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行医手记

慢性咽炎-----原来是食管胃粘膜异位作怪

发表者:常玉英 人已读

病例:

患者王某,男性,43岁。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疼痛多年,伴有口水多,有时咳嗽。加重1月来诊。既往曾在耳鼻喉科和呼吸科多次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气管炎、扁桃腺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鼻窦炎等。经过相应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反反复复,患者非常苦恼。

本次就诊,进行了食管镜-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入口处,距离门齿19-16cm处可见椭圆形橘红色黏膜区3处,分别为0.5X0.6cm、3.0X1.5cm、1.2X1.0cm,沿着食管纵轴分布,对吻分布。病理确诊食管胃粘膜异位。后给予患者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了。

什么是食管胃粘膜异位呢?

顾名思义,食管胃粘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esophagus)指食管黏膜被胃粘膜所取代了。也就是说食管表面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多发生在食管上段,尤其是食管入口处。

以往认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疾病。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该病的发现率明显提高。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也有的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由于胃粘膜具有分泌胃液的作用,异位的胃粘膜也具有分泌胃酸的作用,由此引发了胃酸相关性症状,如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不明原因的咳嗽、咽痛、口水多、口臭等。

如何诊断食管胃粘膜异位呢?

1. 无症状或吞咽不适;

2. 食管镜和胃镜检查示食管上段橘红色黏膜;

3. 病理活检示胃底腺体含泌酸细胞。

由于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症状无特异性,另外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发生在食管入口处,稍有不慎,就容易漏诊。所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仔细观察食管上段或食管入口处,可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食管/胃镜检查的典型表现是:食管上段出现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圆形橘红色黏膜,与周围食管黏膜分界清楚,少数病例可出现息肉型或隆起型病变。活检病理检查可发现胃底腺体。部分尚可见幽门腺体。食管异位性胃黏膜癌变极为罕见,但容易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6]。本病易与Barrett食管混淆,后者有SCJ(Z线)上移和肠化可资鉴别。

如何治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呢?

1. 无症状者无需治特殊处理;

2. 合并反流症状进行抑酸治疗;

3. 症状频繁行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氩气刀治疗、高频电凝治疗等。

临床如果遇到不明原因的咽痛、咳嗽、咽部异物感、口臭、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迁延不愈者,要想到该病的可能,可能会获得较好的帮助。

本文是常玉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