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泪囊瘘是什么?
邸悦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17日14
0
0
-
急性泪囊炎发作的“快诊快治”:切开排脓、全身抗感染治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患者中年女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就诊,表现为泪囊区红肿、疼痛明显。就诊时给予诸多指导,包括合理抗生素的全身应用等。急性感染的最大危害是并发眼眶蜂窝组织炎,如果细菌进一步进入血管内可导致血栓性海绵窦炎,可以
袁一飞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9日212
0
3
-
慢性泪囊炎如何治疗
慢性泪囊炎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泪囊黏膜及周围组织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眼病。病因主要是鼻泪管阻塞和随后的微生物感染、解剖变异以及鼻腔与鼻窦疾病等。慢性泪囊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多见。初期症
陈爱平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05日198
0
1
-
什么是泪囊炎?小孩子得了泪囊炎应该怎么办?——泪囊炎的健康教育
泪囊炎是一种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大部分是由于鼻泪管下段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管道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极少数为鼻泪管骨性管腔狭窄引起,导致泪夜或泪囊分泌无法排出。主要症状是流泪,眼屎多,长期不愈至眼周皮肤湿疹主要的治疗是泪道冲洗,按摩,滴眼药水。4个月大仍不愈需行探通术。随着年龄增长治疗次数增加,治愈率降低。不会,操作是在麻醉后进行的,冲洗滴麻醉药1次。探通滴麻醉药2次。而且针头是圆钝的,刺激性小。术前禁食、水1小时。必固定好头部避免术中出血。术中可能会出现吞水,器不出声音,眼,鼻,口腔有血丝,属正常现象。术后10分钟即可进食,注意患眼卫生,不能揉搓患眼。1小时后开始滴眼药水,冲洗后3天开始按摩泪囊区,探通后7天开始按摩泪囊区。必复诊泪道冲洗者15天后复诊,探通者1个月后复诊。如何按摩泪囊区,可观看<泪囊区按摩操作视频>科普文章。
陈丽丽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08日450
0
2
-
374.泪道系列之十四&急性泪囊炎发作期时的 ——鼻内镜下鼻泪道吻合术。
泪道阻塞以后泪液引流不畅,个别患者可以因细菌感染急性炎症发作引起急性泪囊炎。也有患者终身并不急性发作,仅仅表现为泪道不通的溢泪或者黏脓液返流。急性泪囊炎发作时局部皮肤充血,泪囊区肿胀、疼痛压痛明显,严重者发热、血白细胞升高。感染灶的细菌如果进到静脉内,可能导致颅内感染引起血栓性海绵窦炎,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颜面部的感染的治疗都要非常谨慎,因为面部的静脉没有静脉瓣。患者发病后第一时间需要给予及时足量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辅以理疗,做好手术前准备。在外科手术当中。如果皮肤面有急性感染,通常是手术禁忌,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鼻内镜下完成手术,不经过皮肤面,手术是可行的。因此尽早建立泪道新引流通畅途径,可以避免炎症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时完成吻合手术的难度相对更大,因为泪囊周围组织呈现炎症状态。更容易出血,组织结构不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术中照片可以看到泪囊切开时脓液积聚在泪囊中,不及时处理多数皮肤面穿破甚至形成瘘道。术后照片可以看到,泪囊区的红肿明显消退,流泪症状消失。目前定期复查鼻腔,希望最终手术成功。本病例的经验:1、急性感染期尽早使用合理的抗生素组合控制感染,避免形成眼眶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2、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在急性期完成手术,但必须经鼻内镜,避免反复发作。3、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个泪道阻塞都有可能导致急性泪囊炎发作。每发作一次,局部的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等都对成功率都有影响。尽早解决泪道阻塞的问题是避免急性泪囊炎发作的关键。患者同时罹患青光眼,角膜疾患,视力不佳,生活不易,或许是未及时治疗的原因。
袁一飞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02日1166
3
20
-
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
给我一双大眼睛2021年10月01日881
0
2
-
0~6岁儿童眼保健核心知识问答
0~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在眼球和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内在或外来的干扰,影响正常发育,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害。因此,一定要呵护好儿童的眼睛,做到儿童眼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让每一位儿童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北京美和眼科诊所小儿眼科张丰北京美和眼科诊所小儿眼科张丰一、宝宝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如何发育的?宝宝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6岁是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只有光感,出生后视力才逐步发育。一般来讲,1岁儿童视力可达0.2,2岁视力可达0.4以上,3岁视力可达0.5以上,4岁视力可达0.6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可达0.8以上。另外,立体视是分辨物体远近、凹凸的能力,儿童的立体视也是逐步发育的,大约5~6岁基本发育成熟。宝宝刚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逐渐减少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球继续增长,眼轴过长,就会发展为近视了。二、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识别儿童眼部疾病的危险信号,出现以下情况应当及时就医。(一)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可疑为结膜炎或新生儿泪囊炎。(二)若发现宝宝瞳孔区发白应当引起高度警示,提示可疑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底疾病,一定要尽早去眼科检查。(三)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提示可疑视力异常或眼病。(四)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视物,提示可疑斜视。眼球震颤,即双眼球不自主的有节律的转动,提示可疑视力较差,应及早就诊。三、儿童为什么要定期做眼睛检查?对于6岁以内的儿童,许多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发病隐匿,仅靠家长观察难以发现。一是因为这些眼病在外观上看没有异常的表现;二是因为儿童年龄小不会表达眼睛的问题,或单眼视力异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觉察;三是因为这些眼病大多从小就有,宝宝一直没有看清晰的体验,所以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不清晰的,也就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只有通过眼部外观检查或特殊的眼科设备检查,用客观的方式才能发现儿童眼部异常。儿童视力从出生开始逐步发育,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关注的眼病不同,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眼保健重点。从宝宝一出生就应该开始做定期的筛查。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可致盲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及时做眼底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婴儿期应筛查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严重的白内障对视力发育影响很大,应及早治疗,否则视力难以恢复。到了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应重点关注斜视、弱视和屈光不正三种儿童常见眼病。这些眼病对儿童的视觉发育影响也较大,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四、0~6岁儿童的常见眼病有哪些?(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10%~20%,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周越小其发病率越高。必须通过筛查,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干预,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可致盲。对于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出生时的孕周+出生后的周数)做首次眼底筛查,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和复查时间。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到有筛查能力的医疗机构检查。(二)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约为4,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白内障是指眼部晶状体混浊。有的晶状体混浊部位比较靠前,或者整个晶状体都混浊,家长就会发现瞳孔区发白;如果混浊部位在晶状体后部,瞳孔区就不会出现发白,这种混浊就需要用专业的红光反射来筛查。单眼的严重白内障最好在宝宝2~3月龄前治疗,若治疗不及时视力很难恢复。(三)先天性上睑下垂。患病率约1.8。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出现单眼或双眼上眼睑不能上抬或上抬不足,上眼睑部分或完全遮盖瞳孔。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孩子,一般睁眼比较晚,在出生后几天或者几周都不能睁大眼睛。中重度上睑下垂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时间,一般3岁之后手术为宜。严重的单侧上睑下垂或者双侧,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就医(四)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外界远处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远视是指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后;近视则是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前;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个焦点上;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比如双眼的远视度数相差150度或散光度数相差100度,度数较高的眼就容易形成弱视。屈光不正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家长一般对近视比较重视,但是对于6岁以内的儿童来说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也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后三种眼病很容易形成弱视,需要及时矫治。儿童屈光不正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容易发现,但确诊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儿童屈光不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是配戴眼镜,儿童配镜需要医学验光,综合屈光度、有无斜视及眼部其他健康状况最后确定眼镜度数。(五)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引起的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戴镜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弱视患病率约1%~5%。根据普查结果确定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7。弱视大部分可以治愈,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之后较难治疗,因此弱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是单眼斜视引起的弱视比较容易发现,但是远视、散光或者屈光参差等引起的弱视因为无特殊的异常表现常常被忽视,需要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才能发现。(六)斜视。斜视是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斜视是与视觉发育、眼部解剖、双眼视觉功能和眼球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立体视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成人后职业的选择。斜视患病率约3%。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其中出生后6个月内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约为1%~2%,人群中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为0.1%,内斜视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影响大,需要及早治疗。斜视的治疗方法有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斜视类型而定,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五、预防近视需要从宝宝就开始吗?近视预防应该从小开始。家长要有从小就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视觉环境的意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理念。新生儿视力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亮度,白天要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夜间睡眠时应关灯。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要多带儿童到户外玩耍,到医院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征兆并进行干预或矫正。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正视后若眼球继续增长,则出现近视。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3岁前生理屈光度为+3.00D,4~5岁生理屈光度为+1.50D~+2.00D,6~7岁生理屈光度为+1.00D~+1.50D。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近视不光对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影响,高度近视还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可导致视网膜脱离而致盲。因此,家长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延缓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六、早期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运动。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尽可能“目”浴阳光。(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眺5~10分钟。建议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避免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四)其他措施。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七、日常生活中,需要如何预防儿童眼睛意外伤害和传染性眼病?儿童生性爱动,要注意预防眼外伤,避免让幼儿玩铅笔等尖锐物,更不能手持尖锐物品奔跑打闹。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洗涤剂。若有化学试剂不慎进入眼睛要立即就地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送医院就诊。刮风天带儿童外出,要注意眼部遮挡以免进入异物。发生异物进入眼睛时,要避免揉眼,可让孩子轻轻闭上眼睛,异物会刺激眼泪增多而随眼泪流出,若不能自行流出或症状不缓解,要及时就医。要保持儿童眼部清洁卫生,教育和帮助儿童经常洗手,不揉眼睛。不带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幼儿到人群聚集场所活动。八、定期的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到哪里做呢?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作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共13次检查。其中,新生儿期2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1至3岁幼儿期4次,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家长应当定期带孩子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时,同时接受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我国有完善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各地的妇幼保健机构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眼保健工作的指导、开展专项检查、接受基层转诊。各地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也会提供技术支持,接受需要更专业的眼科检查和治疗的儿童。大家一起来努力,保障儿童的眼健康。九、家长关于儿童眼健康的常见误区误区一:宝宝的眼睛看上去很明亮,肯定没问题。0~6岁儿童中,许多影响视力的眼病从眼睛表面看是正常的,但是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眼病。比如位置比较靠后的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和其他先天性眼底病,可能致盲,但眼外观看都没有异常;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眼外观正常,但可能需要治疗。误区二:小宝宝“对眼儿”没关系,长大就好了。人们常说的“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婴幼儿的内斜视有真假之分。假性内斜视是由于宝宝鼻骨未发育完全,鼻梁宽且扁平,只是外观看起来像内斜视。这种假“对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观会逐渐改善,“对眼”自然消失。有的“对眼”是真的内斜视。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还会影响立体视的发育,限制长大后职业的选择,需要尽早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对眼”,应及时带宝宝找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明确是否是真性内斜视,不要盲目等待其自然好转,而耽误孩子的治疗。误区三: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引起儿童视力异常的原因很多,近视只是其中一种。6岁内的儿童近视较少,而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异常更常见。另外其他的眼病,如弱视、眼底疾病等也会影响视力。所以,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差,应该做进一步详细检查,确定了影响视力的原因,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用眼指导。比如近视了,要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远视引起的弱视则需要多用眼促进恢复。误区四:孩子视力不好不用担心,长大就好了。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家长一定要重视。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存在斜视、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和重度上睑下垂等眼部异常,都可以表现为视力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弱视,导致长大后即使戴眼镜视力也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孩子视力不好应及时矫治,积极促进视力发育,以免形成弱视。误区五:散瞳药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医生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就会建议散瞳验光检查。由于儿童眼睛的调节力特别强,不散瞳进行验光检查,经常会让正常的眼睛也表现为近视,或高度远视的眼睛表现为远视度数减低,影响验光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散瞳药物可以放松调节力,准确检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确定是否需要配镜矫正,所以儿童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正确使用散瞳药物对眼睛和身体都是无害的。散瞳后短时出现的看近不清、畏光,随着药物的代谢会自然恢复,家长不必担心,不应拒绝散瞳散光检查,错过孩子的最佳矫正时期,耽误、影响孩子的正常视觉发育。误区六:孩子不要戴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孩子如果有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经医生确诊后可能需要戴眼镜矫治。眼镜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决眼部聚焦的缺陷,使儿童看的清晰,促进视觉发育,缓解近视进展,眼镜对孩子的眼睛而言就是光学矫正。眼镜能不能摘下来要根据孩子的眼病种类和程度而定,中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有可能摘下眼镜;散光和近视一般不能摘镜,要等到18岁左右视力发育稳定时,通过激光手术可以摘镜。孩子有严重的屈光不正,特别是合并斜视弱视时,如果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戴眼镜矫治,则会延误治疗,严重者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误区七: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儿童近视后度数往往是每年增加,家长常认为是戴眼镜引起的。其实这是由儿童近视本身的病变发展特征决定的。儿童近视多发病于10岁左右,且有低龄化趋势,一般到18岁左右停止进展,儿童近视发病年龄越小,成年后近视度数越高。近视进展与年龄及用眼习惯有关,科学配戴眼镜可以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孩子近视了,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就要到医疗机构散瞳验光,准确配镜。误区八:近视都是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度数常低于600度,是遗传或用眼习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病理性近视度数常超过600度,伴有眼底视网膜病变,主要为遗传因素所致。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父母如果患有近视,应特别关注宝宝的视力发育,坚持带宝宝定期做眼部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子视屏类产品,同时也要减少长时间的读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多户外活动,尽可能减缓近视进展。误区九:儿童配镜到眼镜店验下光就行了。儿童配镜前必须进行散瞳验光,6岁以下儿童第一次配镜必须使用1%阿托品散瞳,散瞳验光应当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儿童的视力不良除了近视,还有远视、散光,有合并弱视的可能,其他眼病也可能会影响视力。因此,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和专业的医学验光后给出正确的配镜处方,才可以配镜。
给我一双大眼睛2021年06月07日2580
0
0
-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注意事项
2段语音 共115秒莫亚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3月31日1872
9
6
-
婴儿流泪
眼科医生周吉超2021年03月23日772
0
2
-
儿童常见眼病诊疗建议
欢迎您来到邓姿峰医生门诊及线上诊室方便家长诊后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到医生,医生通过线上诊室追踪孩子疗效“年龄小的孩子,在检查眼睛时,会出现配合度差等问题,治疗的难度也会加大,但是在孩子眼睛的发育时期治疗效果却是最好,为了守护好每个孩子光明的未来,眼睛问题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孩子终生遗憾!”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 邓姿峰医生 两届年度好大夫青年榜样医生得主 2021年版一.泪囊炎新生儿在出生5-7天(一周)左右出现眼屎,在滴了眼药水后稍微好转,停了眼药眼屎又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可能是泪道阻塞导致的泪囊炎,这样的孩子需要在没有明显红肿发炎的情况拟泪道冲洗,多次(三次)冲洗未通的孩子必要时需要拟行泪道探痛术。二.过敏性结膜炎 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揉眼睛,频繁用力眨眼睛,眼睛微红,流泪,孩子会忍不住去揉它,结果却越揉越痒,是怎么回事呀,您家孩子可能是结膜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滴用眼药水(抗过敏,低浓度激素人工泪液等),注意眼部卫生,清淡饮食,长期和医生保持联系或者定期复查,避免结膜炎进一步加重或者迁延不三.霰粒肿 霰粒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定需要做手术吗?手术后复发了怎么办?霰粒肿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饮食观念,少油饮食,饮食结构合理(少量多样原则)。不能偏食(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吃的多也可以理解为偏食),要以蔬菜水果(白菜,萝卜等)纤维食物和五谷为主食,暂时禁食包括汤,汤泡饭,油炸食品,油爆炒菜等;少食各类糖果,包装零食,和深加工食物,牛奶近三月也每天控制在100毫升左右,多吃蒸菜和水煮菜,少吃炒菜。四.倒睫当睫毛向角膜生长,触及眼球。引起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还会引起眼球充血,结膜炎,角膜上皮损伤,严重的导致角膜炎,角膜血管翳,角膜溃疡,角膜白斑,影响视力和美观。对于年龄小,轻度的情况可以行眼睑按摩和局部人工泪液滴眼,效果不佳或者严重的情况拟在3岁左右行手术治疗。五.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指眼皮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黑眼珠,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可造成弱视,散光。严重的可以导致仰头皱额的特殊姿态,重度上睑下垂可拟在一岁左右行(缝线暂时性手术),患儿视力影响小则定期观察,可以在三岁后再拟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六.细菌性结膜炎当孩子眼睑结膜囊不断有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有眼睛红,甚至早晨起床时眼皮会被眼屎粘住,应及时用棉签行局部眼屎清理后滴抗生素滴眼液,严重的行结膜囊冲洗,如果没有明显缓解,毒性强的细菌如淋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少见,但是可危眼球及视力,需要涂片和药敏实验确诊。七.近视首先家长需要清楚的意识到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及(用眼习惯),家长谨记保障孩子室外活动时间和频率,矫正不良学习姿势,培养体育兴趣爱好。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家长切勿相信(不戴镜)视力恢复训练或者治疗近视。任何疑问及时问邓医生。建议实施近视的防控计划;(1 )打表计时室外时间!是近视防控首要因素;家长注意时间和频率,户外半小时活动时间每天应三次以上,总共时间为2-3小时以上(长期宅在家里就算不看手机电视也会近视),要求:早起户外跑步20分钟(重要),下课去教室外活动五分钟以上,放学一小时体育运动,晚上作业时间超过半小时则室外运动(跳绳,体操等)十分钟以上为宜,家长一定记住走出家门有效室外活动。(2)室内环境尽量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将孩子常玩耍区域或者学习区域置于窗台或者阳台上,夜间光线暗时打开台灯阅读同时打开室内大灯,不建议孩子睡前阅读。帮孩子坚持至少一项喜爱的体育运动。城市化生活环境易造成孩子近视化,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主动去户外和运动预防,理想的室外体育运动包括,操场或者空旷位置跳绳,体操,踢毽子等;室外羽毛球,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运动更佳,其中爬山登高望远是让眼睛放松最理想的运动方式。(4)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握笔姿势:坐姿时要注意挺胸和抬头:眼睛离书本距离控制好(40厘米以上),家长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如走路,吃饭等情景长期监管;握笔时伸出拇指和食指,两指轻合成圆环状,把手掌以上微偏右边,把笔杆靠在食指第三关节处,使笔杆和桌面成65-70度,如下图。(5)四五岁以下孩子建议严格控制电子产品,家长想提前教育一定以听为主;六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电子产品,一定要控制好距离和时间,不建议使用手机iPad,可以使用电视机或者投影仪投屏,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短视频等长时间高强度用眼会明确造成孩子近视化。(6)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食(占比90%左右);小量多样原则,营养均衡,不挑食、偏食。少油盐(少吃汤,汤泡饭,副食等加工食品),少吃高糖食品,蛋糕、巧克力、糖果、饼干、油炸食品等等。选择合理的近视防控方案和矫正方案;由医生总结考虑建议。八.散光孩子散光在三岁时就稳定了,如散光度数较高(大于50度)则建议戴好眼镜预防视觉疲劳近视化可能,高度数散光需要定期复查排除角膜疾病(圆锥角膜等)。九.远视远视和近视相反,指平行光束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产生远视。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一般用凸透镜矫正,故远视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易发生眼疲劳,中高度远视严重的会造成弱视,甚至斜视。十.斜视儿童斜视属常见病,发病率约为3%,斜视常与弱视相伴,治疗中时有顾此失彼,手术时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斜视首先是外观的影响,这也是使患者家长就医的主要动机。更重要的是,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关于儿童做斜视手术,几岁效果最好?主要看斜视类型、双眼情况以及发病时间而定:①单眼内斜或伴有弱视的斜视,不急于手术,先治疗弱视,待双眼视力平衡后方可手术。②小度数的斜视、间歇性斜视以及斜视角不稳定的儿童斜视,要密切观察其变化规律,做相应的训练,不必急于手术,需先明确手术方案。③先天性斜视多数小儿眼科学者认为在生后6-18个月内手术对建立双眼视功能最好。④先天性机械性因素所致的斜视,如果是韧带或肌肉筋膜发育异常,手术越早越好。⑤发病较晚的,如发生在2岁以后的斜视应在3-6岁期间进行手术。十一.弱视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十二.早产儿视网膜病目前卫生部已发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规定“对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周-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治疗上会有很好的效果,基本上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能使患儿视力完全不受影响,在临床中,早产儿生长到37周、38周是病变的高发期。但对一些早产儿来说,38周之后的时间也不能疏忽,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致盲重在定期随诊,早发现早治疗,许多病变可以治愈。但是,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疾病进入晚期,患儿丧失了手术的机会,最终可能会视力丧失,留下遗憾。十三.眼外伤;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扫描进入邓姿峰医生网上诊室十四.如何正确滴眼药?外眼病如结膜炎主要通过局部点用眼药水、眼膏的途径来进行治疗。眼药水、眼膏直接用在患病部位,容易达到药物发挥作用的浓度,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靠,只要用法得当,可大大缩短病程。如何才算是正确使用呢?关于复查:基于本次检查结果,正常发育情况下孩子建议月左右复查复查;复查前联系邓医生做好复查准备?减少就诊时间?以下情况及时复查:治疗因意外不能继续,眼镜损坏遗失或镜面破坏,弱视训练终止,训练不能执行等。仍有疑问?就直接和邓医生沟通吧(免费,可以推荐给其他家长)外地孩子可以在眼科门诊检查结果通过二维码发给我分析,我将给与详细防控指导方案。
邓姿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3月12日1223
0
1
泪囊炎相关科普号

汤文权医生的科普号
汤文权 主治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
眼科
2898粉丝26.9万阅读

杨丽红医生的科普号
杨丽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眼科医院
眼眶病眼整形
4815粉丝15.1万阅读

向勤医生的科普号
向勤 主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眼科
2709粉丝15.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莫亚 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科
泪囊炎 77票
斜视 38票
倒睫 25票
擅长:内窥镜下泪道手术、显微镜下行斜视、翼状胬肉、上睑下垂、眼眶肿物等微创手术,并擅长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度近视视功能保护、干眼症、黄斑病变、葡萄膜炎、出血性眼病、视神经病变、视疲劳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及其他各种疑难眼病的辨证施治。 -
推荐热度4.4杨丽红 副主任医师天津市眼科医院 眼眶病眼整形
泪囊炎 23票
倒睫 15票
泪道阻塞 13票
擅长:1.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微创手术治疗急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泪道狭窄、泪囊粘液囊肿、泪小管断裂等疾病。 2.眼整形疾病:睑内翻,睑外翻,眼袋,开眼角,双重睑,眼睑皮肤松弛,上睑下垂,眉下垂,泪腺脱垂,眼睑肿物,眼睑畸形,翼状胬肉,活动义眼座植入等。 -
推荐热度4.1王旻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鼻窦炎 75票
鼻息肉 21票
泪囊炎 16票
擅长: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鼻泪管阻塞、过敏性鼻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血管瘤、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等鼻与鼻颅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