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兴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多发肺结节手术及病例

肺结节、肺毛玻璃样病灶和肺癌(三) 薛兴阳

发表者:薛兴阳 人已读

决定外科手术切除的合适时机

由于以GGO为主的病变中包含恶性病变,因此须在首次就诊时就决定是否行手术切除。如果采取CT检查保守观察病灶,则必须决定何时将其手术切除。

Fleischner 协会提出GGO处理的推荐意见:如果肿瘤实体成分达到或超过5 mm时应该考虑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日本CT筛查协会推荐GGO病变≥15 mm或实体成分≥5 mm时应该进行手术切除或活组织检查。

综合考虑Fleischner协会及日本CT筛查协会推荐意见,建议病变≤3 cm且GGO成分>50%的肺部病灶采取保守随诊策略。≥15 mm的部分实体GGOs,即使实体成分<5 mm,也应手术切除。所有大小及实体成分无变化的病变,为了正确评估其增长趋势,应随诊至少3年。

五花八门的筛查工具,CT最为有用

肺癌筛查主要靠CT的准确判断

早期肺癌绝大多数没有症状,一般需通过体检或筛查发现。胸片价值不大,中晚期肺癌可以查出来,但是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肺癌用胸片筛查会全部漏诊,表现为软组织结节的早期肺癌由于太小,用胸片检查也有相当部分漏诊。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结节价值不大,痰、胸水细胞学检查及穿刺活检价值不大,而且小肿块穿刺有困难,实验室检查除特殊感染诊断外价值不大,临床症状与体征常不典型,但也应重视肺外体征。B超和磁共振基本没用。

PET-CT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如肺部感染、结核、肉瘤样病等也会呈现阳性结果;相反部分早期腺癌特别是磨玻璃样结节代谢常常不活跃,会出现阴性结果。但是PET-CT查全身有许多优点:如肺癌分期、评价疗效和检查肺癌复发的作用。

检查方法

扫描

1)薄层扫描。必须强调薄层扫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要求层厚小于1 mm,只有层厚小于1 mm,图像质量才能达到各向同性成像,才能进行详尽的图像后处理。

2)靶扫描。发现病灶后,缩小扫描范围(FOV),对病灶局部进行扫描,能大大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微细结构的观察。因为在矩阵不变的前提下,扫描野越小则空间分辨率越高。

3)扫描剂量不宜过低。低剂量是目前潮流,但低剂量扫描仅适合筛查发现病变。即使筛查,也不是剂量越低越好,否则密度很低的病灶有可能漏诊。精准诊断不能用低剂量扫描,否则会影响细微结构的显示和观察,造成误诊,而且这点剂量不会对病人造成损害。

图像后处理

1)多层面重建:对肺癌诊断而言,最重要的是详尽的多方位的多层面重建,必须有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面的图像,显示血管、支气管可以做曲面重建图像;

2)窗技术:必须细心调节窗宽、窗位,充分显示病灶每一部分的内部结构;

3)准确测量 CT 值:强调点值与区域值相结合,仅有区域值不够,因为区域值测得的是兴趣区的平均密度,细微的点状钙化等可能遗漏。

随访,一定要遵循国外的指南?

什么人需要随访

强调的是当即诊断或快速诊断!任何一个病人来体检或筛查或门诊,医生都有责任告诉他(她):

1)有没有病;

2)什么病(定性);

3)病到什么程度(分期);

4)适合做什么治疗(建议)。

根据影像学检查对绝大多数病人都能作出明确诊断,而且只需要1-2天;少数诊断有困难的,可以借助经皮穿刺、纤支镜、胸腔镜和有关的生化检查,这大概需要1周时间;仍不能明确诊断者,才需要随访。所以,在我看来,只有少数病人才需要随访。

如何随访

即使决定对某病人随访,也要有倾向性的意见,区别对待。如果你倾向感染性病变,无论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观察2-4周就够了,没有必要观察3个月。如果你倾向炎性肉芽肿、良性肿瘤或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等,观察3个月太短,一般不会有变化,应该作长间隔随访,6个月或一年复查为宜。如果你明显倾向恶性,原则上不随访,当机立断手术。

是否需要随访和随访期限的合理设定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必须认真对待。如果我们告诉某一个病人,肺内长了结节,又不告诉他是什么病,他全家都会吃不香,睡不好,到处求医问诊,影响工作和生活。如果倾向恶性,不当即诊断和处理,观察3个月看看长不长大,结果之一是有可能长大和转移的风险,至少会对分期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国外的指南做,一切为病人的利益着想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于直径<4 mm的肺部结节,建议随访;结节直径4~6 mm者,当无肺癌风险时建议在第12个月时重新评估;而当有肺癌风险时建议6~12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 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结节直径6~8mm者,当无肺癌风险时建议在6~12个月之间随访,而当有肺癌风险时建议,应在最初的3~6个月之间随访,随后在 9~12 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在24个月内再次随访,建议使用低剂量平扫技术。

对于 >8 mm 的实性结节,共识提出通过对比患者以往的影像学资料,首先评估恶性度,即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功能成像进一步评估,当临床恶性概率低(<30%~40%),且功能成像结果是阴性(PET 显示病变代谢不高,或动态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 15 HU);或穿刺活检未确诊;或PET示病灶代谢不高时;建议定期低剂量CT平扫随访。

当结节性质不确定时,可用有创手段明确诊断。共识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当临床预测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或恶性肿瘤概率为低、中度(10%~60%);或疑诊可特定治疗良性疾病;建议非手术活检。而当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65%),或功能成像明显提示阳性时,或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应行手术诊断

亚实性结节往往是癌前病变或恶性肿瘤,需要延长监测时间以监视实性成分的增长,非实性结节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增加,通常预示向恶性转化,需要进一步评估和( 或 )考虑切除;因此在稳定的部分实性结节的随访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及临床医师的经验做出决策。

肿瘤标志物:

目前尚无特异性肺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但有条件者可酌情进行如下检查,作为肺结节鉴别诊断参考:

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

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 CEA):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

4)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fragment,CYFRA21-1):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5)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r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对肺鳞状细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如果在随访阶段发现肿瘤标志物进行性增高,需要排除早期肺癌

害怕放射线损伤的患者

拍片、CT和PET-CT都是利用X线成像,患者对X线损伤的恐惧来医院检查,导致早期肺癌拖到晚期,丧失治疗机会。

X线是否会对人造成损伤呢?这取决于量的大小。少量的X线能诊断和治疗疾病,造福人类,量大了会造成损伤。世界上几乎一切事物都有双重性,例如药能治病,但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也取决于量的大小,适量的药能治病,量大了会中毒,量再大会死人。

那么多大量的射线有益,无害和有害呢?研究表明,一次照射100个毫西弗(mSv,射线剂量单位)对人不造成伤害;100-500 mSv虽然可能有伤害,但病人无症状;做一次放疗大约2000 mSv,病人有反应但停止治疗可以恢复。做一次常规CT大约3-5 mSv,做一次低剂量CT,大约1 mSv,即使做一次PET-CT检查全身大约只有20 mSv,就是说做一次放疗相当于做700次CT,2000次低剂量CT,100次PET-CT。这说明,用于诊断的射线剂量不会对人造成损伤,过分渲染射线伤害使病人不敢来检查,会让许多病人延误甚至丧失治疗机会,又会是一场灾难。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