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身上的肉疙瘩是个啥?
后背起了个肉疙瘩,不疼不痒,基底有个蒂和皮肤相连。临床上称之为:皮肤软纤维瘤,本病不会恶变,也不会传染,也不会长太大。本病最好的治疗的方法就是激光治疗。
邢卫斌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23日199
0
1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术后随访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率高,术后需严格规范随访,争取对于复发的情况早发现,早处理,可以极大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对于术后的患者,建议术后三年内每半年随访一次,此后可每年随访一次。首先最经济的就是医生门诊的查体,触诊手术区域明确有无硬结,包块等形成。其次可根据情况,完善局部的超声、核磁检查,对于比如头颅部位的病变可完善CT明确有无骨质损害。做到规范诊断,全面治疗,规律随访,绝大部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完全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目的的。
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号2023年11月26日683
0
0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其他治疗?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获得阴性切缘,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我们尝试除手术治疗外的其他治疗。1,术前肿瘤较大,直接切除风险高或者难以完整切除此类患者术前可以进行肿物切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内科医生评估是否可行术前靶向药物治疗,如伊马替尼。术前药物治疗可缩小肿瘤范围,便于下次手术完整切除。2,手术难以切除干净。由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呈浸润性生长,局部可反复复发,侵犯深层结构,如多次扩大切除病理均证实依然存在肿瘤残留,可术后予以靶向药物治疗或局部放疗,降低术后复发概率。3,远处转移患者。对于有肺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样可在明确病理诊断、基因检查后,肿瘤内科医生评估是否可行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控制病变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号2023年11月26日332
0
1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危害和治疗难点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可浸润至人体的深层组织,比如脂肪,筋膜,肌肉,骨质。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很少出现远处转移,故局部浸润性生长是本病的主要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为罕见病,其本身又分为多种亚型,包括经典型(最多见),纤维肉瘤型(复发率高,可远处转移至肺),色素型,巨细胞型,粘液型,萎缩型等等。1,手术切除方式和病理检查评估的特殊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第一治疗选择一定是手术切除,但是传统的切除方式导致的是病变复发率高,这也是既往治疗的主要难点,有报道称局部复发率可高达20%-70%不等。手术治疗切除肿物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阴性切缘的完整切除。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我们要在病理层面,确定肿瘤的边界都是干净的,没有肿瘤残留的。目前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Mohs显微描记手术,另外一种就是局部扩大切除(扩大切除3cm)联合环周+底切缘评估。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协和医院均已开展。2,切除后修复的个性化需求如上所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手术切除都是要扩大切除的,所以手术以后患者会存在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往往需要植皮,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等修复方式。每个患者的缺损情况都是不同的,也意味着需要整形外科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个患者设计个性化的修复方案。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要求我们做到规范,全面,个性化等要求,需要一个强大的整形外科,皮肤外科,病理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甚至是骨科、胸外科的多学科团队支持,为我们的患者保驾护航。以下是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皮肤软组织肿瘤团队的治疗模式
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号2023年11月26日1176
0
3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什么?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皮肤软组织肉瘤,属于低度恶性的皮肤软组织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总体发病率为每百万人约0.8-4.5例,占皮肤软组织软组织肉瘤18%,仅次于Kaposi肉瘤,已经被正式纳入我国的罕见病目录。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表现多样,无论患者还是非相关专业临床医生,都极易误诊,这也给该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下图展示的几种情况,其实我们很难从外观上去明确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不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该疾病最常见于躯干(42%)和四肢(40%),次见于头颈部(18%)。1、自我判断(别大意):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般起病时间较长,所以对于我们身体上多年存在的不规则皮肤肿物,无论是突出体表的,还是和皮肤相平的,还是在皮肤下面的,都要警惕该疾病。注意这里并不希望引起大家的恐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般是不规则的外观,和我们常见的比如脂肪瘤、囊肿、瘢痕疙瘩等疾病其实第一眼很好判断大概。2、整形外科、皮肤科就诊(要谨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病,罕见病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医生都了解该疾病,目前此病主要是整形外科、皮肤科医生接诊处理,所以建议有疑虑的患者优先去整形外科、皮肤科都比较不错的医院就诊,防止漏诊。在门诊,医生会根据情况,做出初步判断,进一步可能需要完成比如超声、核磁等无创的检查,高度怀疑的患者会进行肿物切取病理活检以确诊。3、病理诊断:病理结果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的最终标准,该疾病HE染色镜下可见形态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呈不规则轮状或席纹状排列;免疫组化:CD34、Vimentin(+);SMA、S100、Ki-67(-)。要注意的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表现多样,不可一概而论,对一个医院的病理科团队同样有着较高要求。病理检查我们患者是直接接触不到的,患者当然也不能对结果进行解读,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病理结果回报后拿给我们临床医生去反馈就足够了,无需增加额外心理负担。目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因不明;90%以上的患者病变部位存在独特的染色体易位t(17;22)(q22;q13),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多肽基因(PDGFB基因)和高度表达的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形成特征性融合基因。
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号2023年11月26日1113
0
2
-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治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也称韧带状瘤(desmoidtumor),临床较少见,几乎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是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性纤维母细胞瘤与纤维肉瘤间的交界性肿瘤。可进行性局部浸润肌肉及周围软组织,常可于术后多次局部复发。不发生转移,偶可因侵袭重要器官威胁生命。侵袭性纤维瘤病属于特指型软组织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创伤、炎症、激素等可能与其发病相关。侵袭性纤维瘤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和散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86%)。FAP相关侵袭性纤维瘤病伴有APC抑癌基因突变,可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散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常有β-Catenin基因异常。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主要治疗是外科手术广泛切除。但由于其侵袭性生长模式,局部浸润范围较广,容易局部复发,部分病例需要术后辅助放疗以减少复发风险。复发后手术切除或放疗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药物治疗对于不适宜手术治疗或放疗者尤为重要。或者肿瘤位于重要部位,手术或放疗创伤较大,药物治疗可使肿瘤缩小以减少局部治疗的损伤。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药物选择包括COX-2抑制剂、抗血管药物、化疗等。可结合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是否有症状等,选择观察等待或全身系统治疗。1993年SeiterK就报道了阿霉素治疗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效果。同年,PatelSR回顾性的文章报道了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治疗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良好效果。2006年日本学者GegaM报道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纤维瘤病采用阿霉素联合DTIC化疗和口服COX-2抑制剂,全部病例观察到肿瘤退缩,3例肿瘤完全消失,无疾病进展时间74.0月。EzumiK也报道了同样的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II期临床研究,采用阿霉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不可手术或放疗的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有效率达到33%,肿瘤缩小的比例达到80%,疾病控制率达到87%。主要的毒性为骨髓抑制。由于侵袭性纤维瘤病相对罕见及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往往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刘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13日1309
0
5
-
真皮纤维瘤是良性的吗?
真皮纤维瘤属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个常见类型。主要发生于年轻人,男性女性均可发生。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四肢。通常表现为慢性增大的小结节,结节表面皮肤呈红色或棕红色,也可以呈灰褐色、灰蓝色和灰黑色。肉眼边界一般都清楚,大小多不超过2cm。病理报告写明真皮纤维瘤,属于良性范畴,有时病理医生诊断为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需要注意的是真皮纤维瘤和纤维瘤病是两个不同的肿瘤,后者属于交界性纤维源性肿瘤。
罗荣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6日1261
0
2
-
皮赘和丝状疣区别
皮赘和丝状疣是两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病,很多人都分不清它们两个,今天给大家说一下两者的区别。一、定义区别皮赘即我们常说的软纤维瘤,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结缔组织增生性的疾病。临床以多发性丝状或蒂状赘生物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皮赘、软垂疣、软瘊、软痣或颈部乳头瘤。软纤维瘤常见于中老年,以女性多见,好发于颈、腋窝、腹股沟皱褶处。临床上分为单发与多发两型。丝状疣是瘊子疾病当中的一种,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可连接成片。如何治疗?二者虽不是同种疾病,但对于它们两个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相似之处,丝状疣可以用二氧化碳激光灼烧、液氮冷冻、微波治疗。而软纤维瘤,也就是皮赘也可以使用冷冻、电烧、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另外丝状疣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应该与患者共用毛巾,洗澡、洗脸时避免用毛巾或者是搓澡巾擦伤皮肤。
滕序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6日2625
0
1
-
皮肤为啥长这些东西,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作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人体器官,皮肤承担着人体与外界最直接的“交流”作用,可谓十分重要。但,它经常会长东西。本文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皮肤上的疙疙瘩瘩究竟是什么。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一种生长超过伤口边界的疤痕组织肿块,又称结缔组织增生症。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形成,但常见于深色皮肤区域,如耳垂、肩膀、上背部、胸部或脸颊。即使皮肤愈合后,它可能还会继续生长。一般,瘢痕组织是无害的,不用治。如果组织增长较大,或出现瘙痒、疼痛等,就要及时就医,以防其发展成穿孔、感染等严重情况。皮赘一种生长在皮肤上的小凸起。通常长在皮肤摩擦较多的部位,如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大多数情况下,皮赘没有不良影响,不用治疗。如果感到疼痛或出血,要询问医生。可以冻结或切断,或使用温和的电流去除。千万不要自己拔,容易出血或感染。皮肤囊肿皮肤下面的肉色小囊,充满角蛋白,一种柔软的奶酪状蛋白质。当毛囊或油腺被阻塞、损坏时,就会形成缓慢生长的突起。这就是皮肤囊肿,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不同年龄、性别者好发的种类不同。40-65岁女性多发黏液样囊肿,幼儿或青春期常见皮样囊肿。大多数皮肤囊肿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要警惕的是异常情况,如发红、疼痛或肿胀时,最好检查一下,以排除发生更严重的情况。荨麻疹过敏、感染、晒伤、运动、压力或疾病,都会导致这些发痒、肿胀的荨麻疹。它通常成片发生,凸起大小不一。有时,小山丘会融合成大片凸起。荨麻疹大多可以在1天内消退。但旧的消失,新的可能出现。一次荨麻疹可持续几天,甚至几周。治疗方面,最重要的是找到、阻断诱因。症状较轻时,冷敷或淋浴可缓解。严重时,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组胺和类固醇类药物。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常表现为小而痒的肿块,有时会渗出液体。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孩子。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遗传有关。很多患者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外用药(乳膏、药膏等)可以治疗特应性皮炎。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隔绝过敏原、保持环境湿度、避免过度清洁等方式辅助治疗。疣疣是由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好发于手、脸、脚和四肢。能通过触摸传播给别人或自己的另一片皮肤。疣具有自愈性。也就是说部分疣无需治疗,会自行消失,但及时治疗能阻止其扩散。另外,如果疣体疼痛、扩散、发痒、灼伤、出血或出现在脸上和生殖器上,要立即就医。对于疣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主要以物理治疗和外用药治疗为主,即去除疣体、限制局部生长、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等。须部假性毛囊炎多为剃须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男性。简单说,就是过短的毛发“困”在皮肤中,严重时引起感染。此病具有遗传倾向。毛囊炎可以是非感染性的,也可以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其好发部位为颈部、大腿、腋窝或臀部。毛囊炎通常表现为红色的小肿块或丘疹,也可能出现水泡、溃疡、瘙痒或疼痛。轻微的毛囊炎会自愈,一般不用就医。严重的毛囊炎在治疗时,需要用温水和抗菌肥皂清洁,必要时给予抗生素。皮肤纤维瘤一种小而结实的红棕色肿块,常见于下肢,多见于女性。它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因此容易破损流血。关于皮肤纤维瘤的病因,目前没有定论。比较常见的看法是由昆虫叮咬或外伤引起,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通常没有不适,也不需要治疗。如果患者认为其影响美观或出现明显症状,可以手术切除。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个部位。正常人体具备一定的免疫力。当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时,相应部位的淋巴结会膨胀成豌豆大小的肿块。这表明机体正在与入侵者抗争。但如果淋巴结肿大达2周或更长时间,触感偏硬,且生长迅速,就需要告知医生。尤其当这些淋巴结靠近锁骨,或皮肤呈红色,甚至伴有体重减轻、盗汗、发烧或疲劳等症状时。这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征兆。樱桃状血管瘤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皮肤会长一些细小、明亮的红色斑点或肿块。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逐渐增大,或越长越多。这就是樱桃状血管瘤,一种良性的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樱桃状血管瘤一般是无害的,无需治疗。如果变成深棕色或黑色,必须尽快去医院排除皮肤癌。毛囊角化病有些人的上臂、臀部或腿部会隆起砂纸状的的丘疹。它们小而尖,大多呈白色或红色,可能会发痒。这就是毛囊角化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原理主要是角蛋白的蛋白质堵塞毛囊。毛囊角化病常见于油脂分泌旺盛的区域,但并无严重后果。随着年龄增长,疾病会慢慢消失。如果感到烦恼,可以使用护肤霜、常泡热水澡或使用去角质产品,减轻病情。痣痣是扁平或略微凸起的圆点,可以有很多颜色,以棕色或黑色居多。大多数时候,不需要理会它们。但如果突然改变大小、形状或颜色,这可能是皮肤癌的信号。或者有些痣的形状很不寻常,如边缘不平、颜色不同、长出皮肤、出血、渗出、瘙痒、疼痛或有鳞,一定要就医。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有一个更知名的名字——老年斑,又叫老年疣。它们厚而粗糙,像蜡或鳞片一样凸起来,黏在皮肤上。脂溢性角化病可以长在任何部位,以躯干和头颈为常见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和颜色深浅没有明显规律。它们不会传染,大多是无痛的,有些会感觉到痒。若无癌变倾向,基本不需要治疗。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圆形、可移动的皮下肿块,一种良性疾病。这些脂肪团摸起来柔软,有弹性,常见的部位包括颈部、肩膀、背部或手臂上。大部分脂肪瘤是无害的,也比较容易诊断。如果脂肪瘤过大,患者想要去除,可以通过注射类固醇、抽脂或手术来治疗。如果脂肪瘤生长迅速或出现疼痛,就可能是癌变,需要到医院检查、确诊和治疗。
庞艳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8日1792
0
4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皮肤软纤维瘤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软垂疣”,是纤维组织的赘生物,一般生长到一定程度(2cm以内)后不会再增长,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瘤性疾病,恶变极为罕见。软纤维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带蒂增生物,一般呈丝状、球状或者口袋状。表面光滑,呈皮色或者褐色,柔软而无弹性。患者一般没有疼痛等自觉症状。好发于颈前、颈侧及腋部,也可见于眼睑、躯干和腹股沟等处,也有个别发生于乳房、阴部、肛周等部位的报道。治疗上有液氮冷冻、激光、手术治疗,其中以激光治疗为主,迅速便捷,效果立竿见影,绝大多数经治疗后即可痊愈。
俞小虹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3日729
2
21
皮肤纤维瘤相关科普号

徐宏俊医生的科普号
徐宏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皮肤性病科
3915粉丝73.8万阅读

张长春医生的科普号
张长春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肿瘤科
62粉丝5.5万阅读

杨明美医生的科普号
杨明美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儿童医院
皮肤科
1.1万粉丝49.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庞艳华 副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 皮肤性病科
痣 178票
hpv感染 150票
尖锐湿疣 111票
擅长:各种性传播疾病,如高低危HPV感染(包括尖锐湿疣 ,宫颈外阴相关病变,如HSIL和LSIL等) ,尤其复杂难治及巨大尖锐湿疣,梅毒(包括妊娠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职业暴露后的评估、艾滋病、性病心理问题等,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皮肤结核、皮肤真菌、病毒性皮肤病等),皮肤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皮肤肿瘤)等。常见皮肤病,美容皮肤学,尤其皮肤外科学,包括浅表肿物切除术(如色素痣,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等),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切除与修复,微创腋臭根治术等; -
推荐热度4.7赵建红 主治医师西京医院 皮肤科
黑色素瘤 92票
皮肤肿瘤 84票
痣 71票
擅长:1、黑素瘤、表皮囊肿,脂肪瘤,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切除及其创面的美容修复 2、甲部病变的手术治疗,包括炎症疾病的病理检查,嵌甲的甲沟重建,挂线治疗,钳形甲的手术矫正。良、恶性甲部肿瘤的切除手术及手术后缺损的修复治疗,如甲下血管球瘤,甲下外生骨疣,甲乳头瘤病,鲍温病,鳞癌,纵行黑甲等,尤其是甲下黑素瘤等。 3、疤痕疙瘩综合治疗 -
推荐热度4.7彭洋 副主任医师航天中心医院 皮肤科
皮肤肿瘤 125票
痣 4票
扁平疣 2票
擅长:皮肤手术,成人及儿童皮肤病,痤疮,痣(包括甲母痣),黑色素瘤,汗管瘤,睑黄瘤(疣),银屑病,白癜风,脱发,血管瘤,天疱疮,激光美容,疤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