皮,存在感染的危险!等待自然脱落。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9口腔内白点(马牙、上皮珠)在新生宝宝口腔的上腭中线附近会看到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在宝宝牙齿牙龈边缘也会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块,看起来好像萌出的牙齿,俗称“板牙”或“马牙”。上皮珠和马牙对宝宝没有不良影响,不必做处理,会自然消失哦~10吸吮小泡/脱皮 吸吮小泡指的是婴儿上下嘴唇中间部位出现的小泡,是因为吸吮动作所致,和喂养方式以及“上火”无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为此担心。宝宝稍大些,吃奶时间隔拉长,便不再出现。11鹳咬伤 很多宝宝出生时脖子后面、眼皮或者鼻尖上都有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是一些毛细血管群,通常会在1岁半左右时自行消失,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12生理性抖动(惊跳反射)多数新生宝宝在浅睡眠状态中当遇到声音、光亮、震动时常会出现出现四肢或身体无意识、短暂不协调的抖动,被称为新生儿睡眠惊跳,是种正常的生理表现。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不必紧张。13体重减轻几乎所有的新生儿会在出生5天内体重减轻,一般会减轻5%~10%,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宝宝进食量少,呼吸和皮肤流失一些水分、脐带干燥、胎脂脱落及尿液和胎便的排泄而引起的体重减轻,属于生理性体重减轻。一般到第10天左右就会恢复到出生时体重,10~14天体重开始增加。14一吃就拉新生宝宝常会一吃就拉,但这并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胃里进入食物后,对肠道从上到下产生刺激,形成胃———结肠反射。有些宝宝会持续这种情况到几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更为明显,甚至每一次吃完奶或吃奶时都会排便。15呼吸不规律新生儿因胸腔小,每次呼吸带来的气体交换量少,所以需要增加呼吸的次数来获得足够的氧气,再加上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在睡眠中会发现宝宝很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律、快慢不均匀。这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新生宝宝皮肤颜色红润,就不必惊慌。16体温波动大时高时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脂肪薄,因此保暖效果差,会随着周围温度变化而改变,因此会出现体温时高时低波动大的情况。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17乳房增大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出生5天左右后,常会出现乳房的乳腺肿胀现象。这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来自母体雌性激素的逐渐消失,肿胀的乳房也会渐渐恢复自然,所以不需要担心。请不要随意去挤压宝宝乳头,如果感染发炎严重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女性宝宝如果发生乳腺炎造成乳腺管堵塞,还会影响成年后的乳汁分泌。18红色尿有些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排出的尿液总会看见淡淡的红色,这是因为新生儿白细胞分解过多,造成尿中的尿酸盐排泄过多引起,属正常现象,几天后会自行消失,这不是病态,无需担心。19女宝阴道出血部分家长会发现新生女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有少量血液从阴道排出,好似来“月经”。新生女宝出生时体内存在一定的雌激素,主要是胎儿期妈妈由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后雌激素来源突然中断不断下降,7天左右时降至最低,便出现了阴道充血的细胞脱落的“假月经”现象。 20打嗝频繁看到宝宝总打嗝,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会难受或者生病了。其实,这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家长可尝试拍嗝、喂温开水、喂奶等方式来缓解,随着宝宝的成长,打嗝现象会逐渐好转。21喉鸣新生宝宝呼吸时,常会听到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并不是感冒了,也并不是喉咙有痰,而是因为新生儿喉咙软骨发育未完善造成,随着生长当柔软的喉头慢慢变硬,一般在半岁到1岁时呼噜呼噜的声音就会自动消失。如果宝宝喉鸣非常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怀疑其他疾病时需要看医诊疗。22肠鸣有些新生宝宝肚子里会常发出咕咕的响声,而宝宝肚子并没有饿,其实,这是宝宝的肠鸣声。是因宝宝腹壁薄,肠蠕动快产生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23斜视 新生儿早期眼睛常一会内斜,一会外斜,这属于眼肌调节功能不良的生理性斜视,3个月后便会逐渐改善稳定。注意:如6个月后,宝宝眼睛看起来还是有内斜或外斜,就应重视就医诊疗。24对眼新生儿有时看东西好像有“对眼”,这多是宝宝看近距离物体表现出来的。可把物体放离孩子远一些,情况就会改变。平时也要注意改变孩子睡觉的位置,不要长期偏向一侧;还可定期用带响声颜色鲜艳的玩具变换位置摇动吸引孩子追看,锻炼眼肌动作的协调。25打喷嚏、鼻塞当给新生儿洗澡或换尿布时,受到凉风刺激很容易打喷嚏,这跟新生儿鼻腔的生理结构特点有关,新生儿鼻腔狭小,鼻道狭窄且短,但鼻粘膜血管丰富,因此容易受到空气和灰尘刺激容易产生神经性反应,引起打喷嚏。其实并不是宝宝着凉了,妈妈观察只要无其他异常情况,就不必担心。另因宝宝鼻腔的生理结构,当有分泌物时,就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家长学着及时给宝宝清理鼻道,以免形成鼻痂堵塞鼻道影响呼吸。26挣劲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新生宝宝总会在使劲,特别快睡醒时,有时甚至会憋得满脸通红。家长就会担心宝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其实,宝宝是在活动筋骨,如同我们伸懒腰一样,是新生宝宝独特的一种运动方式。反而宝宝会很舒服,因为这样的动作可以帮助宝宝吸入更多氧气,有利新陈代谢。27腿弯胎儿在子宫内因为空间限制,四肢呈屈曲状,出生后虽然可以自由伸展,但小腿会延续之前的轻度弯曲所以呈“O”型,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弯曲,不必包蜡烛包来强行“纠正”。如果是新手爸妈,当碰见新生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大可不必太过慌张!多些学习了解,育儿路上会轻松一些。
闫利荣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0日148
0
0
-
脐茸三问
1.脐茸是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肚脐部位残留的卵黄管或其他胚胎组织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2.常见症状包括肚脐部有红色小肿物,有时伴有分泌物(脓液、血性物),可有轻微疼痛或发炎现象。 3.治疗方法:注意局部清洁消毒,预防感染。超声检查明确是否与腹腔联通。手术切除。
姚远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4日341
0
0
-
脐茸的非手术治疗
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患儿在医院门诊通过外用药物结合医生的手法操作治愈脐茸的一种方法。患儿每周来医院门诊一次,经过几次治疗,绝大部分患儿的脐茸都能被完美治愈。非手术治疗优点:安全有效,痛苦少,无需麻醉。周曙光副主任医师专家时间:周三下午、周四全天。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瑞金二路197号门诊大楼2楼216诊室。
周曙光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0月27日766
0
2
-
宝宝出生20天,脸上有很多红点点怎么办?
齐淑贞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0月20日68
0
1
-
浅析“舟状头”之疑虑
“舟状头”解惑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各大平台上有播出各种各样的宝宝头形的情况,“舟状头”畸形尤为多见,一旦宝妈关注了这个点,那么随着大数据的推送,将会让宝妈陷入一个纠结的状态—自己家的宝宝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于是就会出现一些被家庭争执的问题,老一辈觉得只要宝宝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没问题,而宝妈却不这样认为,认为没有搞清楚的,需要搞清楚,到底宝宝头形是不是有问题,不能靠感觉,所以这就出现了宝妈担心自己宝宝会是网络中讲的“舟状头”畸形的困惑。首先大家先要知道“舟状头”的由来。“舟状头”是矢状缝早闭的一种临床特征。颅缝早闭也称为“狭颅症”,而矢状缝早闭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矢状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骨只能向前后生长,左右生长受到阻碍,导致头颅外观狭长畸形。矢状缝早闭宝宝的头颅外观特点:头颅前后长,左右窄,额头凸,后脑勺凸,从侧面看上去头颅前凸后凸像个小舟,故称之“舟状头”,是一种病理性表现,也可以称之为“马鞍”。但有些矢状缝早闭并没有典型的“舟状头”的特征,只是单纯狭长,这就是导致宝妈不能分辨,这就是纠结的原因所在。“长头”并非“舟状头”。所谓“长头”是指因体位导致头颅前后长,左右窄,而额头凸出不明显,枕部部分凸出的一种生理性表现,也称“生理性长头”或“姿势性长头”。为什么讲是生理性的呢?是因为虽然头颅外观偏长,但颅骨骨缝正常存在,没有颅缝早闭的病理特征。所以“长头”并不是网上传播的那样讲的头颅偏长就是所谓的“舟状头”。那如何区分到底是病理性的矢状缝早闭呢?还是生理性的长头畸形呢?那这就需要通过医生的专业知识来鉴别,根据年龄、头围生长规律、囟门闭合情况、头形变化、睡姿情况、体格检查等等因素来综合判断。有些通过经验直接就能排除,而有些也需要进行检查,那检查分为外观扫描、颅缝B超、X平片、头颅CT颅骨三维重建。其中X平片、头颅CT颅骨三维重建是具有辐射性的,虽然儿童医院的影像学检查辐射比成人的偏小,不足以致病,但辐射那也是存在的。通过医生鉴别,哪些宝宝需要做检查,哪些宝宝需要做哪种检查,尽量避免或减少带有辐射的检查。2022年11月笔者在埃尔帕索儿童医院Jimenez教授那里学习颅缝早闭的微创手术治疗时,Jimenez教授已经做到了单纯颅缝早闭术前评估不需要行头颅CT检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那么专业的头颅畸形专病医生需要具备什么知识点呢?除了掌握专科的常规疾病,医生还需要掌握宝宝从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三个方面交叉而又不同的知识点。医生需要查看相关书籍和最新的文献(因为国内此疾病诊治起步较晚,所以很多国内的书籍、教科书只是浅谈,而文献就要都以外文为主)。医生根据每个年龄段宝宝的情况,有的需要了解孕期胎儿B超的情况,有的需要了解出生时及出生后新生儿的头颅情况,头围大小及生长的曲线,前囟大小以及生长过程中闭合的情况,生长过程中头颅外观形状变化的情况。当发现了某种异常,需要如何矫正,如何治疗,是否要手术等等,这都是一个专业头颅畸形医生所要做的必修课。综合上述这些,具有一定诊疗经验的医生,才能进行头颅畸形的诊疗,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真正做到对宝宝的关爱至极。当然在宝妈搞不清的时候,最好不要纠结,可以通过网络医生平台找专业的医生,将照片、视频上传,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问诊等。如果当地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将宝宝带到门诊找专业的医生帮您解除忧虑。
徐金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10日2003
0
5
-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评价标准2022
新生儿实测出生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胎龄第10百分位数(P10)评价为小于胎龄儿;高于同性别同胎龄第90百分位数(P90)评价为大于胎龄儿;处于同性别同胎龄P10~P90之间评价为适于胎龄儿。
王燕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31日169
0
2
-
儿童感染新冠吃什么药比较好
吴世洪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3日80
0
1
新生儿疾病相关科普号

孙娜
孙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耳鼻咽喉科
1470粉丝7.3万阅读

张米桥医生的科普号
张米桥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
717粉丝19.4万阅读

杨驰医生的科普号
杨驰 医师
邛崃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47粉丝1.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郝薇 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新生儿疾病 35票
小儿肺炎 11票
新生儿黄疸 10票
擅长:200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已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及李嘉诚医学院进行访学交流18个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学习。经过多年的锤炼,有了成熟的临床诊疗思维,善于新生儿疾病防治,新生儿呼吸疾病、新生儿重症监护和急救、早产儿及超早产儿救治、围产医学临床问题等,尤其擅长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营养管理。 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济南市级科技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主编新编实用儿科诊断学著作1部(75万字),专利3项。 -
推荐热度4.5胡勇 主任医师上海市东方医院 新生儿科
儿童保健 32票
新生儿疾病 11票
小儿感冒 5票
擅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早产儿随访,新生儿及婴幼儿黄疸、皮疹、肺炎、喂养、腹泻、便秘、肠绞痛、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诊治,儿童常见呼吸、消化及感染性疾病诊治。 如新生儿及婴儿黄疸;皮疹(湿疹,尿布疹/尿布皮炎,瘙痒);新生儿消化问题(呕吐,肠绞痛,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喂养问题,喂养困难,便秘,腹泻);眼睛及口腔问题(流泪,鼻泪管堵塞,结膜炎,泪囊炎;马牙,鹅口疮,舌系带过短);脐部问题(脐炎,脐茸,脐肠瘘、脐尿管瘘、脐疝);新生儿肺炎(咳嗽,口吐泡沫,呼吸快);神经系统问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儿脑病,脑瘫);早产儿综合管理及随访;髋关节问题,骨密度低,佝偻病(夜惊,夜哭,多汗,枕秃/落枕圈,肋缘外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发烧,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尿路感染,幼儿急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皮疹,口腔疱疹),肺炎(发热,咳嗽,气急),支气管炎(发热,咳嗽),毛细支气管炎(气喘,咳嗽),喉炎(咳嗽,气促,声音嘶哑),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发烧,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反复呼吸道感染(抵抗力差,免疫力差),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小儿急性腹泻(拉肚子),急性肠胃炎(病毒性及细菌性胃肠炎,呕吐,胃口差,腹痛,肚子疼),肠系膜淋巴结炎;生长发育评估,儿童保健,等等。 -
推荐热度4.3陈美华 主任医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新生儿疾病 9票
新生儿黄疸 5票
小儿便秘 1票
擅长:擅长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管理,新生儿黄疸,儿童营养保健,各种儿科危重症的抢救及常见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