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妇幼保健院

公立二级妇幼保健院

推荐专家

幼儿急疹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幼儿急疹:认知与科学应对当宝宝突然高烧40℃,精神却很好,3天后烧退时浑身冒出红疹——这很可能是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在“刷存在感”。作为婴幼儿最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之一,它像一场有固定剧本的“病毒舞台剧”,了解其规律就能从容应对。疾病名片官方名称: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第六病)真凶:人疱疹病毒6型(HHV-6B)为主力(占70%),少数由HHV-7、肠道病毒等引起高发年龄:7-13个月龄(90%发生在2岁前)核心特征:高热3-5天→热退疹出→皮疹1-2天自愈症状三幕剧:发热、出疹、康复第一幕:高热突击(持续3-5天)体温飙升:常突破39-40℃,甚至超40℃(104℉)反常表现:虽高烧但精神尚可,能吃能玩(区别于其他严重感染)伴随线索(非必然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像哭过)颈部/枕部淋巴结肿大悬雍垂根部小红点(永山斑)轻微腹泻、流涕或咳嗽??发热期最大风险:热性惊厥约10%-15%患儿可能抽搐,多因体温骤升诱发。若发生:①侧卧防窒息;②记录抽搐时间;③录像供医生判断;④持续>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急诊第二幕:疹现热退(疾病转折点)出疹时机:体温骤降至正常后数小时内皮疹长相: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似“小粉玫瑰”扩散顺序:从胸背部→蔓延颈、脸、四肢(手足心少见)无痒感:宝宝很少抓挠寿命短暂:12-48小时自行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第三幕:悄然谢幕皮疹退去后无后遗症病毒潜伏体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再激活(但极少再现典型急疹)医生如何诊断?典型症状是金标准:热退疹出+年龄符合,无需特殊检查不典型时需鉴别:药物过敏:正用抗生素时出疹易混淆(关键点:幼儿急疹不痒,药疹多痒)尿路感染:发热伴脓尿但无典型皮疹(需尿培养鉴别)其他出疹病:疾病发热与皮疹关系皮疹特点高危年龄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玫瑰斑丘疹,无痒6-24月龄风疹低热同时出疹淡红小斑丘疹,全身均匀各年龄麻疹高热3-4天后出疹红斑融合成片,有柯氏斑未接种幼儿猩红热发热1-2天出疹鸡皮样红疹,帕氏线,脱屑>3岁手足口病发热1-2天出疹手足臀疱疹,口腔溃疡<5岁家庭护理五大守则1.退热不治病,舒适是关键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仅在高热不适时使用(不必强求体温正常)物理降温:温水擦颈、腋窝、腹股沟(?禁用酒精、冰水)2.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不涂抹药膏,不穿厚重衣物洗澡水温≤37℃,避免摩擦3.营养支持攻坚战发热期:流质/半流质为主(奶、粥、果泥)补水优先:少量多次喂水、口服补液盐康复期:增加蛋、鱼、豆类补充蛋白质4.隔离有讲究传染性低,但发热期建议居家解除隔离标志:体温正常24小时+精神恢复5.警惕并发症信号,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抽搐或意识模糊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尿色加深(茶色)、尿量减少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家长最关心的Q&AQ:为什么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低?是免疫力差吗?A:急疹发热后期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病毒抑制骨髓导致,1-2周自行恢复,非免疫力缺陷。Q:宝宝出疹后哭闹更厉害,正常吗?A:皮疹无不适,但病毒可能引发轻微咽痛或耳部压迫感(中耳炎发生率约8%)。若持续哭闹、抓耳,需就诊。Q:会得第二次吗?A:HHV-6感染后终身免疫,但若由其他病毒(如HHV-7)引起可再次发病,概率极低。医生给家长的特别提醒“三不”原则:不滥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不因高热盲目输液不因出疹中断退热药疗程“二要”原则:要记录发热曲线+出疹时间要观察精神状态比体温更重要幼儿急疹是宝宝免疫系统的“升级考试”,虽声势浩大却预后良好。掌握“热退疹出”的剧本,便能在这场必经之战中,做孩子最冷静的守护者。注:若发热>5天未退,或出疹后仍高热,需警惕其他疾病,及时复诊。
如何应对幼儿急疹?新手父母必读!突如其来的高烧与神秘的疹子近日,一位新手妈妈向我们倾诉,几天前,她12个月的宝宝突然发烧,体温超过39度,最高达40度,但除了高烧以外,没有其他症状,怀疑是病毒感染,但退烧药和抗病毒药也没起效。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宝宝退烧了,随即胸背部还出现了大片的疹子。她对此很是疑惑,她的宝贝这次是经历了什么?碰到这样一个病程,大部分儿科医生和一些有经验的家长都很熟悉,这是一种叫“幼儿急疹”的病,也就是很多民间说的小孩“出疹子”,更有一些家长还知道,这个“疹子”,只要出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复发。可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幼儿急疹”吧!一、幼儿急疹是什么?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第六病,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常见于6个月到2岁之间的婴幼儿,偶有发生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它的典型特征是突然发生、持续3-5天的高热(很可能超过39度),并且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这种皮疹一般不伴瘙痒,几个小时到两天内会自行消退。幼儿急疹是一种叫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这种病毒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长久定居在人的T淋巴细胞里,第一次感染过后,就会终身带病毒,这种状态被称为病毒的“潜伏状态”。由于绝大部分人体内都存有这种病毒,所以几乎每个成年人以及大部分的儿童,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因此要从源头上控制这种病的传播,是几乎不可能的。幼儿急疹的自限性大多数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这意味着只要宝宝度过了那几天的发热期,病情通常会自行好转,不需要进行过度干预。病情恢复后,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是没有必要的。二、重要问题解答在介绍完幼儿急疹后,相信很多家长和同行仍然有一些疑问。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几个关于幼儿急疹的重要问题:民间常说的“出疹子”出过一次就不会再出了,这是真的吗?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首先,民间所说的“出疹子”不仅仅指幼儿急疹,还可能包括其他疾病,比如风疹或某些原因不明的皮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而其他不明原因的皮疹病原体更加复杂,因此不同的疾病无法用“再也不会出”来概括。其次,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也可能引发幼儿急疹,其症状与由HHV-6引发的幼儿急疹几乎相同。最后,HHV-6一旦进入人体,会长期潜伏在体内,即使初次发病后痊愈,也不代表病毒被完全清除。理论上,病毒有可能再次发病,但初次感染后,人体会产生一定量的抗体,这些抗体通常可以在血液中存续数月至数年。等到抗体消失时,宝宝已经长大,且自身的免疫力足以防止病毒再次引发疾病。然而,在少数免疫力低下或存在缺陷的儿童中,潜伏的HHV-6仍有可能多次发病。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那么它完全没有并发症吗?虽然幼儿急疹大多是自限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并发症。不少患上幼儿急疹的宝宝在验血时会发现白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甚至有的下降到0.5×10^9/L以下,达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标准。有些家长或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因此感到紧张,误以为是重症感染,从而给宝宝使用提升白细胞的药物,甚至使用强力抗生素。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HHV-6对骨髓的暂时性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这种情况是自限性的,不需特别处理便能恢复正常。另一种情况是,尚未闭合前囟的小宝宝可能会出现囟门隆起的现象。大家都知道,囟门隆起通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许多人会将其与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宝宝进行不必要的腰椎穿刺。实际上,这是幼儿急疹常见的良性颅内高压,虽然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疾病痊愈后这种颅内高压也会随之消失,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伤害。当然,虽然极少见,但幼儿急疹也可能伴随其他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引发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这些极小概率事件通常伴随着宝宝精神萎靡、嗜睡、拒食等表现。只要家长细心观察,问题还是能及时发现的。注意附上宝宝易遇上的出疹性疾病鉴别幼儿急疹虽来势汹汹,但新手父母只要了解了应对方法,便能从容应对。你家的宝宝是否也经历过幼儿急疹?欢迎分享你的应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