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青春期为何心理疾病高发?
主要如下:青春期心理疾病高发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生理变化冲击: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激素水平大幅波动,如性激素剧增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导致情绪起伏大、易烦躁或焦虑,为心理疾病埋下隐患。第二,心理发展矛盾:这一阶段自我意识觉醒,渴望独立又缺乏经验,面对现实依赖家长,内心冲突不断,易产生挫败感与自我怀疑,诱发心理问题。第三,社会压力增加:学业竞争激烈,课业负担加重,同时还要应对复杂人际关系,多重压力下青少年心理不堪重负,增加心理疾病发病风险。
戴俊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4日75
0
0
-
孩子厌学、休学怎么办(四)|如果孩子已经休学在家,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
这是我们厌学、休学主题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讨论孩子休学以后,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只是提供一些视角和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家庭。家庭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哪种办法可以解答所有家庭的问题。如果孩子已经休学在家,很多家长非常困扰,不知道该如何跟这样的孩子相处、让这段休学的时光成为一个修复的过程,成为生命中一件不那么痛苦的事,让孩子能够积蓄到一些好的感受、能够去面对无法面对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有很多个案、家庭,来咨询的时候,不仅是孩子崩溃,家长也已经很崩溃,一家人都非常困惑、各种冲突都已经达到顶峰。比如听到一些家长说,有些孩子休学以后就开始在家黑白颠倒、狂睡、沉迷手机电脑,有的会把门锁起来、不让父母进入,家长白天起床,孩子白天在房间里睡觉;家长晚上睡觉了,夜深人静,ta才出来吃两口饭、上个厕所,再进去洗个澡,偶尔出来跟父母一交流,张嘴就吼,导致父母更加郁闷、烦躁、焦虑、愤怒和痛苦。那么我们怎么跟这样的孩子相处呢?有几个要点:1. 父母一定要涵容自己的焦虑、挫败、羞耻、愤怒这样的一些糟糕的感觉,越是孩子这样,ta就是要激怒你,一定不要上当,因为孩子激怒你以后、你发火了,羞辱ta或者骂ta,孩子就会说,你看就是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不去上学,这是一个无效的讨论。所以这个时候不要上ta的当,一定要涵容自己这些感觉,非常不好受。反而在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果实在觉得很困难、涵容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见朋友、跟爱人讨论、看书、爬山等等,把自己的能量释放掉,实在不行,见自己的咨询师,你的这些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去理清楚,让你能够涵容住自己的愤怒、焦虑、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面对孩子。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不要去跟孩子讨论,这样的讨论一定是两败俱伤的,因为这种状态,只会让你跟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深,关系更糟糕,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在这样的状态里待更长的时间;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第一步,就是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也非常挑战。2.等自己能够平静下来、真的能够去思考的时候,再跟孩子见面交流这件事情,一定要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一点也非常有挑战,往往这个时候孩子给到父母的情绪都非常激烈甚至很极端,非常挑战父母的底线,很容易让父母陷入一种灾难化的恐慌当中,父母也本能地非常着急地想把这些不想要的感觉还回去。我们可能需要试着去理解,孩子不上学,其实是有些羞耻、有些害怕的,ta担心被你批评。这个时候批评没有用,你不要去批评ta,我们要试着接受ta这些,ta很挫败,ta有很多的混乱、很难思考的感觉,ta也想不明白,如果ta想明白ta就出来了。ta其实是一个类精神病状态,所以这个时候你跟ta讲道理是没用的,ta已经退行到没有办法思考没有办法听懂语言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先不去讲道理。3.在这个时候,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过度关注他,ta不学习是他的事,家里我们该干嘛干嘛,你休学不影响我们,我们要保持正常,在孩子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举动、让孩子有得病的获益。4.我们还是要提供孩子必要的生活支援,该保持的规矩和边界要保持,比如他不能到处乱放东西,家里的早餐就是这个时间供应,他不出来吃你就收掉,中午再有,晚上再有。保持该有的边界,不要过度地关心ta,不要过度的满足ta和照顾ta,让ta有得病的获益,如果有得病的获益,ta就更加不愿意走出来了。5. 鼓励和陪伴孩子和外界保持连接、探索的兴趣,比如带ta去做一些手工、参加一些游乐活动或体育活动,包括很多的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比如有些家长组织孩子去打猎、去郊游,让ta不要完全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我们有时去评估孩子重不重,跟孩子以前成绩好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时候是看孩子是不是已经不跟外界有连接了、仅仅通过网络跟外界连接,或者通过网络、也是虚拟的。比如有的孩子特别想去演唱会,妈妈就陪着孩子去了,这使得孩子能够走出家门,也能够促进家长跟孩子更多的交流;也有的孩子对动漫感兴趣,可以去参加漫展;有的对遛狗感兴趣,家长就想办法让孩子一起出门。当然这都是在自己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孩子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感,出门并不是非要长途旅游、也可以一起在小区散个步、一起陪着买衣服鞋子等等。6. 鼓励孩子运动,体力活动是非常好的焦虑释放的途径,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抑郁、低落、挫败的情绪会下降,好的、欣快的感觉会上升,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鼓励孩子运动也很重要。各种运动,比如跑步,不要太单调,跑步虽然很好但很难坚持,可以各种活动,比如打球、赛跑,哪怕乱跑都可以,孩子喜欢什么就用什么,你陪着ta去,也可以鼓励小朋友或者亲戚朋友的孩子陪着去。运动是处理焦虑、缓解关系非常好的渠道。7. 鼓励孩子用休学的这段时间好好休息、适当学习。鼓励孩子适当学一些喜欢或者擅长的学科。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家务劳动,比如做饭的时候一起做一做,一起去买个菜,一起做些手工,跟孩子一起出去,去旅游,去博物馆,去商场,去超市等等。可以先不急着学习,如果他已经学习这么困难,在家还逼着他,孩子就比较容易走极端,这在休学的孩子中也不少见。8.如果家庭内部交流实在困难,觉得孩子太困难了,或者觉得自己稳定情绪很困难、很委屈、觉得不管我怎么努力可还是这样,可以带到咨询师这里,去了解ta表面的焦虑以及深层次的焦虑是什么,帮助家长掌握做父母的一些方法、技能,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要,其实这些也都是要学习的;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是个爸爸妈妈、就会做爸爸妈妈。最后,还想跟家长们说,休学并不等于再也不上学,也不等于一辈子就完了,孩子只是回来休息一段时间,不要把ta过度地贬低;很多孩子在休学以后再上学,由于得到了更好的修复,反而可以更好地面对以后的人生之路;而且休学的那段时间,还可以发展亲子关系、促进人格的发展,其实ta也在学习人生中其他重要的课程和议题,家长们不要那么绝望。另外,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还可以带孩子去儿少精神科门诊,让医生给孩子的神经发育功能做一个评估;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孩子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专注力有困难,只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没办法专注和投入,因此学习很困难,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不让自己感觉这么糟糕,孩子可能会选择逃避学习;面对这部分孩子,如果可以找到原因进行治疗,困难就会减轻很多。
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普号2024年12月08日179
0
0
-
这位厌学的孩子可惜了
一个厌学初中生就诊经历:12号我同事建议心理治疗,拒绝了;14号专家门诊再次建议预约心理治疗,没去;23号我再次建议,没预约,在我另一个同事那里开了抗抑郁药舍曲林。孩子到现在已经一个月没上学了,有自残现象,今天我建议去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了。唉,这家长原来的建议始终不愿意采纳,今天采纳了,带孩子去精神专科医院去就诊了,代价大了。类似这样的案例,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人生的路口,就像做选择题一样,阅卷人想让选的答案,可惜她都认真的规避了。我以前看纪录片,特别是动物世界,看到弱肉强食的情况特别不理解,我们能拍下来,为什么不帮它们?!后来我才理解了纪录片的内涵,只做忠实的记录,不干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角的一角。我想对于这样一类病人我们只能从纪录片导演的视角去看,尊重他们所选择的任何一条路,从上帝的视角去审视他们,不论如何都在上帝的怀抱。——《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30日274
0
0
-
吃药遇到复学压力,效果是不是不明显?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110
0
4
-
我对学写文章的回忆
一。不怕考数学,就怕考语文1.不怕考数学:从小学到高中,临到考试,从不恐惧数学,因为数学老师交给你的算法、定律,就这么几招,招数少,而变着花样用招的习题多,通过习题,既实践了怎样用招,又强化了这几招的记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招数就像是看过的电视故事片一样,虽不能倒背,但一提就能记起,再做题又能熟悉。如果说,学数学是将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那复习数学就是将熟饭在微波炉里再加热一遍的过程。所以,复习数学是不惶恐的。2.就怕考语文:这考语文就不一样了,组词、造句、成语解释、短文填充,也都还不怕,只要学过,老师领着复习时多少也重新加热过,总是有印象的,即使出错,机率也低,扣分也扣得起。最怕的就是问答题了,因为问答题不是你读懂了,就凭你脑中的知识对答切题就行了,而是出题的老师肚子里有一套标准答案,你要回答3个还是5个知识点,才能拿满分,你的回答踩到一个知识点,就给一点分,没踩到的,写再多也没用。你不知道你回答得全不全,心里一点没底,只有老师复习时,在黑板上写好该问答题的答案,学生全盘抄下,比如,抄九个问答题的答案,明确告诉学生,考其中三个,我们也不敢押宝,只有老老实实地背熟这9个问答题答案,才能考过关。所以语文复习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二。问答题是写科普文章的基础1.问答题的及格线:现在才知道,不教学生从哪些方面答问答题,而是直接记现成答案,是“授人以鱼,不是授人以渔”。即使学生再学十年,也不会自己答问答题。实际上,只要对方能听懂问题,针对问题切题回答,至于答的周不周全,那是思考问题周不周全的问题,可以慢慢积累和训练,至少不会再有对问答题的恐惧感了。有没有人答不切题呢?有。有时在图文问诊时,你问你问的,他病家答他的,两者不同频,不相干,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问答链,这样,问答题就不及格了。2.问答题的功能:一个小问答题,就是对一个片段(事件、原理)的特写。例如,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答:去甲肾上腺素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氯丙嗪阻断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刚刚站立时,血压打不入脑,脑一时缺血缺氧,导致晕倒”。3.问答题是文章的基本单元:能自编自答问答题了。这时写文章先写提纲,才有意义,因为每个提纲就是一个问答题的标题。记得在小学4年级时,我们不知道写作文如何入手。老师告诉我们,要先列一个提纲,心中知道要写什么,按这个提纲写,就好写了。我们可以煞有介事地列出提纲,但还是写不出来,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下,尚不会自编自答问答题,所以自己列出提纲,也不会展开。几个前后相连的小问答题,就组成了一篇小文章,例如,“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是怎么回事?”这篇短文,你要回答几个小问答题:1.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表现是什么?2.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3.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应怎样治疗?4.问答题是将知识团块的打包:当初,我们见到同行的科普小文章,是怀着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觉得写这种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另一方面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写。两方各有各的道理:“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素材现成,有标准答案,只是作者重新打包整理,搬运过来,只是一个搬运工;“不知道该怎么写”,是心里知道内容,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头说起,按什么顺序说。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自编自答问答题,将知识团块一一打包,也就无法有效搬运这些知识了。三。科技综述是没有问号问答题的组合如果说,写科普文章是对成熟的知识的打包搬运;那写科技综述就是对新知识的打包搬运。而新知识不像是成熟知识,能从教科书中轻易找到完整的叙述,而是要到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中慢慢去找。写科技综述的程序有:1.寻找素材:通过在相关网站上输入主题词,搜索相关专业外文文献,索取相关专业外文文献。2.积累素材:将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一一翻译过来。3.提炼:将翻译过来的初稿进行提炼,就是删去不符合新知识团块的内容,包括(1)教科书中已经说清楚的内容(成熟知识),(2)不联系实际的新内容,(3)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新内容,(4)翻译的似懂非懂的新内容,留下不曾听过的、比较实用的、成体系且能自圆其说的、内容清晰的新内容,将之集结成几个小问答题。不过,问答题的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小标题,问答题的答也没有“答:”,只有对应陈述句小标题的内容陈述。一个陈述句小标题+陈述内容构成一个自然段。4.分类:等积累到24-30个这样的自然段时,开始对小标题进行分类,同一类的小标题再编一个上一级标题。一篇综述中大约有4-6个这样的上一级标题。对个别无法分类的段落,删除。5.陈述句小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统领下,对多个陈述句小标题(携带其段落)(通常为4-6个),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用“1,2,3,4”列出。6.上一级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之间,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专业习惯)进行排序,用“一、二、三、四”排出。7.放弃:等这个新知识整块已有序表达后,再加写综述的首段,表示因为什么需求,什么价值,所以要写这篇综述,综述的首段就像是造船厂为新船下水时所铺设的轨道一样,只是引船入水,没有别的用途。越花哨就越不成熟。
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科普号2024年10月03日224
0
3
-
孩子有心理问题,但拒绝就医该怎么办?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30日73
0
1
-
怎样对付有力气上学而不想上的患者
案例:一位22岁双相1型障碍女性,上大学,每天一上学就跟陪读的妈妈说,“不想在学校待了,在课堂上要写作业,要交作业,不想写,比较烦,再要她上学。她就割腕自杀”。妈妈就假意同意不上,然后暗自让老师打电话来,请她去上课,并联系医生,调整药物。结果患者去上课了,上课偶尔能抄些作业了,抄完还感觉挺有成就感的。讨论:如果患者根本起不来床,洗漱都困难。则除了加强药物治疗,什么心理治疗都没有用。只有患者情绪上不想上,又理智上又知道不上就没出路,用药物帮一把,老师拉一把,才勉强去学校了。所以,这种方法的成功是或然性的,不是必然性的,也就是说,别人或别的时间未必能复制成功。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23日347
0
2
-
厌学情绪的四个阶段
路聚保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9日153
0
1
-
孩子躺平的五阶段
在家躺平的孩子,要经过5个阶段,才会有力量站起来,走出自己要走的路。爸爸妈妈越想改变孩子,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原创素简画心素简画心 关注家庭青少年有几年了,带领的一个智慧父母成长小组,目前有85位群友,其中半数孩子存在或长或短的请假,不去上学,在家躺平等等状态,有些孩子去了几天又不去了,家长最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 观察下来,孩子从不爱学到休学在家躺平再到复学,一般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1阶段休学前兆期 孩子表现:各种学习困难,比如写作业拖延、学习成绩下降、害怕参加考试、请假次数增多等等,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头痛、肚子痛、发烧等躯体症状,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很爱哭或容易发脾气,特别暴躁,不刷牙,不洗澡,不爱出门,昼夜颠倒,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有的还搞出自残的桥段。 父母的表现:一个懵,两个不理解,三个不愿面对,四个拼命解读。这个阶段,父母会拼命地想去分析孩子、解读孩子、拯救孩子——孩子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想上学了? 特点:这个阶段,孩子很难受,但是又说不出,想去学校,又没力量,留在家里压力巨大,感觉自己很边缘;父母茫然失措,病急乱投医,急于推孩子上学;通过断网、断手机让孩子难受,迫使他上学;或者通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拉他上学……甚至想把孩子送去特殊学校。这些行为会加大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情感裂痕。 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决定权在父母手中。父母越想改变孩子,这个过程就会越漫长。 第2阶段休学期 孩子表现:随着孩子对抗越来越激烈,躯体症状越来越明显,出现自残甚至想死的念头。父母不得不接受孩子休学,孩子终于可以在家躺平。这些孩子害怕出去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学,所以他们害怕白天,黑夜给他们莫名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白天睡觉,晚上会像老鼠一样的出来活动,黑夜是保护他们的,严重的孩子窗帘都不拉开,完全丧失自我管理能力和概念,每天能活着喘气打游戏就觉得OK了。 父母表现:精疲力尽,发现各种推拉都行不通,被迫接受孩子休学的现实,为了避免更激烈的矛盾,父母暂时压抑住想要改变孩子的想法。父母y表面上接纳,实际上是隐忍、难受、小心翼翼的。接纳是缓兵之计,背后目的还是想让孩子上学。父母开始退而求其次,不要求上学,要求孩子身体健康——少玩手机、规律生活、出门运动等。 特点:表面上的剧烈冲突是没有了,但情感连接依然是中断的。这时不提上学母慈子孝,一提上学鸡飞狗跳。上学成了父母的心病,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父母只要提要求,就可能引起孩子再次暴发。 青春期孩子,就是要做自己!有力量的和父母对着干,你越不让我干啥,我就越要干啥,打砸吼往外跑;没有力量的就会自罪自责,一刀刀划向自己。 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这个阶段很折磨人也往往会很长。孩子闭门不出天天玩手机,以此隔绝父母焦虑,也缓解自己焦虑。父母在无条件的爱和强制推进之间摇摆不定,生怕做错决定耽误孩子终身,内心备受煎熬,焦虑值急剧增加。孩子,似乎一动不动。 第3阶段:没事找事期 孩子表现:开始想去上学,但力量不够,有心无力,去两天就退回来,上学像是在上刑。孩子很痛苦,想到做不到,心理内耗加剧,焦虑值飙升,自我价值感暴跌。 父母表现:父母意识到,假接纳不能解决问题,父母被迫放手,隐忍、情感隔离、自我安慰,有时又想控制孩子。父母一听说孩子要上学,欣喜若狂,鼓励孩子;孩子退回之后又备受煎熬。 特点:孩子依然会跟父母对抗;父母内核不够稳定,依然会受外界影响,会怀疑自己,我真的接纳就可以了吗?孩子会不会躺平啃老一辈子?这样会不会惯坏孩子,让他们因病获益?父母和孩子都在期待和现实之间失重踏空。 第4阶段:潮汐期 孩子表现:随着无数次上学—退回—上学—退回……孩子自我价值下降,他们会经历无数次心理暴击。如果能够按照我的建议干预,可能孩子会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研究点自己有兴趣的事,比如花草、猫狗、手工、画画、乐器或者试着做点家务等等,也开始参加医学聚会,见见同学朋友。 父母表现:父母也经历了无数次期待—落空—期待—落空……的过程,无数次暴击着父母,让父母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反复被虐,期待值越放越平,越降越低,直到低到尘埃里——我只要他活着,别无所求,如此反复多次。 特点: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允许,不再自罪自责,他开始获得安全感,像蜗牛一样,慢慢从壳里爬出来,开始在外面活动;父母终于臣服——上学是孩子的事,他有他的命运,我接纳他、允许他。 第5阶段:回归期 孩子表现:孩子接受到来自父母的能量,真正松弛下来,相信自己是被无条件爱着的,他的任何状态父母都是接纳的。孩子开始拿回属于他的内在力量,也拿回自己的人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表现:父母真正接纳孩子,回到爱的初始状态——我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他上学或是不上,都是他的事,我尊重他的选择。我对他的爱,不因上学多一分,也不因不上学而少一分。 特点:这时孩子提出我要去上学,或者做其他事,父母内心是平静的,坚定的、平和的、喜悦的,这份力量,也成为孩子的底气。 总结一下,爸爸妈妈要慢一点,真正地看见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的独特性,并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他自己的生命。父母完成了和孩子之间的课题分离,双方就都呈现出独立自由的状态。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号2024年04月16日1343
0
5
-
学习困难、没有朋友,孩子是怎么了?
陈青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22日52
0
0
相关科普号

胡满基医生的科普号
胡满基 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240粉丝23万阅读

任婉文医生的科普号
任婉文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身科
1181粉丝9557阅读

颜峰医生的科普号
颜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精神科
2381粉丝30.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范大庆 主任医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 14票
学生心理问题 10票
心理咨询 9票
擅长: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般心理咨询与治疗。 失眠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及高血压脑梗塞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与治疗 学习工作生活社会功能康复 一个不擅长让病人多花钱的医生。 -
推荐热度5.0丘春柳 主任医师汕大附一院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28票
焦虑症 16票
学生心理问题 10票
擅长:公立三甲资深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专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精准诊疗儿童青少年学生及成人心理疾病:情绪行为障碍 厌学 考试焦虑 社交恐惧 适应障碍 失眠 抑郁 焦虑 疑病 强迫障碍及其它心理障碍;情感婚姻家庭亲子人际关系问题;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其它如病因未明慢性疲劳 疼痛等、反复求医 无明确病因的躯体不适(头晕 头痛 耳鸣 胸闷 气促 心悸 心慌 麻木 乏力 厌食 消瘦 贪食 肥胖 恶心 呕吐 嗳气 呃逆 胃肠不适 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 腹痛 腹胀 慢性腹泻 便秘 尿频 多汗 怕冷怕风等)、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综合治疗(心理治疗、必要时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
推荐热度4.5郝贵峰 副主任医师临沂市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焦虑症 35票
抑郁症 25票
学生心理问题 11票
擅长:1.各年龄段抑郁、失眠、头痛、焦虑、强迫、躁郁、躁狂、抽动、多动、智力差、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或疑病、精神分裂和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问题等心理或精神障碍的诊治;2.心理测评,心理救援,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等;3.社会公益活动和专科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