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肠梗阻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肠梗阻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1小肠梗阻的诊断小肠梗阻分类方式主要有病因、血液循环障碍与否、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4种分类方式。依据病因,可将小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小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血运性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4类。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因又可归纳为肠壁因素(肿瘤、炎性肠病、憩室和放射性肠损伤引起的肠管狭窄)、肠腔外因素(肠粘连、疝和肿瘤)及肠腔内病变(异物或粪石等)3类。腹部手术后的粘连是小肠梗阻的首位病因,占65%~75%;急腹症患者中有20%为粘连性小肠梗阻。动力性小肠梗阻的病因包括神经源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和感染性疾病。依据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可将小肠梗阻分为单纯性小肠梗阻和绞窄性小肠梗阻。依据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肠梗阻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小肠梗阻、高位和低位小肠梗阻。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是一类慢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以腹胀为主的肠梗阻症状,可伴有腹部绞痛、呕吐、腹泻甚至脂肪泻,体检时肠鸣音减弱。2小肠梗阻的治疗2.1非手术治疗如没有腹膜炎、肠坏死及肠缺血的小肠梗阻,推荐先行尝试非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重要器官存在合并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多选用非手术治疗。目前,尚无关于非手术治疗最佳时间的证据支持,但大多数专家认为,3~5d是安全合适的,手术延迟可能会增加病死率。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禁食、补液、补充水电解质,超过1周的禁食患者需肠外营养治疗;(2)胃肠减压,可减轻肠道内压力,进而减轻梗阻症状;(3)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但避免使用止痛药物;(4)动态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判断病情变化。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水溶性造影剂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能改善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预后。2.2手术治疗建立腹痛中心及多学科团队,对小肠梗阻进行快速、一体化和多学科的诊疗,是提高急诊手术疗效的保证。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以切除病灶、解除梗阻、彻底引流腹腔或腹膜后感染为目标,可以提高小肠梗阻急诊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绞窄性小肠梗阻明确诊断后立即手术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克罗恩病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应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制定综合的手术策略,对于急诊手术合并吻合口漏高危因素,或未能通过术前优化达到最佳手术时机的患者,推荐一期切除肠造口术,择期进行二期造口还纳术;腹茧症并发小肠梗阻推荐粘连松解联合肠排列术;放射性肠损伤合并小肠梗阻的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应当根据患者的基础状态、原发疾病进展情况、病变小肠长度及病变肠管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式可分为小肠造口(短路)和肠切除吻合两种。总而言之,小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致死和致残率,需要对小肠梗阻进行快速、一体化和多学科的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