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椎动脉狭窄术后,给东北病人的生活指导,高油高盐饮食不可取。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5年06月20日35
0
3
-
赵医生椎动脉细小需不需要治疗
赵桂宪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20日34
0
2
-
椎动脉开口药物支架:让血管“畅通无阻”的小能手
椎动脉狭窄可不是小事!它就像一条被堵住的高速公路,血液流不过去,脑干、小脑这些“重要城市”就会闹“饥荒”,结果就是——脑梗!脑梗不仅让人手脚不听使唤,还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解决椎动脉狭窄,就是在给大脑“保命”!药物支架可不是普通的支架,它是“武装到牙齿”的高科技产品!表面涂了一层抗增殖药物(比如紫杉醇或雷帕霉素),就像给支架穿了一件“防弹衣”,能阻止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比起传统的裸金属支架,药物支架在防止血管再次狭窄方面,简直就是“王者级选手”!药物支架可不是随便用的,它是有“使命”的!再狭窄?不存在的! 药物支架能让血管内膜“冷静下来”,大大降低再狭窄的风险。血流畅通无阻:支架一放,狭窄的血管瞬间“豁然开朗”,血流恢复,脑梗风险直线下降!告别卒中复发:药物支架不仅能撑开血管,还能稳定斑块,让卒中复发的概率大大降低。药物支架的安全性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微创手术,轻松搞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不用太担心。药物释放,精准打击:药物只在支架周围缓慢释放,不会“伤及无辜”,全身副作用几乎为零。长期效果,值得信赖:研究显示,药物支架长期使用也不会增加严重风险,妥妥的“安全担当”!药物支架最牛的地方就是——再狭窄率超低!内膜增生?NO! 药物涂层能让血管内膜“安分守己”,不再乱增生。长期通畅,稳稳的:研究证明,药物支架植入1年后,再狭窄率比传统支架低得多。量身定制,效果更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支架,治疗效果更上一层楼!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管理才是关键!吃药不能停:术后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防止血栓和斑块捣乱。定期复查,心中有数: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要做影像学检查(如CTA或DSA),看看支架是不是依然“坚挺”。健康生活,从点滴做起: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支架“延年益寿”!总结椎动脉开口药物支架,不仅是血管的“疏通工”,更是脑梗的“防火墙”!它凭借低再狭窄率和高安全性,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明星选手”。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问题,别犹豫,赶紧找医生聊聊,让药物支架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科普号2025年02月11日122
0
1
-
椎动脉闭塞3个月,介入开通
毛立武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04日36
0
2
-
搭桥手术
治疗前患者男性,41岁,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有吸烟及饮酒史。患者2月前出现枕叶和小脑梗塞,1月前在当地行DSA发现左侧椎动脉V1-V2(至C5水平)闭塞,枕动脉肌支自V3供血,并向近心端返流至C5水平,呈震荡血流,考虑梗塞是由于震荡血流造成椎动脉内斑块脱落引起,患者存在罕见的椎动脉残腔综合征(VertebralArteryStumpSyndrome,VASS),这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少见原因。治疗中治疗方案:因椎动脉起始端闭塞过长,故设计手术方案为颈外动脉-桡动脉-椎动脉搭桥(ECA-RA-VAbypass),术中行脑氧、TCD和电生理监护等多模态监护。该患者情况因为既往放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无法行介入微创治疗。治疗后治疗后1年术后脑灌注CT对比术前改善,术后患者诉视物光线较术前明亮清晰,术后一年复查搭桥血管通畅良好。
郭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1日137
0
0
-
助力可降解支架在神经介入的应用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爱华主任,于05-08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并主题发言。对头颈部可降解金属血管支架的研发与临床转化进行报告,同时介绍了刘主任团队正在开展的降解金属血管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期待与更多医工结合科研人员合作,推动神经介入可吸收支架时代的到来!!
刘爱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06日67
0
1
-
今日话题:在跳动的血管当中精准植入支架消除椎动脉开口狭窄
今日话题:在跳动的血管当中精准植入支架消除椎动脉开口狭窄椎动脉开口狭窄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手术。但是,要把这个手术做好,也绝非易事。实战花絮:支架的下缘犹如刀切样置于血管壁的上缘(图4-6),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赵开军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31日600
0
0
-
主任右侧椎动脉闭塞,未见明显血流,左侧椎动脉狭窄需要介入治疗吗
邓一鸣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3日145
0
0
-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开通
李龙宣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01日317
0
0
-
椎动脉狭窄的诊治现状和手术策略
按照供血系统区分,人脑的血液供应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前循环是由颈动脉系统供血,后循环则是由椎动脉系统供血。在颅内通过Willis环等连接通道,前、后循环可进行强弱不等的相互代偿,但相当比例的患者代偿不充足。近年来,脑卒中已超越心脏疾病和肿瘤疾病,成为目前全球致残和致死最重要的病因,其中80%以上为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脑梗塞”或“脑血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死于脑卒中的人群约120万,其中后循环也就是椎动脉系统病变占比约25-40%。椎动脉系统包括双侧椎动脉及其汇合后的基底动脉(统称椎-基底动脉),CTA等影像检查显示人群中常有一侧椎动脉较为发达(优势侧椎动脉),而对侧发育纤细(非优势侧椎动脉),大约只有1/3患者双侧椎动脉均较为发达。椎基底动脉为脑后部区域供血(枕叶、小脑、脑干等)供血椎-基底动脉如出现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就会出现相应脑梗塞症状,其中以急性脑干大范围梗塞最为严重,会导致严重残疾甚至致死。按照发病部位,椎-基底动脉系统分为颅外段及颅内段,其中颅外段病变最常见位于椎动脉起始部(开口),颅内段病变多位于椎动脉V4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规范化药物治疗、开放手术以及微创的支架成形术。对于无症状的狭窄程度<70%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一般采取规范化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大多采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组合,同时要积极控制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对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而言,因椎基底动脉解剖位置深在,开放手术局部损伤很大、风险较高,因而开放手术不作为常规手术措施,一般首选微创的介入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于颅外段椎动脉而言,狭窄发生部位基本位于椎动脉开口或近端,其发病率仅次于颈动脉分叉部狭窄,位居颅外段脑血管狭窄第二位,而症状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即使采取药物治疗方案,未来1年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高达11%(甚至部分梗塞严重患者导致死亡)。因此,对于以下情况的颅外段椎动脉狭窄需要积极介入手术干预:①优势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在药物治疗情况下,仍有后循环缺血发作;②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的孤立椎动脉,其近端狭窄率超过70%的重度狭窄患者;③合并前循环颈内动脉闭塞,椎基底动脉需向前循环代偿供血,而椎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患者;对于有脑缺血发作的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V4段或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而言,即使药物治疗年卒中复发率仍高达30%左右,因此需积极介入手术干预。椎动脉介入手术风险方面,颅外段椎动脉近端重度狭窄的介入手术已经开展非常成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左右,而在成熟的介入治疗中心,比如在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近年来完成的数百例椎动脉成形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可控制于0.5%以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手术。而颅内段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因其位于颅内的解剖特点等因素,目前国内外比较大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可将风险控制于约2%左右。椎动脉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已控制于较为安全的水平,但对于椎动脉狭窄成形术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即支架远期通畅率的问题,既往临床经验总结显示:既往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较高(30%左右),近年来随着药物涂层支架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降低,明显提高了远期通畅率和治疗后效果。我科目前对于颅外段和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已全面采用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综上,对于椎动脉狭窄病变,应结合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有无脑缺血症状、是否孤立性椎动脉等因素,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其得到最佳诊治。
贾子昌医生-脑血管疾病科普号2023年03月30日1040
2
7
椎动脉狭窄相关科普号

王维心脏医生的科普号
王维 主任医师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心外科
21粉丝4.5万阅读

邓一鸣医生的科普号
邓一鸣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介入神经病学科
5146粉丝3.2万阅读

范隆华医生的科普号
范隆华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管外科
1454粉丝65.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涛 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神经外科
颈动脉狭窄 391票
颈动脉体瘤 288票
脑动脉瘤 8票
擅长: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闭塞、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脉狭窄、烟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等)、脑肿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脑外伤、脊髓椎管内肿瘤、先天性畸形(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手术。尤其擅长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方面走在国内前列,颈动脉CEA手术,颈动脉手术包括大量复杂、高危颈动脉手术、外院转诊的疑难手术、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脉搭桥术、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颅外段颈动脉动脉瘤手术等。 -
推荐热度4.6陈飞 副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颈动脉狭窄 204票
脑梗塞 133票
脑血管病 39票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支架治疗;房颤,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栓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的强化治疗。 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闭塞,烟雾病,夹层等脑血管闭塞的造影评价 急性脑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疗 -
推荐热度4.3高鹏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颈动脉狭窄 146票
脑梗塞 49票
脑血管病 32票
擅长: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急诊脑卒中取栓、颅内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支架等);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栓塞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