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尧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脊髓损伤的康复

发表者:刘斯尧 人已读

脊髓损伤的康复

台州市立医院 针推康复科 刘斯尧

1.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计上肢时称截瘫。各国统计资料显示脊髓损伤均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40岁以下者约占80%,男性为女性的4倍左右。我国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为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2.怀疑有脊髓损伤的伤员应该如何搬运?

对脊柱受伤的患者如怀疑有脊髓损伤时应立即制动稳定,制动体位有两种:保持受伤时的姿势制动、搬运;使伤员保持平卧位制动、搬运。前者可防止因体位变动而导致脊髓二次损伤,制动固定后应立即转运至医院尽早开始救治工作。

3.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可以进行何种康复治疗项目?

急性期一般是指患者伤后在脊柱外科(骨科)住院时,当临床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脊柱稳定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急性期主要采取床边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运动,1-2/天,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体位变换,对卧床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形成;早期坐起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脊柱稳定性良好者应早期开始坐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2小时。开始时将床头摇起30°,如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将床头升高15°,一直到90°,并维持继续训练。站立训练,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站立训练。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佩戴腰围训练起立和站立活动,如站起立床等。呼吸及排痰训练,对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应训练其腹式呼吸,咳嗽、咳痰能力以及进行体位排痰训练,以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促进呼吸功能。大小便的处理,脊髓损伤后1-2周内多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每天进水量达到2500-3000ml,并记录出入水量。之后可采用间歇清洁导尿术。便秘可用润滑剂、缓泻剂与灌肠等方法来处理。

4.脊髓损伤后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内容有哪些?

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是指患者进入康复医学科住院或门诊,此时骨折部位稳定、神经损害或压迫症状稳定、呼吸平稳后即可进入恢复期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肩和肩胛带的肌肉,特别是背阔肌、内收肌、上肢肌肉、腹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则残留的肌肉一并训练。垫上训练主要包括翻身训练、牵伸训练、垫上移动训练、手膝位负重及移行训练。坐位训练可在垫上及床上进行,进行坐位训练前患者的躯干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肌力,双侧下肢关节需要一定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需接近正常。转移训练,转移是脊髓损伤患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主要包括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座便器之间的转移、轮椅与汽车之间的转移及轮椅与地面之间的转移。步行训练,不同损伤平面的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训练的目标是不同的,主要有治疗性步行适合于T6-T12平面损伤患者、家庭功能性步行适用于L1-L4平面损伤患者、社区功能性步行适用于L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脊髓损伤的患者特别是四肢瘫患者,训练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重要,主要包括自理活动,如吃饭、梳洗、上肢穿衣等,洗澡可在床上或洗澡椅上给予帮助完成或借助一些自助器具完成。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后下肢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电刺激小腿肌肉可减少发生危险并可促进下肢功能性活动如站立和行走。

5.脊髓损伤患者常发生的泌尿系感染是怎样的?

有哪些预防措施?泌尿系感染及其后遗症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长期留置导尿或耻骨上造瘘的患者几乎都有菌尿。间歇导尿的患者菌尿的发生显著减少,反复泌尿系感染与膀胱壁上的膀胱生物层有关。佩戴外阴茎引流袋且排尿压<50mmH2O,特别是经尿道括约肌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危险相对较小,但需要用6%的漂白剂清洗外引流袋和引流管。每日彻底清洗装置、洗澡保持个人卫生、清洗会阴和每天清洗坐垫都会减少盆底细菌繁殖、前尿路细菌繁殖和感染。

6.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随访观察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每年脊髓损伤患者做肾脏、输尿管和膀胱超声以检查肾实质减少、肾盂积水和结石。留置导尿每年膀胱结石发生率为4%,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要与往年进行比较。肾脏放射性核灌注成像可评价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流情况,如需进一步定量肾功能时可行此检查。

本文是刘斯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