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气管狭窄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气管狭窄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大口地呼吸,自由地奔跑(典型案例: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策略)小宝今年7岁了。虎头虎脑,超级可爱。我喜欢他围着我、拉着我,对我笑,调皮逗乐。可惜他不能大动,因为他安静状态下,即使一动不动,呼吸声也是粗重的、费力的,能听到气管深处由于狭窄发出来的紧促气流声。若是稍微活动一下,足以让他喘气喘上半天的。他根本不能做任何运动。所以小宝不瘦,胖乎乎,很可爱。7年前,生后2个月时,小宝诊断为肺动脉吊带、先天性气管环伴狭窄,在我院接受了肺动脉吊带手术治疗。经过讨论和风险考虑,只做了肺动脉吊带的矫治术,气管狭窄随访观察。2个月的小婴儿同期行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手术的风险偏高。小宝按照预期的方案,严密监测手术后孩子的呼吸机使用情况及呼吸状态,他平稳渡过了围术期,顺利出院。先天性气管环,指的是:通常情况下人类的气管由18-22个软骨环构成骨架,来保持气道的通畅。软骨环呈C型,C开口的部分称为膜部,是软组织。气管环则不然,软骨环呈O型,没有开口的膜部,直径较正常气管部分小。因此先天性气管环,通常伴随气管狭窄。肺动脉吊带,指的是: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远端,绕行至气管后方,在气管和食管之间走向左肺门供应左肺。左肺动脉走形迂曲,环绕气管,常常伴随先天性气管环、气管狭窄。通常称为:环—吊带综合征。意思是这两者往往同时出现。至今业内对于环-吊带是否需要同期处理,仍存在争议。原因不外乎:风险和获益。同期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对于小月龄婴儿来说尤其显得风险偏高,增加了术后管理的难度;同时,气管环尽管是O型环,但依然存在发育长大的可能性;而且气管环狭窄的程度也有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一个气管环患者都需要同期手术。仔细而详尽的评估每一位患者的气道狭窄情况,通过无创的CT和有创的气管镜相结合,综合患者的基础状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每一位心外科医生要仔仔细细考量的。认识小宝妈妈7年了。抚养小宝长大,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别人家的娃,感觉风一刮就长大了。小宝,风一刮,就感冒了。特别容易感冒,一感冒就肺炎。由于气管狭窄,肺里的分泌物排不出来,炎症反复,肺炎迁延难愈。小宝一年两次肺炎,一次半年。就是这样,小宝慢慢长大了。新的问题显现出来:除了容易呼吸道感染,大运动也不能做。一动就喘。这成了小宝妈妈的心病。通过门诊的初步CT评估和运动耐力的询问,我给她制定了气管手术方案和建议。妈妈带着小宝来了。我蹲下来,看着小宝微笑的双眼,说:我们今年的小目标,是让你能大口地呼吸、自由地奔跑。好不好?小宝笑着说:好!(注:本图经作者皖豫授权使用)多年来,治疗气管狭窄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外科手术技术,包括短段狭窄的端对端吻合术、使用自体心包、气管自体移植、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的补片气管成形术,以及目前作为主流的气管滑片成形术(Slide技术)。Slide技术是通过在狭窄段的中点切开气管,对近端和远端气管段的相对侧进行纵向切口,并进行斜向的滑动吻合。术中游离和松解气管,通过滑动缩短气管,但增加其直径。这种创新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专业气道中心显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存活率超过70%。其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通常显著缩短,且并发症较少。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主流气管手术技术。小宝是懂事的宝宝,术前准备,他从不哭闹。手术如期进行。由于是二次手术,胸骨后黏连,开胸花了点时间。游离气管、分叉。长段的狭窄,将近5cm长。充分游离松解,采用经典的Slide手术方式,牺牲了2.5cm的长度,直径增加一倍,达到正常标准。气管镜清除渗出,再次检查确认吻合部位,完美。第2天,顺利撤离呼吸机。第3天,回普通病房。喘息声没有了。伴随了小宝7年的喘息声。术后2周,各方面恢复满意,呼吸道情况良好。可以出院了。我目送他和妈妈走进电梯。他回头看看我,和我招手再见,灿烂一笑。气管手术在早期的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漏、肉芽增生、气管再狭窄、气管软化等。随着外科技术水平及专业团队协作的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但仍然存在。本文主人公属于大年龄患儿,术后气管软化、塌陷、肉芽增生导致再狭窄的可能性较小。但小年龄患儿,可能在术后发生气管、支气管软化,导致管腔塌陷、狭窄,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干预处理。小宝气管手术顺利恢复,得益于目前围术期的多团队协助,术前气管镜检查、术中定位、术后清理气道、远期检查评估,影像学精确评估狭窄程度、长度、解剖位置,外科团队成熟的手术方案,护理团队的物理治疗:拍背、电按摩、雾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流程。多年前,专程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学习气管手术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走的快;一个团队,走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