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推动中国技术出海,上海九院骨科专家李慧武主任为国外同行实力演绎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前不久,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迎来4位波兰同道,现场观摩了骨科李慧武主任医师精准高效使用鸿鹄®机器人辅助完成两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手术)。该手术机器人强大的术中辅助能力、智能导航能力和精准配准效果和手术的精准高效给海外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术前,李慧武医生根据患者生理结构,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通过鸿鹄®机器人的辅助,两台手术都在20分钟内精准完成了截骨。术后,波兰同行与李慧武团队就手术智能规划,骨注册算法,软组织评估等专业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波兰医生表示受益匪浅。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九院骨科李慧武主任医师作为首席科学家,与微创联合申报研发了“鸿鹄”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并成功完成创新项目成果转化。这是我国首个且唯一同时获得NMPA、FDA、CE、ANVISA认证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通过美国、欧洲、巴西等多个海外市场准入要求,走出国门赢得“中国智造”高端医疗器械的品牌声誉,也凭借出色的产品功能及临床表现引起国内外同道的浓厚兴趣。基于此,波兰格但斯克大学中心医院4位骨科专家乘坐30小时飞机辗转来到上海九院,近距离观摩鸿鹄®机器人辅助TKA手术,深入了解设备操作要点,并切磋机器人手术技艺。 李慧武医生介绍说,鸿鹄®机器人不仅能够胜任常规手术,也能应对包括严重的僵直膝,关节外畸形,股骨远端装有内固定杆复杂的关节病例等高难度手术,且取得良好效果。未来,鸿鹄将聚焦于提升医患群体体验,以国产医疗器械出海推动中国技术出海,通过智能手术解决方案,普惠更多患者。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文汇报、上海科技报、上观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上海九院骨科李慧武主任这项工作。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文汇报:上海科技报:上观新闻:
李慧武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07日81
0
2
-
全髋关节置换是怎么回事
孙菁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5日32
0
1
-
重度膝关节畸形病人的膝关节置换
73岁女性,膝关节内翻畸形多年,疼痛行走不便,半年来,疼痛加重,走路困难。外观畸形,X片显示膝内翻畸形严重,胫骨平台骨缺损明显。术前行走困难术后2天,走路感觉明显轻便轻松,腿也完全超直。
南京鼓楼医院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科普号2023年06月24日157
1
5
-
什么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一、什么是单髁置换人们的膝关节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内侧间室、外侧间室、髌股间室。虽然膝关节疾病会累及任意一个间室或者全部累及,但是其实很多骨性关节炎患者累及范围以内侧间室为主。对于这部分患者,其实仅需要
岳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07日680
0
1
-
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指导
患者完成膝关节手术后,出院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1、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跌倒: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手术的影响,下肢力量和灵活度会出现一过性的降低,可以通过逐渐增加下肢的功能训练来加速康复。常见的锻
安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05日867
0
1
-
什么时候做膝关节置换最合适?
在门诊,有很多患者询问,我膝关节疼痛,要不要做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的寿命怎么样,我还年轻,做了之后还能不能做第2次,或者说,是不是还必须得做2次,3次。针对这些疑问,在这里进行回答。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经
红会骨科郭博士2023年04月03日346
0
1
-
人工膝关节置换解除老年关节病痛,恢复健康快乐生活!
于德刚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29日30
0
1
-
膝关节置换手术 效果真的棒
骨关节医生刘宁2023年03月21日162
1
5
-
膝关节置换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走路?多久可以正常活动?
2段语音 共101秒红会骨科郭博士2023年02月20日406
0
2
-
30岁以下年轻人生物全髋关节置换10年以上随访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关节炎患者最成功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年轻、活跃的年轻人而言,THA仍然存在争议:他们一生中可能需要至少一次翻修手术。不断优化的手术技术和植入物设计有助于提高假体生存率:广泛全涂层股骨柄长期生存率优于组配柄;陶瓷大头磨损率更低,但取决于自体骨骼数据;调整臼杯角度可降低全陶瓷关节异响率;陶瓷摩擦界面较聚乙烯更适合年轻人...韩国仁川仁荷大学医学院骨科报告了44名患者(51髋)随访10年以上的结果,这些患者年龄均小于30岁,男性27例,女性17例,于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其中7名患者接受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批患者手术时间距今25.71±3.4年,患者的平均身高为164.9±9.7cm,平均体重指数为22.27±2.77(kg/m²)。初次THA最常见的诊断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例(47%),其次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后遗症8例(15.7%),外伤性骨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后遗症7例(13.7%),特发性髋关节病3例(5.9%),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手术方法和假体类型所有患者由同一名资深外科医生主刀,按照同样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髋臼假体:Duralocoptioncup(DePuy,U.S.A.)24例,Duraloc100(DePuy,U.S.A.)15例 ,Duraloc1200(DePuy,U.S.A.)11例。 股骨柄假体:AML(DePuy,U.S.A.)42例,Solution(DePuy,U.S.A.)3例,S-ROM(DePuy,U.S.A.)3例。 股骨头:28mm陶瓷股骨头(BIOLOXforte,Ceramtec,Germany)47例,22mm金属股骨头(DePuy,U.S.A.)4例。内衬:聚乙烯内衬(Enduron,DePuy,U.S.A.)27例,陶瓷内衬(BIOLOXforte,Ceramtec,Germany)24例。临床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12周、6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都到门诊复查。除了确定活动水平和是否存在跛行等问题外,还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hipscore,HSS)评估临床结果。患者根据5分法对他们的活动水平进行评分。1分代表最活跃的状态,日常生活没有问题。2分适中,3分轻度,4分半久坐,5分代表久坐状态。从髂前上棘到踝关节内踝尖的距离评估实际腿长差异(leglengthdiscrepancy,LLD)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10分法评价大腿疼痛(0代表没有疼痛,10代表剧烈疼痛)。每次就诊还观察了术后并发症,以评估感染、脱臼、咔嗒声或吱吱声等情况。放射学评价方法在6周、12周、6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进行放射学评估。所有患者在每次随访时通过X光片在前后位和侧位上进行评估。根据术前X线片确定股骨Dorr分型(DorrClassificationoffemoralbonetype)。使用Callaghan方法测量髋臼杯外展角,使用Boardman方法测量臼杯前倾角。臼杯或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和放射透亮线、骨长入按照DeLeeandCharnley14区划分法进行评估。假体周围新形成放射透亮线定义为骨溶解。髋臼杯在正位或侧位X线片上透亮线加宽超过2mm,或者外展角变化超过5°则定义为臼杯松动。股骨假体下沉超过2mm或股骨柄内、外翻移位定义为股骨假体松动。根据Engh方法,在x线片上将应力遮挡分为4级。采用Dorr方法分析聚乙烯内衬的磨损。统计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HHS、活动水平、跛行、LLD和大腿疼痛。股骨柄类型、内衬类型和股骨头大小采用时序检验作Kaplan-Meier生存分析。p值<0.05被认为对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SPSS18.0version,Chicago,IL)进行分析。临床结果术前HHS为67.47±5.31,在末次随访时提高到平均97.42±3.49分(p<0.001,表2)。活动水平从术前的1.92±0.60变为末次随访时的1.33±0.60(p<0.001)[疑原文有误,译者注]。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跛行步态;术后有5名患者(9.8%)仍跛行 (p<0.001)。16名患者术前下肢不等长超过1cm,5名患者(9.8%)术后仍存在下肢不等长 (p<0.013)。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大腿疼痛;然而,有4例大腿疼痛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随访(表2)。放射学结果共有46髋(90.2%)为DorrA型,5髋(9.8%)为DorrB型,本研究无DorrC型。臼杯平均外展角为40.4±2.92°(35-47°),平均前倾角为21.02±2.12°(16-25°)。所有股骨柄没有内翻或外翻。6例(11.8%)发生骨质溶解,根据Engh标准,股骨柄周围有9例(17.6%)有髋臼周围骨质溶解。所有病例在术后1年均显示出稳定的骨长入。但随访期间发生髋臼周围松动10例,髋臼周围及股骨柄松动4例。在8个髋关节(15.7%,均为1级)中发现了股骨近端应力遮挡引起的骨吸收。使用聚乙烯内衬的患者平均磨损率为0.120毫米/年(表3)。假体生存率以任何原因的翻修为终点,末次随访总生存率为80.4%,聚乙烯内衬组为63%。所有10例翻修病例均为聚乙烯内衬,该组中没有使用陶瓷内衬的翻修病例。陶瓷内衬组生存率高于聚乙烯组(p=0.003)。6名使用S-ROM的患者中,有5名患者在后期进行了翻修,失败率高于大面积多孔涂层柄的患者(p<0.001,图1)。特别是,S-ROM以翻修作为终点的生存率为66.7%,而采用解剖锁定柄和Solution柄的存活率为95.7%(p=0.001)。3名使用小于28mm股骨头的患者有2名接受了翻修。结果表明,与28毫米陶瓷头植入物相比,使用小于28毫米的病例有更高的翻修风险(p=0.003,表4和表5)。图1.使用聚乙烯内衬和S-ROM柄的翻修案例。22岁女性患者被诊断为右侧髋关节CroweIV型发育不良,右下肢比左下肢短约5.5cm(图1a)。采用Harris-Galante杯和S-ROM柄进行初次THA,术后腿长差异改善到1.0cm(图1b)。在初次THA术后48个月,由于柄周围下沉5mm和放射透光线,将第一个股骨柄改为AML柄。第二次翻修由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5.5年髋臼假体周围松动和骨溶解(图1c)。采用Duraloc100杯和陶瓷衬翻修(图1d)。末次随访时,右下肢比左下肢短0.5cm。并发症3髋(5.9%)出现术后脱位,接受了闭合复位治疗,并外展支具固定6周。1例因滑倒导致假体周围骨折,随访期间10例因无菌松动行翻修术。3髋同时发生髋臼和股骨假体变化。6髋仅发生髋臼假体改变,1髋第一次翻修时仅进行股骨柄翻修,第一次假体翻修后12年7个月进行髋臼假体翻修。没有感染或血栓栓塞。讨论(简)患有严重髋关节病的年轻活跃患者的治疗是骨科医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接受THA的年轻患者更有可能在其一生中至少需要进行一次翻修手术。因此,假体的选择对于年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由于研究的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以及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假体,先前对活跃的年轻患者进行THA的各种研究结果有限。最近对陶-陶关节的研究发现很少或没有骨溶解。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具有极低的磨损率,并且对关节表面造成的损伤轻微。我们的结果显示陶对陶优于陶瓷对聚乙烯。本研究中,6例SROM的股骨假体生存率为66.7%,而多孔全涂层股骨柄(AML,Solution)的生存率为95.7%。我们认为,组配柄的多孔表面比全涂层柄小,聚乙烯磨损颗粒可以通过组配处迁移到柄的远处。Sedrakyan等在一项利用国家登记处(ICOR)的大型多变量荟萃分析中研究了股骨头尺寸(>28毫米与28毫米相比)的影响。他发现28毫米头与THA翻修的风险较高。我们在3个髋关节中使用了22毫米陶瓷头;其中,2名患者在随访期间接受了翻修手术。我们的结果显示22毫米股骨头的翻修率高于28毫米头。然而,22毫米头只有3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吱吱声和咔嗒声是陶瓷对陶瓷关节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0%。尽管陶对陶关节的结果非常好,但异响是一种潜在的令人担忧的现象。在这项研究中,没有患者报告有吱吱声或咔哒声。我们认为亚洲人较低的BMI与较低的异响发生率有关,并且髋臼杯的位置也很重要。这项研究有几个优点。首先,所有患者都由同一位资深外科医生主刀。其次,随访期足够长以评估临床结果并确定影像学骨质溶解和松动的发生率。第三,这项研究包括两种摩擦界面关节的可比结果。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项研究是回顾性的。其次,与其他研究相比,患者数量相对较少。结论本研究针对30岁以下接受生物型THA的活跃患者进行。我们的结果表明,生物型髋臼和股骨假体可提供出色的长期临床和放射学结果。此外,摩擦界面、股骨柄类型和股骨头尺寸对于关节耐用性和降低翻修率非常重要。陶瓷-陶瓷关节、广泛的多孔涂层柄和更大尺寸的股骨头提供了出色的存活率。
陈献韬(精修股骨头)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1日190
0
0
相关科普号

李伟医生的科普号
李伟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骨关节外科
8136粉丝7.6万阅读

江涛医生的科普号
江涛 主任医师
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
骨科
240粉丝12.6万阅读

尹一然医生的科普号
尹一然 副主任医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与关节外科
44粉丝10.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刘万军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关节外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 305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45票
关节炎 38票
擅长:1、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股骨头坏死、严重骨折手术后髋关节炎、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僵直、严重老年骨质增生性膝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 2、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手术。 3、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手术(胫骨高位截骨HTO、单髁置换UKA、髌股关节置换PFA) 4、髋、膝关节翻修手术。 5、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6、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 7、计算机导航辅助和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
推荐热度4.9程文俊 主任医师武汉市第四医院 骨关节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 236票
股骨头坏死 73票
关节炎 65票
擅长:目前主要从事髋膝关节外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等)的诊断与治疗,尤专于人工髋膝关节关节置换、翻修手术;膝关节炎保膝手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截骨手术)、早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 -
推荐热度4.8曲彦隆 主任医师哈医大一院 关节外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 285票
股骨头坏死 25票
关节炎 14票
擅长:股骨头坏死微创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微创手术,保膝梯度治疗,微创髋关节置换,微创单髁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