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浅谈中医美容学的特点

发表者:杨素清 人已读

中医美容学是将美学与中医学相结合,来研究医学人体美和运用中医方法直接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形神美的理论与技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美学(医学美学、中医美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学科性质既是医学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又是中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其与其各姐妹学科一样,也是以医学人体审美的理论与实践为本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中医美容是在人体审美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运用诸如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按摩、中药护肤品等中医药手段所进行的美容。

中医美容四种服务方式,即“维护”(美容保健)、“修复”(损容性疾病诊治)、“改善”(修饰、掩饰容貌缺陷或暇疵)、“塑造”(美容整形术)。中医形神美的定义用语反映了中医学特色,“形”即指人的形体及其形象,“神”即指人的神机、神明、神志、神色,也就是西医说的人的生理、心理现象或谓生命活力,形神美即指形体、容貌和生命活力之美。

中医美容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医学形神美和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医学形神美的一切中医理论、技术、方药、操作技巧等,即中医美容基本理论与技能。这里的“美容”,应以动词释义,即美化人之形神的中医医疗活动,不单是美化人的容貌。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一是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二是以辨证论治为施术方法,其作用安全长效,措施防治并举。

整体观是中医学基本观念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言人的生、老、病、死和生存繁衍与健康延年,无不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因此,对人的审美与美容施术都应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二是认为人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体,并且通过精、气、血、津液等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根据中医五行系统的理论,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肺外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肾主骨,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其华在发。由此可见,面色红润。皮肤白嫩、须发乌泽、耳聪目明、唇红齿白、爪甲红润、四肢灵活有力、形体健壮,既是人体美的标志,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充足的表现。其中某一局部出现的损容性疾病,均与相关脏腑以及整体功能失常有关,如须发脱落、早白,中医认为是肾精不足,治疗应从补肾益精人手;又如口臭,中医认为多是脾胃伏热所致,治以清胃热为要。

辨证论治为基本施术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就是根据四诊所得美容就医者损容性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发病机理以及正邪双方态势作出诊断,同时据证处方、用药、行针和施以中医其它方法和技术,进行有效地诊治,达到消除病证,修复或增进就医者的机体自然美之目的;二是根据人体的阴阳、藏象。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理论原则,对无病的美容就医者施以中药内服或外敷,或针灸、按摩等技术措施,达到调理阴阳、疏通血脉或补气益血,调理脏腑功能等扶正祛邪,而至润肤、除皱、增艳等美容目的。根据各就医者的实际病证及其变化规律,来论断病证和确定施术方案,并按中医治则来施术用药,是中医美容又一特点。

中医美容所用的药物主要来源是植物,其次是动物与矿物,这类天然的药物比较西医所用的化学合成类药品,其对人体多是无害的,安全剂量也大得多,且经数千年的医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灸治法是通过针刺、艾灸经络、穴位,调整各脏腑组织功能,促进气血循行,抵御外邪人侵而起到美容作用。中医美容是通过调理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或补气益血、调理脏腑;或疏通经脉、调精养气;或调气养气、调神养神等整体性的、标本兼治的技术实施,因此其作用效果是持久的。可见,安全长效是中医美容的特点之一。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其施术、用药都考虑到防治并举的效果。中医坚持“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扶正”是指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祛邪”即消除致病因素,中医的“扶正祛邪”就是一种防治并举的原则。中医疗法多有延缓、减轻,甚至消除衰老的特征,恢复青春美貌,保持健康延年的作用。中医认为,人的容颜美不仅是人们审美的需要,而且与人的健康长寿密切相关。从医学美学或中医美学角度认同的人体美,必须是在健康机体基础上的人体美,而且生命是人体美的载体,没有生命活力、没有健康的体格便没有真正的人体美。华佗“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以及《神农本草经》常常提到的“驻容”是将美容与长寿相联系的。此外,中医还认为,人体美是建筑在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充足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医美容的目的除了从根本上美化容貌外,还含有健康长寿之意,而且有健康和延缓、减轻衰老的中医自然疗法也大多具有美容的效果。

本文是杨素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