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病

就诊科室: 医学影像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放射病是指大量放射线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慢性放射病是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较高剂量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本文主要涉及急性放射病。根据接受辐射剂量、临床特点的不同,急性放射病主要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核辐射系列科普

鲍时华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发病原因

急性放射病是由放射源释放射线,接触人体后破坏人体细胞结构,造成细胞、组织和器官损害,甚至导致遗传性危害。

基本病因

  • 战争时,核武器(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爆炸。
  • 核电站、核潜艇等核设施中,核反应堆、核燃料装置及其他存储放射源装置发生损坏或失控时,造成放射源泄露。
  • 恐怖活动中,恐怖分子利用核材料和普通炸药制成“核脏弹”,爆炸后可造成放射性污染。
  • 医疗活动中,利用放射线诊疗或接触放射性物质。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急性放射病,需加以注意:

  • 易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职业人员:如核电站工作人员、实施放射性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医务人员。
  • 接受放射线治疗的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拍一次片和做一次CT大概会产生多少射线,辐射有多少?

陈伟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影像科

症状表现

发病过程存在假愈期,在此期,初期的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机体内病理过程仍继续发展。随后进入极期,出现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有无假愈期及其长短,是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典型症状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辐照剂量 1-10 戈瑞。临床表现主要为血白细胞下降、出血和感染。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 轻度:辐照剂量 1-2 戈瑞。
    初期可有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假愈期症状消失;极期可有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

    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轻度减少,无明显出血症状,骨髓病变轻。

    一般治疗和休息 1-2 月后可恢复。

  • 中度:辐照剂量 2-4 戈瑞。
    照射 2 小时后患者即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4 日进入假愈期,持续 3-4 周;进入极期后出现脱发、高热、出血。

    血白细胞数反应性升高,24 小时恢复至原有水平,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至照射后 5 天达到最低。

    恢复期:患者经过治疗 2 月后,进入恢复期,症状减轻,全身情况逐渐好转。生殖功能恢复需要 1 年以上。

  • 重度:辐照剂量 4-6 戈瑞,半数致死剂量范围。
    初期:照射后 1 小时即可出现症状,除全身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还有腮腺肿大,严重感染。假愈期 2-3 周,有中等度发热;极期表现为严重脱发、高热、严重感染、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甚至解柏油样便),甚至死亡。

    初期血白细胞数反应性升高,后逐渐下降;血小板急剧下降,辐照后 1 月左右降至最低值。

    恢复期较长,可有中度贫血,生殖功能恢复需 2 年以上,甚至出现不育。

  • 极重度:辐照剂量 6-10 戈瑞,绝对致死剂量。
    患者 1 小时内即可出现头痛、呕吐、腹泻等;假愈期不明显;第 2 周进入极期,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腹痛、拒食、黑便、血尿,伴发严重感染、出血等。常因严重感染、出血而死亡。

    3 天内淋巴细胞数绝对值降至 0.25×10^9/L;第 2 周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降低至最低。

    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存活,恢复较差,遗留造血、免疫能力下降、不育等后遗症。

肠型急性放射病

  • 一次辐照剂量 10-50 戈瑞,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为主要表现。
  • 患者受照后 0.5 小时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腹痛,每日腹泻可达 20 余次,血水样便,可见脱落的肠粘膜组织。
  • 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急剧下降,1 周内白细胞数下降至 1×10^9/L以下。
  • 患者多因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脑型急性放射病

  • 一次辐照剂量 >50 戈瑞,以脑组织损伤为临床表现。
  • 患者很快出现意识障碍、不能分辨时间地点、行走不稳、肢体震颤、抽搐等症状,常在 1-3 天出现昏迷,因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其他急性放射病

  • 患者被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局部可出现皮肤、肢体损伤,如毛发脱落、皮肤红斑、溃疡、水疱、坏死等。

如何预防

除了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如战争、恐怖袭击外,一些措施可以避免发生急性放射病:

  • 高风险职业从业人员接近或接触放射源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好防护措施,携带体外放射性检测装置监测环境辐射量,孕妇、老年、儿童均应禁止入场。
  • 远离放射性物质存放区域。
  • 如已发生放射性泄露的情况,应关注网络、电视等官方发布的信息,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关闭门窗、排风扇、空调、以及其他可能将外界空气带入室内的通道。如有可能,进入地下室。在避难所停留最少 24 小时。
  • 如需要疏散,应听从政府或救援组织的指挥,随身携带必要的物品:手电、手机、充电器、应急包、必要的药物、密封食物、瓶装饮用水、现金和信用卡、额外衣物等。
  • 服用一些抗辐射药物,以减轻和恢复细胞损伤。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核与辐射紧急情况下个人应对策略

梁莉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肿瘤化疗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接触放射源史、实验室检查和体外放射性检测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小便、大便检查:有助于检查辐射对外周血细胞、肝脏、肾脏、心脏、消化道、甲状腺等组织或器官的影响。
  • 骨髓检查:有助于检查辐射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 放射性监测:医生会通过体外测量装置,如放射量测定器、盖革计数器评估辐照剂量。血、尿、便、皮肤组织等标本也可进行检测。

治疗方式

医生会针对患者主要症状给予针对性、合理有效治疗。主要是针对中、重、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辐照超过 10~12 戈瑞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很高。

一般治疗

  • 安静休息,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处理污染衣物,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清洗患者。
  • 对于辐射造成的重度血细胞减少患者,和继发消化道和其他部位出血的贫血患者,需要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血液制品。所有血液制品都应被照射(25 戈瑞)或去白细胞。

药物治疗

体内污染物清除

  • 碘化钾:可以预防甲状腺大量摄取碘放射性同位素,特别是碘-131。对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和大于 18 岁的成人,推荐口服一次 130 毫克碘化钾片剂,最好是在辐射暴露后 6 小时内服用。
  • 普鲁士蓝:可与体内铯和铊结合,并经粪便排出。
  • 二乙三胺五乙酸:可与体内钚、镅和铯结合,并经尿液排出。

抗感染药物

  • 对于皮肤破损、血白细胞减少、出现发热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等。中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入极期后,根据细菌学检查和感染源选择抗生素,还要注意真菌和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止血药物

  • 对于有出血的患者,可选用止血敏等药物。女性月经前可用丙酸睾酮。

细胞因子

  • 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生成,改善造血功能。非格司亭和培非司亭可以用于急性暴露于辐射剂量 >2 戈瑞的患者。

辅助造血功能恢复的药物

  • 维生素、肌苷、叶酸、辅酶 A 等。

神经系统药物

  • 对于脑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可选择镇静药物、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保护大脑。

抗辐射药物

  • 含硫化合物(如氨磷汀)、雌激素类、天然植物类(如多糖)抗辐射药等。

手术治疗

如存在放射性碎片、开放性伤口、肠穿孔等,患者需接受外科干预,应在暴露后 36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暴露后 48 小时。若需额外手术,至少应在暴露后 6 周以后再进行。

其他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俗称为“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适宜于暴露剂量为 2~10 戈瑞的患者。超过 10 戈瑞时患者除骨髓受损外,其他器官系统也受损,不适合该治疗。
  • 保护性隔离治疗:中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有条件者安排在层流隔离病房治疗,其他人员要穿戴双层手套、双层隔离衣、口罩、帽子,必要时穿戴防辐射服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放射性脑坏的处理措施

黄德波 副主任医师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放疗科

注意事项

  • 如发现放射性泄露情况,专业人员应及时上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隔离。受辐照者尽快就医。
  • 放射病患者在恢复后要定期进行终生医学随访,随访项目包括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检查。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可咨询专科医生或及时治疗。随访检查项目抓重点,其他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 急性放射病患者康复后半年内检查 1 次;骨髓型放射病轻、中度患者每年检查 1 次;重度以上患者每半年检查 1 次,3 年后可每年检查 1 次;骨髓型放射病轻、中、重度患者十年后每 2~3 年检查一次。

预后

  •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患者,经一般治疗和休息 1~2 个月后可恢复。
  • 中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恢复的可能,但恢复期较长,或有后遗症。
  • 肠型、脑型急性放射病患者预后差,治疗效果不佳,大多因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放射病相关科普号

梁莉医生的科普号

梁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肿瘤化疗科

494粉丝14.6万阅读

王琪医生的科普号

王琪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

放射科

9粉丝26.1万阅读

沈国良医生的科普号

沈国良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烧伤整形美容外科

2665粉丝32.5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