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孩子诊断了ADHD,家长该怎么办?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旦孩子被诊断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家长常常有许多担忧。甚至有些家长特别惶恐,不知所措。如果孩子被诊断为ADHD,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在这里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以排除家长们的担忧。明白孩子发生了什么ADHD患儿,属于容易被误解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反常的言行举止,只是普通孩子有的“毛病”更加明显。比如,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丢三落四、更加容易发脾气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或者事情上,仍然表现非良好,比如看电视、画画、玩乐高、看课外书。因此,家长们常会认为“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做不好,就是因为态度的问题、家庭教养的问题”。虽然目前对于ADHD的病因仍不太清楚,但是,学界的共识是:ADHD是神经发育方面的障碍,主要与脑部神经发育有关。也就是说,后天的社会环境(如亲子教育、学校教育环境等),不是直接导致ADHD的原因,但可能会加重或减轻ADHD的症状。因此,家长们要清楚,ADHD不是家庭“教出来的”,而是孩子自身有“不足”。明白接纳这一点,我们就能接纳孩子,也能接纳家长自己。既然孩子有能力的“不足”,家长自然需要引导、管教,但要减少不必要的指责、批评,要管理好家长的情绪。如何治疗ADHD一般来说,部分ADHD的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注意力、自控力、执行力等各个方面会逐渐完善。但孩子们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甚至到了成年,还有大约30%的孩子症状依然存在。在症状存在的期间,我们要如何应对?学龄前期ADHD患儿的非药物选择大部分ADHD治疗指南(如美国儿科学会AAP的ADHD诊治指南、中国ADHD防治指南),对于学龄前以及幼儿园阶段的患儿,一般要求进行行为干预。行为干预要求患儿和家长双方同时进行,教学并强化积极的行为。也可以进行注意力、执行力的训练,有些训练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通过这些干预,可以帮助改善患儿在家里和学校的行为,获得功能的提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学龄期ADHD患儿的药物治疗对于上了小学的ADHD患儿,若症状依然明显存在,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是首要的选择。一线的选择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另一类是非兴奋剂,如托莫西汀。对于不同患儿,医生会结合其他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药物。对于药物,家长们需要学会“科学”看待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正所谓“两相其害取其轻”,ADHD核心症状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学业、社交,甚至人格的健康发展,更严重的会影响家庭的和谐相处。但若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控、可处理、可接受的,我们就可以大胆、谨慎地使用药物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以下的事情需要注意:A.在医嘱下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是否加量、是否有“药物假期”等。实际上,遵照医嘱使用药物,极少会发生家长们担心的“依赖”或者“成瘾”的结果。B.ADHD人群的身高、体重都普遍低于正常人群。但是,不论何种药物,长远看来,对于身高、体重的附加作用,都不明显。C.ADHD药物,一般不会影响认知功能,甚至能够提高某些领域的认知功能。D.定期评估。使用药物治疗之后,一般都需要定期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功能状态、症状严重程度、躯体情况。一般6-12个月重点评估一次,也可根据需求作相应调整。医生会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药物治疗。E.有时候,ADHD患儿会合并有其他的问题,比如严重的情绪问题,医生可能会考虑合并其他的药物治疗。学龄期ADHD患儿的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长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A.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论孩子是否患有ADHD,每个家庭都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认知接纳家庭成员,接纳每位家庭成员的不同。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贴“道德标签”,要去关注如何解决问题。B.制定并执行家规。对于ADHD的家庭,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孩子比较小,家规尽量简洁,确保孩子能够理解。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表述,甚至用图画来表示,张贴在醒目的地方。C.改善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掌握一些应对冲突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再和孩子去探讨对行为的不同要求。D.获得老师的支持。一般来说,可以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邀请老师协助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管理。如座位的设置、作业量的设置、课堂上的提醒等。、E.如果不知道如何实施,家长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有一些专门的课程,针对不同的领域问题,能让家长更加熟练地掌握不同的应对、处理方式。总之如果孩子诊断为ADHD,家长不必过分惶恐、紧张,要学会正确认知,接纳理解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只要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方案,大部分孩子的功能恢复是乐观的,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对于ADHD患儿,需要患儿、家长、老师、医护人员全方位的支持。
韦雅琪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5日224
0
0
-
关于ADHD的知识误区,你知道了吗?
我们身边有部分这样的儿童或青少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学习困难。他们的听觉器官没有损伤,却难以理解他人的言语;他们活泼聪明却词汇贫乏、使人无法理解他们表达的意思;他们身体健康无病,却常常焦虑不安;他们智商不低,可上课却总是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听讲5分钟以上,学习成绩差,是老师眼中“聪明的笨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得了多动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对ADHD仍存在一些知识误区,具体如下:误区1:多动症是罕见的病?中国到底有多少多动症患儿?我国多动症患儿人数约为:1500-2000万!多动症患病率:约5~7%,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疾病。男女比例:约6-9:1。误区2:安静的孩子没有多动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多动症的表现就是多动,文静的孩子没有多动症。其实这也是对多动症最常见的认识误区,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多动症的特点都有什么。儿童多动症,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衬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任性等。其实,并非所有ADHD患儿都“多动”,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安静,但他(她)有严重的注意力缺陷,也可能是多动症患儿。表面上,孩子很安静,但其实他(她)脑海里的注意力已经乱飞很久了。误区3:顽皮和多动症一样?正常的顽皮儿多动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好动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在学习、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现良好。此外,正常的顽皮儿大部分时间注意力集中,为了贪玩作业也草率但不拖拉,成绩波动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成绩日渐上升。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比较唐突,冲动不能自控,破坏性大,令人不理解。在教室、操场、家庭多个场合表现得与年龄不相称。比如,明明孩子已经上五六年级了,还执着地喜欢玩幼儿园的幼稚玩具或游戏,表现得与实际年龄不符。而且,多动症患儿注意保持的时间过短,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涣散,作业潦草、拖拉,学习波动大而且随年龄的增加不断下降。可见,正常顽皮孩子与多动症患儿是不同的,两种不能混为一谈。误区4:多动症长大了自然会好?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还小,太调皮了最多算是坏习惯不是病,长大自然会好”。这其实是对多动症本质和危害认识不足。“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都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冲动”和“多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减弱,但是,相当多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缺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没有明显减轻的,如果不进行干预,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影响到工作和家庭。因此,对ADHD应早发现、早治疗。误区5:以前没有,近几年才有多动症?有家长会疑惑,现在统计报道竟然有这么多孩子罹患多动症,那为什么过去没有听说过ADHD?导致这种误解,有以下几种原因。1. ADHD是客观存在的。国外对ADHD的研究已一百多年,只是以前我国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很少,所以,大家对ADHD比较陌生。2.在我们小时候,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所谓的“皮大王”学生,可能就是ADHD的患儿。只是我们不知道。3.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心升学问题。ADHD儿童因行为问题影响学习成绩,引起家长重视。此外,父母对子女要求高。ADHD的孩子承受压力过大,不仅成绩上不去,反而易引发不良后果。4.部分ADHD儿童经过治疗后自控力得到加强,学习成绩提高,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多了,显得“ADHD患儿也就越来越多了”。5.媒体大力宣传的原因,让大家觉得多动症是近些年有的新事物。误区6: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俗称为多动症。那么,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注意力很差呀,是有多动症吗?“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是逐渐发展的。孩子在对应的年龄阶段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不一,不是说注意力差就是有多动症,要看和年龄是否相符。误区7:治疗ADHD的药物副作用大?说到就诊,家长往往最担心的是药物对小朋友身体健康的影响,担心一旦吃了药就会停不下来。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首先对药品的副作用医生都会从始至终进行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药物也没有成瘾性、依赖性,不必过分担心。关于多动症,并非家长看看科普文章就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可以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发育行为科、儿童保健科的专业医生,寻求他们的帮助,从而真正帮助到ADHD患儿早日康复。
儿童发育行为科普号2025年01月21日176
0
0
-
送给多动症家长的话
多动症比抽动症难治得多。多动症要从学龄前就尽早承认和干预,不要一直观望和等待奇迹。多动症带来的学业、工作、社交等后续问题非常大,可以是一辈子的。多动症需要父母、医生、老师、社会等多方的协作,父母责无旁贷第一位。对于个体而言,父母无法左右或者指望他人,请务必靠自己。父母的认知决定孩子的未来。医生帮助孩子守规矩。父母帮助孩子懂规矩。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孩子就如实得表现出来。
段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1日730
0
1
-
兴奋药物-安非他明
Amphetamine作为传统兴奋药对多巴胺和NE重摄取阻断,同时促进两者释放,是一种“既开源又节流”兴奋药物。对多巴胺促进作用我是主要治疗基础,激动部位在脑背外侧前额叶和基底节以及下丘脑、内侧前额叶,通过这些部位激活改善注意、专注力、执行力、清醒度、多动、抑郁、疲劳。正是由于它强大兴奋作用,在ADHD治疗上立竿见影,在3岁以上儿童就可以使用,(不同剂型在年龄上有一些差异)。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8日220
0
0
-
多动症儿童口服托莫西汀注意事项
盛志强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4日159
0
1
-
adhd孩子焦虑抑郁,因为adhd会兴奋,如何区分是adhd兴奋还是转狂躁?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105
0
2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线药物APE
如果对儿童ADHD的药物总结,哌甲酯无疑是最有效药物,而对成人来说需要另外一种特殊药物,APE。它治疗多动的作用脑区在基底节,治疗注意缺陷在背外侧前额叶,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由于它对多巴胺的激动是快速增强,因此成瘾性不可避免,通过缓释技术可以降低成瘾风险,目前国内还没有。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28日333
0
0
-
孩子出现注意缺陷的麻烦到底在哪里?
孩子得了多动症(或者注意缺陷,无所谓啦,反正本质都一样),你说这个病严重吗?病理性质不严重,不属于重型精神问题,从这个角度当然不重。可是它对孩子疾病之外的影响远超出疾病本身的损害。它最麻烦的是把一个孩子正常的神经功能做到一手好牌打烂,注意,是全部神经功能,而不是某一方面。注意缺陷的可恶之处在于它把一个孩子完整的神经功能拆成几份,几十份甚至几百份,就像张国焘把红军队伍分裂一样,本来集中火力可以对付一支国军,结果拆分后变成许多分支队伍,结果干啥啥不中了。如果一节课40分钟,由于多巴胺功能、去甲肾上腺功能减弱引起注意力分成很多份,而每一份注意力所关注的事都会消耗掉一份线粒体ATP,结果就是你同时做了无数件事情,精疲力尽而毫无收获,一天?可以,两天?凑合,然而持续的注意缺陷导致的学业受损后你觉得这个孩子的成绩会怎样?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两个字“完蛋”。这种完蛋不是疾病导致的完蛋,而是整个人生的完蛋,多少孩子败在每天东张西望、虎头蛇尾、顾此失彼的多动症上,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他们不是不想学,神经功能跟不上,注意力,记忆力完全不在线,他们那什么学啊?等到高中毕业了,300多分,400多分,怎么顺利开始接下来的人生?有一点更caodan,到了高中毕业这个年纪多动症反而开始好转甚至消失,也就是说它专门在这关键的6年整孩子,我顶你个肺!!如果发现你孩子学习起来屁股长刺,紧张起来挤眉弄眼,吃起饭来拉拉的饭菜满桌,做细致的事笨手笨脚,别打别骂别报警,先去找医生看看。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31日452
0
0
-
当多动症遇上青春期
一多动症+青春期=更大的挑战青春期:叛逆期,跟父母故意对着干,想要自己做决定,是一个心理上渴望独立但又依赖的矛盾时期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易开小差,好动话多、做事冲动,易急躁,不能等待,自控能力差当以上的特点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状态?二多动症孩子青春期的特点1注意力改善但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随着年龄增大、生理的成熟,多动症孩子在注意缺陷、冲动、多动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自我控制能力仍落后于正常青少年。2情绪更易波动:对最轻微的批评或者任何他们认为的批评都做出过度反应,他们渴望独立,但对独立所要承担的责任准备不足。3面临的挑战:可能面临学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抑郁、自卑等。4亲子危机:跟父母的冲突更多,关系更加紧张,对于孩子来说,内外夹攻,对于父母来说,是感觉孩子越来越失控,越来越过分的担忧,构成了家庭冲突的基础,有时会让家庭陷入危机。三当多动症遇上青春期,亲子常见冲突有哪些?案例114岁的小橘,被父母带到心理治疗诊室,父母表示小橘已然失控,在校不愿上课结交不良群体,打架斗殴,在家不愿做作业,就算跟小橘约法三章,设置好奖惩制度,都是无效的,孩子任性而为,这不得不逼得父母频繁地爆发情绪,亲子之间甚至出现拳脚相向,家里三天两头的争吵,父母表示学校多次警告,小橘也多次愤怒表示不愿意上学,最近两个月迟到早退,最近几天已经拒绝上学,父母没有任何办法,不得不带他到医院就诊。1不能遵守与父母协商好的约定:孩子不能遵守家规、校规,这既有孩子本身易冲动、缺乏自控力外,也有孩子的叛逆心理作祟,两者相辅相成,加剧孩子不愿意遵守规定的心理和行为;2厌学、网瘾或社交问题:由于初高中本身学习难度确实增加、课程的增多,一些多动症青少年学业水平急速下滑,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继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但是,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找自尊,如:上网、结交不良伙伴、打架斗殴等。3跟父母频繁的冲突:多动症青少年常常不能耐受挫折、不计后果,他们与父母争论时非常急躁、经常出言不逊,常被误解为不尊重父母,引起父母的愤怒和敌意情绪,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刘梅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擅长:家庭养育、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https://amiraliu.top
北医六院科普号2024年07月23日137
0
1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心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大了却越来越难管,不听指令、坐不住板凳,不注意听讲,小动作特别多,在家里成了难带的小孩,在学校成了问题学生,其实,孩子很有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以学龄儿童为多,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或)多动冲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涉及生命全周期的损害,多数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学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该病的预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何早期识别学龄前期:容易转移注意力,似听非听;过分喧闹和捣乱,无法接受幼儿园教育;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好管理;学龄期:不能完成任务,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烦躁、坐立不安,走来走去,过多的语言;自制力差,难以等待按顺序做事情,言语轻率;青少年期:不能完成作业,容易转移注意力;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自制力差,经常参与危险性活动。如何确定孩子是否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诊断及治疗前可参考筛查量表或诊断性工具进行评估,治疗后可采用疗效评估问卷等进行评估。儿科临床常用问卷有如下几种。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评定,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核心症状共18个条目。2.SNAP-IV量表。是近年来国际上较常用的评定工具,可作为多动症诊断的辅助工具,用于筛查和评估。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之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何治疗?4-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若4岁以下儿童存在症状且合并实质性损害,建议其父母接受父母行为管理培训。6岁以后患儿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帮助患儿以较低用药剂量达到最佳疗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饮食调护1.建议进食补充必需的脂肪酸;补充必需的氨基酸;补充维生素;补充微量元素。2.不宜进食受铅污染和含铅量高的食物;控制面点、糕点、鸭掌、猪肉松等,因其含色氨酸或络氨酸较高,可出现多动症状;苹果、柑橘、西红柿、杏、橙子等,动物蛋白不宜摄入过多;糖果、含咖啡的饮料、巧克力、苏打水、高脂肪食物。
王东记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9日391
0
0
小儿多动症相关科普号

徐宝珍医生的科普号
徐宝珍 主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6171粉丝47.6万阅读

吴琼医生的科普号
吴琼 主治医师
上海浦滨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387粉丝2.1万阅读

王瑜医生的科普号
王瑜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5137粉丝19.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韩颖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多动症 89票
抽动症 52票
发育迟缓 8票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共患病,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婴幼儿保健,高危儿童和慢病儿童疫苗接种,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和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和喂养指导等。 -
推荐热度4.8章依文 主任医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发育行为儿科(儿保科)
小儿多动症 72票
发育迟缓 14票
抽动症 7票
擅长:善于进行儿童和家长的沟通,儿童认知、语言和行为的评估及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障碍、学习困难和心理行为等问题的诊治 -
推荐热度4.7孙黎北医六院 儿童精神科
小儿多动症 70票
儿童焦虑症 28票
抽动症 23票
擅长:多动症、学习困难、抽动症、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少年行为障碍、儿童焦虑、抑郁、强迫障碍及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