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心理咨询科李箕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科主任
心理咨询科郭苏皖
主任医师
3.9
心理咨询科王纯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理咨询科欧红霞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理咨询科徐曙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心理咨询科陈图农
副主任医师 研究员
3.6
心理咨询科季伟华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3.6
心理咨询科柳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心理咨询科陈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乔慧芬
主任医师
3.6
心理咨询科武欣
副主任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梅峰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心理咨询科马辉
副主任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张傲霜
副主任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杨华
主治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林万贵
副教授
3.5
心理咨询科那丽娜
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柳绪珍
3.5
心理咨询科汤浩
3.5
张婧
3.5
心理咨询科冷静
医师
3.5
精神科史晓蒙
主治医师
暂无
心理咨询科杨昕
3.5
心理咨询科滕昌军
医师
3.5
心理咨询科王亚州
医师
3.5
一、一般情况:1、临床表现为持续而显著的紧张不安、对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续担忧和焦躁的综合征。2、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无法控制。3、其焦虑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4、症状泛化、持续、波动。病程多慢性,常反复发作,又被称为慢性焦虑。5、患者常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时常和生活应激事件相关,特别是有威胁性的事件,如人际关系、躯体疾病以及工作问题等。 二、发病机制:(一)、遗传学因素:遗传学病因研究研究结果不一:Noyes等[9](1987年)报告GAD患者亲属患GAD的风险率为19.5%,而正常对照组亲属患病风险率为3.5%。Torgersen[10](1983年)的双生子研究未发现GAD的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患病率有显著差异。(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针对正常被试者的功能影像研究提示,焦虑主要引起脑血流及代谢水平的增加。多数脑电图研究发现在正常焦虑和焦虑症患者中存在α波活动的降低、α波频率的增加以及β波活动的增加。2.相关神经解剖区及其功能高警觉性在焦虑中扮演重要角色。唤醒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脑干的控制,其中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能(NE)蓝斑核、5-羟色胺(5-HT)中缝核和旁巨细胞核。由杏仁核、海马、隔核和下丘脑组成的边缘系统可能是主司情绪的脑区。3.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能、NE和5-HT等神经递质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通路与焦虑直接有关,其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应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三、心理学病因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是一种生理的紧张状态,起源于未获得解决的无意识冲突,自我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便会导致病理性焦虑。Beck的认知理论则认为焦虑是对面临危险的一种反应,信息加工的持久歪曲导致对危险的误解和焦虑体验。病理性焦虑则与对威胁的选择性信息加工有关。对环境不能控制是使焦虑持续的重要因素。Barlow将GAD的核心特征过程命名为“焦虑性担忧”(anxiousapprehension)。这是一种未来指向的情绪,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时刻准备着去应付将要发生的负性事件。这一情绪状态与高水平的负性情感、慢性的过度唤醒、失控感以及对威胁性刺激的高度注意(如:高度的自我注意,对威胁性线索的高度警觉)相关。 三、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可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有关2、 多呈慢性病程,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3、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者可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等,并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下降。4、症状变异大、特异性差。5、患者很少主动报告焦虑、紧张的情绪症状,常主诉为躯体症状。 四大模块症状:1、精神性焦虑:过度担心、担忧是精神性焦虑症状的核心。自由浮动性焦虑、预期性焦虑等2、躯体性焦虑: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常累及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等全身各个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肌肉紧张甚至疼痛,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循环系统:心悸,心慌心前区不适。消化系统: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3、运动性焦虑: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并出现疲乏感。4、其他症状:睡眠障碍是广泛性焦虑障碍较为突出的症状,常合并易激惹、抑郁、恐惧、惊恐发作、强迫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四、共病情况2005年发表的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NCS)表明,91.3%的GA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1、抑郁障碍:大约2/3的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常被认为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合并抑郁的患者自杀风险明显增高,治疗效果不佳,多见于病程长和中老年患者。2、 其他焦虑障碍:约1/4的患者伴有惊恐障碍,有些还伴有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3、 患者也常合并酒精和其他物质依赖。4、 由于GAD患者的躯体性焦虑障碍症状,常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进行过多的检查和治疗;其次,患者易合并躯体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患者往往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有更多的社会功能损害,需要寻求更多的医疗帮助,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差,是医疗资源的高消耗人群。 五、诊断标准ICD-11A. 显著的焦虑症状,伴以下特征之一 :a.泛化的忧虑,不局限于任何特定情境( “自由浮动性焦虑” ) b.担心(预期焦虑)负性事件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的若干不同方面(如工作、经济、健康、家庭)B.焦虑及泛化的忧虑或担心,伴以下附加症状:a.肌肉紧张或运动性紧张;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频繁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和/或腹部不适)、心悸、出汗、震颤、发抖和/或口干;c.主观体验到紧张、不安或烦躁;d.难以维持注意力集中;e.易激惹;f.睡眠障碍(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或睡眠期间不安,睡眠质量不满意)C.症状非一过性,至少在数月内的多数时间内存在D.症状并非另一种疾病的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不能归因于物质或药物(如咖啡、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包括戒断反应(如酒精、苯二氮草) ,无法用另一种精神与行为障碍更好地解释(如抑郁症)E.症状足够严重,以至于持续性的焦虑症状已导致显著痛苦,或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的显著受损。 DSM-5(1)在过去至少6个月的多数日子里,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如工作或学校表现)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期待性焦虑)。(2)患者难以控制这种担心。(3)这种焦虑和担心与下列6种症状中至少3种有关(在过去6个月中,至少一些症状在多数日子里存在):①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或紧张:②容易疲倦;③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片空白;④易激惹;⑤肌肉紧张:⑥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或休息不充分的、质量不满意的睡眼)。注:儿童只需1项。(4)这种焦虑、担心或躯体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5)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六、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及伴随症状;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1、个体化治疗原则:全面考虑患者的年龄特点、躯体状况、既往药物治疗史、有无合并症,因人而异地实施个体化合理治疗。2、全病程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及伴随症状;长期治疗恢复患者社会心理功能和预防复发。3、综合治疗原则: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GAD均有效。综合治疗有助于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全病程治疗1、 急性期: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一般1~2周开始起效,严重患者起效时间会延长至2~4周起效,可以考虑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6-8周无效可考虑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2、 巩固期: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应当继续巩固治疗至少2~6个月。患者病情不稳定,复燃风险较大。3、 维持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维持治疗需要至少12个月。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方案。 七、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药物治疗原则:早期明确诊断,尽快治疗。1、决定药物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年龄、既往治疗反应、是否可能发生药物过量服用或自伤的风险、患者的耐受性、患者的个人选择偏好,以及药物费用对患者的负担等。2、药物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停药的风险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3处方抗抑郁药物应向患者介绍药物大概的起效时间、疗程,争取患者的配合。尽可能选择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应证的药物治疗。4、剂量滴定给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治疗剂量,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减少不良反应。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剂量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5、换药:如服用抗抑郁药物4~12周后效果仍不明显,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应充分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6、联合治疗:焦虑严重时或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 八、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药物治疗推荐:1、一线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5-TH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其他药物:阿戈美拉汀、曲唑酮。2、二线: SSRIs类、苯二氮草类、美利曲辛3、三线: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其中:SSRIs: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苯二氮卓类: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马普替林,多塞平。其他抗抑郁药物:曲唑酮,米氮平,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阿戈美拉汀等。参考文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20(12):1232-1241,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20(12):1232-1241,《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2023。
请给抑郁症画一个像。你认为抑郁症是怎样的状态?你会画出怎样的像?是一条黑狗的样子,抑郁如一条一直纠缠你的黑狗,如影如随,怎么都甩不掉?抑郁症是一场心灵感冒,和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坚持好好休息积极治疗一定会好起来?抑郁症如同旷野无人的孤独?一个人走在无垠的旷野上或者无边的沙漠里,没有陪伴,无人能懂,无边的孤独感无助感无望感紧紧相随?抑郁症是无限悠长的黑暗隧道?隧道幽深又悠长,无论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光,黑暗一直笼罩着,黎明的曙光总也期盼不来。抑郁症其实长的是这个样子的:抑郁症的诊断(四条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个方面。核心症状有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核心症状和心理症状群、体症状群这三种症状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同时出现三种症状,也可能只以其中一两种症状为突出表现。心理症状群:思维迟滞,认知功能损害,负性认知模式,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及自知力缺乏(9项)。躯体症状群:睡眠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进食紊乱,精力下降及性功能障碍(5项)2、病程标准:持续二周以上。3、严重程度标准:日常功能,社会功能受损。4、鉴别诊断:抑郁症需要和重大丧失,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应激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进行监别诊断,同时又会共病,精神障碍的诊断是一个连续谱,按照就重不就轻的原则和症状出现先后顺序来进行诊断。抑郁症的诊断分型为轻、中、重度。1、轻度:具有两条核心症状,至少二条附加症状,且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有一定困难,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轻度影响。2、中度:具有至少两条核心症状,至少三条最好四条附加症状,且患者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或者生活存在相当困难。3、重度:三条核心症状都存在,具备至少四条附加症状,且患者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或者生活功能严重受损;或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或者符合中、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存幻觉或抑郁性木僵等症状。认识了抑郁症的样子和长相,接下来我们要简单说说如何对待抑郁症。支持关爱抑郁症患者,可以这样做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认真的告诉ta:“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抑郁症能够好起来。抑郁症是一种应该被温柔对待的疾病。它不是你的错误。康复的路上,我会陪着你。”认知行为治疗方面,可以这样做:1、行为激活,问题解决:情绪低落时会呈现不想动的表现,甚至呼吸都觉得累,生活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什么也不想干,就是一个废物。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整个一个呈向下的螺旋状态。当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时,随之的认知、情绪和生理反应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呈现出向上的螺旋状态。我的来访者跟我分享:当感受到了改变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改变是会上瘾的,就像学习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习也会上瘾。这就是呈现出一种向上的螺旋的状态。行为的发生是在意愿之前,要愿意去做哪些不想做的事情,要提升不适感的耐受性,接纳有益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是暂时的,采用“我愿意”和“我需要”的表达方式去行动。2、进行每日活动记录,看看目前开展的活动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列出抑郁症之前喜欢做的,曾经想做但是没有去做的25个事物清单,并愉悦程度进行分类,按照清单去做,并且减少做不愉悦的事物的行为,增加有掌控感的行为。通过这些活动安排,从中获取愉悦和完成的任务的掌控感,打断对问题的沉思。每日记录:今天做到了什么。3、挑战绝望感,挖掘资源:抑郁症:今天又荒废了一天,啥也没做,真是个废物,活着没劲儿。嗯,这种感觉真不好,几乎啥也没有做。哎,今天你把米饭吃了,还出去走了一会儿路,有进步啊。4、采用自我奖励代替自我批评:抑郁症:我今天真糟糕,一事无成。我今天还可以,做了一些事情,虽然有点困难,不过我做到了。现在奖励自己休息一下。5、挑战完美主义:根据抑郁症的轻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1,轻度抑郁:心理咨询与治疗,人际关系治疗,药物治疗作为备选。2,中度抑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3,重度抑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无抽搐电治疗,自杀预防,危机干预。提醒:对于中重度的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早日治疗将带来早日康复的希望。祝福每一位抑郁症朋友都被温柔呵护,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写在前面 阳光很好的一天,金晓宇陪着父亲来报社送照片。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到,站在眼前的是一个天才翻译家和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和他的父亲。了解他们家庭的故事,你会潸然泪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勇敢分享的故事。洋溢着坚韧不拔的爱,无法被摧毁的爱。爱能催生出强大无比的意志,能承受生活沉重的压力。只有父爱才能让一个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放弃自己的孩子。这个承诺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永远、永远。 在命运面前,在不幸面前,一个家庭就像一艘漂泊的小船,劈波斩浪,沉浮与共。我们相信,这艘小船最终能在一个巨大的港湾找到容身之所,会有安定的生活。 ----编辑:戴维 以下,是金晓宇父亲金性勇的自述 2021年11月11号上午,我在杭州殡仪馆放好了老伴的骨灰盒,感觉自己手发颤,走路腿也抖。我让几个亲友先走,我还想陪她一会。 老伴脑子清醒时曾跟我说,哪天她走了,骨灰盒先放殡仪馆里,以后是安葬还是洒到江里海里,要等大儿子回家再决定怎么处理。但我没有打电话给金晓天,现在全世界疫情他回不来。也没有告诉金晓宇,11月之前他就住院了。 让孩子们以为妈妈还活着吧。 我望着那个盒子,和老伴说:我要打电话了,你同意吧?哪天我也走了,就没有人知道我们儿子的事了。 我翻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的电话号码。我说,“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6岁那年,玩伴的玩具手枪里射出一根针,我儿子的一只眼睛瞎了 我的老家在浙江桐乡,父亲是小学校长,老伴的妈妈,那时候是我的老师。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门头里,算得上青梅竹马。 我老伴叫曹美藻。我考进了上海化工学院,美藻考到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同分配到天津工作。1967年我们结婚了,先是生了大儿子金晓天,1972年又生了小儿子金晓宇。 在天津时,我们住集体宿舍,一间房十五六平米。六岁那年,小宇和邻居孩子一起玩,那孩子手里有一把玩具手枪,可以放小纸球射出来。万没想到那天他放了一根针,一枪打到小宇眼睛里,左眼晶体碎了。小宇的一只眼睛从此瞎了,只能斜眼看东西。他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没关系,习惯了。1984年,我们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伤心地,落叶归根回到杭州。 两个儿子都聪明。回杭州后,大儿子考进复旦大学,后来考托福去了澳大利亚。小宇高一时分在尖子班,老师说考大学完全没问题。但有一天,小宇突然和我们说,“我不上大学了,也不要读高中了。” 高中时他突然厌学,情绪大变,家里的电器被他砸了个遍 我们以为小孩子厌学说说玩的,可他真的天天赖在家里。我让朋友帮忙,介绍小宇去解放路新华书店当售货员。我想,过段时间孩子就想回学校了。两个月不到,书店不要他了。起因是有位老顾客在店里看书,小宇说人家是小偷,争执起来。我又把小宇介绍到排气扇厂当工人,没几天他就不肯上班,说那些工友对他不好。 他不上学后,我和他妈每天上班走之前,他在床上,下班回家,他还在床上。他也不跟我们说话,会突然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完全变了一个人。 有一天,我和他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轰隆一声巨响。小宇把厨房的冰箱推倒了。这是他第一次出现暴力行为。因为这,我们家一直家徒四壁。全杭州可能就我家没有电视机,之前被小宇砸坏了三个,往里面灌水。冰箱、洗衣机换过好几个了,还有桌子、书架、柜子、门……好好的,突然轰一声,家里的家点就被砸了。小宇妈妈绝望地问我:“他是疯了吗?” 考上了大学,却没有被留下。医生说,我儿子是躁狂抑郁症 很长时间,我们不知道孩子这是生病了。当他说想考大学,我们喜出望外,让他进了补习班。小宇高中基本没上过,几个月后,高考成绩让人吃惊,离一本线只差3分。二本志愿填了杭大外语系,分数也超线了。我们很开心地等学校通知。谁知学校将档案退回,档案里记录了小宇高中时不守纪律、缺课。七转八转,小宇进了树人大学,可是只读了一年就犯病了。据同学讲,他们几个到外面喝酒,小宇表现得异常兴奋,回校后还往老师的汽车顶上爬,拉都拉不住。学校以为是发酒疯,把他送到医院。小宇看到我,很愤怒,“你来干什么?把针头拔掉,我要回家!”我把他带回家。我知道这孩子与学校从此无缘了。 有两年,他埋头自学,比上学还用功。两年后,他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但接着发生了可怕的事,当时我不在家。小宇睡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他妈发现他是吃了安眠药自杀,赶紧和邻居送到医院洗胃。幸亏药量不足,孩子救了回来。又过了段时间,我们听到哗啦一声响,冲进房间看到小宇摔在地上,一圈皮带挂在天花板吊灯和窗户之间。我和他妈抱着他哭,“孩子,你不要做傻事啊!” 我是研究医药化工的,孩子这些表现不是性格问题了,我就看书找原因,小宇的症状符合精神类疾病。去几家医院看了,都诊断是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小宇不上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在抑郁期;无端猜疑指责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坏行为,是转入了躁狂期。 不读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我们只要儿子活着 精神科专家说这病来得快去得快,危险就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吃药也不能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送医院。1992年起,基本每年都要送小宇进去。 我买了很多精神疾病的书看。最后有两点让一个父亲不至于崩溃: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 我读到一本书叫《躁狂抑郁多才俊》,是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写的,里面列举了25位历史名人: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 懂得这些知识后,我最大的宽慰就是小宇可能不会再自杀了。至于“天才”,我没去想过,毕竟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能成为梵高、牛顿,即使成了天才也需要两点:一是活着,二是机遇。 儿子不想死了,我和他妈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我们都能接受——只要他活着。 老伴的一场同学会改变了他的命运,“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 又过了十年,2010年,老伴去南大开50周年同学会。也许是天怜英才,也许是一个母亲的精诚所至,这场同学会竟然改变了小宇接下来的命运。听说我家孩子因病没有工作,一位留校做了教授的同学就问她: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我老伴说,小宇的英语日语都很好,请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吧。 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期,到处治病要花钱,孩子出门闯祸要赔钱,但我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小宇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 1993年,我冒着被砸坏的风险,花一万两千块钱给小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小宇那天高兴地说,“爸爸,谢谢你!” 之后,他发病时也摔过东西,但从不碰电脑。电脑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看外语电影,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直到完全听懂。 这一切给小宇带来的兴奋和投入,是孩子在躁狂期创造力增强的表现。“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从没想过这句话跟小宇有什么关系。直到十年后,他妈妈开同学会回来,我才忽然觉得,这些年和孩子一起经历的事,就像是一个训练营。原来,机会真的是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南大出版社很快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让小宇翻一篇试试。 他以最快速度翻译了其中一篇《船热》。交稿时跟出版社说,如果审核通过,剩下的也请交给我翻。 我很惊讶,这是文学啊,翻译等于再创作,一篇还不知道行不行,一整本书你能翻译好吗? 小宇说,行的,爸爸你放心,我翻的不会比别人差,这些年我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我不是去玩,你到浙图查下借阅登记卡,我借过的每本书,都有金晓宇的名字。 “那你看过几本小说?” “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十年里,他翻译了22本书。老伴同学说: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又过了十年,2010年,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务,开始他的翻译人生。以后的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他短暂又高产的翻译生涯,是我们全家最难得最幸福的岁月。2013年,小宇翻译出版了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英文小说《诱惑者》。原书名《Mefisto》,小宇和编辑讨论时,对方说这个没法意译,用音译吧,就是《梅菲斯特》。但小宇知道,Mefisto是歌德代表作《浮士德》里的角色,这个人物就是一个诱惑者,那么可能诱惑者才是作者的本意。小宇决定采用《诱惑者》作书名,结果出版社非常赞赏,《诱惑者》也成为抢手好书。 翻译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小说《狗女婿上门》时,小宇天天看日本相扑比赛,为了提升翻译的准确度。屏幕下方,挡字幕的纸条飞舞。屏幕上,两个只系着腰带的大力士在翻滚打斗。我们父子俩看得哈哈大笑。小宇先后翻译了多和田叶子的五本小说,反响都很好,出版社打算再出合订本。 再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这本书非常难译,小宇专门去看了塔可夫斯基导演的所有电影。南大选派了外国文学专业的顾老师担任本书责编,顾老师又邀请本书作者罗伯特·伯德的博士研究生彭欣为小宇译著撰写了附录。这本书2018年出版,影响很大,网站有电影研究者发文说,“原以为金晓宇译文有错误,特意买了原著对照看,才知道金译没有错,而且比原文还好,文字更细腻……” 孩子一生没有朋友。我作为父亲,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 我买了扫描仪、打印机,跑邮政帮他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翻译完给他打印样稿,译文每本都是几百页,小山堆一样,再帮他校稿、寄出样书……每本书从样稿到出版,我都是第一读者。惊喜的是我从没看到过一个错字,22本书、近七百万字,你说我不容易?是小宇更不容易啊! 编辑部负责人来我家看过小宇,他说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南大同学打电话祝贺孩子妈妈,“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金晓宇的翻译作品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但除了南大,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社会上没人知道我儿子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更没人知道这些书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翻译的。 从没露出过笑脸的小宇,第一次眉开眼笑地告诉我,“爸爸,浙江图书馆里也有我翻译的书,我还特意去查了借书登记本,有很多读者借过金晓宇译的书哦!”新书出版后,小宇会去查看豆瓣评分,“爸爸,爸爸,都是8分以上,还有很多读者评论好看……”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笑着点头,“好、好”。 儿子步入正轨,但老伴的身体撑不住了。痴呆这几年,儿子天天照顾她 老伴这一生过得很辛苦,她当年是高材生,有文化有专业,她勤劳节俭,全家人四季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小宇不知砸坏了多少东西,妈妈的缝纫机他从不砸。 2000年前后,老伴开始炒股。我们分工默契,我在家守儿子,她每天去证券交易所。我明白她炒股是为小宇存钱,从孩子童年瞎了一只眼后,她的心就扑在小宇身上。后来小宇的病让我们毫无办法,她的绝望无奈都埋在心里了。小宇在家翻译,让她看到一丝光亮,但她自己这盏灯却要灭了。 2015年,老伴说自己记性不好,不炒股了,要把存款都交待给我。我这才知道她有200万理财产品拿不回来,我想尽办法追回款子,还是有50万丢了。这件事后老伴的健康每况愈下,之后确诊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接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躺了三年。 妈妈痴呆了,小宇非常难过,他说我能翻译书是妈妈的功劳。每次出版社寄十本样书给小宇,他都第一时间冲到床边送到妈妈手里,讲给妈妈听。后来,他妈妈开始不会说话、不认得家人。 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我儿子就是真孝子。妈妈痴呆了好几年,他从没对妈妈发过脾气,还为妈妈做了很多事。白天他照顾妈妈,负责买菜,每天买妈妈喜欢吃的虾,饭后洗碗,再给老妈洗脸。我管晚上的事,做三餐饭,给老伴剥虾喂饭。 他妈妈三年没上过厕所,每两小时要接一次大小便。先前她的脚还有力气,抱她坐到床边一个便桶椅上,后来只能抱着拖拽下来。我80岁了,真抱不动,幸亏有小宇。 这三年,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相依为命,这三年也是小宇翻译冲刺时期,除了南大,别的出版社也找他翻译了,书一本比一本厚。孩子的病症也奇迹般减少,照顾妈妈,日夜翻书,小宇一直很安静很努力,直到去年11月。 小宇的第22本是德文书。早在2016年,他就接到出版社约稿,请他翻译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书信集》。这本书有53万字。拿到德文书稿后,小宇通宵达旦查阅资料,连发病都忘了,只用一年时间就交出译稿。 可惜,因为出版社的原因,这本书迟迟没能出版。小宇天天在等。 这些年我们非常感谢社区、感谢湖墅派出所、拱墅区残联、侨联的照顾,让我儿子能够健康地走向社会、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儿子不带手机一个人去了温州。他回家后若无其事,我却心里一紧 书久等不见,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去年11月之前小宇跑到温州去了。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是小宇最难熬的日子。去年10月,儿子已经很久没出门。这天吃过晚饭六点钟,他说:“爸,晚上药我吃过了,不会走远,7点肯定回来。”我叮嘱他早点回家,别的不敢多问。小宇出门从来不带手机,7点、8点、9点……11点,我急了,跑到派出所报案。 过去他在马路上瞎晃,民警碰到都会带他回来。第二天,民警查监控,发现小宇晚上乘151路到了城站火车站,买了去温州的票。他身上可能有一百多块钱。 我急得团团转,小宇却回家了。问他去温州干什么,他说下车吃了点东西就回来了。看他若无其事,我心里叫苦,这是躁狂症发病的前兆啊。 又过了几天,小宇过马路,迎面一个快递员,他一拳打掉了人家的门牙。只有再次去住院。那天小宇哭着喊:“爸爸,我不想去医院”。 一个晚上,老伴走了,我什么都不能为她做了 11月8日晚上,我像平常一样睡前摸老伴的额头、脸,再去摸脚。怕她冷了、热了,摸了才知道。 这天,我摸哪里都是寒的,脚像冰块一样。我赶紧开空调,打到25度,又抱了一床毯子加在被子上。过半小时再摸,还是没有一丝热气。 我慌了,抱着她的头靠在怀里,“靠牢我靠牢我”,我脸贴着脸,但还是越来越冷。“你不能走,不能走啊!”,我把脸贴得更近,手哆嗦着摸她的鼻子,没气了,往下摸,心脏不跳了。 这一夜我守着老伴越来越冷的身体,流泪,自责,后悔。虽然她早就不认识我,早就什么都不知道,但我知道她还活着,知道我每天是为她、为儿子活着。她走了,我没有一丝一毫的解脱。我已经习惯她活着,习惯天天为她做事。三年来我睡她床横头的沙发,晚上我能听见她的呼噜声、呼吸声、咳嗽声……我像钟表一样准时,两小时准会醒来,跟她说话,给她翻身,喂她喝水……现在这么安静,什么都听不到了,什么都不能做了。 上周我去医院看过小宇,给他送点吃的。每次去那里看他,每次都听他哭叫,“求求你带我回家,爸爸我们回家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儿子出院了。 小宇出院了,比预计的三月份要早些出院了。而《本雅明书信集》终于出版了,新书寄来了。小宇会让妈妈看他的新书。 我相信疫情会过去,有一天大儿子金晓天会回来,我们将一起去完成老伴的心愿,安放老伴的骨灰。 杭州日报 倾听·人生 口述 金性勇 整理 叶全新 编辑 戴维
总访问量 8,158,057次
在线服务患者 9,407位
科普文章 1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