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湿疹)

就诊科室: 小儿皮肤科  中医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康复锻炼
  • 10预后
  • 11学术/新进展

介绍

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疾病。

本病多数初发于婴幼儿,绝大多数特应性皮炎在5岁前发病,成年人也可见,其中大约有50%的成年患者1岁前即起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要不要忌口?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关心的问题

齐淑贞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病因密切相关: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与免疫功能。如家族成员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则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 免疫异常:许多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前炎症分子等可参与发病。
  •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可引起皮肤通透性增加和经皮肤表面水分丢失过多,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病毒或变应原容易进入体内,诱发或加重免疫和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
    接触某些过敏原或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可能引起特应性皮炎,如:

    接触过敏原:如羊毛质地衣服,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钴,化工原料如酒精、汽油,某些化妆品,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空气中物质,花生、蛋、牛奶、小麦及大豆等易致敏食物。

    居住环境空气质量差:如雾霾、空气污染等。

    季节因素:大多数患者受季节影响,一般夏季改善而冬季剧增。

    温度变化:热及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及突然大量出汗也可为恶化或诱发因素。

  • 精神心理因素
    如精神紧张、沮丧、焦虑、抑郁的情绪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皮肤瘙痒。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特应性皮炎,需加以注意:

  • 过敏体质人群
  • 经常接触化学用品及物理刺激物品的人群
  • 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人群
  • 处于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人群
  • 过度清洁、揉搓皮肤的人群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隐私部位痒,也可能是 “磨人”特应性皮炎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特应性皮炎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三期:

  • 婴儿期(出生-2 周岁)
    皮损形态:又称“婴儿湿疹”,首先在面颊部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边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可在 2 年内逐渐好转、痊愈。

    皮损部位:皮损可迅速扩展到头皮、额头、颈部、四肢等。

    伴随症状:瘙痒剧烈,常引起婴儿哭闹、睡眠不安。

  • 儿童期(2 岁-12 岁)
    皮损形态:可由婴儿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皮损呈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常伴有抓痕,久而久之形成苔藓样变,若瘙痒仍很剧烈,可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皮损部位:皮损多发生在肘窝、腘窝、腕屈侧(指腕部手背那一面),也可见于颈部、面部及眼睑。

  • 青少年和成人期(12 岁以上)
    皮损形态: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皮损周围可见抓痕、血痂、鳞屑、色素沉着等。

    皮损部位:好发于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见于躯干、四肢、面部、眼睑。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干皮症:皮肤表面粗糙,有细屑及皲裂。
  • 掌纹症:较常见,表现为手掌、足底纹理粗乱。
  • Hertoghe 征:指在眉的外半侧眉毛稀少或缺失,可能与摩擦、搔抓有关。
  • 眶下皱褶:指双眼下眼睑下方的皱褶,偶也见于单侧。可能与眼睑皮炎有关。
  • 眶周黑晕(眼周发暗):指眼周有棕色或灰色阴影,可能由于结膜炎或眼睑皮炎,瘙痒搔抓等因素造成的炎症性色素沉着。
  • 低发际:某些特应性皮炎患者可出现额部及颞部发际变低。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皮肤感染:因抓挠造成皮肤破损,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 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 低蛋白血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隐私部位痒,也可能是 “磨人”特应性皮炎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降低发病的风险:

  • 积极治疗细菌及病毒感染等基础疾病,避免疾病迁延诱发特应性皮炎。
  • 避免接触化学用品及空气污染的环境,如因工作需要,务必做好全面防护,如穿戴防护服等。
  • 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或生活物品,做好过敏原的规避工作。
  • 婴幼儿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 对于有特应性皮炎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日常使用保湿乳或软膏可有助于增强皮肤屏障,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尤其注意查询一下过敏原情况,有利于日常生活中过敏原的规避工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的复发,真的可以预防吗?

李明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皮肤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清抗体检测:血清 IgE 或过敏原特异性 IgE 升高是特应性状态的标志。
  •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蛋白)增多是支持特应性状态的参考性指标之一。
  • 过敏原皮肤试验:包括斑贴试验或点刺试验,阳性者有助于确定特异性触发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不能证明某一种特殊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有临床意义,而仅表明该过敏原致敏,过敏原皮肤试验阴性有助于排除过敏性触发因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速发性过敏反应和迟发性过敏反应(表格)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治疗方式

  • 治疗原则: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原则是恢复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寻找并消除疾病诱发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治疗方式: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多采用一般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如果涂抹外用药无效或临床症状较严重时,可结合口服药物及物理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 日常衣物应选择纯棉、宽松、凉爽的衣物。
  • 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勤换衣物和床单、多通风、不穿皮草、少养花草等。
  • 发病期间应严格戒酒,避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海鲜、芒果、花生等易致敏食物。
  • 感觉皮肤瘙痒时,应避免剧烈搔抓和摩擦皮肤。
  • 洗澡的时候避免水温过热、避免洗澡次数过度频繁。
  • 沐浴后可以使用不含刺激成分的润肤乳。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 糖皮质激素软膏
    用药目的:这是特应性皮炎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快速缓解症状,但是仅能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因为它会导致皮肤皱缩或纹理改变,特别是在皮肤敏感部位,如面部、颈部或腹股沟区域。

    常用药物:如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等。

  •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
    用药目的:用于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症状。但使用的前 3-5 天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用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

  • 外用抗菌药物
    用药目的:早期加用抗生素类药物,尤其是治疗有渗出的皮损时,可以控制住病情的发展,预防感染。

    常用药物: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软膏。

口服药物

  • 口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类药物
    用药目的:抗感染。因搔抓和炎症而破损的皮肤会发生感染,可在皮疹受感染时使用。

    常用药物:如氟康唑胶囊、青霉素、阿昔洛韦片。

  • 抗组胺药
    用药目的:减轻过敏反应,减轻瘙痒症状。

    常用药物:如盐酸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

  • 免疫抑制剂
    用药目的:抑制自身过强的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

    常用药物:如环孢素 A、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物理治疗

  • 治疗目的:抑制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形成,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症状。
  • 常用方法:紫外线灯照射治疗,需在正规医院进行,且 12 岁以下患儿慎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不同之处

庞福佳 副主任药师 广元市中医医院 临床药学

注意事项

  • 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 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浴,避免洗澡频率过度频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后可涂抹润肤乳。
  • 穿棉质宽松的衣服,选择温和无香味的洗衣产品。
  • 勤换衣物和床单等生活用品,勤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规律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慢跑等,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 禁食鸡蛋、牛奶、鱼、虾、浓茶、酒等易致敏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
  •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汗液刺激。
  •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情绪中,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隐私部位痒,也可能是 “磨人”特应性皮炎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预后

由于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所以目前本病还不能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生活习惯的调整及致敏原的有效规避,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可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能“自愈“吗?那还用治疗?

徐子刚 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相关科普号

宋志强医生的科普号

宋志强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4365粉丝70.9万阅读

刘萍医生的科普号

刘萍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105粉丝1万阅读

张卉医生的科普号

张卉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皮肤科

505粉丝5477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康复锻炼
  • 10 预后
  • 11 学术/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