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腹壁疝与切口疝微创治疗最佳新技术:MILOS手术

发表者:黄东航 人已读

适应症

MILOS技术是一种新的内镜辅助方法,在腹膜外间隙微创植入补片,用于治疗腹壁疝和切口疝。多年来,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和腹壁疝开放性sublay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促使Wolfgang Reinpold博士和他的团队在汉堡-威廉斯堡的Krankenhaus疝中心发明一种创新的方法,在腹腔外间隙植入补片。 MILOS技术还适用于治疗非常大的切口疝。

腹腔镜IPOM修补的区别

目前,IPOM和开放式sublay是最常用的技术,每种技术可用于治疗约三分之一的腹壁疝和切口疝。根据目前研究,开放式sublay修补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腹腔镜IPOM修补术后血清肿和肠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还有其他缺点:1.在腹腔中植入补片具有更高的粘连和肠损伤风险。2.由于补片必须使用大量缝钉和缝线牢固地连接到腹膜,因此会增加神经和肌肉受损的风险。3.疝缺陷的闭合是困难的,导致它经常被省略。4.疝囊常留在腹壁。5.必须始终使用带涂层的补片。这些不能可靠地防止粘连,并且也比普通补片昂贵。6.缺损直径大于10 cm的大疝不适合腹腔镜IPOM修补。

手术步骤

  1. 手术以微小切口开放技术开始,直接在最大的疝缺损中心上方做3至6厘米长的皮肤切口(原发疝采用横切口,继发疝切口方向与原切口疤痕平行),如有必要,对较大的切口疝可扩大切口。然后游离、显露疝囊,清晰显露疝环(疝缺损)。建议在疝囊做最小切口探查腹腔。如有必要,随后进行开放式或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2. 将疝缺损边缘向前提起,将疝囊及腹膜、腹膜前脂肪从腹直肌鞘后壁下推,两侧各分离出约1-2cm。纱布条可能有助于分离。清晰显露后鞘很重要,以便打开腹直肌后间隙而不进入腹腔,如腹膜有破损需修补。

  3. 在所有四个象限,距腹直肌内缘外侧约1 cm纵向切开腹直肌后鞘。注意:保留白线完整,在纵向切开腹直肌后鞘前将腹膜及腹膜前脂肪往下压。

  4. 在直视下或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腹腔镜器械将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分离。沿中线在腹膜前平面将腹膜与白线分离。

  5. 进一步分离腹膜外间隙。

  6. 分离出直径约8 cm的腹膜外间隙后,可以转入完全腔镜手术。
    关闭腹膜。通过切口(如切口较大可以暂时关闭部分)放置单孔腔镜多通道装置,充气后通过内镜如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继续进行手术。
    也可以不使用单孔腔镜多通道装置,放置普通Trocar(先在手指引导下于切口两侧脐旁约7-10cm锁骨中线处放置5mm Trocar,然后在切口放置10mmTrocar)。也可以先放置10mm Trocar,然后充气,在摄像头监视下直视下穿刺置入两侧的5mm Trocar。



    上图放置单孔腔镜多通道装置
    milos置入5mm套管.JPG


    上两图放置普通Trocar(先在手指引导下于切口两侧脐旁约7-10cm锁骨中线处放置5mm Trocar,然后在切口放置10mmTrocar)


  7. 在保护血管和神经的情况下,可以暴露从剑突后到耻骨后的整个腹膜外区域。


  8. 如有必要,可在内镜辅助下关闭腹直肌分离(白线折叠),而无需延长切口。
    腹直肌后鞘通常无需缝合,腹膜需完全关闭。
    更换手套,重新消毒皮肤,开放切口,并用含庆大霉素的林格氏液冲洗切口,将一个大孔普通补片从两边向中间双卷,插入腹膜外间隙,然后在内镜辅助下展平。注意补片不要接触皮肤。

  9. 补片应覆盖疝缺损周围至少5 cm(多数病人补片大小15*15cm)。可以植入非常大的补片(20*30cm,覆盖剑突后至耻骨后)。

  10. 确保止血后,将引流管插入腹壁和补片之间。
    随后,在最小张力下,通过切口关闭补片上方的疝缺损。仅在无法完全闭合疝缺损,补片桥接疝缺损时才需要固定补片。

    切口 milos2.JPG

  11. 侧腹壁疝和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也适用于MILOS技术。内镜辅助进行后组织结构分离后,可将腹直肌后腹膜外间隙分离扩展到腹壁外侧间隙。

e MILOS技术步骤

  1. 患者体位为大字型。起先步骤同MILOS的第1、2步。

  2. 切开一侧的腹直肌后鞘。打开的筋膜边缘用支持缝线标记。

  3. 用一把弯曲的海绵钳插入腹直肌鞘,在后鞘前往下压,向尾侧直至耻骨联合。取出海绵钳,插入气囊,气囊推入腹膜前间隙直至耻骨联合前并充气300ml。取出气囊,置入10mm套管,插入摄像头。充气。为了避免漏气,将腹直肌鞘入口的缝线固定到套管。

  4. 在耻骨后间隙建立后,于耻骨上直视下置入12mm套管。

  5. 取出切口置入的10mm套管。继续MILOS手术。切开另一侧腹直肌后鞘。在小切口允许的情况下,向头侧、尾侧切开尽量远。腹壁用甲状腺钩前抬。注意:保留白线完整,在纵向切开腹直肌后鞘前将腹膜及腹膜前脂肪往下压。

  6. 用弯曲海绵钳将腹直肌与后鞘轻柔分离,此操作十分容易。

  7. 临时紧密关闭切口。在耻骨上12mm套管插入摄像头,充气14mmHg。

  8. 主刀立于患者两腿间,在中线两侧锁骨中线脐上约3-5cm直视下置入5mm操作套管,进行反向TEP。继续向头侧切开腹直肌后鞘直至肋骨缘和剑突。肋骨缘和胸骨后间隙(脂肪三角)容易分离,打开以方便以后的补片放置。保留白线很重要。

  9. 将腹直肌与后鞘完全钝性分离,同时仔细保留从后鞘穿出的血管和神经。

  10. 在操作套管上方约5-7cm直视下穿过腹直肌置入10mm摄像头套管。向尾侧切开腹直肌后鞘直至弓状线。打开Retzius间隙,继续向下分离到耻骨(低于12mm套管)。

  11. 准备一张大补片(20 × 30/40cm大网孔),在上、下缘中点及外侧距边缘1-2cm预先缝合4-6个固定线环方便随后放置补片。补片顶端的线环应该大约50cm长。补片从两侧双卷,用3根缝线固定。

  12. 通过耻骨上12mm套管在上摄像头监视下沿胸骨方向置入头端线环。用在剑突和肋缘之间角插入的抓针抓住线环。双卷的补片通过耻骨上12mm套管置入,拖至胸骨后区域。

  13. 剪断固定缝线,在线环帮助下,网片展开平铺在腹直肌后间隙。

  14. 通过5mm套管置入2根 引流管。排气。移除套管和线环。

  15. 重新打开皮肤切口。抗菌溶液冲洗。用非吸收连续缝线关闭疝缺损。后鞘不关闭。关闭切口。覆盖敷料。上腹带。


本文是黄东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