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

(又称:儿童分离焦虑症、儿童分离性焦虑、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就诊科室: 小儿精神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主要指儿童与依恋对象等重要人物分离时所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可见于儿童期各个阶段。

主要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分离后对于其依恋对象的担心或能否继续得到依恋对象的关心。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在 4.1%~5.1%,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下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个离不开妈妈的9岁小男孩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主要或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

  • 遗传因素:该病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儿童的双亲具有焦虑症病史,那么其出现分离性焦虑症的可能性高于双亲正常的孩童。
  • 环境因素:本病的发生与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重大受挫或不幸事故、父母分离、亲人重病或亡故等生活事件常常也是焦虑症的诱发因素。
  •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及生活中的保护、惩罚等多项内容,是对家长养育孩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的特征性概括。过度保护、溺爱或者过于严厉以及父母的过于焦虑的情绪等家庭教养模式都会造成幼儿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对周围环境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需加以注意:

  • 父母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较父母正常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 性格内向的孩童也容易出现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
  • 12 岁以下儿童是主要的患病人群,其中以初入学时期儿童为发病高峰,3~5 岁为其另一发病高峰。
  • 生活中突然遭遇重大事故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事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每个妈妈都应该知道的——孩子断奶的误区 !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症状表现

过度的焦虑情绪是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最常见的表现,可表现为不愿意睡觉、不愿意上学及外出活动,尤其是依恋对象没有陪伴在侧的时候,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易躁易怒、摔东西、痛哭,甚至可出现头痛、呕吐、腹痛等躯体症状,但也有部分儿童可表现为过分的淡漠及怯懦。

典型症状

  • 过度焦虑:出现与年龄不相符合的不现实的担心,其是依恋对象没有陪伴在侧的时候,可表现为哭闹不安、极度痛苦、烦躁、易激惹等。
  • 躯体症状:部分孩童在过度的焦虑状态下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腹痛等躯体表现,但是临床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的损害。
  • 情绪淡漠:除外焦躁不安等表现以外,有时儿童可转换为过度安静、淡漠甚至退缩怯懦等表现形式。

并发症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其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可持续至成年。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普遍性焦虑障碍
  • 抑郁障碍
  • 学校恐惧症
  • 惊恐障碍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父母应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避免过度保护。
  • 父母应耐心倾听子女的倾诉,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 父母可采取适当的奖惩方式,鼓励孩童多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培养其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 对于有遗传风险因素的儿童,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儿童情绪的变化,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检查

当医生怀疑是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时,通常通过临床表现及心理评估量表等进行确诊。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问诊:医生通过询问患儿及家属了解及判断是否有相关的临床表现,如情绪变化、躯体症状、性格改变等。
  • 心理量表:评估患儿情绪障碍的类型及程度。
  •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 4 版(DSM-Ⅳ)八项标准:该标准可用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满足 3 条及以上、持续 4 周及以上的患儿医生会考虑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诊断。八项标准如下:
    (1)离开家或亲近的人出现过分的痛苦。
    (2)持久和过分的忧虑失去亲近的人,或灾祸可能降临于亲近的人。
    (3)持久和过分的忧虑不祥的事导致与亲近的人分离。
    (4)由于害怕分离,出现持久的拒绝上学或去其他地方。
    (5)没有亲近的人陪伴,或在其他情境中没有成人做伴,经常过分害怕,或不愿独自一人。
    (6)没有亲近人的陪伴,常拒绝上床睡觉,或不愿离家睡觉。
    (7)因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的梦魇。
    (8)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To 家里即将有上幼儿园的家长:3岁幼儿入园适应水平自测表,建议家长老师都测一测

陈静静 主治医师 河南省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治疗方式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以心理治疗为主导。

药物治疗

五羟色胺抑制剂:作用是用于缓解焦虑症状,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是目前药物干预的首选药物。服药后可能会有口干、腹泻、消化不良、头晕、嗜睡、震颤等不良反应。

其他治疗方法

  • 认知行为治疗:包括传统认知行为治疗和新型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主要通过影响患儿的不良认知达到改善不良情绪以及行为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分散注意或情境再现等方式,父母也可以参与进治疗中给予患儿鼓励,并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
  • 家庭干预:家庭干预往往是治疗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关键,这可能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有关。家庭治疗主要通过改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与子女间的亲密关系达到对焦虑症状的缓解。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每个妈妈都应该知道的——孩子断奶的误区 !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注意事项

  • 耐心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
  • 父母应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避免过度保护。
  •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情绪。

预后

若早发现并接受正规的治疗,本病大多数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均能较好的适应社会、回归学校,人际关系改善。预后与年龄呈负相关,年幼儿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预后较好,对发育的影响较小;年长儿的预后则相对要差一些。

分离性焦虑症若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消极影响,包括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等,并可延续至成年期。

相关科普号

叶敏捷医生的科普号

叶敏捷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4654粉丝29.7万阅读

李福轮医生的科普号

李福轮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科

725粉丝16.2万阅读

刘锋医生的科普号

刘锋 副主任医师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7粉丝951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