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为什么手术后医生会赶患者下床活动?
丁洪亮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6月01日954
0
1
-
结直肠术后应该注意哪些?
林国乐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22日976
0
2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一例及要点分析分享
又破纪录了,快速康复,直肠癌术后第四天就达出院标准。 一名男性75岁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肛门”术后4天出院。 上周四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男性75岁,病灶距肛4cm,括约肌
陆巍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11日2361
1
0
-
直肠癌经肛切除保险么?(关于T1期的治疗)
T1期的直肠癌治疗一直是个讨论的热点,有些人不敢做经肛切除,怕肿瘤切不干净,但做根治性的淋巴结清扫呢,肛门又保不住;与此同时,有些人又放大了经肛切除的适应症,一味地为了保肛而保肛,确确实实的导致了部分患者肿瘤残留。所以,按照指南来,这也是唯一的依据,今天也就结合现行的指南来探讨下。首先肯定要说的是,如何来判定是临床T1期,我们一般推荐 MRI 和直肠腔内超声(TRUS)相结合,提高分期的准确性。报道中,MRI 对直肠癌 T 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可达 80.3%~94.2%,其中 T1 80%,T2 75%,T3 89%,T4 97%。TRUS 在直肠癌 T 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区分 T1、T2 期准确率达 90% 以上;判断 N 分期的准确性则欠佳,难以区分炎性和转移的淋巴结。所以以上两者结合才能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当然,肛门指检有时也扮演了一定的临床分期的小角色。综合临床分期为T1后,如果肿瘤直径< 3 cm ;切缘距离肿瘤> 3 mm ;活动,不固定;病理类型为高-中分化;治疗前影像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征象。那肯定是首选局部切除的,当然,根据不同的医疗条件及患者情况,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或经肛直肠癌切除手术,不直接行根治手术。切除完后一定要关注术后病理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如果是低风险(切缘阴性、淋巴脉管未侵犯、1 或 2 级分化、SM<1 000 um)可以观察随访。若为高风险(切缘阳性或不确定、淋巴脉管侵犯、3 或 4 级分化、SM ≥ 1 000 um、肿瘤出芽等情况则追加治疗,具体包括根治性的切除、内括约肌切除术或行放疗、化疗、放化疗后随访观察等,取决于具体情况、患者本身意愿及MDT讨论结果等综合因素。总之,取之有道,但不能过之而不及。望您健康。
沈焘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7日1368
0
1
-
直肠部位手术后如何恢复排便功能?
一,不保肛手术 大便从腹部造口排出,由造口袋收集大便,每天定时用戴着手套的手指刺激造口,促使每天定时排大便。 二,保肛手术 行直肠肿瘤保肛术后,肛门仍存在,具备收缩括约功能。但是原先的直肠已切除,也就是用于储藏大便的肠段没有了,于是导致人类长期以来进化形成的排便规则发生了改变。新的结肠代替原来的直肠,其肠道功能还没有建成,可能发生大便次数增多(便频)或大便次数减少(便秘),甚至感觉排便不受控制,这不是由医生的意志决定的,也不是由医生的手术水平造成的。因此,术后需要进行肛门的功能锻炼。 1,收缩肛门锻炼→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天至少300提,分早中晚三次。手术后规律的排便功能是慢慢恢复的,一般3一6个月逐渐趋于规律,12个月排便才相对稳定; 2,辅助药物→便频,口服些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复方苯乙哌啶(度冷丁衍生物)或易蒙停(盐酸洛派丁胺胶囊);便秘,口服些增加肠蠕动的药物如杜密克(乳果糖口服液)或福松(聚乙二醇); 3,有条件的病人可到附近医院行灌肠治疗,每天一次,坚持数月,灌完后肠蠕动排空大便,对养成规律的排便有促进作用; 4,保肛术后如排便功能极差,须到医院复查,行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是否有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必要时需手术解决。
李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2日2377
0
1
-
(语音讲解版)划重点!结直肠手术前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了解的几件事
为了让患(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相关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我在这里把我们科室日常工作中与患者及家属需要详细告知谈话的内容做一简单归纳整理,主要包括手术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
张银旭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20日4344
0
2
-
&#8203;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训练
今晚一个直肠癌术后的病人过来找我聊天。她说:“直肠手术后已经半年了,为什总是便意频频,但每次都只是解出一点点。平时都不敢出远门,因为总是担心找不到厕所,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位患者的主要原因是直肠癌保肛术后,直肠结构改变导致排便功能障碍。排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系统、排便感受器以及多组肌肉的共同参与。患者要恢复理想的排便功能,不仅需要外科医师精益求精的手术技巧,术后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训练。以下我们推荐以下训练方式。1. 吻合口扩张:可预防吻合口瘢痕挛缩所致的肛门狭窄。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1次。方法:戴手套,涂石蜡油,将食指插人病人肛门至通过吻合口,环行扩张肛门,反复进行1-2分钟。患者家属掌握扩张方法后,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训练,需坚持扩肛3-6个月。2. 缩肛练习:可刺激提肛肌增强其收缩力,可有效控制排便。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2~3次。方法:戴手套,涂石蜡油,将食指插人病人肛门至第2指关节,指导病人呼气时收缩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即上提肛门),吸气时放松,以手指在肛管内能感到紧缩感为方法正确。经过2次或3次训练,待病人掌握方法后,即可自行锻炼肛门舒缩,每天2次或3次,每次5~10分钟。3. 便意感受指导:病人术后1-2周开始有便意,表现为下腹隐痛、腹胀、肛门坠胀感等。指导病人有便意时立即如厕,防止大便失禁。4. 排便反射训练:术后2周开始,每餐进食后半小时如厕,进行排便训练。每天3次,每次10分钟,无论是否排便均按时终止。进食后进行排便训练是利用胃——结肠反射的原理,每天定时使大脑皮层产生排便兴奋,长时间训练可形成条件反射性排便习惯,有利于早日恢复排便功能。术后坚持6个月。5. 排尿中断训练:术后2周开始。指导病人在排尿过程中突然中断排尿,至尿流完全停止后再继续排尿。每次排尿中断2~3次,每日训练数次。此方法虽然不直接针对肛门括约肌进行锻炼,但对盆底肌的收缩功能及诱导肛门括约肌收缩均有好处。6.腹肌训练:术后2周开始。呼气时收缩腹肌,保持3秒,吸气时放松。每天5次,每次10下左右。有规律地收缩腹肌可增加腹压,促进粪便排出。7. 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术后2周开始。仰卧于床,按住双下肢,嘱坐起, 再逐渐平卧。直腿抬高时双下肢并拢,直腿逐渐抬高至与躯体呈90度,再逐渐放平。重复以上动作。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帮助锻炼盆底肌的协作共济肌与毗邻肌,使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非常协调地收缩。肛门功能训练目标:干便能控制,能区别排便与排气,便前有便意,能控便2分钟以上,大便每天1~3次。
林洁涛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19日1373
0
0
-
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后的复查指导
术后复查是结直肠癌治疗计划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对于结直肠癌外科手术后该怎样复查并不十分清楚,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指导。结直肠癌的术后复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复发和二次癌症,以便于及时治疗。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CT(肺CT和全腹CT),直肠指诊,肠镜等。结肠癌术后复查
黄锦宇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21日3364
19
34
-
肛肠手术后可以洗澡吗?
肛肠疾病因为部位特殊,患者术后经常会有疑问,术后排便后能洗澡吗?术后多久可以洗澡?洗澡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下面让我为您一一道来。 1.术后48小时后洗澡是安全的,国外研究发现,术后48小时洗澡淋浴
王菁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06日10054
6
52
-
直肠切除术后排便不正常,需要处理吗?
很多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都会出现排便方面的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70%-90%的患者可能出现排便的异常,40%会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所谓严重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表现: 1.排气失禁:不能控制的肛门排气 2.稀便失禁:不能控制的肛门稀便排出 3.次数异常:排便次数过多或过少(正常情况:1-3次/日~1次/2日) 4.排便聚集:正常排便后1小时内又出现便意 5.排便紧迫:出现便意之后必须立即排便 存在上述症状,不必忧虑。您可以到相应专业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给予治疗。 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措施控制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缓解;极少数病人需要更强的治疗,包括手术干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已经组织了全国多中心实验,进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并且在全国最早开设“术后排便功能障碍”门诊。如果有这方面问题,您可以直接到该专业门诊咨询。
郭鹏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9日4111
3
7
相关科普号

沈焘医生的科普号
沈焘 副主任医师
云南省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
277粉丝8万阅读

吴万庆医生的科普号
吴万庆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胃肠甲状腺外科
14粉丝19.8万阅读

杨峰医生的科普号
杨峰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806粉丝6.2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