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中医院

公立三级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下肢静脉血栓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远端下肢深静脉血栓处理(含肌间静脉血栓)在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有大约50%左右的患者,静脉血栓仅局限在膝盖以下的静脉段(不包括腘静脉),临床上称为远端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段可以被静脉血栓波及的血管包括:腓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和小腿肌肉内的静脉,包括腓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平时血管超声结果报告的肌间静脉血栓,也被包含其中。是否需要放置滤网相对于膝关节以上位置的深静脉血栓,孤立的远端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端进展和导致肺栓塞的风险要略低一些,危险性更小一些。但大约也有9%左右会蔓延到膝关节及以上水平的静脉段,并有大约1.5%的概率会导致有症状的肺动脉栓塞。一般不建议置入滤器,对存在抗凝治疗后血栓进展,且合并抗凝禁忌症、抗凝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首选可回收滤器。是否抗凝对于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是否抗凝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展风险、出血风险综合考虑症状性:如果出血风险较低,症状性远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进行抗凝治疗。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优于LMWH+VKAs。对于小腿症状明显者,建议治疗2周后,穿弹力袜。症状性小腿DVT,如未接受抗凝,推荐1周后再次超声评估。无症状:如果患者存在血栓进展的高危因素,还是推荐给予抗凝治疗,这些高危因素包括:D二聚体阳性(尤其是明显升高且无其他可解释的原因)、广泛性血栓(如长度>5cm,涉及多支静脉,最大直径>7mm)、血栓靠近近端静脉、无可逆性诱因、活动性肿瘤、长期制动、VTE病史、住院状态。而对于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暂不予抗凝治疗,选择间歇通气加压、适当运动和多普勒超声密切监测,一般是建议观察2周,2周内连续超声随访。如果超声随访发现血栓进展,再开始抗凝治疗,未进展不抗凝。抗凝方案抗凝治疗3个月较为适宜,如有较大出血风险,可抗凝15-30天。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常规、D-二聚体和出血情况来及时调整或终止抗凝。1.一般情况下:利伐沙班20mg口服,一天一次;低分子肝素1支Q12H;华法林起始剂量一天一片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要求控制INR在2.0~3.02.对于高龄(>80岁)、低体重(≤50kg)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可采用预防抗凝治疗剂量,即低分子肝素1支皮下注射qd或1/2支皮下注射q12h;利伐沙班10mgqd口服3.对于妊娠期患者,推荐上述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4.肿瘤相关IDDVT建议抗凝疗程延长到肿瘤的临床缓解后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一趟“凶险”的春节回家路! ——聊聊“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号称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还没完全结束,随着一例危重症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由外地紧急转来我科,原本还轻松惬意的围假期生活戛然而止,紧张和压力蓦然降临!患者是位30岁的年轻小伙!年前不辞劳苦驱车千里,赶回外省的老家过年。除夕刚过,又再度驱车,星夜兼程返回福建。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回来没几日,便因下肢肿胀严重、疼痛难忍住进了医院。检查发现,患者系左下肢全肢型静脉血栓,同时,部分血栓栓子已脱落,填塞到右心腔及双侧肺动脉的多个分支。最终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型)!年纪轻轻,便已面临性命攸关的“至暗时刻”“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仅次于心梗、脑梗,位列全球第三的常见心血管急症。是指人体的静脉系统管腔内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一系列的症状及危害。“静脉血栓栓塞症”一般包括下肢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两种情况。下肢静脉,在解剖上属于静脉系统的“上游”,故下肢静脉血栓(DVT)常常被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始作俑者(发源地)”;而肺脏(以及心脏),解剖上属于静脉系统的“下游”,故肺栓塞(PE)常常被视为上游血栓脱落至下游的“终极承受者”。由于心脏和肺脏各自承担着“心跳”和“呼吸”的重任,一旦受血栓“所累”,极端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停工”——比如心跳骤停、呼吸障碍、甚至猝死!这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真正危险性和致命性所在!本例小伙,不仅“上游”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下游”也发生了肺栓塞和心脏血栓。血栓涉及范围广,血栓数量(负荷)巨大,死亡风险极高!小伙确确实实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经过仔细的影像评估及术前准备,我们迅速制定了包括药物抗凝、滤器保护、血栓减容、持续溶栓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立即予以实施。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生命征持续平稳,最终顺利“过关”!说到小伙此次发病的原因,下肢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我们必须先感谢一位“故人”—被称为“血栓之父”的魏尔啸!一个多世纪前,正是这位杰出的德国病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血栓形成三要素”—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奠定了后续时代乃至现代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具体到本例,患者长时间连续开车/坐车(长达8-10小时)、身体持续固定坐位、下肢长时间屈曲无法活动、车内空间狭小致活动明显受限、中途又极少休息、身体活动不足,加之饮水也明显减少…多种原因造成了全身血液高凝、以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最终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及后续肺栓塞、心脏血栓发生。除了长时间开车/坐车,其他场景,诸如长时间打麻将、玩游戏、坐飞机(尤其是长途的洲际航班),都是诱发静脉血栓疾病的“导火索”。我之前的一例血栓病人,就是从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直飞福州长乐机场,坐了11小时的航班。这类静脉血栓栓塞症,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经济舱综合征!了解了血栓形成的原因,反其道行之,就是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必要的、适当的运动,可以避免血流缓慢;适当饮水,也可以避免血液高凝…总之,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健康所系、安全所依!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什么有人吃药后下肢肿胀?为什么有人长时间坐立或卧床将发生下肢肿胀?为什么有人长时间乘坐车船飞机后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为什么有些术后患者出院后不久突然晕倒在大街上甚至失去生命......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我们临床上称之为“沉默的杀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发生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它会引起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有时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出现突发的下肢肿胀、胀痛等症状时,多数患者并不太重视,觉得自己热水敷一下、做个理疗甚至去按摩一下就会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简单吗?殊不知这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典型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短时间内严重的肿胀可能导致肢体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引起肺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心悸,在数分钟内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而后期则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反复肿胀、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高危人群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有何临床表现呢?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伴随疼痛,局部皮肤温度的升高,皮肤张力的增加,下床活动时疼痛及肿胀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降低。肺栓塞表现为:4、如何诊断与治疗?如果高度怀疑自己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建议立即到医院血管外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另外门诊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家卧床、制动、抬高患肢,不要挤压或揉捏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