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春
主任医师
副院长
神经内科姜勇
主任医师 教授
3.1
神经内科王子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1
神经内科李敏
副主任医师
3.0
神经内科郭祥生
副主任医师
2.9
神经内科吴振娥
副主任医师
2.9
神经内科李连平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郭婷婷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刘颖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杨莹莹
主治医师
2.9
鞠曼莉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鞠吉静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吴明薪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张丁瑞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杨艳娥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朱旺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任永举
主治医师
2.9
神经内科王艳
医师
2.8
神经内科马晓丽
医师
2.8
神经内科魏敏敏
医师
2.8
众所周知,脑血栓形成与很多突发性疾病一样,发作前并不明显先兆,但是却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高血压是脑血栓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脑血栓还与血液的粘稠度有关,粘稠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像这种突发性疾病在平时更应该做好预防措施,下面一起来看下几个生活小常识。 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戒降烟酒 要戒烟限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劳逸结合,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1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控制体重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 慎用药物:久服催眠药、镇静药、抗精神药、止血药、利尿药、清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药(如氨茶碱),可使脑中风机会增多。 情志调养 情绪要稳定,经常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思、悲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使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引起心脑血液循环紊乱而诱发中风。 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一定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总之,患者要注意休息,可常常出去散步保持愉快的心情,控制好情绪也是关键,脑血栓常常发作于夜间,因此,患者在夜间活动时更要注意动作要缓慢。
高唐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引进美国美伦ABPM-6100型号便携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并已于2012年7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为高血压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血压的高低影响着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给,包括心、脑等要害部位。以平均每分钟70次心跳计,一个人一天就会有10万多个血压值。血压又容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如体力活动的水平、情绪紧张的程度、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状况等等。总之一句话,血压时刻皆有,血压随时可变。由此看来,看病时在诊室中所测的血压值,从数量上讲不过是全天血压总数中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从质量上讲则不能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也不能揭示血压的波动节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即自然状态下的血压状况。为此,早在1961年美国索可罗(Sokolow)医生就提出了应尽可能多地测量诊室以外的血压值。到上个世纪70年代,体表用的全自动血压监测仪问世。其原理是在缚于上臂的袖带内间断地自动充气、放气,自动测量血压并记录储存。通常白天每15~30分钟测压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一次。监测完成后技术人员将记录资料送入微机系统进行分析,然后把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和我们所需要的统计指标以数字和图表的形式报告出来。●动态血压监测可给我们哪些信息除全部的血压测量值外,还可以向我们提供以下统计结果:★24小时平均血压★全天血压的变动曲线:人的血压有清晨和傍晚两个高峰(以前者最高)和夜间2~3点时的一个低谷,故全天血压曲线的形状犹如一把长柄的勺子。如果呈反勺形,则说明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的变动节律失常。★血压负荷的状况:即各时间段内有多少个测量值达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在健康人应少于10%。负荷值的多少可提示血压升高的幅度与持续时间。★血压变异性:即全天内血压高低变动的程度。★夜间血压下降率:健康人的夜间血压应较白天下降10%~20%。降低过少、过多均可导致不良后果。研究表明,以上指标异常与心、脑、肾、眼底等器官的损害,如心脏肥厚、心电图异常、卒中、肾功能减退和蛋白尿、眼底病变等等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在诊室中测量的血压值。●哪些人应做动态血压监测检查,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在于可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经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推荐,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以下人群:★血压不稳定患者。★低危险因素的“诊室高血压”(白大衣效应)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及初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动态血压监测指导降压治疗和评价药物的疗效。
我县第一台进口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在高唐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投入临床使用人们错误地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事实上,鼾声背后常潜伏着危险。据统计,20%~27%的打鼾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这些人的鼾声虽响亮,但不均匀(伴有呼吸暂停),白天容易犯困,久而久之,还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冠心病;会使儿童猝死以及对精神、脑血管等损害。SAS还会引致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性欲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有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监测告诉你。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做一次睡眠呼吸监测就可以了。检查时,特殊的传感器会持续、同步记录患者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心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和呼吸活动(包括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模式),以及鼾声和体位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医生就可以明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检查无痛苦、无风险,只需睡一夜(7~8小时)就能获得明确结论。你需要做睡眠呼吸监测吗?睡觉打鼾者,若出现下列问题,应及早进行睡眠呼吸监测:1.睡眠中打鼾,呼吸暂停,甚至憋醒;睡眠时好动、多汗、张口呼吸;醒后口干。2.睡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参见自我评价表)。3.睡眠浅,醒后头痛、血压升高。4.夜间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律失常。5.夜尿频繁,甚至遗尿,脾气暴躁,性格改变。6.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学习、工作能力下降。7.阳痿,性欲减退。8.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或肥胖。检查前应注意什么?1.检查前1~2周停服镇静安眠药、抗组胺药、三环类抗忧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苯丙胺等会影响睡眠的药物。长期进行某种药物治疗者,应事先向医生咨询哪些药物不能停服。2.检查当天,起居正常,避免过劳过累。3.检查前数小时,不饮浓茶、咖啡和酒精饮料。4.检查前应洗头、洗澡,男性患者应剃须(有胸毛者,请一并剃净)。5.自备睡衣(必须是前面可以解开的式样,以便检查)、睡裤。6.罹患感冒等疾病时,应推迟检查。7.尽量保持平静,避免因过分激动而影响睡眠。地址:高唐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电话:0635-2963283 2963043
总访问量 154,521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4位
科普文章 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