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儿童鹅口疮:认识与科学应对
鹅口疮,医学上称为口咽假丝酵母菌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引起。虽然假丝酵母菌是人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正常“居民”,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过度生长并引发疾病。了解鹅口疮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对帮助宝宝舒适和及时康复至关重要。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如颊内侧、上颚、舌头、牙龈)上出现白色或乳白色的斑块或凝乳状附着物。这些斑块不易被擦拭掉,如果强行擦掉,下面的黏膜可能会发红、出血或显得糜烂。1.婴幼儿高发原因: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口腔环境(pH值、菌群平衡)也更容易让假丝酵母菌过度生长。这是小婴儿最常见的原因。2.常见诱发因素(各年龄段儿童):近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口腔内抑制假丝酵母菌的有益菌群平衡。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哮喘或鼻炎的吸入性药物(如某些气雾剂)如果不配合使用储雾罐或用药后没有漱口,药物残留在口腔可能增加风险。免疫系统较弱:如患有艾滋病(HIV感染)、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器官移植后)的儿童,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鹅口疮,且可能更严重或反复发作。其他因素:不良的口腔卫生、配戴牙齿矫正器、营养不良(如缺铁)、糖尿病控制不佳等也可能增加风险。1.最典型表现:口腔内白色斑块(如前述)。2.婴幼儿: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可能因口腔疼痛而烦躁不安、哭闹。拒绝吃奶、进食,或吃奶时哭闹加剧。流口水可能增多。3.较大儿童:可能感觉口腔里有“毛茸茸”感、不适或灼烧感。味觉可能变得奇怪或减退。吞咽时可能感到疼痛。有时会抱怨口腔内疼痛。4.其他类型:口角炎:嘴角出现发红、皲裂、疼痛,尤其在习惯性舔嘴角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常见。急性萎缩性假丝酵母菌病(舌炎):舌头表面乳头萎缩,显得光滑、发红、疼痛。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通过观察口腔内特征性的白色斑块就能做出诊断(临床诊断)。1.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情况:如果斑块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或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HIV感染)时,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涂片检查:用棉签轻轻刮取一点白斑,放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KOH)溶解处理,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典型的芽殖酵母细胞,有时还带有菌丝(假菌丝),即可确诊。真菌培养:通常不常规进行。主要用于顽固、反复发作或对常用抗真菌药(唑类,如氟康唑)效果不好的病例,以确定具体的假丝酵母菌种类(因为不同种类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并指导更精准的治疗。2.评估免疫功能:对于没有明显诱因(如未用抗生素、吸入激素等)且反复发作或广泛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尤其≥1岁),医生可能会建议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免疫缺陷问题。治疗方案主要根据患儿的年龄、鹅口疮的严重程度以及免疫功能状态来决定。治疗原则通常包括抗真菌治疗和消除诱因/预防再感染。1.1个月以下新生儿: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通常与较大婴儿不同。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2.1-11个月婴儿:预防再感染至关重要:彻底消毒:所有重复使用的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等,每次使用后必须煮沸消毒(例如煮沸5-10分钟)。哺乳妈妈: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妈妈需要同时检查乳头及乳晕是否有发红、疼痛、脱屑、发亮或瘙痒等症状,因为这可能是妈妈也被假丝酵母菌感染(乳头鹅口疮),需要同时治疗,否则容易造成宝宝反复感染。妈妈的治疗需咨询成人医生。抗真菌治疗(免疫功能正常婴儿):首选局部治疗:通常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次取约20万单位(医生会告知具体剂量和用法),涂抹或滴入口腔(重点涂在长白斑的地方,如颊黏膜两侧),每天4次,持续7-14天。通常治疗几天后开始好转,需坚持用药至白斑完全消失后再继续用2-3天,以防复发。为什么选制霉菌素?它价格相对便宜,局部使用吸收少,安全性较好。相比口服氟康唑,它更适合作为免疫功能正常婴儿的首选。难治性或免疫功能受损婴儿:如果使用制霉菌素2周效果不佳,或者婴儿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生可能会推荐口服氟康唑(每日一次,按体重计算剂量,通常服用7-14天)。效果通常更好。3.1岁及以上儿童:评估严重程度:轻度:口腔内白斑面积小于50%,没有深的糜烂或溃疡。中度/重度:白斑面积大于等于50%,或者存在深的糜烂、溃疡病变。抗真菌治疗:免疫功能正常儿童的轻度鹅口疮:首选局部治疗: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漱口/含漱(每次40万-60万单位,每天4次)或制霉菌素锭剂含服(每次20万-40万单位,每天4次)或克霉唑锭剂含服(10mg/锭,每天5-6次)。均需治疗7-14天。注意:锭剂有窒息风险,不适用于4岁以下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的轻度鹅口疮或任何儿童的中度/重度鹅口疮:推荐全身治疗(口服):通常首选口服氟康唑。第一天给予一个稍大的剂量(负荷量),之后每天一个维持剂量,按体重计算,共服用7-14天。全身治疗效果好,耐受性通常也良好。非常严重(疼痛影响进食)的免疫功能受损患儿:可能需要先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氟康唑治疗。难治性鹅口疮:如果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轻度鹅口疮局部治疗效果不好,可尝试口服氟康唑。如果口服或静脉氟康唑效果不佳(可能提示耐药),医生会根据情况更换其他静脉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评估是否存在免疫缺陷。严格遵医嘱用药:即使症状好转,也要用足疗程,否则容易复发。消毒是关键:对于小婴儿,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的消毒是防止再感染的重要环节。哺乳妈妈需配合:如果怀疑或确诊妈妈乳头感染,务必同时治疗。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给婴儿使用抗真菌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注复发:如果鹅口疮反复发作,尤其是大孩子没有明显诱因时,需要就医查找潜在原因(如免疫问题、糖尿病等)。总结鹅口疮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感染。虽然通常不严重,但会引起不适,影响进食。通过观察典型的口腔白斑,结合可能的诱因(如近期用抗生素),大多可以诊断。治疗以局部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为主,重点是足疗程用药和彻底消毒接触物品(奶嘴等)。对于反复发作、严重或存在免疫问题的患儿,需要医生评估并可能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家长了解鹅口疮的表现、原因和基本处理原则,有助于及时识别并配合医生治疗,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舒适的口腔环境。
邵魏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1日56
0
0
-
治疗鹅口疮,妙招一箩筐
陈栋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4日72
0
2
-
鹅口疮和疱疹性龈口炎区别?
鹅口疮,主要是婴幼儿发病,表现为口腔内雪花状斑片,面积较大,表面有白膜。鹅口疮一般不疼,不影响饮食。疱疹性龈口炎,多发于6个月~3岁儿童。早期以成簇的小水疱为主要表现,疱破后会融合成较大的糜烂面或不规则的溃疡。发生在口腔黏膜处,患儿常会拒绝进食,并因疼痛而啼哭。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391
0
0
-
鹅口疮怎么预防
●自己要强壮:吃的好,运动好,按时接种各种疫苗,身体就会强壮。●菌群来帮忙:平时多接触各种细菌、病毒,建立起自己的协调的菌群,这个需要平时“脏点”,多接触大自然,平时家里不要总是用消毒剂消毒,少用湿巾,多接触各种菌,完善自己的菌群库,白色念珠菌就翻不起来浪了。●减少孩子吃手指,含奶瓶,吃安抚奶嘴的时间。孩子长期的这样做,会不断刺激宝宝娇嫩的口腔粘膜,导致其损伤,那口腔局部的免疫力就会降低,就容易患鹅口疮。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299
0
0
-
出现鹅口疮,家里怎么消毒
白假丝酵母菌对于热的抵抗力不强,60摄氏度,加热1小时会杀灭。对干燥、阳光、紫外线、酒精等抵抗力较强。所以,能煮的玩具、奶瓶、安抚奶嘴,就煮吧,煮完晾干。每次喂完奶后,使用制霉菌素涂抹妈妈的奶头,也要每日3-4次左右。妈妈的内衣,也要使用高温烫洗的方式清洗。以上做好,基本就够了,其他地方无需使用制霉菌素涂抹,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使用5%碳酸氢钠(也就是小苏打水)消消毒,多数有些效果。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495
0
0
-
鹅口疮,碳酸氢钠能不能使用?
宝宝鹅口疮时经常有医生会开些5%碳酸氢钠,给孩子涂抹口腔,用以治疗鹅口疮,往往效果也不错。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最适合的生存环境时PH5.5左右,是弱酸环境,而使用碳酸氢钠(2%)后,处于碱性环境,抑制其生长。但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在感染时,处于菌丝相,而菌丝相在中性或者碱性环境下都能生存的,所以,有时会发现使用碳酸氢钠对治疗鹅口疮效果不佳。并且,如果使用碳酸氢钠的浓度不对的话,可能加重鹅口疮。所以,目前,不推荐单独使用碳酸氢钠,可以在使用制霉菌素前,用碳酸氢钠冲洗或者擦洗下口腔,之后再涂上制霉菌素,这样是可行的。不用行不行,当然行。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402
0
0
-
鹅口疮怎么治疗(详细)/鹅口疮反复
1.制霉菌素涂抹口腔患处。●制霉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是鹅口疮的常用药物。●建议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但是国内有的是制霉菌素片,没有配好的溶液。所以,需要自己配(某些高端私立医院可以提供配置好的)。制霉菌素基本不溶于水,但比较容易溶于油脂,所以,可以把它碾成粉末后,放到甘油或者家里的食用油中配好。配成10万单位/ml的使用。上图是国外卖的制霉菌素混悬剂100000单位/ml的●配好的混悬液,要放冰箱冷藏保存,否则会失效。●在孩子吃奶、吃饭后用该药物涂抹孩子口腔,这倒不是怕药物被吃到孩子肚子里,因为这个药物吃后也基本不会吸收,会随着大便排除体外,而是为了让药物尽可能在口腔内多留一会。在口腔处作用时,也不会经粘膜吸收入血,所以,也不用担心药物过量影响孩子。●对于新生儿(小于28天的宝宝),每次使用1ml,分成两份,分别涂抹两侧口腔,白斑处一定要涂抹全,如果量不够,可以加量,反正也不吸收,该药每天使用4次,孩子症状多在几天内能见到效果,比如范围减小。但是药物一定要使用到症状消失后2天,大约2周左右,如果很快见效,也建议至少使用10天,不能见好就停,否则会反复!●对于婴儿(大于28天,小于1岁的孩子),每次使用2ml,分成两份,分别涂抹两侧口腔,每天使用4次,疗程同上。●对于大于1岁的孩子,如果是轻度的鹅口疮,就是鹅口疮占整个口腔面积的50%以下,没有深部的感染,首选制霉菌素治疗。每次4-6ml,分成两份,分别涂抹两侧口腔,每天使用4次,疗程同上。2.氟康唑口服氟康唑有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口服不受食物影响,吸收完全,之后进入各种体液和皮肤,在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液中还要高,所以口服该药物治疗口腔或皮肤念珠菌病非常有效。其总体治疗效果比制霉菌素好,严重的,制霉菌素治不好的,都用这个。●对于大于1岁的孩子,如果是鹅口疮程度大于轻度,建议口服氟康唑(大扶康),第1天每次6mg/kg,一日1次,之后每次3mg/kg,一日1次,每日最大剂量200mg,使用到没有症状后2天,大约7-14天。●所有孩子,在使用制霉菌素没有效果时,都可以直接口服氟康唑,使用方法同上。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922
1
3
-
为什么消毒反而导致鹅口疮?
因为使用的消毒剂,都是针对细菌或病毒的啊,杀不死真菌。比如用84拖地,用滴露洗衣服,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湿巾擦手、喂奶前擦拭乳房,这些杀菌剂都会留在这些物体表面。当孩子在地板上爬,舔地板,舔手,吃奶时,这些杀菌剂就会进入口腔,长期这样,就会把口腔里面的细菌、病毒杀灭,之后,真菌就猖獗起来,大量繁殖,表现出鹅口疮了。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244
0
0
-
鹅口疮(包括治疗与预防)
鹅口疮,又叫 霉菌性口腔炎,最常见的是由“白色假丝酵母菌(也叫做‘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 它往往长在宝宝口腔的唇、颊、舌等部位的黏膜表面,表现为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和奶渍不同,这种白斑很难擦掉,如果用力擦去白斑,会看到下方红色、破损的黏膜。 需要医生面诊。 大多数患有鹅口疮的宝宝都没有其他症状,但有一些宝宝可能因为喂养的时候接触到白斑部位不舒服而哭闹,影响饮食。 为什么宝宝会患鹅口疮?“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口腔,是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一种。 约60%的健康人群口腔中可检出白色念珠菌。家里再干净,宝宝的口腔里也有可能驻扎着真菌。 虽然免疫功能弱的孩子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但是一些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婴儿也可以得鹅口疮。因此,鹅口疮并不等同于免疫功能弱。 导致“脚藓”的皮肤癣菌,通常是毛藓菌等导致的,和导致“鹅口疮”的白色念珠菌,完全不是一种真菌。宝宝的鹅口疮不是被脚藓传染的。 不过,母亲阴道或皮肤上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却是宝宝患鹅口疮的危险因素。 得了鹅口疮该怎么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健康的足月儿和没有免疫缺陷的孩子,发生患了鹅口疮,局部抗真菌治疗就可以治愈。如果是顽固性、反复复发、全身广泛感染的孩子,医生会建议评估真菌的种类和孩子的免疫情况。 用药的剂量远远低于规范的治疗剂量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不好。 ① 1月以内的新生儿 健康足月儿可采用局部抗真菌药物,首选制霉菌素,医生会建议配制为10万U/mL的混悬液给宝宝涂抹,每侧颊部各使用0.5毫升(含5万U制霉菌素),每天使用4次。 通常用药几天白斑就消失了,这时再坚持使用2~3天,以免白斑又再次出现,通常需要连用5~10天,不超过14天。 ②1月~12月的婴儿 对于免疫状态正常的宝宝,也首选制霉菌素混悬液,每侧颊部各使用1毫升(含10万U制霉菌素),每天4次。制霉菌素混悬液可以喷到口腔,或者用纱布、棉签涂抹。 鹅口疮通常在2周内消退,治疗需要持续到消退后2~3天。 ③大于1岁的孩子 如果孩子近期没有使用抗生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等容易导致鹅口疮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评估孩子的免疫状态。如果鹅口疮的程度较重(鹅口疮面积占整个口腔面积的50%以上),首选口服氟康唑治疗,而不是首选涂抹制霉菌素了。 如果是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轻度的鹅口疮仍然可以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次4~6毫升(含40~60万U制霉菌素),一天4次,治疗7~14天。能够漱口的孩子先用药液含漱,尽可能长时间含在嘴里,然后再吞下。 ④预防再次感染 在整个用药的过程中,需要同时预防环境中的白色念珠菌再次进入宝宝的口腔。 例如:重复使用的奶瓶奶头和安抚奶嘴需要在每次用过后煮沸消毒;喜欢吮吸手指和啃咬玩具的宝宝,也需要注意手卫生,家人要定期清洗玩具。 另外,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母乳喂养的宝宝患了鹅口疮,母亲需要接受治疗吗? 只有医生考虑妈妈有乳房皮肤假丝酵母菌感染时,才需要妈妈也进行治疗。例如:妈妈有乳房疼痛、乳头皮肤改变、曾经有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或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阳性等。 具体的用药方式和药物选择,和宝宝的鹅口疮治疗就不太一样了。如果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母乳喂养前还需要使用油剂(如橄榄油或椰子油)去除可见的残留药物,而不使用肥皂和水(避免刺激乳头)。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03日3828
0
2
-
婴儿鹅口疮
“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呈散在凝乳状白色斑片。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白色斑片与黏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婴儿多表现哭闹,烦躁,奶量下降等症状时才被家长发现。 如果治疗不及时,鹅口疮的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治疗一是要加强卫生消毒,婴儿的衣物及妈妈的哺乳衣建议单独洗涤,暴晒晾干,奶瓶,勺子,辅食碗每次用完后需要洗干净消毒。二是可以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宝宝口腔,母乳喂养,每次喂完奶后需要用碳酸氢钠溶液搽拭乳头。这两方面联合起来,能很快治愈。
吴丽琼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6月01日1177
0
1
小儿鹅口疮相关科普号

于国霞医生的科普号
于国霞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口腔科
6003粉丝21.3万阅读

古锐医生的科普号
古锐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
19粉丝12.3万阅读

潘玮医生的科普号
潘玮 主任医师
无锡市中医医院
儿科
39粉丝3.2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