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振动声桥植入
振动声桥植入是目前国内临床唯一一种成熟的人工中耳植入,其代替外耳道和听骨链,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内耳,帮助患者重建气导听力。对于小耳畸形患者,不论单侧还是双侧,可以在三岁后做CT检查,确诊是否可以根据发育情况在中耳不同部位植入振动声桥。另外,对于中耳炎、胆脂瘤,传统鼓室-听骨链重建手术不能恢复听力者,则可以植入振动声桥。 振动声桥是半植入式人工中耳,分为体内植入体部分和体外声音处理器两部分。体外处理器如一元钱银币大小,佩戴美观隐蔽,使用轻巧便携,振动声桥重建的听力不受中耳通气功能的影响,效果持久稳定,是迄今治疗难治性中耳炎及各种传导性聋最成功的人工中耳。 振动声桥适应症 1)、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行砧骨振动成形术; 2)、混合型聋,传统手术效果欠佳者,行镫骨或圆窗振动成形术; 3)、传导性聋,行镫骨或圆窗振动成形术;
党华医生的科普号2017年02月26日2407
0
0
-
振动声桥植入的适应证
振动声桥植入适应证: ①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振动声桥适用有效的上限可达80-85 dB。最好的适应证是全频听力下降,高频比低频损失重,随着研究的深入,振动声桥的适应证不断扩展,也可用于轻度、中
张宇丽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1月27日2880
0
0
-
中耳植入系统—振动声桥
振动声桥是一款植入式的听力辅助系统,该系统由植入体和语音处理器组成。它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的耳聋患者,帮助其恢复和提高听力。振动声桥的语音处理器主要由麦克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磁体及电池构成。通过磁力吸附于使用者的头部两侧。用以接受声音、对声音进行编码再将信号传入植入体。振动声桥的植入体部分需要植入人体。植入体部分包括接收刺激器、信号导线及漂浮质量传感器三个组成部分。植入体接受处理器传输的信号后,将信号进一步通过信号导线传入漂浮质量传感器转换为振动。漂浮质量传感器是通过手术固定在中耳的听骨链上或直接放置在耳蜗的圆窗或卵圆窗。通过增加听骨链的振幅或绕过中耳结构向内耳传送振动,以此重建患者的听力。患者进行振动声桥植入手术后,一般6—8周左右时间开机。开展人工耳蜗手术的手术医生须具备熟练的鼓室—听骨链重建及镫骨手术经验。涉及的相关器械包括:全麻手术设备,中耳手术器械包,面神经检测设备。详细的手术操作流程见附后的:振动声桥手术指南。振动声桥对耳聋患者的治疗作用,已被广泛报道于学术杂志及期刊。样本量最大的一篇文献,对振动声桥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在0.5、1、2和4kHz范围,听阈平均改善值是28.5分贝。(见下图)。基于上述数据可得出结论:振动声桥可以有效地改善植入者的听力。
尹时华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1月08日1836
0
0
-
振动声桥技术——常规听力重建手术不能提高听力患者的福音
(四)振动声桥技术——常规听力重建手术不能提高听力患者的福音(1)什么是振动声桥技术自1996年由瑞士苏黎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Ugo.Fisch教授植入第一例振动声桥手术以来,振动声桥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10年该技术被正式批准在中国上市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到目前为止,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 VSB)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中耳植入式听觉辅助装置。振动声桥作为“人工中耳”,其传音和扩音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外界的声音信号被外部处理器采集、处理、编码,以无线电波的形式透过头皮传递到体内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传导到漂浮质量传感器(floating mass transducer,FMT),并最终由FMT转换为机械振动。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FMT固定于听骨链上,因此,FMT直接带动中耳结构,产生并放大听骨链的振动,形成间接驱动模式;对于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等),FMT固定在圆窗膜,并直接振动内耳淋巴液,传送并放大内耳振动,形成直接驱动模式——这正是振动声桥独特的直接驱动技术。由于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驱动内耳,振动声桥取代了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和扩音功能,因此,振动声桥又被称为“人工中耳”。(2)能否通过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来恢复听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过手术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干耳不流脓和提高听力。原则上来讲,可以通过鼓室听骨链重建术恢复听力的患者,都不需要人工中耳(振动声桥)的植入。临床上,只有下列五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必要植入振动声桥恢复听力:① 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② 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了乳突根治术的中耳炎患者;③ 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④ 手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镫骨被破坏消失或严重畸形、镫骨底板固定、卵圆窗狭窄或闭锁、咽鼓管严重阻塞等情况的中耳炎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症患者(如:粘连型中耳炎、鼓室硬化症);⑤ 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3)为什么振动声桥能让常规听力重建手术不能提高听力的患者重获听力?刚才我们提到五类患者需要植入振动声桥,其具体原因如下:① 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常规听力重建手术只能部分提高传导性听力损失,却无法补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此,术后患者仍然无法获得满意的实用听力,还需要额外佩戴助听器。然而,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不但弥补了中耳炎导致的传音功能障碍,而且通过扩大输出增益完全可以补偿神经性听力损失。② 乳突根治术后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由于乳突根治术将外耳道后壁完全切除,因此,只能进行小鼓室成形术。然而,这种手术术后听力难以提高到实用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乳突根治术充分切除了外耳道后壁,使后鼓室得以充分显露,为暴露圆窗提供了捷径和更好的视野,为圆窗振动成形术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路径。③ 既往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可能存在人工听骨难以固定,蹬骨底板硬化灶形成或环韧带硬化导致蹬骨活动度受限或固定而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术后听力效果。同样道理,术前通过颞骨CT检查和手术中探查证实镫骨被病变破坏消失或严重畸形、镫骨底板固定、卵圆窗狭窄或闭锁等情况的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就能判定常规听力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差,因此,可以在切除中耳病灶的同时进行振动声桥手术实现听力提高的目的。因为,圆窗振动成形术绕开了蹬骨——卵圆窗——内耳的传音路径,直接将FMT安放在圆窗并直接振动内耳,因此,振动声桥技术为声音传导进入内耳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传音路径。④ 合并咽鼓管严重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和因为咽鼓管完全阻塞导致粘连型中耳炎的患者,由于现今尚无有效地重建咽鼓管功能的手段和技术,因此,常规听力重建术难以获得持久的良好听力。由于,FMT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取决于外界声音信号的特性以及振动声桥体外处理器和体内接收器对声音信号的处理。咽鼓管的功能不会影响位于圆窗膜上的FMT的振动。因此,咽鼓管阻塞的患者是振动声桥手术最佳的手术候选者。⑤ 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扩大乳突根治术或颞骨次全切除术,以期彻底切除中耳炎性病变和放射损伤形成的死骨,最终达到干耳不流脓的目的。然而,这些手术后听力会比手术前有所下降。但是,在彻底清除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只有圆窗振动成形术能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新的传音途径,让他们依然获得能够沟通交流的听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一点感知有声世界。综上所述,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通过一条新的传音途径,为无法通过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提高听力的中耳炎患者带来希望。目前,南方医院耳鼻喉科成功施行了该类手术。我们相信,随着振动成形手术的应用,将为一大批由于中、重度耳聋而影响日常交流的中耳炎患者带来福音,帮助他们重回立体的有声世界。
彭宏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3月28日5615
6
1
-
振动声桥植入
振动声桥是一种新型的中耳植入装置,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的成人和儿童。振动声桥不仅能把外界声音转化为人耳内的机械振动,传送至中内耳,同时还能放大增益声音,符合人体的听觉生理
叶胜难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1月04日3518
0
0
-
振动声桥的疗效及可能并发症
振动声桥植入使绝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识别功能提高。Vittorio等报道7例蜗窗植入患者术后气导听力提高20~30dB的占40%以上。骨导听力提高更为明显平均达到15~20 dB近正常水平。术前平均语言识别阈值(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50%平均需85dB(70-100 )dB,术后平均SRT只需50 dB(30-70 dB),患者的术后语言识别率也明显提高【12】。Jan等报道的中耳畸患者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30dB。语言识别闽术前平均SRT50%需65 dB,术后平均SRT 50%只需30 dB,语言识别率达80%以上。通过术后气导和骨导阈值的比较,证明振动声桥的蜗窗植入方法不但可以改善中耳传导性损伤的听力下降,还可以获得感觉神经损失的补偿,即骨导听力提高。总之,振动声桥可在气导和骨导两个方面获得效果振动声桥植入的手术是较安全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5】,包括:①切口愈合困难,植入体外露;②听力无明显改善;③听骨链的损伤或砧骨长脚坏死;④面神经损伤;⑤听力损失加重;⑥局部血肿;⑦装置故障;⑧磁共振成像(MRI)时植入体脱位;⑨植入后头痛;⑩耳鸣等。
刘军医生的科普号2010年07月31日3169
0
0
-
振动声桥与传统助听器的优缺点
与传统助听器相比, 学者们普遍认为无论临床测试还是患者主观感受都明显优于传统助听器,佩带VSB 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率、语言的保真度、听觉舒适度、高频听力增益均优于传统助听器【16-21】。传统助听器的功能是采集、放大声音并将放大的声音通过通过助听器传导至外耳道和鼓膜。传统助听器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出现调节方便的数码助听器,但仍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有以下局限性:①助听器的耳模使很多患者感到外耳道闭塞感,出现堵耳效应;②高频听力增益不足,低频信号好,高频信号补偿相对较差,患者听声音时常有不适感;③言语声失真;④可出现声反馈现象出现啸叫声;⑤由于引流通气不好,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外耳道炎或中耳炎;⑥信号噪声比较差,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语言理解差;⑦在使用和保存助听器时造成多种生活不便;⑧不能满足所有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需求;⑨部分患者无法佩带助听器,如外耳畸形、乳突根治术后等。⑩可能影响外观美容,尤其是年青人【22-25】。振动声桥优点是【22】:①声音的失真小,因此有更好的音质;②没有耳模,外耳道是开放的,耳部无堵塞感,不易引起感染;③没有声反馈作用,不会产生啸叫;④对外观影响小。但振动声桥也有许多不足:①价格和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外;②主要的缺点就是手术植入本身,有创伤的治疗,有一定手术风险;③振动声桥性能还没有达到完美;④适应证的限制,不能给所有耳聋患者提供满意的帮助。⑤方向辨别受限。放在耳后的麦克风绕过了耳廓和外耳道,没有方向辨别作用。⑥振动声桥植入后MRI检查可能会受限【9,26】。⑦植入的电子元件是否能终身使用,是否需要多次手术,仍需要长期观察研究。
刘军医生的科普号2010年07月31日4024
0
0
-
振动声桥植入适应证
振动声桥植入适应证: ①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振动声桥适用有效的上限可达80-85 dB。最好的适应证是全频听力下降,高频比低频损失重,随着研究的深入,振动声桥的适应证不断扩展,也可用于轻度、中度直到重度传导性聋,包括鼓室成形术未成功的患者、手术疗效欠佳的耳硬化症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及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传导性聋。②混合型聋气骨导差≤10 dB ;部分学者认为可≤15 dB ;③言语识别率在50 %以上;④近两年来听力波动≤15 dB;⑤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或不愿意佩戴传统助听器,或者助听器的效果不满意,振动声桥是一个更佳的选择。⑥植入的部位皮肤无异常;⑦发育正常,大脑功能正常,有正确的期望值;⑧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⑨无蜗后病变。禁忌证: ①蜗后聋或中枢性聋;②中耳感染活动期、伴有反复发作中耳感染的鼓膜穿孔;③有过高的期望值等;④全身情况能不耐受手术。
刘军医生的科普号2010年07月31日4389
3
0
-
振动声桥介绍
振动声桥是一种半植入式的中耳植入体。对于很多的助听器佩戴者,或者由于医疗原因不能佩戴助听器,或者助听器的效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振动声桥是一个更佳的选择。振动声桥适用于轻度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和混合性聋的成人和儿童。振动声桥植入后,外耳道保持开放,这一点尤其适合那些因外耳道疾病而不能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慢性外耳道炎症,外耳道湿疹,耳廓畸形,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另外,对于一些必须保持外耳道开放的特殊工作者(如经常使用助听器的内科医师),还有要求优越声音质量的工作者(如音乐家和歌手,他们必须清晰地、没有失真地识别高音),振动声桥可以较好地满足他们对高质量音质的要求。对于听力图表现为陡降型的患者(低频听力不错但中高频听力极差),振动声桥可以很好地重建他们的中高频听力,而且不会像助听器那样产生啸叫。振动声桥是一种新型的中耳植入装置,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一种中耳植入设备,它是为双 耳轻度到重度聋患者设计的。主要用于传导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其有效的上限可达80一85分贝。
刘军医生的科普号2010年05月18日4160
1
1
振动声桥相关科普号

张宇丽医生的科普号
张宇丽 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245粉丝65.2万阅读

刘军医生的科普号
刘军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7423粉丝185.9万阅读

叶胜难医生的科普号
叶胜难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37粉丝4.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