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别名: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公立三甲皮肤病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疣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寻常疣、跖疣、丝状疣、扁平疣、尖锐湿疣,都是些什么玩意(中)?寻常疣、跖疣、丝状疣、扁平疣、尖锐湿疣,都是HPV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疾病,属于良性皮损,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造成家庭内传播和自体传播。这些疾病的皮疹往往在暴露部位,会造成患者容貌焦虑和自卑感,影响正常社交如握手。尖锐湿疣还和生殖部位的卫生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出现这些疾病时,建议还是积极治疗。治疗目标和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祛除可见疣体、消除疣体周围亚临床感染、预防和减少复发。治疗原则为尽快祛除可见疣体,如合并继发感染或炎症反应,应首先控制感染及炎症反应,再对疣体进行治疗。根据疣体部位、数量、大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疣体祛除后定期随访,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治疗手段包括以毁损性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毁损性治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用液氮以直接接触、棉签蘸取或喷射冷冻剂的方法,通过低温造成组织细胞损伤、蛋白复合物变性、微循环障碍等机制发挥作用,可用于各种病毒疣的治疗。冷冻治疗疣体的清除率差异较大,受治疗次数、冷冻深度和疣体大小等因素影响。可出现疼痛、局部组织水肿、血疱、色素沉着或减少等不良反应。冷冻治疗可用于妊娠期妇女尖锐湿疣治疗,但直接接触冷冻方式不建议在腔道内使用。冷冻治疗疣体清除率为31.0%~75.7%,复发率约为19.6%,平均复发时间为7.8个月。毁损性治疗——水杨酸(15%~60%)具有溶解软化角质的作用,可使疣体软化、脱落。可自行外涂,通常连续使用2~3个月。不良反应为轻度的皮肤刺激。该治疗方法有刺激性灼伤的风险,不适宜用在面部。毁损性治疗——三氯醋酸对皮肤组织有化学性凝固作用,使局部发生组织坏死和体积萎缩,常用浓度为30%和50%,适用于体积较小的丘疹型疣体,在扁平疣及尖锐湿疣中使用较广,可用于孕妇。但过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瘢痕。毁损性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疣体数量单发、较少、有蒂或体积较大时,可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剪切术、切除术,辅以电灼等方式破坏残余的疣体并止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缝合。毁损性治疗——激光治疗利用激光器发出高功率激光破坏局部组织,常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该治疗手段适用于不同大小及各部位的疣体组织,可有效清除疣体,清除率接近100%,3个月复发率约为18%,1年复发率约为66%。优点是出血少,但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常伴有疼痛、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不良应。毁损性治疗——微波治疗指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疣体组织凝固、脱落,短期疗效可靠,可以迅速清除疣体。具有止血效果好、无烟尘、无刺激性气味等优点,且治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但和其他物理治疗一样复发率较高。毁损性治疗——高频电刀指将高频交流电流直接通过电极尖端,对组织产生切割和凝固。主要不良反应为瘢痕形成。毁损性治疗——光动力治疗局部外用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在特定波长光源照射下,通过光动力学反应产生活性单态氧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可通过细胞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选择性杀伤病毒感染增生旺盛的细胞。主要用于尖锐湿疣、跖疣、扁平疣的治疗。治疗的优点是毁损性低,可重复治疗,不易造成组织缺损和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灼烧感、刺痛感、红斑及水肿反应。细胞毒性药物——鬼臼毒素是一种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以导致疣体细胞坏死,有0.5%鬼臼毒素溶液和0.15%鬼臼毒素乳膏两种剂型。每日局部使用两次,连续3天,随后停药4天,最长可使用4~5周。对于柔软、非角质化的较小疣体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以局部刺激为主,如瘙痒、灼痛、红肿、糜烂等。具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细胞毒性药物——博来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顽固性、复发性寻常疣,疣体内注射治疗,每次0.1~0.2ml,每周重复3次,治愈率可达58%~92%。相较于冷冻疗法,其病灶破坏性更小、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治疗期间和注射后48h内的疼痛、水疱、炎症后色素沉着以及角化过度,通常几周后色素沉着可消失。具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细胞毒性药物——5?氟尿嘧啶是一种阻止DNA合成的抗代谢药。治疗方法为外用1~3次/天,连用6~8周,或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6周。局部外用治疗的清除率可达到47%~68%,复发率约为70%;皮损内注射治疗有效率为55%~77%,复发率为58%。不良反应有局部炎症反应、疼痛、烧灼感和溃疡、色素沉着及眼部刺激症状等。具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免疫治疗——咪喹莫特属于局部免疫活性增强剂,可刺激干扰素及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对柔软、非角质化的疣体效果较好,可用于寻常疣及肛门生殖器疣。使用方法为隔日1次涂抹于疣体组织,睡前外用,3次/周,用药6~10小时后,以肥皂水清洗用药部位,最长可用至16周;可单独使用,或与冷冻、二氧化碳激光或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对疣体去除后预防复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生殖器疣有效率可达55%~81%,6个月复发率为6%~26%。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如瘙痒、灼痛、红斑、糜烂,少有色素减退。孕妇禁用。免疫治疗——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刺激的作用。局部皮损内注射可用于复发顽固病毒疣的治疗。干扰素治疗有效率为44%,复发率为21%。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流感样症状,常为一过性反应,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免疫治疗——温热疗法借助温热对机体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采用局部加热装置,使病灶组织达到44℃左右的恒定温度,持续作用20~30min,间断或连续施治,一般5~7次为1个疗程。对多发疣体,选择一个靶皮损治疗即可。治疗后3个月皮损清除率(包括非治疗部位的多发皮损)为43%~68%。不同病毒疣清除率不同,以尖锐湿疣最高(64.3%)、跖疣次之(48.6%)、寻常疣最低(43.4%),复发少见。治疗过程中患者体验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烧灼感、偶发水疱和炎症后色素沉着。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多发、不能耐受局部注射/有创治疗的病毒疣患者,且不受年龄、机体其他疾病状态的限制,如可用于儿童肛周尖锐湿疣及妊娠期尖锐湿疣的患者。疾病管理病毒疣复发多发生在治疗后3个月,故建议患者在治疗后的最初3个月,至少每2-4周随访1次。如发现有新发皮损、治疗创面继发感染等情况,应随时就诊,以便得到恰当及时的处理。治疗3个月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期,直至末次治疗后6~9个月。上述提到的是可以用于各种病毒疣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但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这些药物和仪器,因此还是要根据就诊的医院所具备的条件来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