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大肠肿瘤不可怕,早发现是关键

发表者:李相阳 人已读

39岁的张女士是商界成功人士,成天忙的不亦乐乎。最近张女士如厕时发现手纸上有少许血迹,到医院的妇科门诊就诊后发现宫颈有息肉。但宫颈息肉摘除后,手纸上仍时有血迹,为此,又先后做了宫颈刮片检查和诊断性刮宫术,结果都无异常发现。以后又做了尿常规检查,仍然没有发现异常。不久前,白女士到青岛海慈医院就诊,接诊的医师查看了前几次就诊病历记录后,在妇科检查时做了“三合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症结终于找到了,原来在直肠内摸到了一个质地较硬的包块,肛诊指套上也粘有暗红色血迹。医师怀疑白女士可能患有直肠癌,请海慈医院肛肠科会诊后得到证实。张女士随即被收住院,做了手术,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直肠癌晚期。

前些年,国内均瑶集团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因患肠癌,38岁英年早逝,留下的均瑶集团总资产达35亿元。翻开影视明星、商业骄子和政坛高官的个人档案,我们惊奇的发现,曾经叱诧风云、家喻户晓的人物,竟有许多因罹患该病而不治身亡。为什么像他们这样的社会精英罹患肠癌却懵然不知?

原因在于大肠癌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美国高达66%、日本45%,台湾已达42%,近年深受大肠癌所苦的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里根,台湾导演杨德昌、艺人杨烈等,也让人不得不注意大肠直肠癌的威胁。很多类似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最新资料报道2009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600-700万死于癌;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约180-200万;140-150万死于癌。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5位,而且其上升趋势明显,升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40万,死亡率为7.35/10万。最新统计显示,40岁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台湾地区每年约有8千个新增案例,也就是每天约有20个人被发现为大肠直肠癌,每年死亡人数也有4千多人。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2008年全世界罹患直肠癌患者达到123万。在美国常见的癌症中排第3位,居死亡原因的第2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各期大肠癌患者可以存活5年的几率分别是:95%以上,80%,50%~60%。令人遗憾的是,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只占全部患者的5%,而60%~70%的大肠癌在被发现时已是级或晚期了,手术后的复发率高达30-50%。

面对如此众多的患者,癌症的早期筛查及检测势在必行,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症状后也是往往数周到数月后才到医院就诊,多数大肠癌在明确诊断前被耽搁3~6个月,而且被误诊为肠炎痔疮、肛瘘等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这样便使得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筛检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一、对平均危险人群的筛检

据资料表明,中国人直肠癌75%以上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凡老年人体检时,应将直肠指检列为常规,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也应行直肠指检。许多患者发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但未能及时进一步检查,结果延误诊断,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应引以为戒。一般人在40~50岁时,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开始明显上升,大约75%的大肠癌发生于这些平均危险人群中。对这些平均危险人群,应从50岁开始,每年行大便潜血检查,连续3次,无症状阳性者的癌肿发现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标本阳性,则行乙状结肠镜及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另外也可采用每5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5~10年进行一次气钡对比灌肠造影,或每10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

二、高危人群的筛检

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包括: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2.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手术或在电子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25岁后,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检查;女性患者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检。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4.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7.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会癌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两年还应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

8.曾行大肠癌根治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复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肠癌切除术者术前未进行彻底检查,则推荐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肠癌如能早期发现可治愈

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们吃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有关。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而这种分泌物对肠道粘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由于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就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此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直接导致大肠癌的高发。

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这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肿瘤继发变化有关,有时可多年无症状。如右侧结肠癌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以便血、腹痛及便频多见;直肠癌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肠癌早期的症状,仅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形状也有改变,大便条形变细,呈扁形,均值得警惕。另外,早期肠癌的症状和痔疮相似,如果大便带血或间歇性的便血,切莫总以为是痔疮犯了,应及时到正规大医院专科就诊。

大肠癌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如果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尽快就医,对于肠癌的诊治非常关键,可以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虽然大肠癌较为隐蔽难发现,也并非无迹可循,定期接受简单的直肠指诊很容易在早期时发现病变。肛门指诊能查出80%直肠癌,结肠癌可通过X线造影和结肠镜检查确诊。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肛肠科李相阳主任指出,早期肠癌并非绝症,如果尽早诊断、尽早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目前,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50%提高到70%;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从70%提高到了80%。肠癌确诊后应尽量做手术切除,如果病变尚未扩散,手术切除后可有满意的效果。

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晚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5%。现有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目前对于直肠癌而言,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出现使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至2.6%,成为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

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以及早期发现大肠腺瘤等癌前期病变,通过积极的干预,阻断癌变过程。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的检查。预防大肠癌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要提倡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进富有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在麦麸中十分丰富;半纤维素,这是在全谷食品中含有的另一类纤维;木质素,见于谷物、水果和蔬菜;果胶,通常在水果和蔬菜中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多量维生素A和C的黄绿色蔬菜。

2.防治血吸虫病。

3.防治大肠癌的癌前期病变。

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4.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通过积极干预,阻断癌变过程。

image.png

本文是李相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