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与未通过,家长都该怎么做?
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的听力,仅仅用日常的观察和唤醒等方式来判断是很粗糙的,因为这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长从而不能准确判断出孩子是否真的能够听到声音,能听到的声音在什么范围。现在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逐渐普及,很多筛查出听力未通过的新生宝宝都可以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干预了。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对每一个出生48-72个小时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在产房就需进行的耳声发射检测,耳声发射需要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及婴幼儿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新生儿期的听力损失。如果筛查结果提示宝宝为疑似存在听力损失,那这就可以帮助家长在宝宝三个月内接受系统的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价,尽早完成听力方面的确诊。早期确诊能够使宝宝在六个月内就尽早地接受听力学家、保健人员、专业教育人员等具有小儿听力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提供的相应科学干预措施,以免宝宝错过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使得宝宝在通过诊治、早期干预、听觉训练后,可以与健听儿童一样,一起生活、学习、成长,并融入主流社会。如果筛查通过,是否就意味着孩子听功能就正常了?当然不能这样说,因为这并不能排除因筛查方法的局限性及筛查后出现的迟发性、突发性或药物中毒性的听力损失,因此家长也需要了解听力保健相关的基本知识。1.如果未通过,那也就意味着宝宝的听力可能存在问题,当然这个还不能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因为外耳及中耳的因素,如耵聍、羊水过多、外耳道中的胎脂及血性残留物、中耳腔有积液等都会影响筛查的结果导致未通过,另外宝宝在测试时是否处于安静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的筛查结果。要确诊新生宝宝是否存在听力损失,至少需要有三次的检查,方能确诊并判断宝宝属于什么性质(传导、感音神经性、混合性)的听力损失。即出生48-72小时做的初筛,初筛未通过须在42天内进行复筛,以及3个月时进行的诊断性检查。2.复筛时需要进行OAE或ABR测试,通过则需要判断宝宝是否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并且家长也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语言发育情况,通常的方法是与健听婴幼儿群体的听力语言发育平均值进行大致对比,去判断孩子是否有异常,如发现异常请一定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系统的听力学评估和听力诊断。复筛时,医院通常会将OAE跟ABR测试一起做,ABR测试是指脑干听觉诱发反应,主要反映宝宝的耳蜗、听觉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对声音的反应能力。在排除了中耳病变和耳蜗毛细胞病变后进行,对筛查听神经病和神经传导障碍特别有意义,是对耳声发射很好的补充,当然当做了ABR后提示未通过,也需要OAE来评估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OAE和ABR是临床常用的比较纯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测试方法。3.复筛仍然未通过,意味着宝宝存在着听力损失问题,但他有可能听到声音,只是听到声音的大小程度因病变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能听到多大的声音,还需要在3个月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包括遗传咨询、病史咨询、声导抗、ASSR、气骨导测试等等一系列评估,进行诊断性检查。对于已经确诊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宝宝,需要在6个月内就及早进行声放大装置的早期干预。此外对于双侧确诊为重度到极重度的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宝宝,使用助听器等声放大装置干预3-6个月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或者补偿效果不理想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始考虑在10个月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和咨询流程了。当然在这个时候,家长就有必要开始集中精力去了解一些关于人工耳蜗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开始着手去寻找一些对家庭经济方面有利的信息和资助渠道,因为对国内任何家庭而言,人工耳蜗都是一笔为数不小的花费,除了产品本身,还包括手术住院费、术后终生的设备维护保养费用、语言康复的费用,当然还有孩子以后的教育及养育费用等,对于家庭而言,能找到些资金补助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但也切记,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因素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对于孩子而言时间才是最为宝贵的。
王建涛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17日22
0
0
-
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别慌,先弄懂这几个问题!
许多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刚生下来这么小就做检查,对孩子不好,我们自己以前也没查过听力,不是也好好的吗?这种想法是不科学、错误的,我们不能仅通过观察就去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而是需要
周宜龙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5日483
0
1
-
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家长应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的曹博士。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听力筛查不通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等非病理性因素,当然也有可能是耳蜗毛细胞损害或蜗神经损害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听力筛查不通过。因此,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目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有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但只有贵州省人民医院是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
曹祖威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04日56
0
0
-
听力筛查通过听力就一定没有问题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正常不代表以后听力不会出现问题。有些迟发型、遗传性听力损失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可能会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力补充。耳聋基因检测是对人体DNA进行检测,可发现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对明确耳聋病因或婚育指导,耳聋基因检测都有重要意义。正常人群也可携带耳聋基因,但不一定发生耳聋;父母听力正常也可生下聋儿,夫妇耳聋也可生下听力正常宝宝。遗传性耳聋患儿病因源于携带基因突变的父母,但其父母听力可正常或异常,如宝宝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应找专业医师进行咨询。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30日218
0
0
-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听力筛查包括了狭义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以及广义上的任何年龄段的听力学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国家要求的,最普遍的筛查,其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OAE)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新生儿出生后2天
王博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6日548
0
2
-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多重要?好多妈妈看完吓一跳!
4岁宝宝“口齿不清”,医生竟然说问题出在耳朵上?4岁原本是天真烂漫、“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纪,可4岁的朵朵(化名)却格外“安静”,不仅如此,平时少之又少的说上几句,还有点“口齿不清”。一开始朵朵妈以为她只是性格比较内敛,平时话少才导致语言能力发展缓慢,也没太当回事儿。前阵子,朵朵得了中耳炎,因为耳朵痛总是大哭不止,朵朵妈带她去看医生,各项检查后,惊讶地得知:朵朵有一个耳朵几乎听不到!医生还告诉她:孩子发音不标准,说话慢,语言发展比其他同龄小朋友慢很多,都是因为听力障碍问题!朵朵妈这才想起来,朵朵刚出生时是做过一次“新生儿听力筛查”,当时初筛的结果显示“不通过”,但听身边的宝妈说去复查一般都能过,加上自己当时又忙,所以就觉得复不复查没关系。首先,为啥新生儿听力筛查一定要做?当然是看娃的听力正不正常啦!有什么问题的话,早发现才能早治疗!我国听力残疾占残疾人的33.51%。不重视听力筛查,可能会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遗漏孩子的听力问题:■1.单侧听力障碍这样的小孩平时听声音的反应和交流能力和其他小孩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因为有一只耳朵能正常听见声音。有很多孩子甚至到青少年期才会发觉患耳的问题,比如打电话突然发觉有一只耳朵听不见或者有人在耳边说悄悄话发觉一只耳朵听不见等等。■2.小孩轻度听力障碍如果是轻度,小孩平时的交流可能不会有大问题,但小一点的声音就会听不见,这样声音对小孩的刺激减少了,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小孩的发育。有的小孩还会出现说话吐字不清的情况,或者等到小孩学龄期,因为有些细微的发音听不清楚影响学习。打个比方,汉语有声母、韵母之分,有一些带辅音的声母,如果有轻度听力障碍,很可能会因为听不见声母而发的不准。比如“起”,可能就会因为听成“以”而发音成“以”。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小孩有言语障碍,而是因为听不清引起的。听力筛查具体怎么做?啥时候做?✎具体怎么做?在安静的房间进行测试,将仪器耳塞或者耳罩的探测器放于宝宝外耳道中,探测器会发出一些“吱吱吱”的声音,如果孩子配合好,整个过程大约5至10分钟。✎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是?初筛: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复查: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进行复查。如果这一次通过,则可以舒一口气了。听力诊断:如果仍然没通过,需要3个月内做听力学诊断检查,确保在孩子6个月左右能确诊是否患有先天听力损失,以便在有好的时机对孩子听力实施干预。听力干预: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和听力学干预。长期随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进行听力筛查,并且每半年随访一次,避免迟发性听力损害的漏诊。随访最好持续3年。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们!听力筛查中的初筛,一般产后还没出院,医院都会给孩子做。但初筛没通过的宝宝,一定要按时复查哦,千万不要怕麻烦和心存侥幸。当然宝宝如果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也先别着急,大部分孩子经过后期的复查都被证实听力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初生婴儿耳道里的羊水、胎脂等可能会影响首次听力筛查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放弃复查的理由。听力筛查和听力诊断有什么区别呢?听力筛查是用一种恒定大小的声音刺激听觉,再通过记录脑电波过滤叠加进行波形判断来确定是否有反应,最后的结果一般是通过或者不通过。全面的听力诊断包含高频、低频的听阈检测,中耳功能检测,以及耳声发射检测。听力诊断完成以后,我们就知道小孩的听力阈值在什么水平,而不仅仅是通不通过啦。也就是说,听力筛查是初级版,听力诊断是高阶版。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玩游戏”来进行听力诊断哦。娃在做听力筛查时,家长怎么配合?▌筛查前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马上进检查室时不要交换抱婴者,以免吵醒孩子;为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最佳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筛查中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筛查后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按医生指示去做;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通过筛查者,仍应定期做好听力保健;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朱为国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3日273
0
0
-
新生儿听力筛查问答
1.宝宝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发现听力有问题的宝宝并及时干预。弱听宝宝除了听力问题,往往还伴随言语发育问题,错过了听力干预的最佳时期,往往会引起言语发育障碍;只要及时对听力进行干预,他们就可以聋而不哑。有一些家长对听力筛查不重视,或者讳疾忌医,拖到孩子大了再去就诊,可能造成孩子终身的言语问题。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听力诊断一般在三月龄时进行,复筛到听力诊断期间,家长可以在家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情况,作为重要的病史,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医生结合病史和听力检查报告,进行最终诊断。2.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一定是遗传性耳聋吗?不一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原因很多。首先,宝宝刚出生时,耳道内会有羊水耵聍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能堵塞耳道,导致筛查不通过;其次,婴幼儿吞咽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会因呛奶出现中耳积液,这也会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导致筛查不通过;最后,就是一些先天性的耳道、听骨链或者耳蜗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听力损失,这也会导致筛查不通过。3.新生儿听力筛查OAE和AABR一个通过了,一个没通过,还需要做听力诊断吗?OAE和AABR都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的办法,联合使用OAE和AABR技术可以提高筛查的敏感性,但二者检测的部位和效力不一样。我们听到声音是感音毛细胞产生电信号并传入听觉中枢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赖于整个听觉通路的完好。OAE主要检测感音毛细胞的功能,AABR检查的是整个听觉通路的功能。如果OAE通过,AABR不通过,说明宝宝感音毛细胞功能尚可,但整个听觉通路存在问题,属于听力筛查不通过,仍然需要进行听力诊断检查。如果OAE不通过,AABR通过,说明宝宝的感音毛细胞存在问题,但是整个听觉通路功能尚可,属于听力筛查通过,可以不再做听力诊断检查。有的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过率,会重复多次测试。如果是这样得到的“通过”结果,往往是不可靠的。4.听力筛查只要几分钟就好了,听力诊断检查需要多长时间?听力筛查是所有宝宝都要做的检查,由于受试范围广,需要检查更高效快捷,它的任务就是用尽量短的时间,把可能有问题的宝宝找出来。而听觉诊断检查更全面,更仔细,它的任务是对宝宝进行详细检查,找到真正有听力问题的宝宝,它不仅要明确宝宝是否存在听力损失,还要明确宝宝听力损失的类型以及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叫听觉诱发反应,ABR,它的检查原理类似心电图,是记录宝宝的大脑对听觉产生的电流波形。这种电流非常微弱,一旦宝宝活动或者哭闹就完全记录不到,所以检查需要宝宝在深睡眠状态中完成。那么听力诊断检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这与宝宝的睡眠状态有关,如果宝宝睡得沉,40分钟到1小时就可以完成,具体与检查的项目有关。如果宝宝睡得不好,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检查结果也更难判断,容易误诊。5.什么是ABR?临床如何诊断听力损失?ABR是英文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的简称,译为听性脑干反应,听觉脑干反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等,它是声音诱发的脑电反应。ABR反应有典型的波形特征,这个反应非常微弱,在μv级别,所以记录时要排除各种干扰,使基线平稳。随着刺激声强度降低,ABR的波形出现的越来越晚,幅值慢慢地下降,直到最后完全消失。随着声音刺激强度逐渐降低,ABR潜伏期延长,幅值下降通过ABR测试反应,我们可以找到引起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强度,这就是反应阈。临床就是根据反应阈来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ABR最常用的测试声是短声,又叫click声,测试得到的阈值小于35分贝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一份好的ABR报告要求测试基线平稳,ABR波形清晰,这样的测试结果才算准确。6.听力检查的镇静剂【水合氯醛】会对宝宝有什么影响?镇静剂对宝宝的影响可以分给药方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两方面。给药的方式有两种,口服和灌肠。因为药物比较苦,宝宝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可能会有挣扎,3个月以上的宝宝,我们会少量、多次的给药,减少宝宝的呛咳反应;3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采用灌肠的方式,因为他们的吞咽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口服给药容易造成误吸。如果宝宝存在唇腭裂,不论多大都是灌肠给药,因为他们的咽喉存在先天发育不良。药物本身有哪些不良反应呢?因为我们是最低剂量给药,而且一天只给一次药,即便药物都被吐掉或排出,当天也不再补药。所以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没有见到过,极个别家长反映用药后宝宝有过腹泻和过敏,不过一周内都自愈了。总体而言,水合氯醛还是非常安全的。
李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8日493
0
0
-
为什么婴儿的声导抗使用1000Hz探测音
声导抗测试的探测音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最常见的两种为226Hz和1000Hz。传统的鼓室声导抗检测采用226Hz探测音,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保健追踪工作的普遍开展,发现226Hz探测音在婴幼儿表现不同于成人的鼓室图型,其结果对于判断是否为中耳炎并不可靠。 中耳结构可看做传声系统。传声系统的质量、弹性和摩擦力可影响不同频率声音的传递。成人和大龄儿童的中耳系统以劲度为主,对低频声音的传递影响更显著。婴幼儿的中耳系统以质量为主,对高频声音的传递影响更显著。因此,对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声导抗测试,应使用不同的探测音频率。226Hz声导抗适合于成人及年龄较大的儿童,0~6个月内的婴幼儿的声导抗测试应使用1000Hz。 正常成人中耳共振频率为800~1200 Hz。因此,选用226 Hz 探测音时,中耳主要受劲度影响,鼓室图表现为单峰。中耳炎患者,由于积液减少了中耳耳腔内的气体体积,劲度声抗升高,最终造成声阻抗升高,鼓室图峰型低钝。当中耳腔完全为液体充满时,劲度声抗最大,鼓室图表现为平坦型。因此,成人可通过观察 226 Hz 探测音鼓室图形态和测量声导纳值判断中耳是否正常。 新生儿在出生时,外耳道底未完全骨化。在其出生后6个月内,外耳及中耳结构处于持续发育的过程,应使用1000Hz的探测音探测中耳积液。 婴儿中耳体系会从以质量主导逐渐变化为以劲度主导。因此,随着婴儿年龄的增大,声导抗测试会从1000Hz转变为使用226Hz。
黄郁林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22日3497
0
3
-
第一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就一定有听力问题吗
不一定。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外耳道还会残留羊水、胎脂等残积物,这些物质会使得耳声发射的信号减弱或者消失,所以一般来说会建议在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之后再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在听力筛查之前可以适当的用小棉棒来清理外耳道。 此外,还有一部分新生儿存在中耳积液,这也会引起听力筛查的结果异常,这种情况随着中耳积液的逐渐吸收也会好转,大部分中耳积液的新生儿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时会变为正常。 不仅如此,如果在听力筛查的时候新生儿比较烦躁,或者不能保持安静状态的话,也会影响听力筛查的通过。 而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是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家长会更加关注听力筛查的情况,可是这部分孩子在第一次听力筛查是通过率往往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不要太过担忧,因为这部分婴儿的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太成熟,所以有些婴儿会暂时性无法通过听力筛查,而随着婴儿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在产后42天时复查的话,听力筛查通过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不过,并非孩子通过了听力筛查就一劳永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根据美国《儿童听力筛查指南》的数据分析表明,婴儿期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发病率为3‰,学龄期则增长到9‰~10‰,单耳和双耳的暂时性与永久性听力损失可达14‰以上,年龄在6~19岁之间的患病总数超过700万。这也告诉了我们,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儿童期听力损失的发病人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如果孩子出现下述这些问题的话,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且及时去专科就诊了—— ?孩子1个月的时候,还不能对大声的噪声刺激作出反应,不会被这些噪音吓到,3~4个月大时,还不能转向声音的来源处。 ?孩子不能仅仅依靠声音来注意到你。 ?他关注漱口和振动这种能够感受到的声音,但不会试着发出个别元音或辅音。 ?开口说话晚,而且到了12-15个月还不会叫“爸爸”或者“妈妈”。 ?叫他时往往没有反应,这很有可能被家长们误以为孩子是心不在焉或者不听话,实际上却是由于部分性耳聋造成的。 ?宝宝看起来似乎只能听到某些特定的声音。 ?他看起来不仅听力很差,而且也不能保持自己的头部竖起,或者在没有支撑的条件下,走路和坐下都很慢。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08日592
0
0
-
常用听力筛查技术有两种
常见的听力筛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耳声发射(OAE),可以筛查出因为耳蜗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听力异常,另一种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应出耳蜗、听神经以及脑干听觉通路的损伤。这两种方法都很简便易行,而且可以由仪器自动测试,重复性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筛查技术仅仅能够起到筛查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确实没有通过听力筛查的话,那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原因。同时,耳声发射(OAE)对于神经传导异常引起的听力异常无法筛查,因此,如果孩子有生后住院等高危因素的话,选择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则更为适宜。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08日916
0
1
相关科普号

周宜龙医生的科普号
周宜龙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儿童耳鼻咽喉科
13粉丝1369阅读

黄治物医生的科普号
黄治物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5550粉丝33.5万阅读

王建涛医生的科普号
王建涛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72粉丝624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兵 主任医师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耳科中心
耳硬化 56票
中耳炎 48票
耳聋 41票
擅长:中耳炎、耳硬化及各种耳聋的外科治疗。 -
推荐热度4.8王武庆 主任医师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耳科中心
耳鸣 88票
内耳眩晕 51票
耳聋 48票
擅长:耳聋,眩晕,耳鸣,半面痉挛,面瘫,耳显微外科,如颞骨肿瘤,岩尖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耳硬化,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积液,中耳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突发性聋,周围性面瘫、血管性(搏动性)耳鸣、耳部、腮腺肿瘤,上半规管裂,前庭导水管扩大,眩晕诊治。 -
推荐热度4.7曹效平 副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鸣 60票
耳聋 37票
耳疾病 1票
擅长:突发性耳聋、耳鸣及眩晕疾病,突发性耳聋的延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