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网膜炎

(又称: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脊髓蛛网膜炎,又称为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是一种慢性的脊髓炎症性疾病,本病能够引起脊髓蛛网膜逐渐增厚,脊髓、神经根粘连或形成囊肿,进而导致脊髓神经功能的异常。

本病的发病率在脊髓压迫症中占第 2 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 - 60 岁中年发病居多。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半身麻醉后蛛网膜炎性疼痛

王祥瑞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脊髓蛛网膜炎可由多种病因引发,常见的有:感染、外伤、化学制剂的使用及脊髓本身的病变等。

  • 感染:流感、伤寒、梅毒、结核、脑膜炎、盆腔感染等均可导致脊髓蛛网膜炎。
  • 脊髓外伤:任何脊髓损伤如腰部外伤、腰椎穿刺损伤等都可以引起脊髓蛛网膜的破裂出血,引发蛛网膜炎症、蛛网膜增厚、蛛网膜粘连。
  • 化学制剂的使用:脊髓鞘内注射、造影剂、麻醉剂的使用都可引发脊髓蛛网膜炎。
  • 脊髓本身的病变: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腰椎间盘突出等。
  • 病因不明:少数患者无明确发病原因。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脊髓蛛网膜炎,需加以注意:

  • 免疫力低下:劳累、产后、营养不良或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可导致
  • 有感染病史
  • 从事高危工作
  • 中年男性
  • 腰椎间盘突出

症状表现

脊髓蛛网膜炎症状缓慢进展,早期多表现为躯体、下肢的麻木、疼痛,可间歇性的加重-缓解,持续数个月至数年后可出现脊髓压迫损伤症状:麻木、疼痛加重,肢体力量的下降,肌肉的萎缩,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有些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脊髓损伤的症状。

典型症状

  • 麻木感、针刺感:早期多出现在腰背臀部及下肢,部分患者亦累及上肢。轻重不一,在适当休息后可缓解,随病情发展这类神经刺激症状会逐渐加重。
  • 肌肉力量下降:脊髓蛛网膜炎逐渐进展,可出现四肢及躯干肌肉力量的下降,以下肢多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无法持重物。此外,还可以出现肌肉萎缩。最终可能发展为瘫痪。
  • 感觉异常:脊髓蛛网膜炎病情进展后,可导致四肢及身躯的感觉异常,多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的减退甚至缺失。
  • 大小便异常:在脊髓蛛网膜炎进展至出现脊髓压迫的时候,部分患者可出现脊髓神经的损伤,影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 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发热、心跳过速等。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高颅压综合征
  • 抑郁症
  • 头痛

如何预防

脊髓蛛网膜炎的预防主要在于病因及危险因素的防治。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避免外伤:不参与打架斗殴,频繁使用交通工具的人应防范交通意外,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应注意安全保护措施。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维持心理健康,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运动(每周 3 次 30 分钟以上有氧运动)。
  • 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应注意手术诊疗规范,减少医疗操作引发脊髓蛛网膜炎的可能性。

检查

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病程进展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后可明确诊断脊髓蛛网膜炎。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对脊髓蛛网膜炎病因(特别是感染)的判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病腰椎穿刺时,会出现特征性的有时脑脊液梗阻,有时通畅的表现。部分患者腰椎穿刺放液后会出现症状加重。
  •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神经系统无创性检查,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患病区域的形状及部位,对于囊肿性的脊髓蛛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 脊髓造影后的 CT 扫描(CTM):可显示脊髓椎管内的粘连和狭窄,有助于脊髓蛛网膜炎的诊断和后期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的评估。
  • 脊髓椎管造影:其他方法诊断困难时,脊髓造影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可见较为特征性的检查结果。
  • 肌电图检查: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有助于判别肌肉无力的病因,对患者后期恢复预期的评估也有重要作用。

治疗方式

脊髓蛛网膜炎的治疗以病因治疗、脊髓神经综合治疗及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 抗病毒、抗菌药物:根据血液检查及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多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抗菌治疗。
  • 激素治疗:脊髓蛛网膜炎可选择使用激素治疗,常用的激素有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能够减轻脊髓内的炎症反应。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免疫力降低,引发皮疹,体重增加等。
  • 改善脊髓血液循环功能的药物:常用的有地巴唑、山莨菪碱,对脊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 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神经营养药(甲钴胺、胞磷胆碱、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等。
  • 镇静止痛药:对剧烈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卡马西平、硫喷妥钠等药物止痛。

手术治疗

  • 手术清除脊髓压迫与粘连:对于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肿瘤切除、囊肿摘除或粘连松解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其他治疗方法

  • 康复治疗:脊髓蛛网膜炎导致的肌肉力量下降,需在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后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常用的有站立训练、肌肉力量训练,配合电刺激疗法及传统的针灸疗法。
  • 椎管内注射空气疗法:一次注入 10 ~ 15 毫升空气,释放出等量脑脊液。对早期脊髓蛛网膜炎的粘连松解、改善脑脊液循环起到一定作用。

注意事项

  • 术后注意事项: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陪护的家属亲友应注意其伤口有无渗血,保持身体的清洁,防止感染。
  •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以恢复性力量训练为主。早期训练时需要家属陪护,防范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防止摔伤。定期(1 - 2 个月)到康复科复查重新评估,调整训练方案。
  • 饮食结构的调整: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注意术后营养的补充,多食用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如鱼肉、虾、蛋类、牛奶等。
  •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预后

脊髓蛛网膜炎多为慢性病程,在出现症状后积极治疗恢复较好,大多数患者可解除疼痛,恢复大部分脊髓功能。

部分病情严重或未经积极治疗的脊髓蛛网膜炎患者,可出现脊髓横贯性损伤,可导致瘫痪等严重残疾。

相关科普号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

王祥瑞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疼痛科

1.3万粉丝145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